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3989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基础医学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 、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等;内脏脂肪的相关文献由1066位作者贡献,包括奥正次郎、川西胜三、滨口刚宏等。

内脏脂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9 占比:1.3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3989 占比:98.63%

总计:24322篇

内脏脂肪—发文趋势图

内脏脂肪

-研究学者

  • 奥正次郎
  • 川西胜三
  • 滨口刚宏
  • 井尻知也
  • 冲田光一
  • 家老广道
  • 村川宁章
  • F-P·马丁
  • P·A·盖
  • S·A·D·莱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颖捷; 程昊然; 周卫红
    • 摘要: 背景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病率增长迅速,非肥胖MAFLD患者体脂成分和代谢指标的特点及各指标对该病预测价值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目的分析非肥胖MAFLD患者的体脂成分及关键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明确非肥胖MAFLD的危险因素,探讨以上指标与非肥胖MAFLD相关性及对该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B超结果分为脂肪肝患者和非脂肪肝者,排除脂肪肝患者中的非MAFLD患者后,再根据体质指数(BMI)将两组体检者分为非肥胖非脂肪肝组(n=129)、肥胖MAFLD组(n=129)、肥胖非脂肪肝组(n=129)、非肥胖MAFLD组(n=129),比较非肥胖MAFLD组与其他3组间体脂成分及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非肥胖MAFLD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非肥胖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非肥胖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1)体脂成分及代谢指标比较:非肥胖MAFLD组BMI、体脂肪(BF)、体脂率(BFR)、内脏脂肪面积(VFA)、腰围(WC)、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谷酰转肽酶(GGT)高于非肥胖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肥胖非脂肪肝组(P<0.05);非肥胖MAFLD组BMI、BF、VFA、WC、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肥胖MAFLD组(P<0.05);非肥胖MAFLD组BMI、BF、WC低于肥胖非脂肪肝组,TG、UA、ALT、GGT高于肥胖非脂肪肝组(P<0.05);非肥胖MAFLD组中女性年龄、BF、BFR、VFA高于男性,WC、UA、GGT低于男性(P<0.05)。(2)Kendall's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R、VFA、WHR、TC、TG、LDL-C、UA、ALT、GGT与非肥胖MAFLD呈正相关(r=0.099、0.092、0.136、0.095、0.176、0.092、0.114、0.125、0.142,P<0.05),HDL-C与非肥胖MAFLD呈负相关(r=-0.112,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ALT、UA、BFR和VFA为非肥胖MAFLD的影响因素(P<0.05)。(4)BFR、VFA、TG、UA、ALT预测非肥胖M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95%CI(0.807,0.898)〕、0.938〔95%CI(0.906,0.970)〕、0.807〔95%CI(0.754,0.860)〕、0.665〔95%CI(0.599,0.731)〕、0.752〔95%CI(0.692,0.812)〕,灵敏度分别为0.789、0.852、0.822、0.605、0.814,特异度分别为0.770、0.904、0.713、0.682、0.77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2.30%、61.45 cm2、1.02 mmol/L、356.00μmol/L、18.35 U/L。结论非肥胖MAFLD患者与非肥胖非脂肪肝人群相比,BF及内脏脂肪增多,脂质代谢异常,UA水平升高,转氨酶上升;TG、ALT、UA、BFR和VFA为非肥胖MAFLD的影响因素;BFR、VFA、TG、UA、ALT对非肥胖MAFLD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用于预测非肥胖MAFLD的发生,以便尽早进行干预。
    • 高宇飞; 罗宗; 鲁茸七林; 吴亮; 杨荣
    • 摘要: 肥胖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构成部分,以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为代表的“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这一表述已经逐步取代“心血管事件风险”,用以强调除了吸烟、高血压等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应该关注肥胖等代谢性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人体脂肪分布强调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及人体各个脏器脂肪种类分布的差异性,它不同于以BMI为代表的整体性的肥胖评估方式,而更加细化各个部分脂肪分布的不同对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不同影响[1]。
    • 朱丽; 杨冰; 蔡美顺; 赵新菊; 王琰; 倪梦凡; 赵玉超; 甘良英; 左力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透析后容量负荷过重(细胞外液与总体液比值升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入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临床无显性水肿的MHD患者,应用赛康mBCA515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患者透析后总体液(total body water,TBW)、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water,ECW)和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water,ICW)、肌肉及脂肪质量等,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血压、化验、超声心动等数据,定义ECW/TBW%>正常上限为透析后容量负荷过重(over hydration,OH),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以全因死亡为因变量,透析后OH为研究自变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和既往研究中存在临床意义的变量作为校正变量,共同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MHD透析后OH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①入选119例MHD患者,随访4年,随访期间肾移植2例,最终入组117例(男/女:73/44),年龄(58±15)岁,透析龄中位数67(39,120)月。随访结束时死亡21例(17.9%)。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经年龄、透析龄等多因素校正后,透析后OH(HR=17.459,95%CI:2.801~108.832,P=0.002)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后细胞外液与总体液比值可敏感识别无显性水肿的MHD患者容量状态,透析后容量负荷较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需给予患者容量管理更多关注。
    • 张苑; 魏枫; 程冉; 张悦; 马瑞婷; 朱丽; 周坤
    •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T2DM患者VFA与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69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MEDIX DR骨密度仪测定BMD值的绝经后T2DM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等,采用椎体骨折风险评分模型进行风险评估。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2DM伴骨质疏松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VFA、HbAlc、FPG高于T2DM伴骨量正常组,25羟维生素D、PINP、OC低于T2DM伴骨量正常组(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BMD与年龄、病程、FPG、VFA呈负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FA与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的VFA与腰椎BMD有关,随着VFA的增加会引起BMD下降。
    • 高宇飞; 谭惠文; 安振梅
    •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患者体脂分布的特点以及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与相关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8年5月成都市某医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β-羟丁酸水平等]。利用腹部CT数据计算所有患者的VFA及SF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VFA、SFA与HbA1c、血脂、尿酸、BMI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6名糖尿病酮症患者中,1型糖尿病患者13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糖尿病分型待定患者17例。患者平均VFA(97.92±59.10)cm^(2),平均SFA(144.50±78.26)cm^(2)。VFA、SFA分别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517,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患者VFA、SFA与HDL-C水平降低及BMI升高相关,提示人体脂肪堆积可能是导致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张薇; 刘萍; 孙加鑫
    • 摘要: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内脏脂肪面积与血清维生素D、骨钙素、C反应蛋白及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内分泌科门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94例,完善一般资料采集,检测其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血脂、维生素D、骨钙素、C反应蛋白及总胆汁酸水平,测量内脏脂肪面积。按照内脏脂肪含量分为超标组48例与正常组46例,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血清维生素D、骨钙素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内脏指标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内脏脂肪面积超标组患者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更高,其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LDL-C、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更高,而HDL-C、维生素D及骨钙素水平较内脏脂肪面积正常组降低,内脏脂肪面积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清维生素D及骨钙素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脏脂肪面积超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较内脏脂肪面积正常组更明显,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及骨钙素缺乏、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加重内脏脂肪沉积,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或防治的有效手段。
    • 摘要: 2019年,一项对超过10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00毫升含糖饮料会使整体患癌概率提高18%。研究者对这个结果提出一些可能的解释,包括含糖饮料中的糖对内脏脂肪、血糖水平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这些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造成体内氧化应激、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
    • 骂肖龙; 张亚萍
    • 摘要: γ-谷氨酰转移酶(GGT)、载脂蛋白B(ApoB)及内脏脂肪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综述GGT、ApoB及内脏脂肪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期为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郑凯林; 叶彬华; 林莉; 陈小倩; 黄培龙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医学营养治疗及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周期为90 d。采用电阻抗测量法观察内脏脂肪面积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发现内脏脂肪面积和中医证素积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 0.05)。组间对比,试验组体脂肪量和内脏脂肪面积下降更明显(P <0.01)。试验组中医证素积分下降更明显(P <0.05)。结论中药对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脏脂肪及临床症状具有优势。
    • 朱婷; 金娉; 申远航; 周琳
    • 摘要: 脂肪作为神经、皮肤、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于猪只全身,可分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肌内脂肪3部分。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单位,在猪只生长发育过程中、猪肉肉质风味、饲料营养组成及猪产品加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一,猪肉中肌内脂肪的组成、含量和沉积是影响猪肉品质和加工风味的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