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具身性

具身性

具身性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心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专利文献600502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现代哲学、心理学探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 具身性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静、张旭东、李炳全等。

具身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00502 占比:99.97%

总计:600678篇

具身性—发文趋势图

具身性

-研究学者

  • 何静
  • 张旭东
  • 李炳全
  • 何志荣
  • 刘径言
  • 叶浩生
  • 吴燕
  • 姚沛东
  • 孙强
  • 张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刘敏; 夏绍培
    • 摘要: 传统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是“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的,是真理的表征体系,因而是“去身体化”的。然而,科学总是在一定的地点与空间中进行的,无论作为观察主体还是实验客体,身体都是科学研究所依赖的重要场所与空间,身体是形成科学知识不可或缺的空间性要素。身体空间亦携带了社会空间的意含,与知识、权力密切交织。身体观的变迁在引起科学观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引发伦理诘难。科学概念的背后,隐含着身体沉默的力量。世界以具身性方式得以概念化,而理性的条件则无法完全“去身体化”。
    • 沈嘉熠
    • 摘要: 虚拟世界的光怪陆离是人类想象力通过数字技术而呈现的各种幻象,其中虚拟角色通过其独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恰好赋予了受众想象的空间,“萌”态的设计和多元的交互方式充分映现了受众的情感依托和个性表达,它与受众之间发生的具身感知和环境认知凸显了想象引发的“沉浸性”。随着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日趋模糊,受众对虚拟世界的沉浸感知将在交互情境下日益深化。
    • 宋科鹏
    • 摘要: 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兴起,智能建筑也以一种具身的状态存在。在智能建筑环境中,人机交互技术对于人自身行为的认知和重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美国哲学家唐·伊德创造性地将“身体”这一概念做了区分,提出“三个身体”理论,为分析智能建筑环境下人机交互对人身体的影响、探究技术与身体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麦克卢汉和唐·伊德的观点,研究智能建筑环境中人机交互对人身体的影响,以促进智能建筑和人的不断发展。
    • 王振华; 李达
    • 摘要: “换脸”打破了面孔和身份一一对应的关系,该如何理解术后“身份主体”问题呢?具身性和故事叙事的方式是以身体作为理解世界的视角或者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叙述界定身份问题,然而具身性忽视了脸的双重维度的区分,故事叙事则有主观重置的嫌疑。一种可能的路径是将新面孔看作过渡客体,逐渐将异组织移植同化为受者的完全一体化,“脸”作为一种符号使用,其意义在于日常生活的互动。这种策略可使受者在现实和虚幻之间作出区分,更易于重塑身份认同。虽然心理排异和“被侵占”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调整,但它仍不失为一种合理路径。
    • 高砚平
    • 摘要: 温克尔曼在《论感觉艺术之美的能力及其养成》一文中提出艺术感受力的相关理论,他将理想的感觉能力比作“石膏浆液”,相应地,又以“热”描述艺术对象对观赏者的效果,这两点及其相关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学共同指向其感受理论的具身性特征。
    • 臧安琪; 王慧莉; 郭涵宁; 王艳
    • 摘要: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理解过程中,大脑中感知-运动系统会被激活,通过具身模拟特定的动作、情境等理解语言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该理论探究了二语学习者理解动作语言材料过程中产生的动作一致性效应的大脑活动。实验句为汉语,包含两种情况:通过并列句式“一边……一边……”连接的两个不能同时完成的手部动作,即不一致的手部动作;和通过连贯句式“先……然后……”连接的可以相继完成的手部动作,即一致的手部动作。在句子的第二个动词短语处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s)。脑电结果显示并列句式连接的不一致的手部动作比连贯句式连接的一致的手部动作诱发更大的晚期正波,分布在前中部脑区,该成分的诱发归因于身体性冲突。实验结果验证了二语学习者在加工整合复杂动作句过程中也会产生具身性效应,但是二语具身加工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和更长的时间。
    • 康世伟
    • 摘要: 从2012到2022年间,华裔导演在体育类纪录片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其作品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获得了专业界的最高荣誉。与其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不如说这是近年来华裔导演在纪录片认知、自我表达等方面的集体觉醒,并导致了他们在纪录片创作中专业性和艺术性的急剧提高。由于体育类纪录片涉猎对象具有特殊性,创作者通常怀揣明显的具身意识,因此这类纪录片的创作机制和影像文本有着强烈的具身性特征,并集中体现在叙事策略和拍摄技巧两个方面。
    • 朱紫瑜
    • 摘要: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人的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关系,由此可见,学生的认知的产生与身体密切相关。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对话教学内容和对话教学对象都表现出很强的具身性。笔者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一套完整的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策略,包含觉身、觉知、觉心和觉悟四个层次。从激发学生兴趣到促进学生表达,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逐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朱锐
    • 摘要: 人工智能艺术是否能实现真正的艺术创新?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古典意义上把技术和艺术放在一起考察,并区分三种技术形态:工具、道具和元道具。固然人工智能艺术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新的艺术生产方式,然而除非它能形成新的生产力、有真正的具身性或者能与人的想象力直接连接,自主的人工智能艺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
    • 康开宇; 邵晓枫
    • 摘要: 课程内容单一、忽视学习者的个性需要和身心感知作用的传统老年教育方式已经阻滞了当下老年群体的学习追求。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发达的交通体系建立起来的以老年学习者为教育对象,以旅游为主要教育载体,以愉悦身心、增长见闻为主要目的的“游学”教育教学方式,以其具身性、亲历性、生活性、情境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以知识逻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以老年学习者的身体感官为起点,以其日常生活与真实情境为基础的社区老年教育新方式,推动了新时代老年教育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身心内转,极大地丰富了老年教育的人文情怀,满足了老年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打造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的新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