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2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16563篇;相关期刊373种,包括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电脑迷、计算机应用文摘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36届学术年会等;共享空间的相关文献由100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军、佘智勇、李智等。
共享空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6563篇
占比:99.44%
总计:117221篇
共享空间
-研究学者
- 王志军
- 佘智勇
- 李智
- 林剑雄
- 熊涛
- 陈京昌
- B·R·刘艾伦
- J·L·米勒
- M·E·沙佩尔
- R·T·劳
- S·A·森克莱斯蒂
- 严小丁
- 何丹羽
- 侯寰宇
- 张燕
- 杨天武
- 白海燕
- 赵春
- 陈龙龙
- A·D·威尔森
- C·克兰多
- D·C·巴格
- H·本科
- L·沙皮拉
- R·加尔
- R·桑切斯
- S·太田
-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1
- 亓宣雯
- 亚历克斯·拉波波特
- 伊塔·莱温
- 伊恩赖特
- 伊泰·冯沙克
- 何勇
- 侯伟伟
- 冯汝伟
- 刘心武
- 刘文波
- 叶晟
- 叶晶
- 叶超
- 向成林
- 吕幂
- 吴艳萍
- 吴雪梅
- 周子健
- 周敏文
- 周春宏
- 周有芒
- 周达
-
-
刘玉龙;
王彦
-
-
摘要: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跨学科研究的需求,大学科研建筑出现实验资源共享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以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以及复合型性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设计为例,从功能用房分类、不同层级公空间设置及校园文脉与体验等方面,探讨了高科技与高情感结合的大学科研平台设计。
-
-
柏映羽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的工作、学业以及生活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而国民对于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与之相对应,目前我国的休闲教育、休闲方式以及休闲文化空间十分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结晶,是城镇、乡村文化共享空间建设的精神内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休闲活动的“结构二重性”的互动下,非遗的活态性、传承性、延续性和民众的休闲生活都可以得到更好的互动建构。因此,考虑在乡村和城镇中建设非遗文化共享空间,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民众休闲活动的多样性和文化性,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性传承与保护。
-
-
俄罗斯YoYo Bureau;
夕阳(编译)
-
-
摘要:
中央巴尔金黑色冶金科学研究所(the Bardin Istituteof Frrous Mn e etallur gy)位于俄罗斯亚乌扎河(Yauza Rver)i岸边,于2021年底新开业的Supermetall文化商业中心就坐落在该研究所的园区内。这是一个集创意与办公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内部设有众多规模和布局各异的办公室、咖啡馆、餐厅以及一个名为“车间”的共享空间。园区的整体改造设计由Alexey Kapitanov带领的团队完成,他们因“面包工厂”(莫斯科知名老旧工厂改建项目,原为生产面包的工厂,现为商务和休闲综合体)和Krasnaya Srelat住宅大楼等项目而被人熟知。此次以内敛的工业风重新复苏了建筑,构建了一个魅力十足的现代空间。
-
-
宋长海
-
-
摘要:
对于人民而言,城市是家,是工作、生活、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物理场所,同时又是凝聚人心、激发潜能、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精神家园。对于城市而言,多样化共享空间的建设不仅需要绿地、步道、建筑小品、广场等硬件设施的规划和配置,更需要人性化的理念、人文化的气息和人情味的氛围,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愿意留下来,更愿意经常来。因此,对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来讲,如何把更多的闲置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变成可供利用的公共空间或绿色空间,并进一步变成人民喜欢和满意的共享空间,这是关键,更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初衷。
-
-
郑生钦;
张伟
-
-
摘要:
集中式长租公寓作为一种以共享空间和交往氛围营造为特色的新型租住模式,受到青年群体的青睐。本文基于满意度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共享空间使用满意度进行路径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便利程度、人际交往对共享空间使用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共享空间使用满意度对共享空间参与意向、公寓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共享空间参与意向公寓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
无;
胡义杰(摄影)
-
-
摘要:
湖南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通关服务中心是集报关、金融保险、商务展示、办公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对外服务设置在低区,使报关、展览、金融等功能各自拥有独立的体块,通过共享大厅环绕组织,创造集约、高效的开放式综合空间。行政办公设置在高区,围合成相对私密的办公环境,与低区的功能之间有快速的竖向联系,形成高效、有序的功能组织。而相互分离的建筑体块之间形成的不均质共享空间由中庭串联起来,创造出具有参与性、开放性的人性化公共服务性建筑。合理的建筑布局决定了使用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实现了宏观意义上的绿色节能。
-
-
张玉芳
-
-
摘要:
“广大居民的未来就是我们社区的未来,我们的期望就是让每个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刘异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曹家巷社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幅员面积0.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曾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危旧房棚户区。如今,走进该社区,不仅有干净整洁的街道,还有供居民玩耍休闲、自主创业的共享空间。阳光下,老人们坐在空地上的木桌旁吃着刚出锅的糖油果子、喝着盖碗茶话家常,年轻人带着电脑在自习室或图书馆里看书、办公,家长带着孩子到亲子馆上早教课……“我们的社区现在不仅‘高大上’,也有生活气息,能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
-
-
-
摘要:
UNSTUDIO为韩国流行音乐YG娱乐经纪公司设计新总部大楼新总部大楼处在两个不同区域的交界处,一边是低密度居住区,另一边是密集的高速公路和桥梁,俯瞰大型公园绿地,周边环境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大楼的朝向和内部空间的组织结构。七个楼层的办公区域面向公园,为所有楼层的员工提供充足的阳光。1~4层的会议室和共享空间朝向室内中庭,是大楼的核心空间。同时,为用户、员工和访客提供低区办公室、录音室,宛若建筑的中央舞台,中庭面向内部的一侧设有小型胶囊式会议室,营造了大楼中庭与各个办公楼层视觉上互动。一楼中庭设有一个隐蔽的花园空间,是整个大楼招待访客的“花园会客厅”。
-
-
闫晨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在城市人口集聚的背景下,青年公寓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普遍居住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聚集导致的住房压力。当代青年人对租赁空间上无论是审美及空间功能的需求上都与以往不同。那么青年公寓中现代简约风格的出现与应用成了很多人们首选的风格,去繁从简、简约而不简单,使得整体空间从视觉上变得更加开阔,使居住者拥有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文章阐述了现代简约风格的定义和概念,通过对青年公寓居住人群的基本特征,来分析青年人对居住空间及共享空间的功能需求。并归纳总结现代简约风格在青年公寓中氛围营造的应用。
-
-
张文涛
-
-
摘要:
空间形态伴随现代性不断发生变化,也带来了城乡失衡、空间失序和人群分割。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要着力推动由单向的空间生产走向多元共享空间,推进空间生产的互利共责价值转换,注重乡村空间主体的交互性、成长性、生活性和成长性,走向牵引社会向前的新型乡村空间形态。
-
-
秦静;
文雯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文章关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中的新空间形式——共享空间,探索其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更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关键要素.从论述城市更新面临互联网经济新挑战开始,阐述共享空间的特定内涵,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入城市可持续更新的理论体系,探究共享空间在推动城市经济更新、社会更新与环境更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特大城市北京为例,选取三个典型城市更新地区,分别阐述了文化资源集聚的老城区,发展依托老城深厚文化氛围的共享空间;高校科研机构密集的中关村地区,发展临近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的共享空间;大都市CBD地区,发展依托庞大高消费需求白领人群的共享空间.通过理论总结与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城市更新区域确实是共享空间的热土,而共享空间是扎根于本区域的产业和消费生态,发展同样需要因地制宜.同时,城市更新呼唤更加多元化的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亟待更规范的城市规划管理.
-
-
-
于海
- 《第6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围绕社会学的关键词"互动",来分析社会中的"人"的概念和空间问题.文中首先,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其次,将生活世界的概念引入城市学,对接城市学者的空间概念。其三,重新考量生活世界和人的关系,需要解读“生活世界”的人文学。然而,当下中国城市空间面临着碎片化、封闭化、原子化、私有化、景观化的问题,这些都是反人性成长的。对今天的城市空间不满意,就必须要回到生活世界,回到人文学、人性论,回到社会性的努力上。想要回到的是在共享空间里重建人文交往,是接触、欣赏、尊重、参与、创造的过程,一个真正有温度的生活世界,而温度是由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带来的。当前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变: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从经营城市到社区营造,从城市速度到城市温度。创智农园案例中,正是希望通过景观共治来实现社区内表达空间和生活世界的创建。
-
-
张燕
- 《2017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以某城市建筑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现实业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共享空间使用业态状态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研究确定人流量观测调查的时阅及方法,通过观测数据分析某城市建筑综合体中共享空间典型业态的疏散人数的特点,并与现行国家防火设计规范和国际消防规范进行横向比对,为后续商业业态待疏散人数评估奠定数据基础.
-
-
王慧芹;
赵渺希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基于我国全面开展开放住区的政策背景和快速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开放住区的共享空间能否满足老龄群体的日常社会生活需求是开放住区政策全面开展的一个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基于此,研究以广州典型开放住区——六运花园为例,选取了住区户外共享空间使用时间最长且对空间品质最为敏感的群体——老龄群体为调研对象,以问卷、深度访谈的方式,来进行开放住区的公共空间、停车、商业、治安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评估,评估维度包括老龄群体对开放住区各因素的满意度及住区对开放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此外,研究还对老人的小区开放意愿与其缘由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老人对以上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值皆为正值,同时住区的开放还为公服商业和人际交往带来正面影响;但在小区开放过程中,用封闭住区的空间形态承载过度的交通与人流的矛盾,不可避免得在公共空间、交通、治安管理方面引发负面影响,而这也是“打开封闭的围墙”需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同时在开放意愿调研中,约五分之一的老人对住区开放存在顾虑,表示需要安保设施,业主停车、小区卫生等方面加强.
-
-
王晶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共享经济快速崛起并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形态.城市空间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必然受到共享经济的冲击,并引发共享空间的全球兴起.共享空间深刻根植于当前信息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转型,在空间组织、功能布局、运作方式等方面重构了传统城市空间,成为共享城市发展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紧密跟进全球共享空间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共享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城市空间演化趋势,提出“共享”导向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
-
左煜;
张宇
- 《2016第八届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养老体系发展,城市中多代居数量逐步增加,家庭内部交流需求加大,室内共享空间的重要性得到凸显.本文归纳目前寒冷地区多代居存在的问题,将寒地多代居中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寒地气候特点,从空间形态、环境和使用弹性这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寒地住宅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寒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
-
熊岚
-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基于教学实践情境的,以教学革新与探究为导向的,通过分享、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具自组织性的和去权威化等特征,可由有特定地点、场所和相关资源的物理空间、基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空间和给予教师依托和归属的心理空间等多维度构成的大学教学共享空间的建构,探索以多元化的方式和路径对教学改革、创新及其研究成果予以公开,将改变大学教学原有缺乏共享和交流的惯习,促使教学真正被视为一种学术工作,增进大学教师教学责任和教学专业发展,推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有效运行.
-
-
卢汀滢
- 《2018年中国第九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价值共享概念发起于经济学研究,随着“价值”意义的扩充和“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提出,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也承担起为城市提供共享空间的责任.本研究通过对德国汉堡港口新城案例的深入调研分析,试图解读弹性盈利、立足社会、建立集群这三种实现价值共享的方式是如何推动空间共享,并进一步实现工业遗产双重价值的全民共享,希望以此对中国未来的工业遗产更新中的共享空间营造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
-
Mei-Ling Wang;
王梅玲;
Hou Chun-Fan;
侯淳凡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受到数位科技发展影响,大学图书馆正在转型,学习共享空间成为创新思维.2005年,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领先建立「SMILE多元学习区」,许多大学图书馆跟进建置学习共享空间.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监服务品质评监指标及其应用.研究目的包括:探讨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意涵与现况,探讨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监方法,建构适合的服务品质评监指标,探讨大学的学生对于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使用满意度,以期了解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效益.本研究运用服务品质评监理论,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首先透过焦点团体法获得学习共享空间意涵,以及三个评监构面、23个评监指标,做为学习共享空间的评监工具.进一步应用指标设计问卷,调查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学生使用满意度.获得以下结论:网路使用频率影响使用者进入图书馆的次数,使用者认可图书馆的学习价值,使用者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最重要的服务为舒适的环境与资源提供,使用者认为最满意的服务为服务人员的态度,使用者认为最需改进的部分为区隔讨论区与自习区,学生对学习共享空间整体满意度尚待提升,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有待改善以提升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