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
ICU病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9015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全科护理、护理研究、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等;ICU病人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培玲、严瑾、付向利等。
ICU病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15篇
占比:98.77%
总计:19251篇
ICU病人
-研究学者
- 万培玲
- 严瑾
- 付向利
- 何玲英
- 兰莫莉
- 刘敏
- 刘晓敏
- 刘远金
- 卫建华
- 史沐奇
- 叶铁虎
- 向丽
- 周亚兰
- 孙勤
- 张力丹
- 张海琴
- 张秀云
- 张芳
- 徐伟华
- 徐志华
- 招钜泉
- 明月
- 朱斌
- 朱美洁
- 李世珍
- 李传姣
- 李金秀
- 栗林
- 梁丽君
- 沙丽
- 海燕
- 漏晓艳
- 潘吉利
- 王娜
- 王慧芳
- 王海燕
- 王珍
- 王育林
- 翁峰霞
- 胡建
- 莫菲菲
- 蒋雅琼
- 覃敏
- 覃虹富
- 覃馨慧
- 许丹
- 赵旭毅
- 赵红
- 钮芳萍
- 陈霞
-
-
胡莹;
耿力;
刘灵巧;
杨娇
-
-
摘要:
目的:基于Meta分析,提取有效数据,构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copus、CBM、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月15日全部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甄选合格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原始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基于临床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基于Meta分析得出9条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α+1.504X1-1.661X2+1.327X3-0.777X4-0.942X5-1.022X6+1.836X7+0.451X8+0.344X9.收集ICU住院的86例既往非糖尿病临床数据得出α=-0.426,使用SPSS 21.0绘制ROC曲线,计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CI为[0.583,0.824].结论:基于Meta分析的结果构建ICU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有效性较好,对快速识别ICU应激性高血糖高危病人有重要意义.
-
-
刘蒙蒙
-
-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ICU病人转入普通病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内76例由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和对比两组迁移应激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了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迁移应激反应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ICU病人转入普通病房中,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迁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使用.
-
-
王小萌
-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文章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基于此观察组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变化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SAS评分上,两组干预前(53.5±5.4)、(52.7±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34.5±2.8),对照组患者得分为(46.3±2.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比对照组的82.5%要高.结论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病人的护理效果提高比较明显,既降低患者焦虑评分,又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推广研究有意义.
-
-
张小玲
-
-
摘要:
通常ICU患者在感染、创伤等影响下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或者代谢亢进现象,为此,应及时给ICU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以保持肠黏膜的完整性,进而促进肠道血液循环顺畅、肠道吸收,最终提升肠黏膜屏障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大家普及一些ICU患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正规科学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
-
雷晓平
-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5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50例ICU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明显更低,发生时间明显更短,P均<0.05.(2)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ICU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
徐敏
-
-
摘要:
一旦提到ICU(重症监护室),人们都会谈虎色变。因为这里一般接收的病人都是重度昏迷病情危重或者濒临死亡的,稍不注意就可能失去一条宝贵的生命。安全护理工作是指患者护士在接受在为患者提供护理的过程中,不出现因违反法律法规而导致患者的死亡、残疾、重大心理伤害等事件。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做好病人安全护理工作,提出了探讨,也希望提供些许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
-
彭静
-
-
摘要:
ICU为急症以及重症病人的关键治疗场所,由于病人病情较差,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活动不便或是血液循环等问题,对病人的康复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提高重视。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皮肤护理,作为护理人员,要想有效实现ICU皮肤护理工作,避免病人出现皮肤问题,就需要在日常护理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本文主要从ICU病人皮肤护理工作的要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
-
-
-
-
-
-
-
-
-
-
-
安友仲
- 《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由于深部真菌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常常侵犯心、肺、肾、脑、血液、肝、脾、胃肠及骨骼等多系统器官,合并或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Severe Sepsis),而且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已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危重症医学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在机体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炎症反应过程中,抵抗炎症的一方的力量已处于劣势,此时器官功能损伤已达到了极其危重的阶段,必须全力支持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及时而合理地控制和消除致病真菌,以挽救病人的生命。rn 由于ICU中病人多有包括深静脉插管在内的各种导管,而导管相关性的真菌感染,特别是念珠菌的感染,在过去的10年里已跃居全部导管相关性感染致病微生物的第2位,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第4位。本文论述了ICU重症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
-
安友仲
- 《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由于深部真菌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常常侵犯心、肺、肾、脑、血液、肝、脾、胃肠及骨骼等多系统器官,合并或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Severe Sepsis),而且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已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危重症医学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在机体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炎症反应过程中,抵抗炎症的一方的力量已处于劣势,此时器官功能损伤已达到了极其危重的阶段,必须全力支持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及时而合理地控制和消除致病真菌,以挽救病人的生命。rn 由于ICU中病人多有包括深静脉插管在内的各种导管,而导管相关性的真菌感染,特别是念珠菌的感染,在过去的10年里已跃居全部导管相关性感染致病微生物的第2位,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第4位。本文论述了ICU重症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
-
安友仲
- 《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由于深部真菌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常常侵犯心、肺、肾、脑、血液、肝、脾、胃肠及骨骼等多系统器官,合并或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Severe Sepsis),而且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已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特别是危重症医学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在机体与致病微生物斗争的炎症反应过程中,抵抗炎症的一方的力量已处于劣势,此时器官功能损伤已达到了极其危重的阶段,必须全力支持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及时而合理地控制和消除致病真菌,以挽救病人的生命。rn 由于ICU中病人多有包括深静脉插管在内的各种导管,而导管相关性的真菌感染,特别是念珠菌的感染,在过去的10年里已跃居全部导管相关性感染致病微生物的第2位,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第4位。本文论述了ICU重症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