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6分钟步行距离

6分钟步行距离

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7345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世界中医药、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等;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玉峰、伏冉、何远强等。

6分钟步行距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345 占比:99.94%

总计:177458篇

6分钟步行距离—发文趋势图

6分钟步行距离

-研究学者

  • 万玉峰
  • 伏冉
  • 何远强
  • 冼绮云
  • 刘君财
  • 刘涛
  • 刘盛冬
  • 周红
  • 宋煜勋
  • 崔振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姣; 夏丽莉; 刘滢; 江恒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病人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病人共123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影响6MW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病人的6MWD进行分组,各组间年龄、跌倒风险、跌倒效能、自理能力、营养状况、衰弱状况、抑郁状况、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0.098,P<0.01)、跌倒风险(B=-0.262,P=0.004)、跌倒效能(B=0.011,P=0.009)、自理能力(B=0.021,P<0.01)、营养(B=-0.405,P=0.009)、衰弱(B=-0.653,P=0.001)、血浆白蛋白水平(B=0.127,P<0.01)为老年病人6MWD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病人6MWD受年龄、自理能力、跌倒风险、营养、衰弱、抑郁负性情绪因素的影响,需要重视相关因素的影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 张勉; 万玲
    • 摘要: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伊伐布雷定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衰衰竭(HFpE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FpEF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HR)、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比索洛尔治疗HFpEF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HR、血清NT-proBNP水平,延长6MWD,值得推广。
    • 陈兴娟; 陈韵卓; 胡影; 吴怡茹; 冯玲
    • 摘要: 目的观察利水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利水强心方颗粒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水强心方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邱清艳; 杜薇; 牟英; 戴闽; 罗彩东; 李郁
    •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心脏康复模式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16例HFpE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心脏康复模式进行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心肺储备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T)、血清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康复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心肺运动实验指标peak VO2、VO2 AT以及6MWD水平均较康复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AVI、NT-pro BNP以及炎性指标TNF-α、IL-1β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心脏康复模式较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与护理更有利于HFPEF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的恢复和患者炎症水平的降低,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曹捷
    • 摘要: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化护理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和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6MWD、FEV;%水平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三位一体护理可提高支气管扩张患者6MWD、FEV;%水平和ESCA、GQOLI-74评分,以及降低mMRC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 林洁; 陈莉莉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运动联合营养调理计划对胃癌患者术后功能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于该院胃肠外科的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前进行运动康复联合营养调理的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住院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及术后30天再入院率。结果(1)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减少,康复组患者步行距离增加;术后第4周两组患者步行距离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干预后与术后第4周的6MW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运动联合营养调理计划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功能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预防术后并发症。
    • 赵福菊; 郭红霞; 赵美红
    • 摘要: 目的: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法将BMI小于18.5作为营养不良的标准与对照组BMI在18.5至24之间作为正常营养状态,男女不限,年龄大于等于40岁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衡量标准是FEV1和六分钟步行距离,以及发生呼吸衰竭的概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总结营养不良对肺功能的影响,通过六分钟步行距离间接反映患者的生存质量,统计发生呼吸衰竭的概率找出患者营养不良对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死亡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7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6例,两组间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均40岁以上,研究组患者FEV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衰竭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同时也使慢阻肺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时间更长,更依赖呼吸机的倾向.
    • 程炜炜; 鲁晓怡; 周晓莉; 刘明; 张青; 夏娟; 赵云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LTA4H基因多态性rs7971150位点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20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和上海杨思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的150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为观察组,150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不吸烟组和吸烟组2个亚组,采用imLDR多重连接酶SNP分型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LTA4H基因多态性rs7971150,并检测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指标(FEV1、FEV1%)、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2组rs7971150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基因型相比较,GG基因型显著增加了患COPD风险(P<0.05).在吸烟亚组和不吸烟亚组中,rs7971150位点基因型频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吸烟亚组中,与AA基因型相比较,GA、GG基因型显著增加了患COPD风险(P<0.05).在观察组中,不吸烟患者与吸烟患者的pH值、PaO2、PaCO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FEV1、FEV1%、6分钟步行距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观察组pH值、PaO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aCO2、FEV1、FEV1%、6分钟步行距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TA4H基因多态性rs7971150位点测定显示,GA、GG基因型显著增加了COPD患病风险.与不吸烟的COPD患者相比,吸烟的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GA、GG突变基因型,以及较差的肺功能、较短的6分钟步行距离.
    • 刘凡平; 韩娜; 郎伟明; 张晨钰; 田彦卿; 王倩; 监士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滋阴利肺汤佐治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片、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胶囊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滋阴利肺汤,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结论 滋阴利肺汤佐治老年肺结核效果较好,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延长6MWD,加快步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高姗; 曹丰; 曹瑞华; 王盛书; 芦婷婷; 李苏雷; 白永怿; 陈海威; 李彦华; 徐勇
    • 摘要: 目的 探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期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下的运动耐量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45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9±9.73)岁,按6分钟步行距离(6MWD)水平进行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x2检验比较两组基线资料,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BP与6MWD的关系.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校正性别、年龄、BMI、每周运动时间、吸烟习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后,随DBP的增加,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OR=1.117,95%CI 1.014~1.231,P=0.025);分层分析结果提示,在中年组和非糖尿病组中,随DBP的增加,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中年组:OR=1.317,95%CI 1.059~1.638,P=0.013);非糖尿病组:OR=1.143,95%CI 1.015~1.288,P=0.028).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人群中,特别是在中年和非糖尿病人群中,DBP与6MWD减低风险存在相关性,随DBP升高,6MWD减低的风险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