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4-06-30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4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肺功能改变的结果,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不同年龄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选择医院呼吸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哮喘的878例患儿分组进行肺功能检测,然后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正常肺功能327例(37.2%),异常肺功能551例(62.8%).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基础肺功能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阳性169例.主要指标改善(改善率为正值):婴幼儿组86例(36.3%),学龄前期儿童组196例(75.5%),学龄期儿童组319例(83.5%);次要指标改善婴幼儿组80例(33.8%),学龄前期儿童组198例(76.4%),学龄期儿童组300例(78.5%).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各年龄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尤以婴幼儿较严重.因此对哮喘患儿应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研究摄氧量动力学(Oxygen uptake kinetics)在重度COPD患者CPET检测中的变化特点,探讨COPD严重程度对摄氧动力学的影响.rn 方法:对20例3级COPD、17例4级COPD患者和18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PFT,Pulmonary function test)及症状限制性功率递增方案下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运用逐次呼吸法对呼吸交换参数进行收集.rn 结果:MMRT值及tRec值与PFT参数中的FEV1%、FEV1/FVC及MVV%pred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RV %pred,RV/TLC及Rtot %pred呈显著正相关,与TLC %pred及DLco %pre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RT值及tRec值与运动峰值(peak exercise)时的load,VO2、 VO2%pred、VO2/kg及VE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无氧阈(AT,anerobic threshold时的VO2,VO2%pred及VO2/kg呈较弱的负相关性(P<0.01).rn 结论:运动时和恢复期的撮氧动力学改变在重度COPD患者中明显减慢,摄氧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为重度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指标.
  • 摘要:目的:评估以中医肺肾同调法治疗COPD稳定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EMBASE,查找以肺肾同调为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表评估研究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使用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包括32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肺肾同调法治疗组在提高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肺肾同调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对FEV1值的改善作用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组,同样的情况亦发生在肺肾同调治疗组与安慰剂/空白对照组的比较.纳入研究中有4个研究描述治疗组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便干或腹泻,未做处理患者病情可自行缓解;1个研究报道了治疗组出现对麝香追风膏过敏,患者皮肤红疹、瘙痒,经改用纸胶布后症状消失.rn 结论:虽然纳入研究在方法学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但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以肺肾同调为法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因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应用的广泛性,故以"肺肾同调"为法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鉴于肺肾同调法的干预措施包括中药、针灸等治疗,故针对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治疗COPD的疗效评价更为重要和迫切,同时,进行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是有必要的.
  • 摘要:文章对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和引发行疾病进行简述。气道阻塞胺部位可分为大气道阻塞和小气道阻塞,多以呼气流速下降的指标来评估。分析了阻塞气道可逆性检查的意义。
  • 摘要:FeNO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定量地探测气道炎症的工具,正在逐步进人临床应用。FeNO测定能够反映哮喘气道炎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现有的哮喘炎症检测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已经成为哮喘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监测工具。研究结果显示,FeNO可在哮喘的诊断、判断治疗反应性、预测急性发作、指导哮喘管理诸方面发挥作用。如果临床上将FeNO测定与临床症状、肺功能、痰细胞检测等传统指标结合应用,相信会进一步提高哮喘的诊断和临床控制水平。
  • 摘要: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文章对其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评价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手段,对其在哮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摘要:介入支气管镜的术前评估主要包括病史、症状、既往史等,其术后评价由于CT不适合于反复检查,因此肺功能常常用作介入疗效。
  • 摘要:肺功能测定在肺癌患者肺功能评估、治疗方法的选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期待指南与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为肺癌的合理治疗、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 摘要:呼吸困难原因的定性分析:根据心肺代谢藕联将运动耐受下降的原因大致分为3类,分别是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和组织摄氧或利用氧障碍。精神心理方面问题同样可以表现出呼吸困难。这种“心”性呼吸困难主要指没有心肺系统相应的生理学和器质性疾病,常常伴有焦虑、紧张、过度通气的,从生理学/医学上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
  • 摘要: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评价气道的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受试者需要反复用力呼吸、吸入支气管激发剂、或进行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收缩,严重时可出现生命危险.尽管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危急重症的发生率很低,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近10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检测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很多儿童专科医院或儿科开展了肺功能检测,但在肺功能的检测及其解读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对儿童肺功能检测中普遍存在的肺功能检测技术的专业性很强,多数儿科医生,尤其是非儿科呼吸专业医生或普通儿科医生,对呼吸力学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等问题、儿童肺功能检测和解读中特有的正常值和正常值与疾病异常的分界点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 摘要:目的:探究营养风险对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rn 方法:对2011年上半年来我院诊疗的77例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试验,按意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但并不给予临床营养支持;实验组40例,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筛查,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给予临床营养支持,对比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rn 结果:分析显示已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较无风险患者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接受营养支持可改善临床结局,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营养情况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有必要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深吸气量和一秒量在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测的相关性.rn 方法:选择年龄在24~76岁70例将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首先询问病史,查阅胸片和CT,以排除胸膜疾病和肺不张等对深吸气量的影响.按照ATS肺功能测试质量控制标准完成基础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使用美国森迪斯BodyboxVmax6200型功能检测系统.观察指标:深吸气量(IC)和一秒量(FEV1).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通气功能正常者为18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为52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患者为22例,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中IC改变率与FEV1改变率呈正相关,(r=0.667,P<0.01).rn 结论:IC为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可间接反映呼气末肺客积的变化,气道气流受限时,可导致IC降低.FEV,为用力快速呼气流量指标,是目前临床上评价支气管舒张试验可逆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而IC较少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可逆程度指标.痉挛的支气管使用舒张剂后,可使呼气末容积下降,小气道舒张、闭合延迟、肺呼吸时弹性做功降低,从而使吸气容量(IC)增加.本试验结果也显示FEV1改变率与IC改变率呈正相关(r=0.667,P<0.01),两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后者患者试验时不用费力,是否可作为气道可逆试验的观察指标需要更大样本量来提供证据.
  • 摘要:目的:阐明支气管扩张肺功能受损的风险因素,比较急性加重期与恢复期(14天抗生素治疗后1周内)肺功能的改变.rn 方法:纳入142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成人患者,其中44例出现急性加重而被纳入至亚组分析.基线水平评估包括胸部高分辨率(HRCT)、痰量、脓性、细菌谱分析、用力肺活量、弥散功能测试.急性加重与恢复期仅进行用力肺活量测试(而非弥散动能).rn 结果:确诊支气管扩张3年或以上、24h痰量30mL或以上、HRCT总分7分或以上、4个或更多受累肺叶、囊状支扩、通气不均以及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均与FEV1与DLCO下降有关(p<0.05).存在支扩症状10年或以上(OR=4.75,95%CI:1.46-15.43,P=0.01)、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OR=4.93,95%CI: 1.52-15.94,P<0.01)、HRCT总分12分或以上(OR=7.77,95%CI: 3.21-18.79,P<0.01)为FEV150%pred或更低的风险因素.而DLCO下降的唯一风险因素为4个或更多的支扩受累肺叶(OR=5.91,95%CI:2.20-17.23,P<0.01).稳定期至急性加重期和恢复期的用力肺活量改变不甚显著(P>0.05),即使按照FEV1与DLCO下降程度划分也不改变以上结论.rn 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若肺功能下降则需考虑是否存在显著的胸部HRCT病变及痰培养是否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急性加重对用力肺活量的影响不甚显著.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过敏原筛查及肺功能的状况,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129例CVA患儿作过敏原筛查和肺功能检测同时并对其病史资料进行收集,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rn 结果:过敏原筛查结果阳性85例(65.9%),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88例(68.2%).吸入性变应原主要为尘螨,食物变应原主要为鸡蛋和牛奶.CVA患儿不同年龄组过敏原筛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患儿不同年龄组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患儿不同年龄组异常肺功能分布情况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过敏原筛查和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VA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早期明确病因,了解气道炎症变化和阻塞情况,为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防止其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龙泉驿地区儿童哮喘患病情况.方法:选取龙泉驿区三所小学学龄期儿童,随机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完成后由医生当场核查,并对数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调查人数3589人,男1800人,女1789名,哮喘人数134例,占调查人数的3.73%,其中男性患病率4.72%,女性患病率2.74%.25.37%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无感冒引起的夜间咳嗽,31.34%的哮喘患儿合并有鼻炎症状,32.84%的患儿哮喘发作时为运动诱发.结论:应定期对本地区进行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利于哮喘儿童进行正确的诊治及有效健康管理.
  • 摘要:目的:比较白三烯D4(LTD4)气道反应性不同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简称哮喘)上、下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rn 方法:对94例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但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反应不同的哮喘患者(73例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1例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进行诱导痰和鼻灌洗的检测,分析各组数据的分布特点以及与AQLQ哮喘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关系.rn 结果:LTD4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为25.50(32.41)%较阳性组(15.75(18.25)%)增高明显,阴性组患者鼻嗜酸粒细胞比例为56.25(69.98)%较阳性组(33.33(61.69)%)增高,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LTD4阳性组患者AQLQ评分为4.81(1.67)与阴性组4.63(2.0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乙酰甲胆碱气管反应性高,但LTD4气管反应性低的哮喘患者上、下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明显增高,但其生活质量与阳性患者比较无明显下降.
  • 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成年人过敏状态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入选199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过敏史等),使用瑞典NIOX MINO分析系统,按照ATS/ERS推荐的标准方法检测FeNO值(单位μg/L),使用Pharmacia公司(瑞典)的体外过敏原检测检测仪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变应原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所有参与者签署同意书.rn 结果:以FeNO值为检验变量,sIgE检测结果为状态变量所做ROC曲线中,曲线下面积为0.869,面积的标准误为0.016,FeNO值作为预测过敏状态有显著意义(P=0.000),FeNO值越高,变应原sIgE阳性可能性越大,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0.728-1.001),选择25.5μg/L作为诊断截点时,灵敏度为0.952,特异度为0.973.rn 结论:FeNO可作为过敏状态的预测因子,最佳诊断截点为25.5μg/L.
  • 摘要:患者男,29岁,咳嗽、咳痰6年余,加重2月余于2008年11月20日医院就诊.2004年因"肺结核",规律抗痨1年,症状好转.2008 年9月3日纤支镜(胸科医院)右肺中下叶支气管疤痕改变,支气管炎症改变.近2个月,症状加重,伴活动后气促,查体,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查肺功能示FEV,=0.94L,FEV1%23.6%.FVC=1.81L,FEV1/FVC=0.52,舒张后FEV1=1.14L,FEV1%=28.6%.提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予ICS+LABA治疗,2009年6月复查示FEV1=1.52L,FVC=2.44L.2012年9月肺功能示FEV1=1.39L.FVC=2.68L,2013年1月FEV1=1.12L,FVC=2.81L.期间患者间歇使用吸入药物,加用思力华,2013年2月FEV11.6L,FVC=3.36L.2013.4月受凉后症状再次加重FEV1=0.86L,FVC=1.69L.2013年5月FEV1=1.65L,FVC=3.03L.2014年4月FEV1=1.29LFFVC=2.58L.该患者存在固定型气流阻塞,部分可逆,肺功能易于波动,肺结核增加哮喘发病风险,但是否肺结核所引起结构改变及AHR会促进向重度哮喘、固定型气流阻塞尚不清楚.
  • 摘要:目的:通过对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SFC)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中重度COPD静息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rn 方法:选择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SFC(SFC,每泡含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每日2次,每次1喷,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24周后,观察患者肺功能(PFT)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各项生理参数指标的变化.rn 结果:试验开始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FT参数与CPET试验参数相比较无显著差异.SFC治疗24周后,治疗组的静态肺功能指标显示,患者FVC、FEV、IC较治疗前增加,ITGV、RV、TLC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肺运动试验发现,Peak WR较治疗前增加,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eak VO2、Peak VO2/Kg、Peak VCO2、PeakO2pulse、Peak VE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VD/VT、Lowest VE/VCO2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C改善值与CPET中Peak VO2、Peak VO2/Kg、Peak VE、VD/VT、Lowest VE/VCO2等的改善值有良好的相关性,而FEV1的改善值与上述CPET的参数改善无显著相关.对照组用药前后,患者PFT与CPET各参数无明显的变化.rn 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显著减低,长期使用SFC后,其气流受限的改善程度有限,但可明显减轻静息及运动时的肺过度充气状态,改善运动通气,从而提高运动耐受能力.CPET测定为中重度COPD患者的疗效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指标.
  • 摘要:目的:在重度COPD的患者中,吸烟与否对其运动心肺功能、运动耐力是否造成差异,国内外仍缺乏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比较吸烟组、戒烟组及未吸烟组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的相关肺功能指标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探讨吸烟对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将121例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男性患者分为3组:吸烟组(n=47,组1),戒烟组(戒烟时间≥6月,n=46,组2)及未吸烟组(n=28,组3),并分别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PFT)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定相关肺通气功能参数、心肺运动功能参数,并将三组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rn 结果:(1)3组的PFT测定结果显示,FEV1、FEV1%pred、FEV1/FVC、TLC、DLCO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组1的IC值[(1.43±0.5)L]显著低于组2[0.51±0.6)L]与组3[(1.64±0 6)L](P<0.05),组1的RV、RV/TLC[(4.43±1.5)L,57.2±9 8%]显著低于组2[(4.1±1.3)L,54.3±7.6%]与组3[(3.4±1.2)L,51.5±7.9%](P<0.05).(2)CPET测定结果显示,三组间peak Loa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的VO2/Kg、peak VE、dO2/dW1、Peak O2 pulse、VD/VT[(15.4±4.6)mL/min/kg,(33.1±7.6)L/min,(8.1±0.8)mL/min/watt, (8.0±2.4)mL/beat,(39.4±7.0)%]与组2[(17.2±4.8)mL/min/kg, (34.3±79.1)L/min,(8.7±0.7)mL/min/watt,(9.8±2.7)mL/beat, (35.1±6.7)%]、组3[(18.7±4.0)mL/min/kg,(38.6±7.7)L/min,(9.1±1.5)mL/min/watt,(10.8±2.7)mL/beat,(32.4±6.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的peak VO2、peak VO2%pred、LowestVE/VCO2[(876.6±384.3)mnL/min,(54.3±15.6)%,(32.5±3.2)]与组2[(1086.9±305.1)mL/min,(63.4±18 4)%,(30.3±3 4)]、组3[(1299.5±284.8)mL/min,(71.1±17 6)%,(28.8±2.9)]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吸烟指数与IC、TLC、peakVO2、Peak VO2/Kg、peak VE呈负相关(P<0.01);与peakVO2、 peak VE、LowestVE/VCO2、VD/VT呈正相关(P<001).rn 结论:吸烟能明显影响COPD患者运动心肺功能,降低运动耐量,且其影响程度与吸烟量的多少相关.戒烟对于COPD患者仍有较大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78例在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辅舒酮加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39例在cop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疗程10周.观察两组患者常规肺功能(FVC、FEV1、FEV50%、FEV75%、FEV25-75%)及肺弥散功能(DLCO)改善情况.rn 结果:治疗后两组常规肺功能及肺弥散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中老年重度COPD稳定期使用舒利迭疗效肯定,能很好改善患者的常规肺功能及肺弥散功能,建议应该广泛使用.
  • 摘要:据资料显示,全球哮喘的患病率为1%~18%,估计全世界有3亿哮喘病患者,在我国,0~15岁儿童发病率为1.97%,成人发病率广东省为0.94%,云南省、辽宁省分别为0.92%、1.25%.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不仅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哮喘程度、评估治控制疗效、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药物诱导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吸药过程中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引起不适,相关不良反应有过个案报道,本研究以组胺作为激发剂,观察58例患者检查后的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07年7月至2013年9月,70岁以上高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安全性分析.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52例,阴性57例,共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出现气促,经沙丁胺醇治疗后症状缓解,另2例出现剧烈咳嗽,可自行缓解,其余患者均无胸闷、声嘶、咽痛、头痛、头晕、面红、心慌等症状出现.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绝对禁忌证、做好急救措施的情况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仍然是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地区正常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值方程式,并分析其特点.rn 方法:以成都地区446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进行肺通气功能测量,参考美国胸科协会(ATS)标准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FEV1)、用力呼气客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23个指标,并对各实测指标作LMS曲线回归,得出预计方程式及特点.rn 结果:肺功能指标与身高、年龄、性别均有密切关系,并且随年龄,身高的增加而增长,男童各参数指标均高于同龄女童,而FEF25、FEF50、FEF75男女几乎没有差异,部分肺功能指标LLN(正常值下限)与预计值比小于80%.rn 结论:LMS预计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好,部分肺功能指标异常的界定为预计值的80%值得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比较白三烯D4作为支气管激发剂与乙酰甲胆碱在激发过程中致患者咳嗽、胸闷、气促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及恢复速率.rn 方法:73例哮喘患者分别进行LTD4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激发剂致患者肺功能下降20%时引起咳嗽、胸闷和气促等不适症状视觉近似评分(VAS).激发剂进行激发试验后,患者肺功能恢复正常时患者不适症状缓解情况.rn 结果: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导致患者FEV1下降20%时VAS评分为6.0(3.0),较LTD4所致VAS评分4.0(2.0)增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激发吸入万托林缓解症状,肺功能FEV1恢复到80%时,MCh引起的患者不适症状VAS评分为2.0(2.0)分,而LTD4引起的VAS评分为0.0(1.0)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LTD4作为支气管激发剂较乙酰甲胆碱导致患者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少,且患者主观不适症状轻微,吸入万托林后白三烯导致的不适症状可在5min内迅速缓解,而乙酰甲胆碱导致的不适症状仍存在.
  •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目前临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过低的问题,思考提高阳性率的方法.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共171例门诊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医院采用的仪器是Jaeger肺功能仪,以乙酰甲胆碱作为激发原,采用机器配置的雾化吸入方式进行药物吸入,药物浓度分别为0.9%NaCL(0.072mg),MCH4mg/mL(0.0512mg),4mg/mL(0.07mg),32mg/mL(0.5095mg), 32mg/mL(0.5095mg),32mg/mL(0.5089mg),32mg/mL(0.852mg).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采用乙丙托溴铵气雾剂4PUFFS,15分钟后行舒张试验.rn 结果:171例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者共13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共40例,阳性率为23.4%.rn 结论:引起支气管阳性率过低的原因很多,现归纳以下4点,(1)患者的选择,严格选择高度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2)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目前国内多采用FEV1%下降率大于等于20%为阳性,但目前国外的一些研究证实反映气道反应性的较敏感指标为sGaw,在FEV1下降20%的时候sGaw已下降50%以上,故采用sGaw来判断阳性可提高哮喘患者的检出率.(3)激发原的选择,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激发原有很多种,不同的哮喘患者可能对不同的激发原敏感,这也是造成有些哮喘患者激发试验为阴性的原因,故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激发原为以后研究的重点,可以提高哮喘的检出率.(4)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以排除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激发试验阴性的患者的检出率.如果激发试验是阴性,而后加做舒张试验是阳性也能做出哮喘的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33例肺结核患者吸气肌强度(MIP)与通气功能(容量指标)之间相关性,了解MIP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意义.rn 方法:测量33例肺结核患者的吸气肌力量(最大吸气压MIP)和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等容量指标),计算各项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对最大吸气压与通等通气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rn 结果:肺结核患者吸气压和肺通气功能各项容量指标均低于预计值,最大吸气压与肺通气功能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n 结论:肺结核患者肺通气功能减退与吸气肌强度减低同步发生,此项研究表明肺最大吸气压与肺容量指标一致反映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作为诊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观察指标之一.
  • 摘要:目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研究.本研究比较中重度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性别差异.rn 方法:本研究对151例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PFT)和功率递增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进行了分析.将患者分为Ⅱ级COPD组和Ⅲ级COPD组.并选择43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本研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运动功率(Peak Load)、峰值摄氧量(PeakVO2)、峰值心率(Peak HR)、峰值氧脉搏(PeakVO2/HR)、最大分钟通气量(MVE)、气促指数(MVE/MVV)等指标.本研究分别在不同COPD分缓和性别之间分析比较了上述指标的差异.rn 结果:Ⅱ级COPD组和Ⅲ级COPD组的女性患者的Peak PeakVO2实/预%和PeakVO2/HR实/预%较同组男性更高(P值均小于0.05).Ⅲ级COPD男性患者的运动耐力较Ⅱ级有明显降低(P<0.0001),然而,Ⅲ级、Ⅱ级COPD女性患者之间运动耐力无统计学差异(P=0.246).rn 结论:在中、重度COPD患者中,男性运动耐力下降较女性更为严重,吸烟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常规肺功能(PFT)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IOS各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程度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对325例受试者(154例COPD患者及171例健康对照组)依次进行IOS检测和PFT检测.rn 结果:COPD组IOS各参数与PFT参数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呈负相关(P<0.01),与残气与肺总量之比(RV/TLC)、气道阻力占预计值百分比(Rtot%pre)呈正相关(P<0.01).IOS各参数中对COPD的诊断价值按顺序排列依次是低频电抗面积(AX)>共振频率(Fres)>振荡频率为5Hz时的电抗(X5)>振荡频率为5Hz时的气道阻力(R5)>振荡频率为5Hz和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R20)>振荡频率为20Hz时的气道阻力(R20).IOS分级方法与COPD的GOLD分级方法显著相关(P<0.01).rn 结论:IOS参数中的AX、Fres、X5及R5可综合用于对COPD气流阻塞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 摘要:文章分析了一例重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病例报告,本例患者排除了活动性结核、免疫缺陷疾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慎用激素的隐患,经激素阶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均恢复正常,提示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对疾病的矫治更为有益。
  • 摘要:目的:评价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对自发的气流阻塞哮喘患者FENO的影响.rn 方法:入选南方医院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的20例初诊哮喘患者和13例COPD患者,比较吸入400μg的沙丁胺醇后FeNO及肺功能改变,评价肺功能与FeNO及痰炎症细胞关系.rn 结果:COPD患者诱导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初治哮喘患者诱导痰以嗜酸粒细胞为主.舒张前后FeNO水平哮喘组均显著高COPD组(P<0.05).哮喘组吸入舒张剂后FeNO明显增高(P<0.05),COPD组未见显著差异.然而,吸入沙丁胺醇后FEV1%、FEV1%的改善率及其增加的绝对值(mL)与舒张前、舒张后的FeNO值,以及FeNO前后的改变值均未发现有显著相关关系.rn 结论: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存在气流阻塞初治哮喘患者FeNO水平,其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 摘要:目的:建立中国4~80岁健康人群全年龄段肺通气功能正常参考值.rn 方法:按照统一的实施方案及质量控制标准,收集来自中国各行政区域的25家研究中心的4~80岁不吸烟健康人群的肺通气功能数据(包括FVC、FEV1、FEV1、PEF、MMEF、FEF50%、FEF75%等),并采用LMS方法拟合全年龄段肺通气功能正常参考值曲线.rn 结果:排除不合格及缺失数据422例后,本研究共纳入健康人7245例,其中,男性3553例,女性3692例.各个肺通气功能指标与性别、年龄及身高均密切相关.该正常参考值曲线能平滑地展示儿童及成人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变化,符合人体生理学的生长特性.rn 结论:首次建立了中国4-80岁健康人群全年龄段肺通气功能正常参考值,包括其年龄相关的正常值下限.
  • 摘要:目的: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颈椎损伤严重的并发症,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因此伤者能否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腹式呼吸是否幸存.膈神经由颈3、4、5组成,颈4是主要的成分.为了满足正常的通气和有效地清除分泌物,气管切开常常是心要的措施,然而,气管切开后正常的呼吸屏障没有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通过这例患者的治疗经过,在探讨此类患者肺功能康复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肢体功能的康复建立基础.rn 方法:患者段睿山,男,47岁,2013-7-19从四楼坠落,C3骨折,颈髓损伤平面C3-4.2013-7-25北医三院骨科在全麻下行颈前路C3-C4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C3-C4融合固定术.2013-8-1日行气管切开术,意识清楚,留置胃管及尿管,北医三院住院期间右侧肺炎,右侧少量胸腔积液绿脓杆菌感染.2013-08-08转入北京康复医院心内科CCU,身体评估:血红蛋白11.5g/L,呼吸16次/min,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基本消失.与康复科共同联合制定康复方案,首先进行呼吸康复,争取拔除气管内套管,康复科到床旁进行被动康复,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及关节的活动度.呼吸康复采用严密持续多参数监测下的膈肌锻炼方法,具体如下:(1)先用750g沙袋放在腹部,一周后1500g沙袋放在腹部,膈肌是人体一块最大的吸气肌,通过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腔扩大和缩小来完成呼吸过程.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和神经的支配.主要的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患者的肋间肌功能几乎丧失,好在膈肌和腹肌的功能还幸存,通过对残存肌肉的训练,能够满足患者呼吸的需求.(2)吹气球,患者可直观的看见锻炼的效果,锻炼吸气肌和呼气肌.(3)坐位姿势维持训练5min×4,多角度等长收缩6秒训练10×4.(4)利用breath link K5软件连接呼吸机训练仪,比较直观的进行吸气肌力量训练,通过电脑上的即时数据反馈,可让患者进行主动吸气训练.每天训练两次,每次训练30个呼吸.每周训练五天.开始用肌肉呼吸程序的完整训练负荷的50%,慢慢加到70%~80%的负荷.rn 结果:2013-08-27拔除气管套管,呼吸频率正常,血气分析结果正常.8-28转入普通病房,行床旁蹬车治疗.以后逐渐拔除胃管、尿管,恢复自行排尿,机器人辅助步态练习,进行肺功能的锻炼.2013-10-26可以自己走路,步行500米.2013-11-15继续呼吸功能锻炼.2014-1-2患者可以步行1000米,目前可以完成社区自由行走.肺功能检查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分别于2013-11-7和2014-02-25两次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显示:VCmax提高310mL,MVV提高3.74L,TLC提高550mL,FEV1提高280mL,FEV1/FVC提高0.6,RV增加130mL,RV/TLC下降179.rn 结论:(1)呼吸康复是基础,必须先行.(2)早期膈肌的抗阻训练是有效的,20d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气管切开处15 d后完全愈合.为后期的肢体功能康复建立了基础.(3)后期的呼吸训练是有效的.(4)呼吸康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 摘要:目的:建立中国5~14岁儿童呼气峰值流速(PEFR)正常值范围和预测值方程式.rn 方法:根据中国地理分布选取5个研究中心:华南(广州)、华东(苏州)、西南(成都)、西北(西安)、华北(北京),随机抽取2010年10月~12月就读于各研究中心的学生发放问卷和知情同意书.其中问卷填写正确、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在5~14岁、无任何心肺及其他系统疾病史、近4周无呼吸道疾病史,当面询问和体格检查呼吸、心率、胸廓、肺部体及身高、体质量均在正常范围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备案.采用英国制造的Vitrograph简易峰流速仪,于上午8:00-12:00采取坐姿行峰流速测定6次,记录3次最好值.以实测指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经多元逐步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预测值方程式.rn 结果:共纳入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儿童3169名,男1596名、女1573名;其中各中心的纳入研究对象、男、女人数分别为:北京(365,184,181)、成都(423,201,222)、苏州(1046,517,526)、西安(942,481,461)广州(396,213,183),每个年龄段人数均等.PEFR值随着年龄的增长,统计有差异,P<0.001;男孩比女孩高,其中5岁,10岁,11岁组的男女性简易PEF值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龄段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R与年龄、身高、体重、BMI都具有相关性,其中PEF值与身高的相关性最强.rn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中国5~14岁儿童呼气峰值流速(PEFR)正常值范围和预测值方程式.PEFR值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其受儿童身高影响超过体质量和年龄变化.
  • 摘要:目的:评价白三烯D4(LTD4)鼻激发对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下气道反应性的影响.rn 方法:共纳入15名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梯度浓度LTD4鼻激发试验,并且在鼻激发前后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计算PD20 FEV1的分布,评价LTD4鼻激发对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下气道反应性的影响,通过鼻灌洗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计数评价气道炎症的变化.rn 结果:患者主要的过敏原为螨虫类(对屋尘螨过敏者占10/15),PC60NAR-LTD4为9.80(9.00)mcg/mL.PD20FEV1-MCH在鼻激发前后分别为0.203(0.905),0.191(0.295)mg,P=0.910.虽然激发后PD20FEV1有所下降,但是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基线鼻灌洗液Eos(38.36±23.14),Neu(60.64±23.14),激发后分别为(48.70±24.86),(50.30±24.46).基线诱导痰中Eos(17.51±11.05),Neu(53.83±23.27)激发后分别为(25.29±16.52),(55.19±22.28).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n 结论:LTD4鼻激发后鼻炎合并哮喘患者气道嗜酸粒细胞比例有所增加,但未引起下气道反应性增加.
  •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现阶段我国支气管激发试验开展情况.rn 方法:在呼吸学术会议或邮寄问卷等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支气管激发试验开展情况.rn 结果:共回收173份问卷,其中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医院有48.0%(83),其中三级医院为主(78.3%,65/83).各种激发剂使用百分比分别为:乙酰甲胆碱55.4%(46/83),组织胺38.6(32/83),运动激发3.61%(3/83),冷空气激发2.41%(2/83),高渗盐水7.23%(6/83),同时使用乙酰甲胆碱及组织胺的占8.43%(7/83).使用各种激发试验的方法百分化为:玻璃手捏式雾化器37.3%(31),射流雾化器潮式呼吸法21.7%(18/83),定量间断深呼吸法14.5%(12/83),定量全自动雾化吸入法61.4%(51/83),一体式气道阻力测定法8.4%(7/83).首选玻璃手捏式雾化器占27.7%(23/83),射流雾化器潮式呼吸法15.7%(13/83),定量间断深呼吸法9.6%(8/83),定量全自动雾化吸入法50.6%(42/83),一体式气道阻力测定法6.02%(5/83).使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做为激发试验指标占84.3%(70/83).发生不良反应的占96.7%(80/83),严重不良反应占14.1%(12/83),但均采取相应措施后(休息、吸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rn 结论:我国支气管激发试验开展情况有待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开展.使用的激发剂及激发方式种类较多,但以乙酰甲胆碱及组织胺定量全自动雾化吸入法为主,使用评估指标以FEV1为主.
  • 摘要:目的:通过鼻吸气峰流速仪测定鼻吸气峰流速评价白三烯D4(LTD4)鼻激发试验,并且比较鼻阻力测定与鼻吸气峰流速的关系.rn 方法:共纳入41名受试者(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6名正常对照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基础鼻阻力和基础鼻吸气峰流速测定,梯度浓度进行LTD4鼻激发试验,并测定相应激发浓度激发后的鼻阻力及鼻吸气峰流速,计算PC60NAR和PC20PNIF的分布.使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测量指标的作为判断标准的异同及安全性.rn 结果:鼻炎患者LTD4的反应性显著高于正常受试者,PC20PNIFLTD4分别为:12.80(9.59)μg/mL和17.00(0.41)μg/mL.激发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与激发剂量负相关,NAR的斜率(r=-0.750,P=0.00).PNIF的斜率(r=-0.765,P=0.00).鼻炎组和正常组LTD4鼻激发症状评分分别为(1.19±0.94)和(0.12±0.50),P=0.000.分别绘制ROC曲线:以PNIF为测量指标时AUC:0.827(0.677,0.976),当取下降率20%为截断点,其敏感度60.0%,特异度78.6%; NAR为测量指标时AUC:O.860(0.741,0.979),总鼻阻力增加60%为截断点时,敏感度77.8%,特异度87.5%.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PNIF测量白三烯D4鼻激发试验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rn 结论:鼻吸气峰流速可以作为鼻激发测量指标判定LTD4鼻激发,敏感性和特异性稍低于鼻阻力测定,但其使用便携,测量简单,可以简化和缩短鼻激发程序和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儿童肺功能是否存在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rn 方法:收集因打鼾而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儿92例,行多导睡眠监测,将患儿分为OSAHS组及单纯性打鼾组,通过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OSAHS组患儿对肺功能的影响.对其中部分OSAHS患儿及单纯性打鼾患儿进行过敏源检测,并计算BMIZ值,分析过敏因素、超重或肥胖因素对存在OSAHS的患儿肺功能有无特殊影响.rn 结果:(1)92例患儿中,确诊为OSAHS患儿66例,单纯性打鼾患儿26例;在OSAHS中肺功能异常的24例(36.4%);单纯性打鼾患儿中肺功能异常的4例(15.4%),两组对肺功能影响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6例OSAHS患儿中,所有患儿均伴有张口呼吸,伴夜间低氧血症的有65例(98.5%).(2)66例OSAHS患儿中,轻度30例,中重度36例,其中肺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例(23.3%)及17例(47 2%);单纯性打鼾24例,其中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例(15.4%),三组对肺功能影响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睡眠呼吸阻塞程度越重,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越高.(3)39例OSAHS患儿及24例单纯性打鼾患儿行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查,中重度OSAHS组、轻度OSAHS组与单纯性打鼾组患儿相比,R5、R20的均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OSAHS患儿及2例单纯性打鼾患儿行常规肺功能检查,随病情程度增加,FEV1、PEF及FEF25/50/75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1例OSAHS患儿中特异性IgE升高且伴有肺功能异常的有5例(38.5%),特异性IgE正常但肺功能异常的有6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单纯性打鼾患儿中特异性IgE升高且伴有肺功能异常的有2例(20%),特异性IgE正常伴肺功能异常的有1例(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6例OSAHS患儿中肥胖或超重且伴有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44.0%,高于体重正常或过轻且伴有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3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例单纯性打鼾患儿中肥胖或超重且伴有肺功能异常的有0例(0%),体重正常或过轻且伴有肺功能异常的有4例(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OSAHS对儿童肺功能存在影响,张口呼吸及夜间低氧血症是可能的危险因素之一.病情相对较重OSAHS患儿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且R5、R20会相应增加,FEV1、PEF及FEF25/50/75会相应减低.本研究未明确显示特异性IgE升高是睡眠呼吸障碍的患儿肺功能异常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COPD和肺癌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病共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OPD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rn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初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601例,收集他们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诊疗方式及预后情况.分为单纯肺癌组及肺癌合并COPD组. 结果:单纯肺癌组449例,肺癌合并COPD组152例.高龄、男性、既往存在吸烟史、影像学表现为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病理类型为鳞癌的肺癌患者较易并发COPD.肺癌合并COPD组患者最终多选择化疗及支持治疗的.两组化疗患者在治疗预后上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肺癌合并COPD组的无疾病进展时间比单纯肺癌组更短(P<0.05). 结论:肺癌合并COPD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癌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均有关系.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预后将明显不良.
  • 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对患者通气有效性及其运动耐力的影响.rn 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IPF的28例患者(IPF组)和2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测定相关参数.rn 结果:两组间年龄[(58±10)比(59±5)岁]、性别、BMI[(23.8±2.7)比(25.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F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4.8±14.6)%比(101.8±10.8)%、(73.8%±14.6%)比(97.0%±10.1%)、(77.5%±14.9%)比(95.4%±24.5%)、(75.6%±12.4%)比(99.8%±5.4%)、(80.7%±15.4%)比(95.8%±113%)、(663%±137%)比(103.2%±17.3%),均P<0.01. IPF组PaO2、SaO2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2.7±7.3)mmHg(1 mmHg=0.133kPa)比(92.6±3.8)mmH8、(94.3%±2.1%)比(98.3%±0.7%),均P<0.01,而IPF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3±5.7)mmHg比 (17.8±1.9)mmHg,P<0.01].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IPF组每分钟通气量与CO2排出量(VE/VCO2)的线性斜率、VE/VCO2最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4±5.3)比(25.7±2.5)、(39.2±6.7)比(30.6±2.7),均P<0.01;IPF组4个时期的VE/VCO2和死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PF组峰值运动负荷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撮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4%±29.9%比(104.8%±29.7%)、(68.7%±29.8%)比(98.7%±36.4%),均P<0.01.IPF患者无氧阈时的每分钟通气量与C02排出量比值(VE/VCO2@AT)、VE/VCO2线性斜率及VE/VCO2最小值与静息时的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分别为r=-0.589,P<0.01; r=-0.481,P<0.05;r=-0.527,P<0.05),其峰值撮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VE/VCO2@AT、VE/VCO2线性斜率、VE/VCO2最小值呈负相关(分别为r=-0.548,P<0.05; r=-0.539,P<0.05;r=-0.564,P<0.05).rn 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使患者的通气有效性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耐力.
  •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临床治愈的患者与健康人的肺功能指标及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结果,研究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后心肺功能情况.rn 方法:收集14例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临床治愈患者作为中毒组,另选取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静态常规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动脉血气分析及CPET.rn 结果:(1)中毒组与对照组的CPET相关指标PeakVO2、PeakVO2/Kg、PeakVE及LowestVE/V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eakLoad、VD/VT及PeakPETC0z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PeakVO2%Pred、PeakO2pulse及B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毒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血气分析主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中毒组与对照组的PFT相关指标FEV1/FVC、FEV1、FEV1%pred、RV/TLC、DLCO%pred及FVC%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后运动耐量降低,通气有效性降低.应加强职业性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最大程度上减少劳动力损失.
  • 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视听教材对肺功能检查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广普及肺功能检查和调整我国肺功能临床应用策略提供依据.rn 方法:选择肺功能检查受试者5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0例和暴露组2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肺功能操作教育,暴露组采用播放视听教材及常规肺功能操作教育,从而比较两组受试者用力肺活量检查完成的质量.rn 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肺功能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和暴露组在用力肺活量中第一次内就能完成达标的F-V曲线分别为21.9%和37.6%(=-4.195,P<0.01);第一次内完成达标V-T曲线分别为23.0%和36.1%(=-4.195,P<0.01);第一次内呼出达标外推容积分别为22.2%和31.2%(=-2.675,P<0.01);检查总次数控制在5次以内的达标率分别为53.6%和68.3%(=-3.733,P<0.01);测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的达标率分别为27.2%和43.4%(=-4.334,P<0.01).rn 结论:肺功能测试需要受试者良好的配合和指导人员的专业操作及指导,肺功能检查全国卫生试听教材有助于提高受试者在第一次内完成达标的用力肺活量测试,并减少了测试时间和总检测次数,有效提高了受试者配合程度及检查效率.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脉冲振荡技术(IOS)研究的大致情况.rn 方法:通过中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查找有关我国脉冲振荡肺功能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分析我国当前脉冲振荡技术研究的状况.rn 结果:总共搜索到172篇相关文献,其中有关哮喘62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57篇,哮喘与COPD18篇,间质性肺疾病12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9篇,其他(肺癌、胸腔积液等)14篇.90.7%的文献研究IOS参数与肺功能参数相比较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IOS参数R5、R20、R5-R20、X5、Fres分别占所有研究的82.5%、82.5%、59.3%、85.4%、72.1%,其余IOS参数参差不齐.rn 结论:我国有关脉冲振荡技术研究以疾病自身前后比较及与肺功能参数比较为主,缺乏正常及各种异常状态的参考值.不同病种研究的IOS参数参差不齐,缺乏特异性.
  • 摘要:目的: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的诊疗中广泛应用,其中干粉吸入器(DPI)是最常用的吸入装置,因吸气驱动,须达到足够的吸气流量.本课题旨在利用In-Check DIAL吸气峰流量仪模拟各种DPI的内部阻力,比较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测量吸气峰流量(PIF)的方法,观察不同气道阻塞程度患者的吸气流量特征,为临床选择PIF测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rn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的方法,以不同严重程度的气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方法同步测量PIF.以串联的形式将电子式测量仪(PowerLah ML870的1000L流量头)和机械式测量仅(In-Check DIAL吸气峰流量仪)相连接,指导受试者先呼气至残气位,然后口含咬口器,再从连接好的测定装置中进行用力快速吸气,并吸气至肺总量位,记录电子式测量仪和机械式测量仪的同步测量值.一共测量3种不同阻力状态下的PIF:无阻力状态(Free)、模拟准纳器阻力状态(Accuhaler)和模拟都保阻力状态(Turbuhaler).每一种阻力状态下至少测定3次,重复性要求≤10%,分别取电子式和机械式测量的最佳值用于计算.rn 结果:共纳入30例气道阻塞患者,依肺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阻塞3个组,年龄(67.7±7.6)岁.在Free和Accuhaler的阻力状态下,分别有12例(40%)和1例(3.3%)因超过机械式流量仪的量程,不能获得测量值,其余均可获得测量值用于统计.(1)轻度阻塞组,机械式和电子式测量法在Free、Accuhaler和Turbuhaler阻力下的HF(PIF-F、PIF-A、HF-T)分别为(80.00±34.52)L/min、(76.86±32.85)L/min(P=0.051);(7300±31.29)L/min、(71.63±31.53)L/min(P=0.126); (61.50±23.10)L/min、(59.10±22.42)L/min(P=0.075),3种阻力下两种方法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中度阻塞组,机械式和电子式测量法的PIF-F、PIF-A、PIF-T分别为(86.00±26.32) L/min、(82.96±29.66)L/min(P=0.027); (79.50±24.66)L/min、(76.26±24.65)L/min(P=0.028);(67.00±18.59)L/min、(62.89±17.92)L/min(P=0.008),3种阻力下两种方法间均有统计学差异.(3)重度阻塞组,机械式和电子式测量法的PIF-F、HF-A、PIF-T分别为(85.00±20.25)L/min、(84.22±22.11)L/min(P=0.599);(75.56±24.81)L/min、(74.53±25.67)L/min(P=0.374);(68.50±21.09)L/min、(65.40±19.97)L/min(P=0.016),PIF-F和PIF-A两种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IF-T两种方法间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尽管两种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小于患者的自身变异,因此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均可用于指导临床.通过比较,电子式测量方法量程大,精度高,可反复校正调零,准确度更佳,并可记录下呼吸波形,可计算吸气时间以及吸气容积等,适于深入开展科研.但电子式测量仪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体积较大,而机械式吸气峰流量仪价格便宜、轻便易带,操作简单.如需外出调查或仅为患者在家自测PIF,则建议选择机械式测量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反映气道炎性标志物痰诱导细胞学检查结果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结果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一氧化氮测量和痰诱导细胞学检查在肺功能室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完成;采用瑞典NIOX呼出一氧化氮测定系统标准方法操作;痰诱导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操作指南标准操作.呼出气一氧化氮共分析测试316例患者,其中同步行诱导痰检查且标本合格的120例统计分析,男51例,女66例,平均年龄(52±14)岁.按诱导痰检查结果中嗜酸细胞(EC)的百分比分为正常嗜酸细胞组和高嗜酸细胞组.rn 结果:正常嗜酸细胞组和高嗜酸细胞组FeNO分别为(21.00±26.01)μg/L和(27.42±31.45)μg/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41).FeNO和痰液EC(%)相关系数R=0.27;FeNO和血液EC(%)相关系数R=0.506;血液EC(%)和痰液EC(%)相关系数R=0.483.rn 结论:痰诱导嗜酸粒细胞含量百分比检查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均是反映气道炎症标志物,临床广泛应用于气道炎症的评估和动态监测.痰诱导嗜酸粒细胞含量百分比检查可监测分析气道炎性细胞,结果直接、准确、可靠,但方法相对复杂.FeNO测定间接反映气道炎症,简单方便无创.rn 本研究结果说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含量增高组和正常组FeNO无显著性差异(P>0.05),FeNO的变化和嗜酸粒细胞增高低度正相关(R=0.27).说明FeNO水平与气道炎症中的嗜酸粒细胞有一定关系,但不及痰诱导嗜酸粒细胞含量百分比检查方法敏感和特异.由于样本量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气道高反应(AHR)的动态变化.rn 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因慢性咳嗽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且明确诊断为CVA的患儿,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测得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20%时组织胺累计剂量(PD20),依据PD20将AHR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极轻度4级,并进行对应治疗,于初诊及治疗后1、6个月随访AHR的变化. 结果:共纳入患儿36例,其中单纯CVA者14例,CVA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2例.单纯CVA组PD20值低于CVA+UACS组[(0.46±0.26)比(0.58±0.34)m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P=0.394).AHR初诊时:中度8例、轻度21例、极轻度5例;治疗1个月后:中度1例、轻度28例、极轻度7例;治疗6个月后:中度2例、轻度20例、极轻度7例、阴性者4例,发展为哮喘3例,失访3例.咳嗽严重程度与PD20无显著相关性(r=-0.086,P=0.514).rn 结论:CVA患儿的AHR分级以极轻及轻度为主,治疗后初期AHR下降较快,转阴和发展为典型哮喘比例较低.
  • 摘要:目的:摄氧效率(OUE)在评估心肺疾病的病情、预后等方面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摄氧效率是一个客观的、不依赖个人主观因素的评估心肺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并且与心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等情况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对于COPD患者的OUE特点,目前却少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探讨摄氧效率(OU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于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稳定期GOLDⅠ~Ⅳ级COPD患者共59例(GOLDⅠ级15例、GOLDⅡ级16例、GOLDⅢ级19例、GOLDⅣ级9例)和29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PFT)及斜坡式功率递增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按照逐次呼吸法对呼吸交换参数进行收集和分析.rn 结果:(1)COPD组OUES、OUEP[(1.90±0.32),(31.47±5.46)与对照组[(2.23±0.39),(35.38±4.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7, 3.39,P值均<0.01).(2)对GOLDⅠ~Ⅳ级患者组及对照组的OUES、OUEP、OUE@AT运用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10.86,6.66,4.12,P值均<0.01)(3)进一步多重分析发现,GOLD Ⅰ级患者组的OUES、OUEP、OUE@AT(2.09±0.31,34.15±4.91,34.23±4.84)与对照组[(2.23±0.39),(35.38±4.22),(33.71±3.90)]没有出现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GOLDⅡ~Ⅳ级患者组的OUES[(2.05±0.26),(1.76±0.28),(1.63±0.19)]均低于对照组(2.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OLDⅡ~Ⅲ级患者组的OUEP、OUAT[(31.18±4.41),(30.60±4.64); (28.54±4.99),(29.26±4.22)]均低于对照组[(35.38±4.22,33.71±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COPD组的OUES、OUEP、OUE@AT与患者运动耐力(峰值撮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VO2%pre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0.516,0.625,P值均<0.001).rn 结论:COPD患者的摄氧效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并且与患者的运动耐力呈明显正相关性.
  • 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中质量控制的措施.rn 方法: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进行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主要指标有: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 VE)、潮气量(VT)、呼吸频率、吸呼比(Ti/Te)、呼出25%~75%潮气客积的呼气流速(TEF25~75)、呼气峰流速与TEP25比(PTEFas%TEP25)、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EV)等.rn 结果:共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检测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12653例.其中男7718例,女4935例;年龄最小1月,最大4岁.现将检测配合方法介绍如下:(1)检测前准备:仪器每天开机后用100mL定标筒应标化流量/容量,所测数值校正为体温与大气压、水蒸气饱和(BTPS)状态.并认真、仔细地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2)检测中配合:应正确摆放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的面罩大小合适,按压力度轻重适宜,并严密观察患儿病情以及流速-容量曲线和TBFV环图形变化.(3)检测后处理:打印测试报告,向家长解释检测结果.安排患儿休息,嘱咐在患儿清醒前不要喂食,以免引起呛咳和窒息.加强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定期监测环境和设备的微生物浓度,强调患儿用过的面罩应一用一消毒不可多个患者共用.rn 结论:正确的检测方法及配合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高度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检测过程中操作者应严格把关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如检测前准备、检测中配合、检测后处理),从而为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正确的检测方法及配合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高度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FEV1仍是目前临床检查中最重要的肺功能指标,是慢阻肺的诊断暨气流受限的严重度评估的金标准,也是临床疗效评估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慢阻肺的呼吸生理改变相当复杂,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慢阻肺的生理改变,与其他重要指标如急性加重、生活质量、运动耐量等指标的相关性并不理想。IC独立于FEV1检查,可较好地反映气体陷闭等肺容量改变,且更灵敏。但需另行测试慢肺活量,重复性差于FEV1,质量控制标准不严,需严格培训。IC可作为FEV1的有益补充,但尚不能替代FEV1。
  • 摘要:支气管舒张反应阳性有利于哮喘的诊治,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不影响慢阻肺的诊断。分析了临床上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方法,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慢阻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生理学意义,在预测治疗效果,判断支气管胆碱能和肾上腺能张力的判定上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 摘要:文章对运动性哮喘的热量、水份的丢失、炎性介质等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EIA/EIB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有与运动相关的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等主诉,同时存在可逆的气道狭窄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 摘要:肺功能检查具有无创、客观、定量的特点,可敏感地筛查出早期气道受累的情况,缩小疑诊范围,提高气管镜等侵入性检查的安全系数,对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适用于大气道阻塞治疗回访。
  • 摘要:文章对心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肺功能表现进行测定分析。可见,呼吸功能检查及评估在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专科疾病的诊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摘要: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不同于一般的只是单纯观察心电图改变的运动试验,也不同于静态肺功能.它是一种客观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呼吸气体实时监测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活动平板或功率踏车技术,实时检测在不同负荷下机体耗氧量(VO2)和CO2排出量(VCO2)的动态变化,从而客观、定量、全面地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是目前公认的评估心肺疾病运动耐力下降的金标准.该方法强调外呼吸和细胞呼吸耦联,即肺-心-骨骼肌群的联系,特别强调心肺功能的联合测定.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提高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具有任何一项传统常规检查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 摘要:喘息可以由各种原因导致,文章对婴幼儿喘息按年龄排列、按特点分类以及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 摘要: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是深吸气后用力呼气的最大瞬时流速,即肺容量.PEF是主要反映大气道阻塞程度的一项指标,已经得到证实的是它比临床症状更为敏感及客观地反映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及病情变化,监测PEF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帮助发现病情恶化的早期征象.与肺功能检查相比较,简易峰速仪有着简单、经济、易掌握的优点,能为哮喘患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肺通气功能监测,因而广泛应用于呼吸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病情分级,疗效判断更为实用,常用于哮喘患者24h病情的动态观察以指导用药.PEFR测定可以对急性哮喘发作的严重度进行正确的临床评估,其与FEV1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简便易行,对治疗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新建立的澳门健康成人脉冲振荡肺功能各主要指标预计值方程式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对97例老年COPD患者及47例健康老年人应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气道阻力,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新建立的澳门健康成人脉冲振荡肺功能各主要指标预计值和厂家预计值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它们对COPD的诊断价值.rn 结果:COPD男女两组Zrs、R5、(R5-R20)、RF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COPD组R20亦高于健康对照组;X5、X20 COPD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除女性组R5 A/P1(厂家预计值)与FEV1/FVC%、FEV1/Pre%相关性稍高外,余男女两组Zrs、R20、X5等指标均为P2(新建立的澳门健康成人脉冲振荡肺功能各主要指标预计值)与FEV1/FVC%、FEV1/Pre%相关性最高.RF、Zrs、(R5-R20)、R5、R20、X5(P2-A)等指标均与FEV1/FVC%、FEV1/Pre%呈显著负相关,其中RF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其余依次为女性组:Zrs(A/P2)、(5-R20)、X5(P2-A)、R5、R20;男性组,与FEV1/FVC%相关的顺序为Zrs(A/P2)、X5(P2-A)、(R5-R20)、R5、R20.与FEV1/Pre%相关的顺序为X5(P2-A)、Zrs(A/P2)、(R5-R20)、R5、R2.0.IOS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Zrs(A/P2)、R5(A/P2)、R20(A/P2)、R20(A/P2)、X5(P2-A)分别大于Zrs(A/p1)及Zrs(A)、R5(A/P1)、R20(A/P1)、R20(A/P1)、X5(P1-A).男性组Zrs(A/P2)%≥113.7时,R5(A/P2)%≥133.4时,R20(A/P2)%≥77.4时,X5(P2-A)≥0.035时,RF≥15 9时,各约登指数最高.女性组Zrs(A/P2)%≥127.7时,R5(A/P2)%≥121.7时,R20(A/P2)%≥129.5时,X5(P2-A)≥0.005时,RF≥18时,各约登指数最高.rn 结论:脉冲振荡肺功能对COPD具有诊断价值,根据澳门本地人群建立的正常预计值方程式在诊断COPD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厂家预计值,建议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Goddard评分CT分级与常规肺功能评价指标相比,对于判定肺气肿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对肺气肿表型COPD以及非肺气肿COPD患者在上一年的住院情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Goddard评分不同CT分级的患者在上一年的住院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研究结果对患者进行预后.rn 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肺气肿患者80例,采用德国Siemens Difinition 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采用Goddard评分法对患者肺部功能进行评分分级,对所有患者的FEV1、FVC、FEV1/FVC、RV、TLC、RV/TLC、DLCO、FEV1%预计值、FVC预计值以及DLCO预计值等进行测量,对Goddard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肺气肿表型COPD患者150例和150例非肺气肿表型COPD患者在上一年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对肺气肿表型COPD Goddard评分不同分级患者在上一年的住院情况、合并症等进行比较,从而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预后.rn 结果:80例患者的肺部CT表现包括全小叶型肺气肿34例,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6例,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17例和疤痕旁型或不规型肺气肿3例;Goddard评分结果显示,轻度肺气肿型COPD48例,中度肺气肿型COPD 26例,重度肺气肿型COPD 6例;CT肺功能Goddard评分与反映肺部通气功能的RV、TLC、RV/TLC显著相关,(r=0.385,0.349,0.455,P<0.05),与反映肺部弥散功能的DLCO和DLCO预计值亦显著相关(r=0.771,0.787,P<0.05);肺气肿型COPD患者上一年住院1次率与非肺气肿型COPD患者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上一年住院2次率却显著高于非肺气肿型COP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型COPD患者上一年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长于非肺气肿型CO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型COPD中的重型AECOP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肺气肿型CO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肿型COPD患者上一年缺血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肺气肿型CO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Goddard评分分级越高,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以及呼吸衰竭的概率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Goddard评分CT分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指标用于评价肺气肿型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肺气肿型COPD相比较非肺气肿型COPD更易于获得AECOPD,Goddard评分分级越高者越易于发生AECOPD,值得临床重视与预防.
  • 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学龄期儿童肺功能测定质量控制符合情况,并为进一步探讨儿童肺功能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证据.rn 方法:调取2013年3月、5月和7月份在北京儿童医院肺功能室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maximal expiratory flow-volume curve)测定的1000例患儿的测试数据结果,男434例,女566例,年龄6.0~17.4岁,平均年龄(9.13±2.45)岁;身高105~178cm,平均身高为(138.40±14.72)cm;体重17~113kg,平均体重为(37.50±14.78)kg.查询并记录每位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临床诊断,最大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试次数,每次测试结果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m one second,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以及外推容积(VBE),外推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VBE/FVC呼气时间(FET),并记录每位患儿的肺功能检测结果解读报告.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测定质量控制情况参照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制定的用力肺活量测定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评价.rn 结果:1000例患儿共2503例次最大用力通气肺功能测定结果中符合起始标准的有2410例次(96.28%);按年龄来划分,10岁以上呼气时间大于6秒的有130例次,占17.17%,10岁以下呼气时间大于3秒的有921例次占52.75%,1000例患儿多次测试中FVC和FEV1的最佳值与次佳值之间的差异△FVC<0.15L△FEV1<0.15L符合的有795例,占79.5%,满足所有质量控制标准的患儿有117例,占总体的11.7%哮喘各个年龄段患儿肺功能测定质量控制结果分析示6~10岁,10~14岁和14~17岁三个年龄层起始标准符合率分别为97.40%,96.38%,9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结束标准哮喘患儿三个年龄段符合率分别为61.71%,18.33%,2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性标准最佳值与次佳值之间的差异△FVC<0.15L△FEV1<0.15L符合率分别为83.63%,81.36%,58.8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质控标准符合率分别为为12.99%,2.56%,0.不同肺功能结果的哮喘患儿肺功能测定质量控制结果分析示肺功能结果正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小气道通气功能减低起始标准符合率分别为95.94%,95.18%,100%,98.6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10岁以上分别为4.49%,25.93%,33.33%,25.9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岁以下分别为34.13%、69.64%、57.14%、84.3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性标准符合率分别为67.86%、85.71%、90%、92.2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质控标准符合率分别为1.79%、22.62%、15%和25.59%.哮喘患儿质控参数外推容积(VBE)5百分位数、95百分位数分别为0.021L、0.100L,平均值±标准差(0.058±0.049)L,不同年龄段6~10岁,10~14岁,14~17岁外推客积(VBE)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049±0.022)L,(0.067±0.025)L,(0.054±0.024)L,外推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VBE/FVC)5百分位数、95百分位数分别为1.238%、4.054%,平均值±标准差(2.425±1.060)%,不同年龄段6~10岁,10~14岁,14~17岁外推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VBE/FVC)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479±1.159)%,(2.339±0.807)%,(2.085±0.916)%;呼气时间(FET)5百分位数、95百分位数分别为1.660s、6.841s,平均值±标准差3.786±1.565s,不同年龄段6~10岁,10~14岁,14~17岁呼气时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673±1.487)s,(4.040±1.745)s,(4.000±2.007)s.rn 结论:1000例患儿总体质控符合率为11.7%.哮喘患儿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起始标准符合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而结束标准与可重复性标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肺功能结果的各组间起始标准差异不明显,而结束标准和可重复性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小气道通气功能减低组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的全部质控符合率较高.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指标进行分层比较,阐明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特征,探讨6MWD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rn 方法:纳入14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年龄(44.3±13.9)岁,87例为女性].评估人口学、影像学、用力肺活量、弥散功能、病因学、痰细菌谱、改良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评分(MMRC)以及生活质量.探讨各临床指标与6MWD的相关性.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寻找6MWD下降的危险因素.rn 结果:4个或以上支扩受累肺叶、HRCT总分至少为7分、囊状支扩、双侧支扩、弥散功能下降、MMRC评分较高、SGR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增高均与低6MWD有关(P<0.05).6MWD与FVC pred%(r=0.253,P<0.01),FEV1 pred%(r=0.227,P<0.01)和DLCO pred%(r=0.175,P=0.05)正相关,与年龄(r=-0.379,P<0.01)、支扩受累肺叶(r=-0.206,P=0.02)、HRCT总分(r=-0.242,P<0.01)、SGR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1).6MWD下降的风险因素包括较小年龄(OR=7.60,95%CI: 3.63-15.91,P<0.01)以及较高MMRC评分(OR=2.10,95%CI:1.19-3.70,P=0.11).未发现6分钟步行试验的不良事件.rn 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耐受性良好.6MWD与临床指标相关性较弱.年龄较小及较高的MMRC评分均为低6MWD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疗效,治疗进程中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过敏性哮喘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免疫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41例患儿中14.64%有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24.39%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维持剂量阶段.而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儿童哮喘的治疗耐受性、安全性好,该治疗对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有良好意义.
  • 摘要:目的:(1)研究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探索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对常见病因的诊断价值.(2)了解气道高反应性(AHR)、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痰EOS)在儿童慢性咳嗽不同病因中的改变及对病因的诊断价值.rn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咳嗽>4周,肺部无明显体征、胸片无异常的初诊慢性咳嗽患儿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既往诊疗经过及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停用抗炎药物二周,后同时进行痰EOS分类计数、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BPT)、皮肤过敏原检测(SPT)、24 h食道ph测定等,并评价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积分(VAS),得到初步诊断,并给以相应的治疗.2周随访后进行疗效评估,4周后再次行诱导痰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结合临床疗效明确诊断后作为最终研究对象.rn 结果:研究共纳入118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6~14岁,男68例,女50例,咳嗽病程4周~6年.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为:单病因: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7例(31.4%),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17例(14.4%),感染后咳嗽(PIC)12例(10.2%),抽动症(Tic)3例(2.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例(1.7%);双病因:CVA+UACS 37例(31.4%),Tic+UACS 3例(2.5%),GERC +UACS 3例(2 5%),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 UACS 2例(1.7%);三种及以上病因:CVA+UACS+GERC 2例(1.7%).CVA咳嗽以干咳比例最高为82.4%,以干咳来诊断CVA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48.0%,阳性预测值为61.3%,阴性预测值为73.2%.UACS中湿咳比例最高为54.1%(20/37),诊断为UACS的敏感性为54.1%,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71.7%,阴性预测值为63.1%.夜间咳嗽中在CVA比例为64.7%,诊断为CVA的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85.4%,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70.7%.运动相关咳嗽在CVA比例最高为94.1%,诊断CVA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38.8%,阳性预测值为60.6%,阴性预测值为86.8%.UACS咳嗽时相中晨起咳嗽和睡前咳嗽比例最高,晨起咳嗽诊断UACS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67.9%,阳性预测值为68.7%,阴性预测值为69.6%.PIC患者咳嗽以干咳为主比例为66.7%,咳嗽的时段无明显特异性,感染相关明显,诊断PIC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83.3%.AHR阳性率分别UACS 35.1%,PIC 75%.PD20-FEV1在不同病因组水平为:CVA(0.5±0.25)mg,CVA+UACS(0.6±0.3)mg,UACS(1.8±0.6)mg,PIC(1.6±0.8)mg.CVA组与CVA+UACS组,PD20-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CS组高于P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EOS比例检查比较:CVA组(10±8.0)%和CVA+UACS组(12.7±1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高于UACS组(1.8±0.6)%和PIC组(0.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食道PH检测提示反流33.3%,最终诊断GERC阳性率8.4%.咳嗽症状积分和VAS评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20-FEV1与咳嗽症状总积分存在负相关性(r=-0.497,P<0.001).PD20-FEV1治疗前后比较:CVA和CVA+UACS组PD20-FEV1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CS和PIC组的PD20-FEV1在治疗后均不同程度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AHR阳性率,UACS 10.5%,PIC 16.7%.痰EOS治疗前后比较:CVA和CVA+UACS痰EOS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UACS和PI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慢性咳嗽中,咳嗽症状积分和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1)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单病因为UACS、CVA和PIC,双病因以CVA+UACS最多,占总病因1/3;GERC和EB相对成人较为少见.(2)CVA咳嗽特征以干咳、夜间咳嗽为主,运动后诱发咳嗽对CVA诊断敏感度高;UACS咳嗽时相以晨起和(或)睡前为主,咽部阳性体征对UACS具有提示性作用;PIC患者咳嗽性质和时相无明显特异性,但感染相关对PIC诊断提示作用较大.(3)CVA气道炎症为嗜酸粒细胞炎症,AHR是CVA的基本特征,治疗后痰EOS下降明显,但AHR下降不明显;UACS和PIC为非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两者均存在一定比例的AHR,治疗4周AHR多数转为阴性.(4)不同病因慢性咳嗽中,评估咳嗽症状积分无差别,但咳嗽症状积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1年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肺功能影响,探讨SIT治疗前的肺功能状态可否影响SIT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哮喘中心就诊的尘螨致敏的轻、中度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70例,男52例,女18例,年龄4~14岁.根据患儿及其家长意愿选择使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或SCIT(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采用SLIT的患儿57例,采用SCIT的患儿13例.在基线期(2-4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对患儿进行临床评估;应用症状用药日记卡记录患儿每日哮喘及鼻炎症状评分及用药评分;应用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方法监测患儿肺功能;每日进行最高呼气流量值(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测定;根据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并调整控制治疗药物的治疗级别.根据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与基线期症状用药计分的变化率进行分组,包括治疗有效组(治疗后症状用药计分减低)和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症状用药计分升高).分析影响疗效的各因素(性别、年龄、哮喘病程、鼻炎病程、治疗途径、基线期哮喘控制评估、基线期鼻炎评估、基线期症状用药评分、FEV1%pred、FEV1/FVC%、MMEF%pred、PEF%pred在两组间的差异.rn 结果:(1)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合并鼻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共计54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完成1年随访,16例患儿在治疗不同时点出组.PEFR实测值/预计值、FEV1%pred、MMEF%pred、PEF%pre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肺功能指标FEV1%pred和MMEF%pred在治疗后3月(分别为105.44%±13.07%、81.77%±18.10%)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101.96%±12.66%、74.80%±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pred在治疗后3月(101.74%±16.61%)、9月(101.90%±16.01%)和12月(99.24%±16.24%)均高于治疗前(95.41%±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因素包括哮喘病程、基线期PEF%pred以及基线期症状用药评分.哮喘病程在治疗后3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刺为2.80±1.70、4.32±2.34)和治疗后6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2.79±1.63、4.58±2.48)可以影响临床疗效,哮喘病程越短,SIT临床疗效越好;基线期PEF%pred在治疗后6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91.52±12.45、104.35±17.68)和治疗后9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92.46±11.92、104.61±20.93)可以影响临床疗效,基线期PEF%pred越低,SIT临床疗效越好;基线期症状用药评分在治疗后3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5.83±2.19、3.83±1.90)、治疗后6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5.82±2.14、3.56±1.89)、治疗后9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5.84±210、2.80±1.14)和治疗后12月(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5.53±2.26、3.55±1.75)均可以影响临床疗效,基线期症状用药评分越高,SIT临床疗效越好.rn 结论:1年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肺功能.
  • 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用力呼气激发阳性哮喘患者8年肺功能变化情况.患者男,39岁,2014年3月因咳嗽,喘息8年加重2月就诊,查肺通气功能FEV1=2.51L,FEV1%64%.FEV1/FVC=0.44,30s后行肺通气检查时FEV1降至2.18L,1分钟后第三次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时FEV1下降至2.01L,1分钟后第四次行肺通气检查时FEVt降至1.73L,四次用力呼气后,FEV1下降31%,用力呼气激发阳性,提示存在极高气道反应性.追踪病史及肺功能回顾:患者2006年9月医院确诊哮喘,肺功能FEV1=3.00L,FEV1% 68.9%治疗3月后肺通气功能接近正常.2009年10月复查示重度阻塞,治疗半年后肺功能恢复基本正常.2014年2月烟花味刺激后出现重度哮喘发作;2014年3月复查示用力呼气激发阳性.提示,长期未控制哮喘可出现用力呼气激发阳性,高度气道反应哮喘患者需更长时间规范治疗.
  • 摘要:目的:通过对65例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常规、血清总IgE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所用乙酰甲胆碱(MCH)剂量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rn 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资料齐全的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比值是否升高,将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组和血嗜酸粒细胞无增高组,两组分别为19例和46例.然后对不同组哮喘患者血清总IgE、气道阻力和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所用MCH剂量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组中,血清总IgE增高者(15例)和气道阻力增高者(16例)均高于血嗜酸粒细胞无增高组[(21例)和(27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组激发试验阳性所用的MCH剂量[(1.15±0.75)mg]明显低于血嗜酸粒细胞无增高组[(1.67±0.69)mg],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哮喘多为IgE介导的哮喘,此类哮喘较血嗜酸粒细胞无增高哮喘患者气道阻力高,气道反应性亦高.
  • 摘要: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深吸气量与肺总量之比(IC/TLC)(或称吸气分数,IF)及相关肺功能指标与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rn 方法:对42例处于稳定期的中重度COPD患者及34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PFT)及斜坡式功率递增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定相关肺通气功能参数、气体交换参数,并记录受试者CPET的终止原因.rn 结果:(1)COPD患者的IF与运动耐力(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2%pred)有显著的相关性(r=0.74,p<0.001),IF可作为预估COPD患者运动耐力减低的独立变量,并且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FEV1%pre,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方程为:peak VO2%pred=94.85IF+0.4FEV1%pred+ 29.2(RC2=0.61,P<0.001),(2)低IF值(<0.23)的COPD患者(13例)比高IF值(≥0.23) COPD患者(29例)有着更严重的肺过度充气(IC%pred为(51.25±9.46)%对(79.38±17.22)%;P<0.05)及运动耐力下降[peak VO2%pred为(56.0±6.23)%对(84.52±10.05)%,P<0.01),(3)低IF值(<0.23)与高IF值(≥0.23)的COPD患者在峰值运动时的呼吸频率[peakBF为(31.62±7.1)对(32.21±6.3)breaths/min,P>0.05],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前者的峰值分钟通气量(peak VE)及峰值潮气量(peak VT)均较后者下降[(35.62±8.10)对(49.14±12.59)L/min,(1.11±0.25)对(1.57±0.35)L,P<0.05];低IF值(<0.23)的COPD患者中有11例(84.6%)因呼吸困难终止运动,高IF值(≥0.23)COPD患者中有12例(41.4%)因呼吸困难终止运动,13例(44.8%)因腿酸乏力停止运动,两组间终止运动原因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吸气分数较FEV1可更好的反映肺过度充气及预估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
  •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COPD患者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rn 方法:7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BMI指数分为超重组(27例)、正常体重组(20例)、和低体重组(23例)进行负荷连续递增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运动中检测受试者最高运动状态时氧耗量(peakVO2)、最高运动状态时运动负荷(peakLoad)、最高运动状态时氧脉搏(peakO2puke)、无氧阈(AT)和最高运动状态时的呼吸困难指数(peakVE/MVV)等各项参数.在运动前进行BMI指数评估和常规肺功能(PFT)检查.rn 结果:(1)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COPD患者peakVO2、peakLoad、peakO2pulse和AT均高于低体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COPD患者peakVE/MW均低于低体重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COPD患者BMI指数与peakVO2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Load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O2pulse占预计值百分比、AT呈正相关(r=0.695,0.433,0.718,0.823,P均<0.01),与peakVE/MW呈负相关(r=-0.451,P<0.01).rn 结论:BMI指数与COPD患者肌肉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力有关.
  •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尿酸肌酐比与肺弥散功能的相关性.rn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AECOPD住院患者共302名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痛风、肾功能不全和明显肺部感染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患者血尿酸肌酐比与DLCO、氧合指数、FEV1实/预%、FVC实/预%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7,-0.32,-0.38,P值均<0.05,其中与DLCO、氧合指数相关性最为明显,提示肺交换功能越差、缺氧程度越重,血尿酸肌酐比升高越明显.rn 结论:血尿酸肌酐比与DLCO有较高的关联性,当AECOPD患者无法行肺弥散功能检测时,血尿酸肌酐比可作为一较好的评估肺弥散功能的参考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对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rn 方法:采用自身随机交叉对照试验,对16名受试者进行一口气弥散功能测定,比较应用与不应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Microgard,美国Carefusion公司)测定一口气弥散功能的差异.测试过程及质量控制按照ATS/ERS的一口气呼吸法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定标准进行.主要观察指标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取两次或两次以上可接受测试的均值记录,测定数值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rn 结果:16例受试者完成试验.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1~80岁,平均(21.50±18.17)岁.一口气弥散功能指标DLCO的基线值为(5.83±2.03)mol/(min·kPa),应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后,DLCO为(5.92±1.93)mol/(min·kPa),应用过滤器后DLCO值的平均差异分别为(0.30±0.34)mol/(min·kPa) (P=0.11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例受试者应用过滤器前后肺弥散功能结果诊断的一致率为100%.rn 结论:尽管应用Microgard呼吸过滤器后,DLCO值有所改变,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差异在弥散功能指标的个体重复性变化范围以内,并不会对受试者的肺功能临床诊断与评级造成明显的影响,故这种差异无重要的临床意义.总之,过滤器不影响弥散功能测定结果,适于在临床上应用.
  • 摘要:目的:评价哮喘患者不同水平FeNO与炎症表型分布的关系.rn 方法:入选南方医院10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及ACQ7评分.瑞典NIOX MINO系统检测FeNO值,按照ATS 2011年FeNO临床实践指南分组(低水平组FeNO< 25μg/L,中水平组25μg/L≤FeNO<50μg/L,高水平组FeNO≥50μg/L),完成肺功能和痰细胞分类检测.炎症表型分为嗜酸性哮喘、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混合粒细胞性哮喘及少粒细胞性哮喘四类.rn 结果:不同水平FeNO的哮喘患者人在性别、体重指数、过敏史、ACQ7评分等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高水平FeNO组,嗜酸粒细胞哮喘显著多于其他三组(P<0.05),在中低水平组各炎症表型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高FeNO水平组哮喘患者嗜酸性炎症高于其他炎症表型,在中低水平FENO组,四种炎症表型分布无显著差异.
  • 摘要: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肺功能检测结果.探寻支气管哮喘早期诊断的快速、高效方法.rn 方法:对90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基础肺功能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及支气管激发试验.rn 结果:90例患者基础肺功能正常,其中FeNO增高者86例,阳性率95%;其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75例,阳性率83%.FeNO与支气管激发试验呈中度正相关.FeNO测定方法的用时、安全性优于支气管激发试验,且两者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FeNO与气道反应性具有相关性.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早期诊断中较支气管激发试验具有简单、安全、快捷,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但FeNO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参考值尚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于非过敏性的哮喘患者,虽然FeNO测定正常,但并不能排除哮喘,还需要BHR测定进一步确诊.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不同干粉吸入器阻力状态下的吸气能力.rn 方法:54例中老年COPD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7.7±8.4)岁,采用In-Check DIAL吸气峰流量仅,测定模拟准纳器阻力状态下的吸气峰流量(PIF-Diskus,PIF-D)以及模拟都保阻力状态下的吸气峰流量(PIF-Turbuhaler,PIF-T),同时测定呼气峰流量(PEF)以及舒张后肺功能.rn 结果:1例(1.9%)COPD患者未能达到Diskus的最低吸气流量(30L/min)要求,12例(22.2%)未能达到Turbuhaler的最低吸气流量(60L/min)要求,两组间有统计差异(x2=10.581,P=0.001).对于PIF-D,71%的Ⅳ级COPD患者低于理想吸气流量,Ⅱ级和Ⅲ级的PIF-D均达到理想吸气流量或以上,不同级别COPD患者的PIF-D分级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5.665,P=0.226).对于PIF-T,Ⅱ级、Ⅲ级、Ⅳ级的COPD患者的比例为11.8%、26.1%、28.6%,不同级别COPD患者的PIF-T分级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3.222,P=0.521).经直线回归分析表明,COPD患者PEF测定值与PIF-D和PIF-T测定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4和0.478,P均=0.01).rn 结论:通过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无法判断患者是否真正有效地吸入药物.In-CheckDIAL吸气峰流量仪可测定COPD患者在不同吸入器阻力状态下吸气流量,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测定结果来为患者选用不同的吸入器,并开具合理的药物处方,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比较两分钟潮气法与定量吸入法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对15例哮喘患者和9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两分钟潮气法与定量吸入法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通过ROC曲线判断两种方法对哮喘的诊断价值.rn 结果:两分钟潮气法激发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862、0.951、0.904、0.932和0.858;定量吸入法分别为0.905、0.962、0.948、0.955和0.902.ROC曲线表明两法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822、0.875,95%CI分别为:(0.785,0.904)、(0.802,0.931).rn 结论:两分钟潮气法与定量吸入法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均对哮喘有良好的诊断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评估心率恢复对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rn 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50例健康志愿者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测定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根据运动后心率恢复情况COPD患者分为心率恢复正常组(41例)和异常组(19例).rn 结果: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心率、心率恢复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66±15)比(89±11)、(134±21)比(149±13)次/min和(18±9)比(27±10)次/mn,均P<0.01,静息心率明显高于正常组[(83±13)比(77±13)次/min,P<0.01].心率恢复异常组较正常组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下降更显著,分别为(38±15)比(52±16)(P<0.05)和(57±12)比(71±14)(P<0.01).心率恢复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显著性相关(r=0.422,P<0.01和r=0.523,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心率恢复是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变量(P<0.01和P=0.012).rn 结论:运动后心率恢复不仅与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可作为预测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指标.
  • 摘要:目的:脉冲震荡可评估肺阻力和电抗,目的是去研究COPD中哪一个IOS参数与气道阻力、小气道功能和残气量相关.rn 方法:180例COPD患者入组,95例随访1年.IOS参数(R5、R20、X5、Fres),肺体描记法(FEF75、TLC、RV、Rtot)和肺量计法(FEV1)被测量.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法评价IOS和其他测量法的关系.rn 结果:R5、X5、Fres与FEV1、FEF75、RV、R.tot显著相关,而R20除与FEF75、Rtot低度相关(相关系数小于0.25)外,与其他参数均无相关性.1年后,FEV1、X5较前增大,RV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他参数1年前后差异无显著性.FEV1、RV1年前后的变化值与R5、X5、Fres的变化值相关,而与R20的变化值不相关.rn 结论:IOS电抗值X5比阻力值与COPD其他肺功能参数关系更密切.IOS电抗参数对于气流阻塞引起的肺顺应性的改变具有指示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对肺功能影响差异及其变化规律.rn 方法:选取番禺区环卫人员98人,按吸烟与否分为吸烟环卫组、非吸烟环卫组.同时选取广州市番禺疗养院体检保健中心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CAT量表、问卷调查、肺功能检测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1)非吸烟环卫组FEV1%、FEV1/FVC、FEF50%、FEF75%、FEF25~75%,比非吸烟普通组的下降,分别P=0.006、P=0.000、P=0.001、P=0.000、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非吸烟环卫组FEF50%、FEF75%、FEF25-75%异常率均较非吸烟普通组增多,P=0.000、P=0.00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吸烟环卫组和吸烟普通组、非吸烟环卫组和非吸烟普通组,无论吸烟与否,环卫组FEF50%、FEF75%异常率均较普通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非吸烟环卫组"中等"评分比非吸烟普通组增加,吸烟普通组"中等"评分比非吸烟普通组增加,分别P=0.049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与吸烟均可导致小气道损伤,其影响力虽未如吸烟导致的肺功能变化明显.但对于长期处于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的环卫工人,有必要进行定期监测肺功能.增加体能锻炼,将有利于我国全民提高肺运动耐力.
  • 摘要:目的:中心气道阻塞是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的阻塞,病因多样,很多均可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得到改善.为了观察流速-容量曲线、IOS及体描对中心气道阻塞患者诊断的意义,进行了此项回顾性研究.rn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名经支气管镜确诊中心气道阻塞患者,对其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予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技术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rn 结果:54名支气管镜确诊中心气道阻塞的患者,其中手术、外伤及气管插管后造成的气管狭窄有18例,气道肿物(良恶性均有)有14例,5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通气检查,流速-容量曲线显示:83.33%患者FEV1/FVC< 70%,87.04%患者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96.30%患者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18例患者FEF50/FIF50>1,提示存在胸腔外气道阻塞的可能,支气管镜结果其中14名均为声门下及气管上段狭窄,可符合胸腔外气道阻塞,3例患者为胸腔内气道阻塞,1例患者同时存在胸腔内外气道阻塞;4例患者<0.2,提示可变性胸腔内气道阻塞,支气管镜结果均提示胸腔内气道阻塞;流速-容量曲线均符合阻塞图形,提示可疑狭窄与支气管镜明确狭窄部位具有一定相关性.50例患者可获得MVV数据,90%患者<80%.34例患者脉冲振荡肺结果70.59%患者R5增加,提示气道总阻力增加,R5:0.73±0.41kpa/(L/s),但仅有29.41%患者R20增加,提示中心气道阻力增加,R20:0.36±0.13kpa/(L/s);X曲线:16例患者呈弓背向上图形,有可疑平台或凹陷.37例患者进行了体描测定:78.38%患者Raw增加,Raw:0.67±0.56(kpa*s)/L,sRaw环:3例患者呈陡峭线性环,提示大致正常,5例患者呈类似勺型改变;17例患者呈顺时针环形,斜率较正常下降,提示吸气及呼气的阻力均增加,大气道阻力增高,12例患者呈S型改变,提示中心气道阻力增加.rn 结论:用力流速=容量曲线、IOS及体描诊断中心气道狭窄均有一定意义,但后两者均不够敏感,三者联合可以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临床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行性、阳性判断标准及安全性,并比较学龄前儿童正常者与喘息儿童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率.rn 方法:对广州地区4~6岁正常儿童190例进行肺量计测定,采用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评估气道反应性,以FEV0.5、FEV0.75、PEF下降20%,MMEF下降35%判断为激发试验阳性,调查各指标的阳性率.计算FEV0.5、FEV0.75、FEV1较基线下降15%时累积吸入乙酰甲胆碱的剂量(PD15FEV0.5、PD15FEV0.75、PD15 FEV1)及FEV0.5、FEV0.75、FEV1较基线下降20%时累积吸入乙酰甲胆碱的剂量(PD20FEV0.5、PD20FEV0.75、PD20FEV1),并与诊断为哮喘或有喘息病史的同龄患儿(喘息组)53例比较激发试验的阳性率及AHR程度.rn 结果:正常组儿童肺量计的至少1次成功率为73.16%(139/190),二次成功率为82.11%(156/190).能完成3条可接受曲线154例(81.05%),2例只完成2条可接受曲线(5岁组1人,6岁组1人).正常儿童的呼气时间为(1.74±0.62)s,其中有7例(4.5%)呼气时间少于1s.能完成肺量计测定的156例儿童均能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正常儿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喘息组(6.41%对92.45%,P<0.05)而且PD20FEV0.5,PD20FEV0.75,PD20FEV1均高于喘息组(P<0.05).而正常组和喘息组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的PD20FEV0.5,PD20FEV0.75与PD20FEV1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FEV0.5、FEV0.75、PEF下降20%,MMEF下降35%判断为激发试验阳性,与FEV1为标准的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作比较,发现FEV0.5,FEV0.75与FEV1的阳性符合率高达97.83%,且三者PD20剂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EF与FEV1的符合率只有60.87%,MMEF与FEV1的符合率则为71.74%.未见激发试验的严重不良事件.rn 结论:学龄前儿童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可行且安全性高.学龄前儿童以FEV1较基础值下降≥20%作为阳性标准能更好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假阳性率.对于呼气时间少于1s的儿童,则可以FEV0.5或FEV0.75的下降来代替FEV1.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FEV1改变率与Dmin值之间的相互关系.rn 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3月因咳嗽、胸闷气短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22~63岁.患者受试前12h停用吸入性β-受体兴奋剂,受试前24h停用口服β-受体兴奋剂,受试前48h停用抗组织胺药或色甘酸二钠.使用日本chest pc-10检测FEV1,并行支气管扩张试验,测得FEV1改变率均<12%,其中肺通气功能正常有37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有26例;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有23例;后使用日本chest J-21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Dmin值,均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即Dmin值<10,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FEV1改变率、Dmin值之间的相关性.rn 结果:肺通气功能正常FEV1平均改变率为3.32%,平均Dmin值为3.64;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平均改变率为5.43%,平均Dmin值为2.78;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平均改变率为3.94%,平均Dmm值为3.65; Dmin值与FEV1改变率成负相关(R=-0.454 P<0.01).rn 结论:(1)支气管扩张试验FEV1改变率越大Dmin值越小,即越易激发试验阳性率越高;(2)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虽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变率与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且比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FEV1改变率低,但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及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阳性率高.
  • 摘要:目的:了解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rn 方法:选择937例患者用日本产支气管激发试验仪(CHEST公司的Astograph),由自动雾化发生装置、连续呼吸阻力测定装置和计算机显示(或描记)装置,受试者平静呼吸连续吸入由低到高浓度的激发剂的同时,仪器可自动而连续描记受试者的呼吸阻力(Rrs)的变化,结果由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并可输出.显示或输出的结果包括呼吸阻力(Rrs)曲线等多项指标.观察在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rn 结果:937例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患者中,年龄4~79岁,男性345例,女性592例,出现不良反应者268例(28.6%),其中气短、咳嗽、咽痒、咽干、胸闷、恶心、心慌等分别为171例(63.8%)、119例(44.4%)、82例(30.6%)、52例(19.4%)、37例(13.8%)、8例(3%)、7例(2.6%)其中激发试验阳性组气短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激发试验阴性组(分别为67.2%,33.0%;x 2=5.458,P=0.08).性别、年龄、病程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影响,气道反应性越高气短症状越明显.rn 结论: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一过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咳嗽、咽痒、气短症状最常见.其中气短因素对试验影响最大,激发试验阴性者咳嗽症状发生率最高(48%),其次为咽痒(37%)、气短(33%).937例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患者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说明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安全有效的.
  • 摘要:目的:通过标准呼吸模拟器检测各类型便携式峰流量测定仪的准确性.rn 方法:检测4种不同品牌的机械式峰流量测定仪和1种品牌的电子式峰流量测定仪,每种品牌峰流量测定仪随机抽取一个生产批次的产品2个,使用武汉四方公司生产的标准呼吸模拟器模拟美国胸科协会(ATS)推荐的26条标准曲线检测其准确性.rn 结果:4种机械式峰流量测定仪的准确率分别为21/52、12/52、48/52、32/52,电子式峰流量测定仪的准确率为48/52.所有检测的便携式峰流量测定仪均超出ATS规定的标准.rn 结论:检测的5种类型的便携式峰流量测定仪准确性均不符合标准,电子式峰流量测定仪准确率比机械式高.重视峰流量测定仪生产的质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峰流量测定仪检测标准刻不容缓.
  • 摘要:目的:比较目前常用三种建立肺功能正常参考值方法,为建立更准确的肺功能正常参考值提供方法学的参考,以利于在临床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以全球肺部倡议组织(Global Lungs Initiative)提供的肺功能数据为例,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参数回归模型)、分位数回归(非参数回归模型)和LMS方法(半参数回归模型)三种常用方法来建立正常参考值和正常值下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所有建模过程采用统计软件R完成.rn 结果:该数据包含了5723名正常男性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年龄和身高.三种方法建立的正常参考值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传统多重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5±1.09)对(3.38±1.19),t=4.753,P<0.001)],而基于LMS法和分位数回归计算得到的预计值更接近实测值[(3.38±1.10)对(3.38±1.19),t=0.033,P=0.974;(3.37±1.12)对(3.38±1.19),t=0.584, P=0.865),20岁之前和≥60岁两个年龄段,基于多重回归模型计算出来预计值低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LMS法和分位数回归计算得到的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分位数回归和LMS方法均适用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偏峰数据,拟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多重线性回归,更适合用于建立全年龄段肺功能正常参考值和正常值下限,计算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
  • 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对不同肺部疾病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影响.rn 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门诊和住院的肺部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常规肺功能检测后,试验组受试者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5mL/5mg,对照组采用定量吸入装置喷雾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400μg.休息20 min后,重复检测肺功能.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最大呼气末期流量(FEF75%~85%)、最大呼吸流量(PEF),计算用药后各指标的改善量和改善率.根据患者最终临床诊断分为四类(哮喘患者67例,COPD患者74例,哮喘合并COPD患者31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28例)进行亚组分析.rn 结果:两种用药方式之间比较,哮喘患者试验组FEV1%的改善量和改善率略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的改善量和改善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COPD患者试验组FVC的改善量和改善率略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的改善量和改善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仅FEF25%~75%的改善率有显著差异(P<0 05),FEF25%~75%的改善量及其余指标的改善量和改善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哮喘合并COPD患者试验组用药后FEV,%、FE F25%~75%、FEF75%~85%的改善量和改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FVC、PEF的改善量和改善率高于对照组,FEV1的改善量和改善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试验组FVC、FEF75%~85%、PEF的改善量和改善率高于对照组,FEV1、FEV1%、FEF25%~75%的改善量和改善率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与定量吸入装置喷雾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比较,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COPD患者和哮喘合并COPD患者FEV1%、FEF25%~75%、FEF75%~85%有影响,而对FVC、FEV1、PEF影响不大.
  •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现阶段我国肺功能开展及近10年来的进展情况.rn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已开展肺功能检查医院的肺功能检查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并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rn 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的89家医院中三级医院占65.2%.肺通气功能检查(100%)及支气管舒张试验(86.5%)是最主要开展的检查项目.无一份问卷完整写出肺功能检查的质控标准.消毒传感器的占77.9%,消毒频率每周1次占41.2%,浸泡消毒的占75.4%.主要适应证为支气管哮喘(82.8%)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7.0%).肺功能不良反应调查中,应答率为62.9%,其中以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喘息、声嘶)最常见,神经系统(头晕、指端麻木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律失常、血压增高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次之,偶可见其他如腹痛、皮肤瘙痒、皮疹、下颌骨脱位、诱发其他疾病等二、三级医院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肺功能培训情况此次调查的肺功能工作人员中,中、高级职称的占58.4%(52/89),65.2%(58/89)工作人员曾参加1个月或以上的技术培训,学员分布的培训单位达22个,开展肺功能培训的医院占24.7%.与2002年对比,受调查医院等级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05);项目开展也以通气功能检查为主.支气管激发试验中采用组织胺激发的医院百分比在2012年较2002年下降(41.3%对76%),而乙酰甲胆碱激发显著增加(54.3%对2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使用情况,2002年国产仪器占12.40%.2012年国产仪器使用0%.rn 结论:我国的肺功能临床应用有所发展,但肺功能质量控制、消毒、检查方法及继续教育等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 摘要:目的:明确Wright雾化器在雾化过程中的释雾量变化,为建立支气管激发试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rn 方法:对4个不同的Wright雾化器分别加入2mL生理盐水,在压缩空气(压力=344.7kpa)的驱动下,以8、9、10L/min的流速分别雾化2分钟各5次,分别测定其释雾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并计算其变异率.rn 结果:4个不同Wright雾化器以8L/min的流量雾化2分钟的平均释雾量分别为:0.1mL/min、0.096mL/min、0.095mL/min、0.108mL/minm(p<0.05),变异率分别为:0%、10%、0%、4.54%以9L/血n的释雾量分别为:0.125mL/m、0.124mL/min、0.098mL/min、0.130mL/min(p<0.05),变异率分别为:7.69%、7.69%、5%、7.4%;以10L/min的释雾量分别为:0.142mL/min、0.141mL/min、0.122mL/min、0.137mL/min(p<0.05),变异率分别为:10%、6.89%、7.69%%、7.14%.rn 结论:不同Wright雾化器在同一压缩空气流速下的释雾量的差异有显著性,同一Wright雾化器在不同压缩空气流速下的释雾量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异率不超过10%.因此采用Wright雾化器进行2分钟潮气呼吸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应对不同的雾化器分别进行释雾量定标,以保证达到要求的释雾量,相同的雾化器在同一流速下产生的释雾量相对稳定.
  • 摘要:目的:探讨肺栓塞(PTE)患者在恢复初期的肺功能特点.rn 方法:对2004-2012年在呼吸科确诊的15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肺功能的测试,将测定的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等参数与150名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的肺功能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行两样本t检验.rn 结果:(1)PTE组的FEV1/FVC、RV%pred、RV/T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33%±10.13%)对(87.79%±4.57%),(112.76%±29.83%)对(99.82%±10.17%),(41.87%±9.66%)对(38.86%±5.07%).P值均大于0.05],但VC%pred、FVC%pred、FEV1%pred、FEF50%、MVV%pred、TDC%pred、DLco%pred低于对照组[(89.78%±14.34%)对(103.21%±1.0.27%),(84.45%±17.52%)对(102.91%±6.10%),(81.84%±17.50%)对(98.62%±11.24%),(56.32±20.15)对(79.96%±22.73%),(86.80%±28.77%)对(98.96%±18.17%),(98.36%±17.61%)对(103.26%±17.82%),(71.79%±11.02%)对(108.92%±10.58%),(P<O.05或P<O.O1)].(2) 52例(34.7%)PTE患者的肺功能呈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0例(26.7%)PTE患者的肺功能呈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4 6%)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1例(34.0%)是正常的.(3)73.41%PTE患者的DLco%pred是降低的.rn 结论:由于PTE患者机体的病理生理不同.因此,恢复初期PTE患者的肺功能呈现不同的反应,为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评价尘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对119例尘肺患者和79例健康者依次进行IOS及PFT检测,分析两组人群两种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相关性.rn 结果:对于早期(壹期)尘肺组,PFT中FEV1、FVC、FEV1/FVC、MVV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EF25、MEF50、MEF75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OS参数中Z5、X5、A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FT正常的尘肺患者中,壹期尘肺组的IOS参数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贰叁期尘肺组的Z5、X5、Fres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壹期尘肺组和贰叁期尘肺组IOS异常率均较PF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S参数Z5、R5、R20、R5-R20、Fres、AX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MVV、MEF25、MEF50、MEF75呈负相关,X5则呈正相关,两种肺功能指标相关系数(绝对值)按由高到低依次为:Fres与FEV1/FVC(r=-0.566)、Fres与FEV1(r=-0.557)、Z5与FEV1/FVC(r=-0.544)、AX与FEV1/FVC(r=-0.541)、R5与FEV1/FVC(r=-0.541),在贰叁期尘肺组中相关性更高.rn 结论:IOS可以发现早期尘肺患者的气道阻力异常,其操作简便、对受检者配合度要求低,可能是尘肺患者肺功能评价的有益补充.
  • 摘要:随着临床肺功能检查的广泛应用,检查项目逐步增多,对肺功能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肺部疾病的功能分级诊断和围手术期风险评估意义重大,涉及临床各科室,有些医院胸腹部手术和其他重大手术肺功能被纳入临床路径,由于大部分非呼吸专业的临床医生对肺功能报告的解读依赖于肺功能诊断医生的书写报告,肺功能结果是通过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出所有的检查内容、质量控制、诊疗标准、专业知识背景及进一步的诊疗建议等信息,一份合格的肺功能报告可以从多层面诠释呼吸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帮助临床对呼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风险评估、估计预后提供准确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关于肺功能结果判断标准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加之肺功能检查仪型号各异,检查项目不同,因此在书写肺功能诊断报告时难免存在多个版本,出现地域之间和各医院之间诊断标准不统一、随意性、个性化等问题,在不同的医院或不同的肺功能检查室相同的检查结果,不同的诊断结论的事件频出,不利于医疗风险的控制,与当今现代医学发展和规范化管理的模式不相适应.针对肺功能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书写格式、内容、措辞、随意性等,依据肺功能诊断分级标准及COPD肺功能诊断标准,研发创建了电子版《M.H肺功能诊断应用软件》系统,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经过一年的试用其性能稳定、资料电子存档便于查询、功能可扩展、可与医院网络系统对接.规范了本实验室肺功能诊断报告,提高了肺功能诊断水平,同时也利于质量控制、进修带教、培训考核等工作.
  • 摘要:目的:建立成都地区正常儿童简易呼气峰流速值的参考值.方法:以成都地区450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580型呼气峰值流速测试仪测定呼气峰流速(PEF),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儿童PEF与身高、年龄、体重均有密切关系,与身高关系最密切,体重对其影响最小.并且随身高、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结论:分别建立了男女儿童PEF与身高的直线回归方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