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线形
公路线形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9542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资讯、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8年国际交通技术创新与应用大会暨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大会、2004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94学术交流会等;公路线形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进、邵毅明、严西华等。
公路线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542篇
占比:99.69%
总计:59727篇
公路线形
-研究学者
- 徐进
- 邵毅明
- 严西华
- 彭其渊
- 徐青
- 曹凌峰
- 李传宪
- 李海舢
- 杨少伟
- 林显锋
- 汪凌志
- 潘兵宏
- 熊文胜
- 王晓华
- 王玉秀
- 王蕊
- 肖田
- 郑利
- 郭忠印
- 靳灿章
- 魏朗
- 冯伟
- 冯春
- 刘哲峰
- 刘志鹏
- 刘韬
- 周其祥
- 周广利
- 周振东
- 弓社强
- 张宇辉
- 徐爱功
- 方守恩
- 李伟
- 李向国
- 李志强
- 李梦雪
- 杨东辉
- 杨宏志
- 林永明
- 江建文
- 王长强
- 田景贵
- 程国柱
- 聂磊
- 胡圣能
- 蒲浩
- 许金良
- 赵一飞
- 赵喜安
-
-
-
潘越;
朱福;
齐振国
-
-
摘要:
针对当前公路线形二维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某二级公路工程,利用公路工程设计BIM系统,对其公路线形三维设计展开研究,梳理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公路线形三维建模设计流程,提出基于该系统的公路线形三维可视化设计技术方案。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相比,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方法能够体现设计意图、快速完成方案比选、自动出图,可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
王晓飞;
李思雨;
陈迷;
申天杰;
刘永;
肖鹏
-
-
摘要:
为深入分析平纵线形组合均衡性与道路安全性的定量关系,针对“平曲线+凸竖曲线”线形组合(以下简称平凸曲线),采集了美国华盛顿4条州际道路477 km的道路线形及2011年至2018年的交通数据和事故数据,作为本研究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根据平纵线形组合特性,提出错位值、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平曲线长度和竖曲线长度为线形组合均衡性表征指标,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极端随机树3种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平凸曲线均衡性指标对亿车千米事故率的影响,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和拟合精度最高。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大于2.8 km或竖曲线半径大于58 km时,平、竖曲线半径的增大对线形安全性影响较小。文中同时研究了平曲线半径较小时均衡性表征指标与事故之间的关联性,并推荐安全性较高的取值范围。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平纵线形组合的定量优化设计和安全性改善提供参考。
-
-
刘阳
-
-
摘要:
公路设计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设计选线,公路线形选择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建设的经济性、交通组织的合理性等。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地区选线设计又有所不同,平面线形选择需要兼顾设计纵断面的高差大小,高差太大就会大大加大公路建设投资。
-
-
魏欣
-
-
摘要:
山区公路的建设促进了特殊地区的发展,但交通安全事故也常有发生。为减少山区公路安全事故,发挥山区公路优势,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道路隐患。本文以山区公路线形作为主线,分析了道路线形及其关联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
-
刘永顺
-
-
摘要:
为了避免公路运行中由于线形设计不良而引发交通事故,采用层次分析法及改进模糊评判矩阵相结合的模糊评价方法,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等标准出发,对平面、纵断面线形以及横断面构成的评分标准、模糊关系隶属函数的建立方法提出改进,弥补了德尔菲法带来的主观性,为线形设计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并运用该评价方法进行了工程实例应用,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公正、合理.
-
-
魏欣
-
-
摘要:
山区公路的建设促进了特殊地区的发展,但交通安全事故也常有发生.为减少山区公路安全事故,发挥山区公路优势,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道路隐患.本文以山区公路线形作为主线,分析了道路线形及其关联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
-
-
蔡少渠
- 《2004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公路的美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行车安全功能,现今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设计技术中,已明显渗进了美的因素,要求在满足公路安全畅通的同时,充分考虑其审美需求,文化路、景观路、生态路不再陌生.本文应用美学、生理学、视觉思维科学等分析了一些公路线形的美学质量,对几种主要利于公路美学和行车安全的线形以及不适宜的线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要在公路设计中,尽量做到功能与美感相结合,使公路美学为安全服务"美中潜伏着功用",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高速、舒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行车条件.文中还讨论了公路美学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和公路美学发展展望,这对公路的设计和管理是有一定意义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