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IV抗体

HIV抗体

HIV抗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7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6878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江苏预防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海南省第三届生命科学学术交流大会、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等;HIV抗体的相关文献由193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秋平、李高辉、邢文革等。

HIV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5 占比:1.8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6878 占比:98.16%

总计:37569篇

HIV抗体—发文趋势图

HIV抗体

-研究学者

  • 张秋平
  • 李高辉
  • 邢文革
  • 陈立
  • 李敬云
  • 杨发青
  • 王继华
  • 郑晓虹
  • 鲍作义
  • 万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克成; 潘诗茜; 丛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苗接种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影响,为准确检测HIV抗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4月9日该血站HIV抗体检测A1单试剂反应性标本15份和非反应性标本30份(45例献血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史,SARS-CoV-2疫苗接种满28 d)进行HIV、SARS-CoV-2总抗体检测,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本站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献血者HIV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抗体反应性组SARS-CoV-2总抗体反应性比例[86.67%(13/15)]明显高于非反应性组[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RS-CoV-2总抗体反应性结果与A1试剂HIV抗体反应性(假阳性)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r=0.515,P<0.01)。结论 SARS-CoV-2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可影响部分ELISA试剂对HIV抗体的检测,造成假阳性结果,应予以重视。
    • 张婷婷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标本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IV抗体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自我院体检中心2020年1-12月间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出100名志愿者,均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将标本分成4份,1份为正常合格标本(未溶血组),将血液标本人工溶血成游离血红蛋白110 mmol/L(重度溶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四组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吸光度A值和化学发光值(RLU)。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血液标本,随着溶血程度的提高,吸光度A值也明显提高(P0.05),且轻度溶血组和中度溶血组均无假阳性,仅重度溶血组有1例假阳性。结论在HIV抗体检测中:溶血标本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溶血程度的加重,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因此需加强检验前质量控制,保证标本的合格。
    • 邱艺燕; 欧秀华; 陈嘉祥; 郑建利
    • 摘要: 目的分析集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CDC)2016—2020年度的HIV自愿咨询抗体检测结果,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措施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 mL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试剂初筛HIV抗体,初筛阳性的标本再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复检。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记录阴性;若两种方法中一种方法阴性一种方法阳性或两种方法都阳性,再将标本送厦门市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证。结果2016—2020年度,共检测1057份标本,阳性率为7.38%。从每年的阳性率来看,有上升趋势,2018年度开始上升明显,2020年度阳性率相对较低。1057例求询者中,未婚为主,占67.36%;男性为主,占90.92%;大专及以上文凭为主,占60.36%;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7.67%;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占73.08%。男性961例、女性96例,男、女比为10.01∶1,男、女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39%、7.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男性行为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商业异性性行为史、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史4类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7.88%、7.04%、6.25%、7.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美区近年来HIV疫情呈上升趋势,集美区HIV主要传播方式为男男性传播,自愿咨询检测是发现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者及对该人群宣传干预的重要窗口,应加强宣传干预力度,做到早检测、早发现,从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对于艾滋病的防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 熊德琴; 陈绛青; 李美琦; 谭佳俊; 杨婷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带型特征以及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阳转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2020年南昌市第九医院初次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的142份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蛋白印迹试验(WB)实验以及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对上述HIV抗体不确定标本进行检测,以随访结果为判断标准,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和抗体转归的相关性。结果142例随访者中,有85例出现血清学阳转,占比59.86%(85/142)。阳转者免疫带型gp160出现比率为97.64%(83/85),p24出现比率为49.41%(42/85);未阳转样本gp160出现比率为2.36%(2/85),p24出现比率为50.59%(43/85)。初次检测抗体不确定检测样本中gp160条带出现率在阳转者和未阳转者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41,P0.05)。核酸检测试验结果显示83例抗体不确定样本呈核酸阳性,核酸阳性与抗体阳转的符合率为97.64%(83/85)。结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出现gp160带型者随访转归为阳性的可能较大;核酸检测试验可为抗体不确定样本提供进一步鉴别的依据。
    • 陈仕菊; 卓菲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判定标准对HIV抗体确证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探讨目前的判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为标准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以及试剂盒说明书的判定标准对2015年9月—2020年12月2202例HIV抗体确证结果进行判定,分析两种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和Kappa值;分析不一致样本的抗体随访及核酸检测结果,探讨哪种判定标准更为合理。结果两种判定标准的一致率为97.87%,Kappa值为0.91。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判为阳性而试剂盒说明书判为不确定的样本共30例(1.36%),其中17例后续被确定为HIV感染阳性,另有1例随访后转阴,3例核酸阴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判为不确定而试剂盒说明书判为阴性的样本共17例(0.77%),其中12例进行了抗体随访或核酸检测,结果均不支持HIV感染诊断。结论为了避免错判或漏诊,建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判为阳性而试剂盒说明书判为不确定的样本以及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判为不确定而试剂盒说明书判为阴性的样本均按照“HIV感染不确定”对象进行管理。尽快开展核酸检测及抗体随访,尽早明确诊断。
    • 郭爽; 黎锦; 杨桂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艾滋病确证实验室HIV抗体确证检测结果,了解武汉市AIDS疫情流行现状,为制定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案,对我院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点送检的1212例HIV抗体筛查有反应性样本进行复检、确证。其中875例确证阳性样本人群按照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诊类别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共对1022例HIV抗体复检阳性样本进行确证试验,其中875例(85.62%)为阳性,106例(10.37%)为不确定,41例(4.01%)为阴性。确诊阳性感染者男女比例为4.61:1;感染者95.20%为汉族;20~39岁年龄组占比最大,为44.91%,其次为40~59岁年龄组占比38.06%;不详学历组占比最大,为29.71%,其次为大专/本科/大学,占比23.06%;已婚人群占比50.06%;门诊自愿咨询者占比45.26%。HIV抗体确证不确定样本带型以gp160、p24和gp160、gp120、p41为主。对106例不确定样本人群2~4周后进行随访,随访1~2次,其中29例完成随访,19例随访确证为阳性。结论 武汉市HIV阳性感染者多为汉族,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中青年,不详学历人群,已婚人群,门诊自愿咨询者居多。HIV确证不确定受检者随访率低。应加大面向社会尤其是青年人群的AIDS防治宣传工作,切实提高HIV抗体检出率和随访率,遏制AIDS的传播。
    • 李素明; 黄欣; 李红宾
    •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院普通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艾滋病和梅毒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安宁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385例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结果 385例住院患者中,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0.26%(1/385),患者为36岁男性,以呼吸道感染和胃炎住院。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6例,阳性率1.56%(6/385),男性与女性各3例,年龄59~79岁,平均68.33岁,婚姻状况均为已婚,文化程度中专及以下,其中5例以病毒或细菌感染住院,1例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结论 中医院普通人群住院患者中有梅毒和HIV感染者的存在。
    • 杨色娟; 刘小六
    • 摘要: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疑似艾滋病患者137例,晨起空腹采集研究对象6 mL肘正中静脉血并进行离心处理,分别应用ELISA及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137例疑似艾滋病患者中,最终确诊阳性121例,阴性16例,阳性检出率为88.32%。ELISA阳性检出率为85.40%(117/137),明显高于胶体金法的68.61%(94/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筛查HIV抗体在艾滋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王周菊; 林菁; 朱炜春; 谭文争; 马丙南; 沈谏娣; 王律
    • 摘要: 目的分析已规范母婴阻断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的早期诊断结果及随访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随访的108例HIV阳性孕产妇(孕期有规则服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无中断)所生婴儿,所有婴儿出生后6 h均口服奈韦拉平混悬液或口服齐多夫定糖浆进行预防抗病毒治疗,持续6周;产后无异常者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指导人工喂养。固定随访至18个月,分析婴儿出生1周内、出生后1个月、出生后3个月的HIV-1 RNA阴性率,以及出生后12个月、18个月的HIV抗体阴性率;部分18个月HIV抗体未转阴者,延长随访至出生后22~24个月。结果婴儿出生1周内、出生后1个月、出生后3个月的HIV-1 RNA阴性率均为99.07%;婴儿出生后12、18个月的HIV抗体阴性率分别为68.52%和96.30%。结论未感染的HIV母婴阻断婴儿不同个体间HIV-抗体转阴时间差别较大,最迟转阴时间可晚至出生后24个月,其HIV-1 RNA早期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 王俊瑶; 周玉梅; 李妍妍
    • 摘要: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的3144例血液标本以ELISA法进行HIV抗体筛查,将初诊疑似HIV阳性的11例标本送至本市疾病防控中心确认,分析样本、试剂、操作流程等因素对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144例血液标本经两种试剂盒4次检测结果均一致,阳性11例,阳性率为0.35%,送至本市疾病防控中心确认,阳性4例,阳性率为0.13%.ELISA检测HIV抗体过程中7例假阳性影响因素分别为:1例由于血液标本未妥善处理,受异嗜性抗体影响;3例血液标本污染;3例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结论 ELISA法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涉及标本、采集、试剂选择和处理、温度调控、操作人员技术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标本、试剂、温度及操作流程进行干预,可有效避免假阳性、假阴性出现.临床应消除影响因素干扰,提高检测准确率,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