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管理
体外循环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8259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2010中国-FIGO妇科肿瘤学术会议、山东省第九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等;体外循环管理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广福、姜冠华、张鲁英等。
体外循环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2595篇
占比:99.99%
总计:482667篇
体外循环管理
-研究学者
- 张广福
- 姜冠华
- 张鲁英
- 何倩
- 傅建学
- 刘凤珍
- 孔航
- 宋宏宇
- 张晓华
- 张欣妹
- 杨哲
- 杨明
- 栌田知树
- 桥本知明
- 梁家立
- 王文华
- 王锦鹤
- 章晓华
- 赵志坚
- 郑晓舟
- 长谷川强
- 陈萍
- 黎一峰
- 丁国友
- 云红梅
- 仇冰梅
- 付水清
- 伍湘伊
- 何争鸣
- 何湘萍
- 倪尔连
- 倪虹
- 傅惟定
- 关澍
- 刘世国
- 刘健
- 刘刚
- 刘国天
- 刘宏宇
- 刘建
- 刘晓明
- 刘燕
- 刘玉妍
- 刘琴湘
- 刘瑞芳
- 刘畅
- 刘红玲
- 刘英军
- 匡红英
- 卜林明
-
-
仇冰梅;
王康;
张雷;
吴海卫;
张晓华;
王常田;
李德闽
-
-
摘要:
目的目前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AAR)中股静脉-股动脉转流的体外循环管理相关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采用股静脉-股动脉转流下TAAR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9例接受TAAR体外循环管理患者的临床资料。TAAR术中采用股静脉-股动脉插管部分体外循环转流联合腹腔器官持续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统计分析主要评价指标肾、脊髓术后损伤情况,以及肠系膜、腹腔干缺血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截瘫、肠缺血。2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可逆性缺血性损伤,经治疗后改善;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肾功能恢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治疗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采用股静脉-股动脉插管部分体外循环转流联合腹腔器官持续灌注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安全可行,腹腔器官保护效果较好。
-
-
李艳青;
林勇钢
-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020年的30例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CPB时间为45~207分,阻断升主动脉时间为22~101分,7例患者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为27~66分.30例手术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在老年心血管手术中科学体外循环管理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手术提供保障.
-
-
刘畅;
李杰;
陈杨;
王东进
-
-
摘要:
目的 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65例成人TOF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14~68(34.89±15.16)岁.术前血红蛋白91~245(164.7±43.0)g/L.65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TOF根治手术,所有手术均采用跨环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同时进行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手术4例,同时进行肺动脉瓣置换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复3例,部分病例行瓣膜成形或置换术.总结统计所有患者围术期资料.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95.05±57.86)min,阻断时间(105.77±48.20)min,辅助循环时间(34.25±13.96)min;术中均采用无血预充血液稀释,维持血红蛋白69~89(97.4±2.80)g/L;46例患者在浅低温(鼻咽温度28~32°C)下进行体外循环,并且流量维持在60~80 ml/(kg·min);14例患者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25~28°C)下进行体外循环,流量维持在40~60 ml/(kg·min);5例患者因侧支循环或静脉回流较多,体外循环在深度低温(鼻咽温度19~25°C)下进行,并且流量维持在20~40 ml/(kg·min).术后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成人TOF体外循环管理不同于婴幼儿,术中适当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温度和流量控制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体外循环管理的重要因素.
-
-
-
-
-
-
邓丽;
杨慧;
苏晶晶;
陈月;
刘宏宇
-
-
摘要:
目的:总结先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2018年250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手术,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150例,中度55例,重度45例。CPB过程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HCT 0.21~0.24)、中-高流量灌注[100~150 ml/(kg·min)],转流中使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相结合,使停机后红细胞压积在0.34,以上根据血气指标调整内环境稳定。
-
-
-
孔航
-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主动脉瓣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置换术的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麻醉方案和仪器监测,但是在进行体外循环时.试验组患者接受氧合血停跳液,对照组接受常规停跳液。通过两组患者心率、有创动脉压和心脏自动复跳率的对比来观察麻醉和体外循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两组在诱导及切皮时率和有创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开放升为主动脉时,实验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主动脉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方案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意外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
胡乐如;
杨文凯;
王文英;
杨生萍
- 《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法洛四联症(TOF)是最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畸形,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0%,占紫绀型心脏病的50%.从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TOF儿童患者38例,现将体外循环管理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并说明了全组手术死亡3例,术中发现合并冠脉起源异常1例,术后右心衰、左心衰各1例。重点从CPB设备、预充液和CPB术中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儿童法洛四联症手术的治疗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