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频振动

低频振动

低频振动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786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8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07611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第20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等;低频振动的相关文献由190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光雄、崔俊宁、谭久彬等。

低频振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8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7611 占比:99.66%

总计:107975篇

低频振动—发文趋势图

低频振动

-研究学者

  • 宋光雄
  • 崔俊宁
  • 谭久彬
  • 刘志华
  • 蔡晨光
  • 杨明
  • 蒲春生
  • 何张强
  • 刘静
  • 吴义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晟耀; 郭彭; 周奇郑
    • 摘要: 为有效降低基体低频振动对精密仪器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周期布置吸振器的减振方式。建立了基体-隔振设备-吸振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导出了系统耦合振动方程的解析解,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获得了吸振器数量、参数对系统低频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吸振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将其划分为包含不同数量振子的周期元胞。以低频段设备振幅最大值的0.7倍和平均值的0.3倍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元胞中振子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解析解与有限元解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39%和2.98%;在目标频段,针对单振子元胞,采用5个吸振器减振性能最优,减振效率为11.34%,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比、阻尼比分别在0.16、0.8、0.18附近取值时减振性能最优,减振效率分别为10.46%、8.69%、12.20%;优化后的单振子、双振子、三振子元胞的减振效率可分别达到12.45%、18%、18.3%。
    • 欧阳金惠; 时洪涛; 周光平
    • 摘要: 为分析溪洛渡水电站大坝深孔过流引起的振动问题,本文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振动测试系统,对右岸制冰楼与拌合楼、大坝廊道和深孔启闭机平台及水垫塘廊道等部位开展了现场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制冰楼、拌合楼等柔性结构,以横河向振动响应为主,其振幅不影响正常运行安全;(2)拱坝深孔过流时引起大坝527岸坡坝段廊道的振动响应较低,其频带较宽且卓越频率不显著;(3)启闭机平台的振动响应相对较大,其振动响应第1阶卓越频率为1.83 Hz;通过启闭机平台与水垫塘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分析可知,该频率为大坝第1阶自振频率;(4)水垫塘底板和二道坝等泄洪消能结构,以竖向振动响应为主;水垫塘振动响应频带较宽且主频不突出;首次发现了二道坝廊道的振动响应主频随时间变化并存在间歇性低频振动,建议开展溪洛渡二道坝结构间歇性低频振动长期安全监测分析,并加强其他高拱坝水垫塘与二道坝泄洪时的低频振动安全设计。
    • 李军达; 李向阳; 刘永; 洪昌寿; 郭睿扬; 齐志扬
    • 摘要: 以湖南省某铀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制的水平低频振动实验装置与铀尾矿库滩面缩尺模型,进行了水平单向低频振动研究,探究滩面多层覆盖层振动前后氡析出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向振动4个频率条件及叠加振动4个频率条件下,模型表层随着频率的递增,裂隙逐步增大;当单一振动频率为25 Hz时,红土-石英砂-红土覆盖层振动后控氡率下降了59%,控氡率仅为9%,此时的控氡率为单一振动频率条件下的最小值,当叠加振动频率为10→15→20 Hz及10→15→20→25 Hz时,控氡率为43%,此时的控氡率为叠加振动频率条件下的最小值。本研究对于铀尾矿库滩面控氡效果评估及长期稳定性分析有一定意义。
    • 孙科
    • 摘要: 布置在尾水平台上的GIS设备会受到尾水管低频振动的影响,通过实测振动数据及计算GIS设备振动模型,分析设备受影响程度,并提出针对性抗振设计和保护措施。
    • 杨光勇; 曲岩; 岳建锋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气隙特征值的计算模型在某巨型水轮发电机定子低频振动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模型成立需要两个假设条件:①气隙分布不均是造成定子低频振动的主要原因;②气隙长度与磁拉力呈线性关系。经验证,模型成立的两个假设条件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用于指导由气隙分布不均产生的定子低频振动处理是适用的。
    • 孟宪波; 孙强
    • 摘要: 专用汽车的发展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专用汽车上装作业受底盘发动机转速及相关性能的影响是目前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通过增加多个动力源和繁杂控制的解决方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升。本文从发动机与上装共用电控单元(ECU)集成控制出发,融合发动机转速与上装作业功率需求,不仅满足了底盘的行驶要求,还保证了上装的作业稳定性,此外还从发动机油耗经济转速着手,降低了发动机油耗,增加排温,减少了排放污染。
    • 王晓宏; 陈文博; 杨剑
    • 摘要: 某轻型货车主观评价怠速低频振动较大,主要表现在大腿晃动幅度大,使人感受极不舒服,主观评价不可接受。对主驾地板进行振动加速度测试和频谱分析,发现此怠速振动频率是12.5 Hz,查询怠速发动机转速为750 r/min,通过计算发动机曲轴一阶振动频率刚好为12.5 Hz,同时查询动力总成悬置解耦结果,发现动力总成刚体模态频率并没有和发动机曲轴一阶旋转频率共振。主驾地板做原地振动扫频测试,发现发动机曲轴一阶振动在各个转速下均较大,厂家监制离合器压盘和从动盘动平衡均达标,检测曲轴和飞轮动平衡均达标。最后对发动机拆解,发现曲轴前端扭转减震器破损,换装修复后的扭转减震器,主观感受低频振动消失可以接受,主驾地板客观振动数据降低90%,问题得以解决。
    • 陈雅男; 董雅君; 马剑龙; 吕文春; 白叶飞; 东雪青; 赵爽
    • 摘要: 针对风力驱动机械装置的叶片失速问题,文章通过将翼型向内侧凹变的被动控制方式应用到某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叶片吸力面,发现在80%弦长处实施长度为350 mm凹变形式的叶片,可在风机旋转轴心与来流风向偏差30°范围内对风轮做功能力有一定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在来流方向发生偏斜的情况下,文章对低频下易触发的圆盘振动和轴向窜动的结构动态响应两种振动形式的振频和动态应变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
    • 聂鹏; 马义迪; 郭勇翼; 单春富; 张锴锋; 李海伟
    • 摘要: CFRP/Ti叠层材料在一体化制孔过程中容易出现钻削力大、加工温度高等情况,造成复合材料分层、撕裂和制孔精度降低等问题。基于低频振动制孔技术进行加工参数优化实验,分析了低频振动制孔缺陷产生机理,得到了优化的加工参数。根据所得加工参数,进行了低频振动制孔与传统钻削制孔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得优化加工参数下,使用低频振动制孔工艺能够有效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叠层材料制孔质量。
    • 曹伟伟; 温欣; 张晓彬; 洪学娣
    • 摘要: 为了研究振动频率对含瓦斯煤渗透特性的影响,采用“振动—三轴—渗流”试验装置,开展含瓦斯煤在不同振动频率和瓦斯压力下的渗透试验,并将流固耦合模型代入软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含瓦斯煤的渗透率随瓦斯压力的逐渐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该曲线的克林伯格瓦斯压力临界点在1.0 MPa左右;含瓦斯煤的渗透率随振动频率的增加先逐渐变大,当振动频率超过10 Hz后,渗透率缓慢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考虑振动对煤岩的影响,推导出孔隙率与渗透率动态演化方程,代入Ansys模拟软件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