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振

隔振

隔振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8400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2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92863篇;相关期刊55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2010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暨配套装备学术会议、2010年LMS中国用户大会、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等;隔振的相关文献由12956位作者贡献,包括谭久彬、王雷、崔俊宁等。

隔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2 占比:1.42%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92863 占比:98.49%

总计:94282篇

隔振—发文趋势图

隔振

-研究学者

  • 谭久彬
  • 王雷
  • 崔俊宁
  • 植木哲
  • 赵勃
  • 林嘉祥
  • 尹学军
  • 李晓艳
  • 班书昊
  • 季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凌新新; 蒋敏; 龙家乐; 彭军军
    • 摘要: 传动轴支架作为传动轴唯一与车身直接接触的部件,其隔振性能的好坏对传动轴NVH性能影响巨大。文中通过对传动轴支架的力学分析,从机制上研究其隔振性能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不同橡胶支架在不同温度下的刚度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3种新方案均对噪声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天然橡胶方案,噪声改善6~8 dB,通过实际案例对传动轴支架隔振理论进行了验证。
    • 高晟耀; 郭彭; 周奇郑
    • 摘要: 为有效降低基体低频振动对精密仪器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周期布置吸振器的减振方式。建立了基体-隔振设备-吸振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导出了系统耦合振动方程的解析解,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获得了吸振器数量、参数对系统低频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吸振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将其划分为包含不同数量振子的周期元胞。以低频段设备振幅最大值的0.7倍和平均值的0.3倍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元胞中振子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解析解与有限元解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39%和2.98%;在目标频段,针对单振子元胞,采用5个吸振器减振性能最优,减振效率为11.34%,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比、阻尼比分别在0.16、0.8、0.18附近取值时减振性能最优,减振效率分别为10.46%、8.69%、12.20%;优化后的单振子、双振子、三振子元胞的减振效率可分别达到12.45%、18%、18.3%。
    • 王玉魁; 和振兴; 包能能; 贠剑峰
    • 摘要: 为研究隧道内排水沟设计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的影响,建立中心水沟与双侧水沟隧道结构的落轴仿真试验模型及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中心水沟与双侧水沟设计方式对轨道与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双侧水沟可更好地抑制隧道结构振动及振动能量向环境的传递;采用双侧水沟设计使轨道板、衬砌、地面的垂向振动明显小于中心隧道结构,且对轨道与隧道结构低频段振动起到良好抑制作用;列车载荷作用下,双侧水沟在时频域的振动幅值均小于中心水沟,说明在不改变其他动力学参数的情况下,隧道结构可采用双侧水沟设计方案以获得更好的减振效果。
    • 刘波
    • 摘要: 分析了石化企业设备的噪声特征、来源及典型高噪声设备的分布,从消声、隔声、吸声、隔振等方面论述了石化设备降噪技术研究进展,对压缩机、磨煤机等石化典型高噪声设备的降噪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阐述了具有应用前景的声学超构新材料以及主动降噪技术的发展趋势。
    • 叶田园; 庞贺伟; 周元子; 宗红; 刘守文
    • 摘要: 星载有效载荷的灵敏度和有关性能指标的提高对航天器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具有隔振、抑振及精确指向功能的航天器超静平台得到广泛关注。超静平台作动器作为实现平台功能的核心执行部件,其质量优劣决定了平台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文章综述国内外不同种类超静平台作动器的性能特点、应用背景及技术发展概况,归纳总结高效率音圈电机技术、长寿命挠性元件技术、地面试验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未来高精度星载光学载荷的应用需求,探讨了我国在超静平台作动器方面可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内容。
    • 陈永敬; 刘臻真; 郭岩; 王义朋
    • 摘要: 附着式振动器振捣是流水机组法管片生产常用方式,虽然振捣作业在振动室内进行,但由于隔振措施不到位且封堵不严等原因,隔声控制效果差。为降低管片混凝土振捣工序操作人员的噪声暴露,使接触噪声符合职业健康要求,以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隧道管片施工噪声控制为研究对象,考虑同类声源的频谱特性和噪声强度,结合吸声、消声、隔声以及阻尼减振等方式,通过合理设计使噪声达到治理标准。振捣室建成后的现场实测数据表明,振捣室外1 m处噪声低于85 dB(A),工序操作室内噪声低于80 dB(A)。不仅大大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提高了车间噪声环境质量,还为其他混凝土预制产品生产中的噪声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 游进; 姚丽坤; 王昊; 侯永青; 金玮玮
    • 摘要: 控制力矩陀螺(CMG)是航天器姿态控制的执行器,内含高速转子,是航天器上重要的振动及噪声源。对某舱外安装CMG的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开展噪声测试,发现噪声总声级过大且主要为与CMG工频及2倍频对应的单频噪声。对CMG进行隔振处理并对隔振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隔振措施使工频扰振力输出显著减小,但在2倍频处隔振效果弱于工频处,其原因在于受到CMG弹性的影响。载人密封舱振动噪声耦合分析表明隔振措施使密封舱薄壁振动的幅值及范围大幅减小,从而降低密封舱噪声。在安装隔振器的载人密封舱进行验证试验,隔振系统固有频率实测值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CMG工频处噪声降幅达18 dB~21 dB,2倍频噪声降幅达2 dB~7 dB,与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 卢华喜; 罗青峰; 周瑜健; 吴必涛; 梁平英; 方超
    • 摘要: 为了研究组合碟形弹簧对地铁引起装配式结构产生振动的隔振效果,建立地铁轨道-路基-土体-组合碟形弹簧-半刚性节点装配式结构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装配式结构建筑物隔振前后的自振周期和结构竖向加速度频谱,对比分析结构节点转动刚度、地铁车速、结构与轨道中心距离,探讨这些因素对组合碟形弹簧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振后,结构的自振周期相比于隔振前增大2倍左右;组合碟形弹簧具有明显的隔振作用,隔振效率超过50%;相比于铰接节点和刚接节点装配式结构,组合碟形弹簧的隔振效果在半刚性节点装配式结构中更为明显;地铁列车以80 km/h~100 km/h运行时,组合碟形弹簧的隔振效果表现最好;组合碟形弹簧的隔振效果随对合数的增大而越明显,与对合数呈非线性关系;结构振动频率在0~10 Hz时,隔振效果更好。
    • 王军; 李鑫; 郭毕钧; 丁光亚; 刘同江; 孙亚飞; 于明洋
    • 摘要: 依托渝厦高铁黔常段高山隧道高位穿越巨型溶洞回填处置工程,按照几何相似比1∶5设计基于时序加载方式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超厚回填体沉降相似模型试验,探究不同厚度钢筋混凝土路基板的隔振性能,以及巨型溶洞超厚回填体的沉降规律,验证巨型溶洞回填处置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随着路基板厚度的增加,隧道模型的仰拱表层附加沉降逐渐减小,回填砂层受到列车动荷载扰动逐渐减小,路基板的隔振性能逐渐增加;从回填砂层表层到深层,由列车动荷载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动土压力值均显著降低,且动土压力的传播范围逐渐缩小;当路基板厚为0.6 m时,回填砂层浅部50 cm范围内的动荷载扰动沉降仅0.02 mm,相当于实际工程中回填洞砟层浅部2.5 m范围内沉降0.10 mm。隧道开通运营1年来,监测隧道结构整体沉降低于1 mm,且趋于稳定,由此可见:高山隧道巨型溶洞采用“洞砟回填+上部注浆”处置,并辅以3 m厚钢筋混凝土路基板隔振的设计方案,是合理可靠的。
    • 王荣; 孙军和; 房拴虎; 董海宝; 霍挺飞
    • 摘要: 常规噪音,无论是规则噪音还是随机噪音,都是采集中不可避免产生的。虽然噪音类型相同,但由于激发震源不同,也会给噪音特征带来影响。可控震源超高效混叠采集施工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震源机械干扰,谐波干扰等噪音。本文针对AHV-326型可控震源在80 Hz左右出现的噪音干扰,通过野外大量实验数据,利用可控震源独立测试软件Sandwichbox对各部位采集的信号进行幅频特性分析和干扰能量分级,找出这一干扰的产生的位置和原因,并根据机械隔振原理消除了AHV-326型可控震源在80 Hz的噪音干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