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3641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9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271205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橡胶工业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5年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学术会议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学组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2013年MSC50周年庆典暨中国区用户大会等;空气弹簧的相关文献由4764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海涛、陈灿辉、叶特等。

空气弹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9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71205 占比:99.65%

总计:272157篇

空气弹簧—发文趋势图

空气弹簧

-研究学者

  • 程海涛
  • 陈灿辉
  • 叶特
  • 杨洁
  • 江洪
  • 段国奇
  • 陈文海
  • 周军
  • 贺劼
  • 龙垚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曾强; 李伟; 王小兵; 白洪举
    • 摘要: 空重车试验是制动静态试验中一项重要例行试验,介绍空簧压力模拟原理,以某8编组地铁车辆空重车试验为例,结合基于制动试验台的空重车试验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机械式调压工装进行空重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空重车试验流程简单,结果清晰准确,提升试验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 马国栋; 王智超; 陈谦; 李声涛
    • 摘要: 高速动车组发生空气弹簧压力低故障后,车辆自动限速运行,需要停车检查或车辆入库后根据故障信息来推断故障原因。为了能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判,文章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预测方法。模型以车载无线传输装置记录的历史故障数据和健康管理系统报表数据为故障预测的数据来源,通过分析静态和动态数据确认模型关联参数,从阈值、差值、空簧压力下降速率3个维度搭建预测模型,并通过实车跟踪,成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朱龙基; 温留汉·黑沙; 刘彦辉
    • 摘要: 在设计浮置基础减振系统时,需要确定减振系统的力学参数、减振器个数及其布置形式等。虽然以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实体模型比解析模型更准确,但在没有初始设计的情况下建立有限元模型所耗费的工作量过大,解析模型可以更快的获得较好的初始参数,为浮置基础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文中基于能量法并结合Lagrange运动方程提出了由弹性构件支撑的浮置基础减振系统动力学解析模型,利用运动方程的特征分析方程推导了系统的实模态频率及复模态频率,并将所提出的模型和模态求解方法应用于量子芯片实验室的电子束曝光机浮置基础减振系统分析。对所提出的解析模型和SAP2000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文中提出的解析模型求解结果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小于6%。解析模型的实模态计算浮置基础模态频率比复模态计算的结果更接近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
    • 黄武; 金志扬; 李美
    • 摘要: 连接空气弹簧主附加气室的塑性连接管结构参数对弹簧工作特性影响较大,为明晰塑性连接管结构参数对弹簧工作特性的影响机理,以塑性连接管的主要结构尺寸(连接管长度L,外径C、内径D)作为设计变量,以连接管进/出口端流量差值S和弹簧动刚度值T为目标函数,基于仿真软件,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来完成对塑性连接管内气体流场的自动化建模及气体流场的仿真分析,从而获得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贡献度,同时建立了表征目标函数的响应面近似模型.最后,运用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展开了寻优求解以完善塑性连接管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设计变量L、C对目标函数S为负贡献度,设计变量D对目标函数S为正贡献度;设计变量L、D对目标函数T为负贡献度,设计变量C对目标函数T为正贡献度,优化后的塑型连接管有利于提高空气弹簧的减振性能.
    • 李健; 李美; 谭偲龙; 张少波
    • 摘要: 以车用膜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弹性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考虑空气弹簧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等问题,应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空气弹簧垂向、横向和复合向有限元模型,并分别计算其动刚度,对比了垂向动刚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结果表明:激振频率在1~10 Hz变化,空气弹簧动刚度变化很大;相同频率下,初始内压越大,空气弹簧动刚度越大;相同初始内压下,激振频率越大,空气弹簧动刚度越大。
    • 李子璇; 邬明宇; 周福强; 危银涛
    • 摘要: 现有的空气弹簧系统建模复杂,并且在对空气弹簧系统进行高度控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振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热力学空气弹簧建模方法,以及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的空气弹簧高度控制策略。首先,以空气弹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热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以温度、压强为自变量的高精度非线性空气弹簧系统模型;然后,设计了空气弹簧高度的PID控制策略,并对上述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即以质量流量G为PID控制系统的输入量,以车辆垂向模型反馈的车身高度等状态量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出量;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在不同工况下分别对无PID控制和有PID控制的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气弹簧系统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空气弹簧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相比于无PID控制器的情况,采用PID控制器的RMSE改善率最高可以达到34.1%;其控制精度得到了提高,减小了高度控制过程中产生的振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赵亚敏; 崔俊宁; 邹丽敏; 边星元; 程钟义
    • 摘要: 针对空气弹簧实际刚度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建立了约束膜式空气弹簧的改进刚度模型。改进模型兼顾弹性膜弧长变化及其变形引起的腔室体积变化,理论与实验刚度的偏差为9.67%,相比传统模型计算精度提高7.63%。基于改进刚度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腔室体积、小有效面积、大弹性膜圆弧半径的结构设计,高弧长变化率的材料及高充气压强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实现低刚度隔振特性。该研究为大承载、低频/超低频约束膜式空气弹簧的结构优化设计与精密加工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 冯帆
    • 摘要: 对橡胶复合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研究。利用对橡胶复合材料制备的空气弹簧配方进行实验的方式,炼制出混炼胶,将该胶体放入特别的模具中,然后连同模具一并放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采用空气弹簧性能分析的方法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空气弹簧的疲劳寿命可达到650万次左右,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设立的标准;可为多种领域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 樊云杰; 张晓鹏; 蔺高; 马宗斌; 宋红光
    • 摘要: 针对城轨车辆空气弹簧的理论寿命与实际检修周期存在差异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空气弹簧寿命及性能评估方法。以某型城轨车辆空气弹簧(理论寿命为8年)为例,测试了不同运用时间的空气弹簧性能和橡胶材料性能,并评估了实际运用5年的空气弹簧继续运用至10年时的性能。结果表明,空气弹簧继续运用至10年时的性能相对于新品性能下降不大,橡胶材料的失效时间大于10年,由此推断运用时间为8~10年的空气弹簧可以满足该城轨车辆运用要求。
    • 蔡其刚; 毕世勋; 胡鹏; 何炎周
    • 摘要: 为了解决某乘用车后悬架空气弹簧漏气问题,通过块谱等效和故障复现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连接支座的平面度偏大和空气弹簧本身结构设计不合理。分析了空气弹簧连接支座平面度与空气弹簧本身结构及封闭内腔气流压力特性对固态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匹配件不同平面度及橡胶软垫对空气弹簧疲劳耐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匹配件的平面度小于1时,能够显著提升空气弹簧的疲劳特性;当匹配件的平面度大于1时,可以通过增加橡胶软垫的方式来提升空气弹簧的疲劳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