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前列素
伊洛前列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681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2009’北京医学会呼吸系病专业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重症医学大会、第一届中国心脏康复大会、第一届心脏人工智能医疗大会、第一届重症心脏疾病的精准医疗大会、2016华夏医学科技论坛-心脏重症论坛)等;伊洛前列素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荆志成、T.施梅尔、T.格斯勒等。
伊洛前列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6816篇
占比:99.91%
总计:106911篇
伊洛前列素
-研究学者
- 荆志成
- T.施梅尔
- T.格斯勒
- 李强强
- 蒋鑫
- 顾虹
- R.福斯温克尔
- W.泽格尔
- 刘迎龙
- 张应金
- 刘永太
- 刘海菊
- 姚霖
- 崔娜
- 崔建华
- 张陈
- 徐希奇
- 曾小峰
- 李梦涛
- 杨媛华
- 杨海军
- 熊长明
- 王岚
- 王志伟
- 王辰
- 王迁
- 田庄
- 罗凌
- 苏永棉
- 谢万木
- 贺彦
- 马勇
- R.沃斯温克尔
- W.西格
- 严晓霞
- 于洪涛
- 何建国
- 何晶
- 侯嘉
- 俞瑛
- 倪新海
- 卓玲
- 叶明
- 吴明营
- 周菁
- 姜蓉
- 宁宁
- 宓亚平
- 尚小珂
- 张健平
-
-
孔祥增
-
-
摘要:
目的:观察伊洛前列素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NO吸入治疗,研究组采用伊洛前列素联合NO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收缩压、肺循环阻力(PVR)和体循环阻力(SVR)]水平、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PVR和S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_(2)、PaO_(2)和OI等血气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3/32),低于对照组的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洛前列素联合NO吸入治疗PPHN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气指标水平,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NO吸入治疗。
-
-
曹大平;
张涛;
豆倩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伊洛前列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先心病合并肺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伊洛前列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伊洛前列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6MWD)、血氧饱和度(SaO_(2))、呼吸功能、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6MWD、SaO_(2)高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洛前列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
陈雨思;
李江
-
-
摘要: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类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肺小动脉异常收缩及重构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研究证实内源性前列环素减少与PA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前列环素通路的靶向药物不仅能改善PAH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该文回顾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前列环素类药物在PAH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循证医学证据、治疗新策略及未来前景进行综述。
-
-
何加劲;
丁立群;
田茂洲
-
-
摘要:
目的:目前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治疗方式仍为药物治疗,近年来新兴一种肺动脉去神经术以治疗肺动脉高压。本文目的旨在研究肺动脉高压常用靶向药物与肺动脉去神经术治疗效果及其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两位研究者进行了独立、全面的文献检索。搜索了Pubmed、Embase以及灰色文献数据库OpenGray。两位研究者没有出现分歧。结果:纳入15篇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关键信息提取。结论:波生坦、伊洛前列素、肺动脉去神经术都对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评估的各项指标如六分钟步行距离、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等指标有明显改善。但对延缓患者临床恶化的时间及减轻临床恶化的严重程度的效果尚不太明确。当前以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肺动脉去神经术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还较少,本研究并不能证明其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明显强于药物治疗。
-
-
陈依雨;
刘滔滔;
董淳强;
丘岳;
林忠秋
-
-
摘要:
目的 讨论重度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手术期肺动脉靶向治疗方案,以及肝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抗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药学监护要点,体现个体化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了1例因重度门脉型肺动脉高压入院行肝移植术患儿的治疗,对患儿基本情况、病情发展分析,依据国内外文献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参与制定患儿的肺动脉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和监护计划,并在患儿发生术后感染时根据药敏结果、检验指标,对抗感染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结果 临床药师从药学角度出发,向临床提出合理化的药学建议,经过与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患儿平稳度过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后感染得以控制,最终平安出院.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可以通过个体化药学方案的制定和药学监护计划,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依据,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严重不良反应,使药物治疗过程更为安全合理有效.
-
-
-
-
王晓斐;
张鹏华;
卢海宁
-
-
摘要: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围手术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MPAP、PVR及RVEDV均出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MPAP、PVR及R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RVE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术后恢复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手术期采用伊洛前列素吸入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能够使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患儿术后恢复效果.
-
-
-
-
-
王岚;
白蕾;
荆志成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肺病相关肺高血压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素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相关变化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自2008年9月-2013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肺病相关肺高血压的115例患者(COPD患者占48.4%,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占18.3%,肺发育异常或肺叶切除患者占12.1%,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占11.4%,其它疾病占9.7%)。入选患者有明确的肺功能减退且近期病情稳定,6月内肺部疾病未发作且未调整基础肺部疾病相关药物;同时排除其他肺高压相关疾病,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所有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取基线血流动力参数及桡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后,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持续10分钟,吸入结束立即重复测定上述参数及再次抽取血液标本1 ml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两者的前后变化情况,进一步评价它们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慢性肺病相关肺高血压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素后急性期肺动脉平均压由42.3±10.7mmHg降至39.4±11.1mmHg(P<0.001),心指数(CI)由3.1±0.9 L/min/m2上升至3.4±1.1L/min/m2(P<0.001),肺循环阻力(PVR)由7.3±3.5 Wood单位降至6.5±4.5 Wood单位(P=0.014)。而挠动脉血氧饱和度吸入伊洛前列素后由87.1±7.4%升至87.2±7.8%(P=0.493)。多因素COX分析模型发现吸入伊洛前列素后挠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吸入伊洛前列素后血氧饱和度升高组的远期生存预后劣于血氧饱和度降低组。且吸入伊洛前列素急性期血氧饱和度升高组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对较高,其死亡风险是血氧饱和度降低组的2.39倍。结论:慢性肺病相关肺高血压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素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却不影响挠动脉血氧饱和度。急性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短期内氧和改善的患者反而预后不佳。
-
-
蒋鑫;
赵勤华;
何晶;
姜蓉;
王岚;
荆志成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吸入伊洛前列素为主的联合治疗策略对PAH合并严重右心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心功能Ⅳ级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患者,初次给予吸入伊洛前列素(10μg q4h雾化吸入),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同时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或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的预后转归和反映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共有24例肺动脉高压和5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3例患者入院前已接受波生坦和/或西地那非治疗,入院后加用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而16例无背景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吸入伊洛前列素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或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在经过平均23±13天治疗后,有3例患者死亡,另26例患者病情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心率减慢(99±14次/分降低至91±12次/分,P=0.001),NT-proBNP水平降低(6636±7633 pg/ml降低至3436±4468 pg/ml,P<0.001)右心收缩功能改善(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由1.3±0.4 cm增至1.4±0.3cm,P=0.018),右心内径缩小(右心室左右径由57±11 mm缩至53±10 mm,P=0.040;前后径由69±11 mm缩至64±16 mm,P=0.027,胆红素水平降低(41±34 umol/L降低至26±17 umol/L,P<0.001)。所有使用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的患者未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为主的联合治疗策略可作为肺动脉高压合并重症右心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