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脏缺损

心脏缺损

心脏缺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422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届国际冠心病外科治疗研讨会暨2010南京胸心血管外科年会、第七届全国小儿心胸外科学术会议、2007胎儿心脏超声基础与峰会等;心脏缺损的相关文献由154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铭、朱鲜阳、侯传举等。

心脏缺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0 占比:3.3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422 占比:96.55%

总计:13901篇

心脏缺损—发文趋势图

心脏缺损

-研究学者

  • 朱铭
  • 朱鲜阳
  • 侯传举
  • 刘菊玲
  • 文华轩
  • 李畅
  • 李胜利
  • 杨明
  • 毕静茹
  • 汪曾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欣雨; 李奉瑾; 乔梦茹; 张玉萍
    •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位居出生缺陷患儿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较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CHD病因很多,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占主要原因。因此,探讨CHD的遗传学病因十分必要,可有效避免CHD患儿出生,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以及单基因遗传病等。随着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染色体核型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可实现对与胎儿CHD相关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微缺失、微重复的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发现与胎儿CHD相关的致病基因。就胎儿CHD遗传学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士朋; 谢一婧; 王雁南; 姚红艳; 陈晓飞; 周晟
    • 摘要: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非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先心病患儿132例,心率均≥90次/min。使用Siemens第3代双源CT扫描仪Somatom Force行心脏CTA扫描,其中80例行非心电门控依赖性心脏CTA扫描(非心电门控组),52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依赖性心脏CTA扫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记录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心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其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评分一致性行Kappa检验。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管电流平均值(55.85±3.47)mAs,CTDIvol平均值(2.45±0.24)mGy,DLP平均值(46.16±5.20)mGy·cm,ED平均值(1.51±1.31)mSv;非心电门控组管电流平均值(47.83±2.86)mAs,CTDIvol平均值(0.60±0.31)mGy,DLP平均值(10.22±0.64)mGy·cm,ED平均值(0.36±0.20)mSv,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种扫描方法对冠状动脉显示均欠佳,多在3分以下,多无法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高心率先心病患儿采用非心电门控依赖性心脏CTA扫描技术可在保证良好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焦晓杰; 刘侃; 王秋明; 宋婉玉; 张敬丽; 李林源; 万平; 武海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会诊管理模式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临床处理及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胎儿CHD后进行多学科会诊及遗传学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共387例,对胎儿CHD的分类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CHD有永存左上腔静脉、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心内膜垫缺损和法洛四联症等。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CHD的复杂性和是否伴发心外异常分为3组:单一CHD组132例,多发CHD组159例,合并心外异常CHD组96例。遗传学检查发现57例染色体异常者均引产,最终孕妇及家属选择终止妊娠270例(69.8%);继续妊娠的117例(30.2%)孕妇失访8例,余109例获得随访。随访者中,2例行宫内治疗;3例胎死宫内;8例出生后夭折;43例出生后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术后死亡,38例预后良好;余53例仍在随访观察中,一般情况良好。结论:产前多学科会诊有助于胎儿CHD的管理,简化就诊流程,为孕妇提供更合理的处理意见、避免盲目引产或继续妊娠,并指导出生后的随访及治疗,改善保留胎儿的预后。
    • 龙煜; 邝海燕; 骆迎春; 邓光祁; 蒋凌晖; 张帅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在孕12~13^(+6)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应用二维超声叠加高分辨率血流成像技术,观察2019年1月—2020年1月整个孕期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的1 106例胎儿的内脏位置、心尖朝向、十字交叉结构、房室瓣和大动脉瓣的血流情况等判断心脏结构异常,并于孕15~17周复查确诊,15~17周无法明确诊断时于孕20~24周再次复查进一步确诊。通过与引产胎儿尸体解剖结果及活产分娩的婴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产前超声筛查早孕期胎儿CHD的价值。结果 孕12~13;周产前超声提示心脏结构异常共18例,包括心脏位置异常2例、房室结构异常10例、房室瓣血流异常2例、大动脉异常4例。漏诊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和右肺动脉狭窄、右侧支气管狭窄并右肺发育不良1例。本组病例诊断率为85.7%(18/21),漏诊率为14.2%(3/21)。结论 产前超声可以为孕12~13;周筛查胎儿CHD提供重要线索,于孕15~17周和孕20~24周复查确诊,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措施。
    • 王继双; 李遥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对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选择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均行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扫查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以引产胎儿解剖结果及出生胎儿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多切面连续扫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入组胎儿共3415例,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及上下腔静脉切面显示率分别为99.03%、90.04%、91.01%、92.97%、87.99%、87.20%、90.83%;尸检及随访确诊心脏畸形胎儿共84例,多切面连续扫查及四腔心切面分别诊断82例、71例,多切面连续扫查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3%、99.97%、99.88%、98.78%、99.90%,四腔心切面诊断分别为80.95%、99.01%、98.56%、95.77%、99.51%,多切面连续扫查敏感度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P<0.05)。结论多切面连续扫查对心脏畸形胎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朱鲜阳
    •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新生儿常见先天性畸形。在过去的40年,我国新生儿先心病患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与此同时,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材料学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蓬勃发展。据统计,我国先心病外科手术占心血管手术总量已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而先心病介入手术量比例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数量和技术水平均已走在世界前列。现将先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予以概述。
    • 王峰; 车惊波; 罗春材; 朱亚兰
    • 摘要: 目的观察心脏磁共振成像(MRI)与二维超声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2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心脏MRI与二维超声检查。以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92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阳性68例,阴性24例。二维超声共检出真阳性54例,假阳性14例,真阴性13例,假阴性11例;心脏MRI共检出真阳性66例,假阳性2例,真阴性21例,假阴性3例。心脏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5.6%、91.3%、94.6%,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83.1%、48.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MRI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优于二维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张晓花; 王锟; 张平; 伊凤蕊; 王亚男; 苗蕊; 赵亚宁; 董凤群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及诊断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方法。方法:收集河北生殖妇产医院2017年10月—2021年9月诊断为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胎儿共24例,分为单支肺动脉缺如(UAPA)、单支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肺动脉吊带(PAS)3组,分析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在4个相关切面的阳性显示率,总结每组病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结果:24例胎儿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中,UAPA 9例,AOPA 5例,PAS 10例,产前超声肺动脉分叉切面肺动脉分支异常阳性显示率最高,超声表现为:正常肺动脉分支“八”字形结构消失,仅显示1条肺动脉分支起源于主肺动脉。UAPA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主动脉弓冠状切面显示患侧肺动脉远端通过动脉导管连于头臂干动脉根部或主动脉弓腹侧;AOPA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肺动脉分叉切面显示患侧肺动脉分支起源于升主动脉近端;PAS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远端并于气管后方绕行入左侧肺门。结论:肺动脉分叉切面可以作为胎儿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最主要筛查切面,掌握UAPA、AOPA、PAS各自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对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胎儿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 张恒静; 栗河舟; 王铭; 吴娟; 王新霞; 高静; 要迎春; 姜竹; 李丹娜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二维径线测量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和正常胎儿颅脑结构,比较分析以评估CHD胎儿颅脑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4月我院行产前超声诊断的94例CHD胎儿作为病例组,146例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前瞻性地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0~32^(+6)周的颅脑二维参数,包括额叶前后径(FAPD)、枕额径(OFD)、小脑横径、双顶径(BPD)、头围(HC),计算FAPD与OFD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正常胎儿FAPD、FAPD/OFD、小脑横径与孕周及HC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间FAPD/OFD及各项二维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胎儿FAPD、小脑横径与孕周及HC均呈高度正相关(孕周:r=0.906、0.953,P<0.001;HC:r=0.900、0.939,P<0.001),FAPD/OFD与孕周及HC中度相关(r=0.525、0.586,P<0.001)。病例组FAPD、FAPD/OFD、HC均较正常对照组胎儿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BPD、小脑横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在宫内即影响胎儿颅脑发育,且对胎儿颅脑额叶影响较为显著,二维参数FAPD及FAPD/OFD一定程度上可以对CHD胎儿额叶发育进行定量评估,指导临床产前咨询及产后干预。
    • 李婷; 赵丽; 蔡榕
    • 摘要: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是COVID-19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本文就COVID-19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COVID-19对心血管损伤、儿童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以及对COVID-19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以期为COVID-19引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