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秩序

价值秩序

价值秩序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19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台声、思想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价值秩序的相关文献由7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凡彦、宋友文、张曙光等。

价值秩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2.3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190 占比:97.64%

总计:3267篇

价值秩序—发文趋势图

价值秩序

-研究学者

  • 冯凡彦
  • 宋友文
  • 张曙光
  • 张永芝
  • 李艳
  • 欧庭宇
  • 陈旭鹏
  • 马源
  • 万俊人
  • 付畅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善春
    • 摘要: 美好生活是基于基本生存目的之上的一种对有价值生活的追求,课堂作为学科教学及学校育人的重要场域,与不同学段学生美好生活之间内隐着一种深切的价值关怀。在个体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至大学历经的课堂生活中,通过建构以学习为中心、充满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超越讲台及教室空间、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及充分的交往对话的课堂,为个体享用美好生活奠定基础;从历时性的视角让个体在不同学段经由课堂教学促进情感、审美、智识、道德及创造性的充分发展并通达美好生活;从共时性的视角,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身心健康、伙伴关系、自由等基础价值的培育,捍卫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及生命价值从而体验美好生活。
    • 欧庭宇
    • 摘要: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作出的“中国方案”,学术界也对此提出了技术层面、不同群体、学科交叉的路径建议,但其实践路径的针对性、系统性有待改进。基于整体性视角和系统性研究,应通过制定网络空间规则、升级设施平台、依托情感交流、加强国际话语传播等策略,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治理的制度秩序、政治秩序、精神秩序和价值秩序朝着造福全人类的方向迈进。
    • 欧庭宇
    • 摘要: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作出的"中国方案",学术界也对此提出了技术层面、不同群体、学科交叉的路径建议,但其实践路径的针对性、系统性有待改进.基于整体性视角和系统性研究,应通过制定网络空间规则、升级设施平台、依托情感交流、加强国际话语传播等策略,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治理的制度秩序、政治秩序、精神秩序和价值秩序朝着造福全人类的方向迈进.
    • 陈旭鹏; 马源
    • 摘要: 先秦儒家自由观肯定人具有“自由决断”能力,并在人的行为结果中自然呈现,是以“择恶”成为人行为的可能指向。而以“善”为价值原则来规范人的现实行为,可以赋予人生秩序和意义;以“修己”改造人欲,可以使其涵泳道德理性精神。同时,在规矩准则的订立中考量人情人性,使其可内化于人的生命。先秦儒家自由观为思考现代人如何处理自由与人生秩序及意义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 王璐颖; 黄强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不同地域使用了不同的防控举措,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情境.人本理念中东方文化追求以集体为本位,而西方文化追求以个体为本位;东方文化将生命安全放于价值的首位,西方文化将自由权利放于首位;东方的思维方式上崇尚天下为公、和而不同,西方则抱守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的观点.这三点是造成此次防疫中东西方举措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 陈旭鹏; 马源
    • 摘要: 先秦儒家自由观肯定人具有"自由决断"能力,并在人的行为结果中自然呈现,是以"择恶"成为人行为的可能指向.而以"善"为价值原则来规范人的现实行为,可以赋予人生秩序和意义;以"修己"改造人欲,可以使其涵泳道德理性精神.同时,在规矩准则的订立中考量人情人性,使其可内化于人的生命.先秦儒家自由观为思考现代人如何处理自由与人生秩序及意义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 王占魁
    • 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由来已久的人格向往,也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的基本面向.在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建构上,古今中外教育家为回应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的需要,提出过不尽相同的"优先论"主张.然而,窥其理论的实质,在于维持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平衡,并先后体现为"心灵和谐"和"身心和谐"两个阶段.在近代中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探索中,严复、王国维和蔡元培在参照斯宾塞和马克思教育框架的基础上,曾先后构建了不尽相同的"三育"和"五育"理论;其与中国当下教育框架所存在的五个方面的内涵分歧,也为中国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线索.此外,就中国当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而言,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由发展"相对"全面发展"的优先价值,正是当前由"考试主义"主导的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缺陷;有关"五育"作为"维度"而非"内容"这个先前已被澄清的常识性误区,有关世界观(哲学)教育和劳动(技术)训练(不宜泛称教育)分别作为一种具体而综合的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均不宜与其它"四育"并列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作为其他教育方面的先决条件所具有的基础价值,都有待中国教育界的"再次确认"和"真正重视".
    • 刘莉; 刘铁芳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逐步从追求高贵转向了追求实用,这一价值秩序的颠倒使得现代道德逐步走向相对主义,也使得道德教育正逐步趋向平庸.应对这一内在精神危机,教育应重建个体生命的价值秩序,帮助个体理解快乐本源建立合理爱欲秩序,鼓励个体勇担社会职责提升自我生活意义,引导个体树立理想信念追寻自我卓越人生,由此帮助个体在身心发展、社会交往与精神生活三个层面上整全成人.
    • 摘要: 孙彩平、周亚文在《教育研究》2021年第8期《追寻格局:中国文化伦理图式敞开与德育路向》一文指出,回应新时代对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大格局人格的召唤,将耳熟能详的日常人格概念"格局"作为德育理论研究的主题。通过对格局的词源学考察,追溯其伦理内涵获得过程,进一步对格局进行伦理图式的还原,敞开其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独特的伦理认识方式:道法自然的直观明察、价值秩序的空间延展及动态开放的精神世界组建方式。
    • 杨肇中
    •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秩序转型是一个富于现实意义的重要理论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时代”特质的彰显,应体现在其价值秩序的转型与重构上。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秩序之转型大体可从其文化价值秩序、社会政治价值秩序以及发展方法论价值视界等方面呈现,并由此获致其理论的自洽性。这一理论的自洽性通过以下思想进路加以呈示其一是从文化自觉的呈示开始,进而彰显文化自信,重新贞定中国现代性的文化价值秩序;其二是在“平等”与“自由”的双重维度中,重建新时代的社会政治价值秩序,呈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应然向度;其三是重塑新时代之发展方法论的价值视界,从而达致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