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旨归

价值旨归

价值旨归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专利文献3074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宁夏党校学报、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胜利油田党校学报等; 价值旨归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丽、吴炜炜、乔秀丽等。

价值旨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5.68%

专利文献>

论文:3074 占比:94.32%

总计:3259篇

价值旨归—发文趋势图

价值旨归

-研究学者

  • 刘丽
  • 吴炜炜
  • 乔秀丽
  • 侯月阳
  • 刘欢
  • 夏建国
  • 姚绩伟
  • 宿秀平
  • 常旭
  • 张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艳; 郭华生
    • 摘要: 将百年党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是引导大学生汲取历史经验,夯实理论基础,树立正确党史观,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文章指出在实施策略上,将百年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应坚持史论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实现路径上,应从用好课堂理论教学主渠道,用活实践教学大课堂,用通网上云课堂等方面着手,探索百年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 牛庆燕
    • 摘要: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探求文明并谋求发展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推进,当今世界遭遇严峻的生态难题与文明发展“困境”。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依共存、和谐共赢、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与持续繁荣的社会文明状态,而且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变革的文化伦理样态,彰显出特有的伦理自觉性、生态持续性、整体有机性与和谐共生性。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继承与生态化的反思和超越,也是拯救自然并拯救人类自身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 马慧子
    • 摘要: 课程思政是推进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教育观,是形成育人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性举措,其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而其建设过程必然带来师生共育,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拓展更丰富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从理念共建、教学建设、能力培养到机制搭建,推动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立德,建筑教师“思想高地”;润德,实现教师“品德修炼”;厚德,推动师德师风全过程建设;树德,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
    • 陈鸣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扬·阿斯曼与阿莱达·阿斯曼夫妇首次提出了“文化记忆”的概念,并认为“‘文化记忆’所涉及的是人类记忆的一个外在维度。”由于人脑的有限性,人类记忆不可能承载所有的信息,因此只有将记忆转移至“外部存储系统”中才能得以延续与传承。然而,并非所有的过去与经历都有机会得以留存,“只有具有重要意义的过去才会被回忆,而只有被回忆的过去才具有重要意义。”归根结底,文化记忆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记忆”及“怎样记忆”的问题。置身于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故事影片《中国医生》的上映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意义:将全民共同的抗击新冠疫情经历以影像化的形式凝聚为“共同体的记忆”,并通过阐释、传播、分享与评论的作用建构起一种共享的过去,引导着人们对电影的接受,继而实现弘扬主旋律,书写抗疫精神的价值旨归
    • 胡志明
    • 摘要: 历经百年艰辛探索,愚公移山精神为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持续奋斗中不断攻坚克难的精神指引。愚公移山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观,其所赓续衍生的不同样态的革命精神为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结合新的实践,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不断传承发展愚公移山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 王培华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奋力冲刺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其走过的光辉历程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芒。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从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
    • 毕亚琴
    • 摘要: 实践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实践与人、实践与教育的关系,进而把握“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实践育人的价值旨归,并构建了以高等教育工作者为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
    • 李蓬
    • 摘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既凸显了生存之维的尊严价值指向,也阐扬了发展之维的幸福价值关怀,还阐明了解放之维的自由价值图景。在生存之维中,它内蕴了以体面为趋向、以人格为聚焦、以能力为核心的尊严趋旨;在发展之维中,它诠释了涵蕴情感之维、价值之维、实践之维的价值表达;在解放之维中,它不仅指涉了以自主性为特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更显明了以超越性为宗旨的自由个性的生成。
    • 岑露晶; 黄银英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共同体思想、世界交往理论、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宽广视野,积极扬弃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天人合一等传统观点,是推进全球治理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因此,探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旨归,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难以绕开的时代课题。
    • 陆周浩
    • 摘要: 新时代的发展对海员劳动教育提出了再审视要求。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员职业劳动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未来航海家,以积极回应新时代使命。为此,海员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坚持知行合一的总体原则,做到以劳动价值观塑造为根本、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统一、构建劳动教育协同形态,从全方位系统开展劳动理论教育、以文化人培育海员劳动情感、在实践中实现劳动教育升华的实践进路一体化系统推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