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像化

影像化

影像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专利文献593812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西部广播电视、现代传播、新闻研究导刊等; 影像化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捧、张莹、邱硕等。

影像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93812 占比:99.96%

总计:594041篇

影像化—发文趋势图

影像化

-研究学者

  • 张捧
  • 张莹
  • 邱硕
  • 陈持
  • 何晓龙
  • 冯晓波
  • 刘世文
  • 刘光磊
  • 刘博微
  • 刘家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鸣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扬·阿斯曼与阿莱达·阿斯曼夫妇首次提出了“文化记忆”的概念,并认为“‘文化记忆’所涉及的是人类记忆的一个外在维度。”由于人脑的有限性,人类记忆不可能承载所有的信息,因此只有将记忆转移至“外部存储系统”中才能得以延续与传承。然而,并非所有的过去与经历都有机会得以留存,“只有具有重要意义的过去才会被回忆,而只有被回忆的过去才具有重要意义。”归根结底,文化记忆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记忆”及“怎样记忆”的问题。置身于后疫情时代的今天,故事影片《中国医生》的上映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意义:将全民共同的抗击新冠疫情经历以影像化的形式凝聚为“共同体的记忆”,并通过阐释、传播、分享与评论的作用建构起一种共享的过去,引导着人们对电影的接受,继而实现弘扬主旋律,书写抗疫精神的价值旨归。
    • 侯学然
    • 摘要: 自《西茂的婚礼》这部非遗民族志纪录片将裕固族传统婚俗搬上了银幕,裕固族传统文化得到了生动的影像化呈现。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夏日塔拉草原上,裕固族西茂与仁藏这对新人以裕固族传统方式举行婚礼,这距离上一次举办传统婚礼已有30多年了,草原上的众人在共同的情感和心愿催生下,在亲朋好友民族同胞的主动帮助下实现了祖辈们口中的传统婚礼。
    • 张莹
    • 摘要: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东固传统造像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面临传承危机,与此同时,数字影像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集声画于一体的影像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更鲜活的保存载体,也促进了非遗在大众媒介形成的虚拟空间内广泛传播。因此,在制作东固传统造像的非遗影像时,创作人员应坚守真实性原则,并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体裁;在传播非遗影像时,应坚持传播文化内核,采用多维路径传播,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播东固传统造像。本文首先分析东固传统造像及其保护情况,然后论述东固传统造像影像化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东固传统造像的影像化创作之道和传播之路,以供参考。
    • 褚文琳
    • 摘要: 2021年国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自上映以来就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这部影片在创作表达上融入了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展现了自解放战争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祖祖辈辈在各项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文章主要从集锦式叙事模式构建家国情怀、视听语言树立共同体意识、典型人物塑造家国之情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和我的父辈》是如何通过影像化的方式来构建新时期家国情怀的共同体意识的。
    • 陈依尼
    • 摘要: 短片《百年序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来诸多历史性时刻的宏大叙事为主线,在具体事件的呈现上采取多维叙事的处理方式,对事件予以立体表达,通过具体事件丰富国家形象的内涵。作为媒介化的影像化过程的动态化存在和重构性特征让观众对主体信息进行认知,协助受众进一步明晰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并进行着记忆场的重构,让民族集体记忆以影像化的方式再次呈现,也进行着集体记忆的建构。通过影像化叙事跨越语境鸿沟,进行着中国形象的全球传播和中国故事的多元讲述
    • 杨霄
    • 摘要: 全媒体时代,人类感知世界的媒介方式由传统文字媒介转向新兴的电影、电视、虚拟影像等媒介形式,并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随着影视IP热的持续升温,经典古籍《山海经》的“超级IP”潜力愈发明显。《山海经》中丰富的神话原型、鬼怪元素、仙草灵木等为当代影视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资源。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的媒介互动是文化传播与影视产业运营互赢共生的必然趋势,在全新的传播模式和视觉化时代,《山海经》影像化转换与价值传播为当下我国不同类型影视作品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影视创作空间。
    • 王雪晴
    • 摘要: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警务教学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影视技术优势,大力提高与影像化传播方式的适应度和融合度,以警务教学内容影像化传播的形态特征为根本,分析警务教学内容影像化传播的优势,并创造性地将影像化传播应用于警务教学,为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 王娅姝
    • 摘要: 近两年,以《金刚川》(2020)《长津湖》(2021)《狙击手》(2022)《长津湖之水门桥》(2022)等为代表的一批抗美援朝主题战争电影相继出现,其以官方背景、类型化架构和主旋律色彩,深度汇入并丰富了已趋成熟的“新主流”电影。文本之外,围绕这批影片展开的各类访谈、评论和研究成为热点,同时形成了一种接受性的话语,将70年前的历史记忆引入当代的文化空间之中。电影《上甘岭》(1956)、《英雄儿女》(1964)是“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集中表现。无论何时,当我们要再现过去时,我们所选择的媒介和形式都将对其创造的那种记忆产生影响。如果说,基于真实历史的战争叙事自有其纵贯时空的稳定结构,那么新时代下电影工业的崛起、影像生产/接受的数字化转型、电影观众的代际更迭等,则无疑充当了新的变量,直接影响着近期的战争记忆构建。
    • 李有路; 张莹
    • 摘要: 永新盾牌舞是江西省永新县特有的传统舞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新盾牌舞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许多困境,集中表现于永新盾牌舞的传播力度有限。当前,影像化传播的渠道多、受众广,利用影像化方法能够把“活态”的永新盾牌舞直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是传播永新盾牌舞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永新盾牌舞影像化面临的困境,探究永新盾牌舞影像化表达策略和传播策略,为永新盾牌舞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影像化的新思路。
    • 仇广宇; Alexey Vasilyev(摄影)
    • 摘要: 位于俄罗斯东北部西伯利亚的萨哈共和国近儿年成了国际电影圈的新宠这里聚集了一群为家乡电影业造梦的雅库特人,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以萨满教文化和神话传说、自然之爱为基础,真诚展示着这片寒冷土地上人们的生活通过影像化的传播,他们将雅库特人的独特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