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
什么是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20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专利文献11090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美术、上海戏剧、新美术等;
什么是艺术的相关文献由1268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肖会东、刘梅等。
什么是艺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090篇
占比:99.00%
总计:11202篇
什么是艺术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肖会东
- 刘梅
- 张盼
- 李晓红
- 李木良
- 郭俊宁
- 邹娜
- 许平山
- 刘晓茵
- 梁文彬
- 王晓玲
- 李玉霞
- 江旖旎
- 王静
- 宋健
- 柴战柱
- 周伟建
- 李静
- 单秋萍
- 王敏
- 田彦文
- 符传杰
- 罗小洪
- 黄玮雯
- 于彦凤
- 周大仕
- 邹阳春
- 刘洋
- 史小三
- 周漪芳
- 李正红
- 石黎明
- 程利民
- 罗俊君
- 张伟
- 张旭
- 徐丹
- 徐静
- 李克
- 李桃境
- 李艳惠
- 涂兴家
- 连珍
- 何健
- 李文
- 王辉平
- 蔡赟
- 蔡镇通
- 陈蕊
-
-
吴晓娣
-
-
摘要:
什么是艺术?艺术源于哪里,已知最早的艺术是哪种形态?艺术的存在有它独特的作用吗?笔者就陈晶与洪玲老师主编的《艺术概论》来探索这些问题,并探求艺术的基本原理。那么,艺术概论是什么呢,作者在该书绪论中提道:“艺术概论是概括论述艺术基本理论的一门课程,它以各门类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
-
梁世超
-
-
摘要: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米哈伊洛夫在绘画上发表的卓越见解映射着作者托尔斯泰的美学观.“去除遮盖(снимал покровы)”这一隐喻,并非仅仅关涉到理想中的艺术制作法则,更与生命的诸多真理性问题密切相连.以这一创作隐喻作为思考起点,可以对托氏的真理观展开三个面相的讨论:第一,体现出托氏将所知系于所见的一贯思索,视觉成为能够直抵理性认识与伦理直觉的最重要的感知方式.第二,暗示着真理的既存性,作者的创造需要帮助读者重识过去,就像每人的人生使命是发现早已有之的道德法则.第三,该隐喻续接着去除衣服/内体的行动,提示出艺术与死亡的相通之处,主动接受垂死的命运,这一否定肉体的行为成为抵达他人的途径,并构建出一条个体而普遍的真理道路.
-
-
-
-
史跃峰
-
-
摘要:
有这么一群人,喜欢艺术,又喜欢琢磨艺术品市场;或者是从事金融这一行当的人,他们不得不关注市场。于是某一天,这些人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并发现这两个东西真的是很好,仿佛金童与玉女,希望它们结合,希望把金融这个家伙拉进来,与艺术品市场融合,希望艺术这个高洁的东西能够俯身金融,与之亲近。于是人们奇怪地发现了一个其实是必然存在的事实:金融与艺术品融合。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艺术金融。
-
-
徐望
-
-
摘要:
"艺术"可以说是世界上意义最复杂的名词之一,很多艺术家也无法切确地解释这个概念。沃特伯格的《什么是艺术》,按照年代顺序从古希腊开始,摘编了28位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的艺术观,以纷繁的视角和多元的观点给人诸多启发和思考。
-
-
许莹;
刘颖
-
-
摘要:
杜尚将小便器拿到博物馆展出时,"艺术是什么"又一次成为一个难题.艺术与生活的趋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不仅我们一般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辨别什么是艺术,就连艺术家、美学家也说不清艺术和非艺术到底如何去区分.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艺术,是像传统的观念那样为艺术找一个合适的定义,还是应该放宽思路,去追问"何时成为艺术"?
-
-
林梓
-
-
摘要:
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艺术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什么是艺术?大多数人都看得出来,至少第二个问题不是一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够智能么?
-
-
周计武
-
-
摘要:
艺术体制是艺术实践活动赖以运行的一整套规则。作为一种内化的、非正式的人类制度,它既是保障艺术活动的社会力量,也是约束艺术活动的结构性框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艺术体制研究一直是当代艺术理论中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生产性的热点争议问题(issues and debates)之一。什么是艺术体制?它是由哪些组织化的社会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中,艺术体制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伴随艺术体制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艺术体制中的行动者与中介机构的功能、社会资助体系以及艺术的观念、形式与风格,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中西方在艺术体制的结构形态、社会功能与运作机制上具有哪些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