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

艺术本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绘画、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818篇;相关期刊327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等;艺术本质的相关文献由5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能、周星、周韶华等。

艺术本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8 占比:4.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18 占比:95.89%

总计:13368篇

艺术本质—发文趋势图

艺术本质

-研究学者

  • 张玉能
  • 周星
  • 周韶华
  • 马龙潜
  • 井新新
  • 李心峰
  • 王嘉良
  • 付梦晨
  • 任亚红
  • 何兰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开琴
    • 摘要: 年画是我国重要的民间美术门类之一,民间美术在我国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以此进行有效的年画创作,可切实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基于此,相关美术部门要对年画创作者进行有效培训,使他们正确认识年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促进我国民间美术的健康发展,进而加快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步伐。
    • 宋国栋
    • 摘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即是关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设性成果,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其对艺术的本质生成性认知、对文本的形式特征意蕴和空间地理学性质的架构,开拓了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路径,对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唐堂
    • 摘要: 1950年至2000年,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艺术终结的概念源于黑格尔,后由阿瑟·丹托进一步发展。在该理论中,人类艺术可以被概括为模仿、意识形态与后历史阶段三个发展时期。其中,模仿阶段与意识形态阶段旧艺术的终结是由于新艺术形式的产生。艺术终结问题的开创者黑格尔和丹托对于这一问题有各自的看法,但在美学视角上达成了共识。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理性的哲学问题,其研究对象为艺术,因此关于艺术终结的问题也是美学的问题。
    • 许俊文
    • 摘要: 相较于着笔高简、传神而不求形似的写意,工笔最大的特点是用笔细密、染渍工致。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绘画艺术,并无谁优谁劣、谁高谁低之分,其艺术本质都是对美的感悟与表现。工笔能够在诸画种中单立门户,且独成一脉,活水流长,穿越几千年仍枝繁叶茂,摇曳生姿,其首义在“工”。以笔者的理解,工笔之“工”,非单纯的写实功力,亦非仅限于精工细琢的技巧。当然,这些都是必需的,甚至是重要的,但不是核心。
    • 许婷婷
    • 摘要: 埃米尔·乌提兹在《一般艺术学基础原理》一书中强调,“艺术本质”研究是“一般艺术学”的前提,对“一般艺术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质的探寻中,埃米尔·乌提兹回归传统,寻求“普遍性”,又立足当下,从艺术社会学角度以功能价值替代形上观念,强调了艺术“普遍性”传达的现实意义。埃米尔·乌提兹的艺术本质观实际上是对“理念”本质观的一次确认,并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艺术学之为“学”的基石。
    • 夏静
    • 摘要: 在20世纪初,张扬个性自由的现代舞蹈之风从西方吹向了东方。现代舞洪流般的侵袭,改变了整个西方舞蹈艺术的发展进程。基于对芭蕾本质的深度思考,古典芭蕾的捍卫者和传承者——俄罗斯舞蹈教育家瓦冈诺娃却对于古典芭蕾合理性的问题有着极其充分的论证。她坚信芭蕾语言应该成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以规范化、程式化的身体语言,通过理想主义的规则和逻辑,将“心灵”言说转换成“身体”言说。在众多践行自己艺术理想的艺术家中,瓦冈诺娃从福金和列加特两人的身上,看到了某种建立于对社会因素高度敏感之上的发展因子。从情感表达的艺术本质,从人体运动的科学认知,两位艺术家的舞蹈美学理念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和充实了瓦冈诺娃对于芭蕾发展理想的追求。
    • 焦佳航
    • 摘要: 约翰·凯奇作为20世纪偶然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约翰·凯奇所处的年代正是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时代,受商品经济的影响,艺术沦为娱乐的工具。约翰·凯奇作为先锋派音乐家,创作了具有否定性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突破了以往的音乐表现形式,其中《4分33秒》尤为突出。该曲作为钢琴曲完全脱离钢琴键盘,以无声的状态出现在舞台之上。文章结合该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艺术本质论的视角分析《4分33秒》对艺术定义的独特理解,从艺术终结论的视角分析《4分33秒》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划时代的艺术特点。
    • 李牧
    • 摘要: 在还原主义盛行的艺术研究领域,保罗·克劳瑟的形式主义美学却反其道而行,他以康德的艺术思考,特别是其有关“崇高”的思想为起点,结合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研究理路,形成了独特的后分析现象学方法。他以此重新思考和探究艺术的本质(“内在意涵”),开辟了研究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数字艺术等)的新路径和新的阐释可能。另外,基于其对艺术本质的新认识,克劳瑟的后分析现象学方法,也将适用于其尚未重点关注的领域(如“局外人艺术”等),为关于后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认知、实践和解释方式。
    • 何茂碧
    • 摘要: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歌德的特征概念,从艺术本质上终结的不是艺术,是在历史进程中的艺术观念和现实物象的一个标志,当下时代精神理念的终结决定了艺术形式表现匮乏的终结,从哲学角度来看,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并不是“湮灭”,是一种新的形式,是自我意识到来的转折。
    • 米熳俊
    • 摘要: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但是几千年来人们并没有对什么是艺术达成一个共识。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那艺术到底是什么呢,文章梳理黑格尔、海德格尔和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思想,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欣赏艺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