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D磨削
ELID磨削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567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日超精密加工技术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2004年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等;ELID磨削的相关文献由190位作者贡献,包括关佳亮、肖强、张飞虎等。
ELID磨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567篇
占比:99.54%
总计:17649篇
ELID磨削
-研究学者
- 关佳亮
- 肖强
- 张飞虎
- 张孝辉
- 张龙月
- 代子鹏
- 张振高
- 朱育权
- 潘艳杰
- 张加波
- 杨洋
- 栾殿荣
- 伍俏平
- 刘本东
- 尚海洋
- 徐真真
- 王煜
- 范晋伟
- 路文文
- 邓朝晖
- 郭奎崇
- 万林林
- 刘书君
- 大森整
- 孙晓楠
- 尹韶辉
- 戚泽海
- 林伟民
- 王志伟
- 袁哲俊
- 郐吉才
- 马保吉
- D.J.Stephenson
- 上原嘉宏
- 仇中军
- 任成祖
- 傅志强
- 关智
- 吴衍才
- 宁生科
- 康桂文
- 张妤
- 张春河
- 张阗
- 曹红波
- 朱科军
- 李伟
- 李新
- 李洪双
- 李雪飞
-
-
万林林;
罗晔;
邓朝晖;
李乐
-
-
摘要:
设计了蓝宝石ELID(在线电解修整)磨削工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基于电化学理论,建立了蓝宝石ELID磨削预修锐氧化膜形成的数学模型,定性分析了氧化膜的成膜过程,并通过磨削实验,研究了极间间隙、电压等工艺参数对预修锐时间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氧化膜厚度和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厚度、粘附力和孔隙率,并考虑预修锐时间的氧化膜状态的评价表征方法,对极间间隙、脉冲频率、电压和砂轮转速等ELID电解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获得最佳加工条件为极间间隙0.5 mm,脉冲频率90 kHz,电压120 V,砂轮转速1500 r/min.
-
-
关佳亮;
代子鹏;
张振高;
潘艳杰
-
-
摘要:
针对CrMn轴承钢材料应用于轴承套圈滚道加工中所存在的加工精度低、表面质量差的加工难题,基于磨削原理和ELID磨削机理,提出了精准递进磨削去除加工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以CrMn轴承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精准递进磨削去除加工工艺实验研究:建立了单次走刀砂轮粒度、磨料浓度、砂轮线速度与加工精度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依据lingo软件和已有的ELID磨削经验,获得了轴承钢ELID磨削加工工艺参数优化组合;采用W40和W10的铁基砂轮对加工余量为15 μm的轴承钢表面分别进行了精密和超精密加工,获得了Ra61nm和Ra16 nm精密和超精密两种加工表面,验证了当工序加工余量一定时,ELID磨削能够实现对加工余量稳定的精准递进磨削去除.
-
-
张孝辉;
杨晶;
张加波;
刘博;
李光
-
-
摘要:
为了探究SiCp/Al复合材料轴类工件精密加工的新途径,采用ELID精密超精密磨削加工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试验,并分析加工机理及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砂轮转速、进给量、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是影响表面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当砂轮转速在1 500 r/min、磨削深度是3μm和进给量为0.25 μm时,磨削效果最佳,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改善工件表面加工质量,得表面粗糙度Ra为0.163 μm、圆柱度为0.85μm的已加工表面.
-
-
关佳亮;
张妤;
胡志远;
戚泽海;
孙晓楠;
路文文
-
-
摘要:
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属于难加工硬脆材料,机械加工表面缺陷较多,现将ELID精密磨削技术与立式磨床结构相结合,设计一台立式ELID精密磨削机床.不仅可以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SiCp/Al零件端面、外圆、内孔和螺纹等关键结合面的精密磨削加工.
-
-
关佳亮;
胡志远;
张妤
-
-
摘要:
为探究GCr15轴承钢超精密加工的新途径,采用ELID精密镜面磨削技术对其进行试验研究.在ELID磨削原理及精密镜面磨削机理的指导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对影响GCr15轴承钢表面粗糙度的各工艺参数进行ELID磨削试验设计.首先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表面粗糙度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及各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单因素影响规律,然后利用lingo软件优化得到GCr15轴承钢ELID磨削最佳工艺参数为砂轮线速度26.41 m/s,电解电压90 V,电解间隙0.2 mm,占空比53.59%,并在此最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磨削GCr15轴承钢,获得表面粗糙度为14 nm的已加工表面.
-
-
张宇鑫;
任成祖;
左明泽;
王志强
-
-
摘要:
为了探究ELID成型磨削中磨削参数和电解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考虑砂轮上磨粒出刃高度的随机性以及ELID磨削中氧化膜的影响,建立了针对ELID磨削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单因素实验研究了ELID成形磨削电源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电解电流与氧化膜厚度之间的关系.全因子实验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进给切深为影响因素,研究了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磨削参数中,其他条件一定时,表面粗糙度随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转速和切深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于粗糙度的预测误差达到了8.75%,预测模型有效可靠.
-
-
陈刚;
肖强
-
-
摘要:
对目前抛光单晶蓝宝石基片的工艺方法,如游离磨料磨削、金刚石砂轮磨削、在线电解修整磨削(ELID)、化学机械抛光(CMP)、固结软磨料抛光、磁流变抛光(MRF)、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的加工原理、方法和特点进行综述。分析了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存在的关键问题。其中游离磨料磨削、在线电解修整磨削、金刚石砂轮磨削的材料去除速率较高,化学机械抛光是抛光大面积基片的唯一方法,磁流变抛光后的基片表面不存在亚表面损伤。根据单晶蓝宝石基片的应用需求和目前抛光方法的不足,对后续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
-
关佳亮;
孙晓楠;
路文文;
戚泽海
-
-
摘要:
针对轴承生产加工时磨屑不易排除导致砂轮黏附率大造成工件烧伤的难题,采用在线电解修整(ELID)磨削技术,在磨削过程中电解磨削液能够通过对砂轮表面阳极溶解的电解作用实现在线电解修锐及磨屑电解去除,从而达到良好的磨削状态,以对轴承钢进行精密、超精密磨削加工.结合已有ELID磨削液的开发经验,研制出更适合轴承钢磨削特点的专用磨削液.试验证明:采用HDMY-30磨削液磨削轴承钢,表面粗糙度Ra可达0.011 μm,比采用原有磨削液磨削轴承钢的Ra降低了0.005 μm.%The wear debris are not easy to exclude durin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earings,resulting in high adhesion rate of grinding wheel and bum of workpiece.The ELID grinding technology is used.The electrolytic grinding fluid is able to electrolysis of anodic oxidation on surface of grinding wheel during grinding process,and the electrolytic in-process dressing and electrolytic removal of wear debris are achieved.The good grinding state is reached to realize precision or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f bearing steel.A specialized grinding fluid is developed based on exist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ELID grinding fluid,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gr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bearing steel.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Ra reaches 0.011 μm when grinding of bearing steel by grinding fluid HDMY-30,the Ra is decreased by 0.005 μm when grinding of bearing steel by original grinding fluid.
-
-
关佳亮;
戚泽海;
孙晓楠;
路文文
-
-
摘要:
针对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在加工过程中硬度高、精度低等难题,在半精磨阶段采用ELID磨削技术对其进行加工试验以研究其去除机理及存在的缺陷.为解决ELID磨削PDC存在的缺陷,在精加工阶段对PDC进行了抛光试验.通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方法对影响PDC表面粗糙度的各工艺参数进行抛光试验设计.首先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PDC表面粗糙度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及各工艺参数对PDC表面粗糙度的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影响规律.然后利用lingo软件优化得到PDC抛光最佳工艺参数为抛光压力80 kPa,抛光盘转速1200r/min,抛光液磨粒粒度2μm,抛光时间45min,并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抛光PDC获得表面粗糙度为15砌的已加工表面.%Aiming at high hardness,low precision and other defects of polycrystalhne diamond(PDC) during processing,in the semi-fine grinding stage,the ELID grind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moval mechanism and the defects in this article.In order to solve the defects in ELID grinding PDC,polishing experiment of PDC was studied in the finishing stage.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PDC surface roughness about process parameters,polishing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adratic general rotary unitized design.First of al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get secondary regression mathematical model and univariate and interaction influence of PDC surface roughness by using DPS data processing system software.Then,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with the polishing pressure of 80 kPa,polishing disc speed of 1 200 r/min,the polishing liquid abrasive particle size of 2 μm and polishing time of 45 min is obtained by Lingo software.And the machined surface roughness of Ra15 nm is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
-
万林林;
刘志坚;
邓朝晖;
刘伟
-
-
摘要:
According to the machining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damage of silicon nitride ceramic rotary surface parts,an electrolytic in-process dressing(ELID) grinding experiment device is designed,which is suitable for rotary surface machining.Pre-dressing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on CNC coordinate grinder.Based on the parallel electrode electrolytic cell model,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dressing time and oxide film thickness is establish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uty cycle and the pole clearance on the film formation is analyzed as well.Results show that duty cycle influences pre-conditioning time most,followed by electrolyte flow rate,grinding wheel speed and pulse frequency.In conclusion,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are duty cycle 0.75,pulse frequency 50 kHz,wheel speed 9 000 r/min,and electrolyte flow rate 1.0 L/min through Taguchi method.%针对氮化硅陶瓷回转曲面零件高效低损伤的加工要求,设计适用于回转面加工的在线电解修整(ELID)磨削实验装置,在数控坐标磨床上进行预修锐实验.基于平行电极电解池模型,建立预修锐时间与氧化膜成膜厚度的关系模型,分析占空比和极间间隙对成膜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预修锐时间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占空比>电解液流量>砂轮转速>脉冲频率.采用田口方法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占空比0.75,脉冲频率50 kHz,砂轮转速9 000 r/min,电解液流量1.0 L/min.
-
-
尹韶辉;
大森整;
林伟民;
上原嘉宏;
陈逢军;
朱科军
- 《第六届中日超精密加工技术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ELID磨削是一种高效的在线电解修锐磨削,被广泛用于硬脆性光学材料的高效率的超精密磨削。然而,通过具有固定磨粒的ELID磨削后的表面存在一些亚表面损伤和微裂纹,这些表面缺陷可以通过游离的磨粒进行抛光去除。磁流变光整加工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对光学材料进行确定性的形状修正与抛光的新型超精密光整加工方法。本文提出了结合磁流变光整加工与ELID磨削对各种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的方法,它可以缩短总的加工时间,并能提高加工表面质质量。该组合工艺的过程是:ELID磨削作为预抛光进行高效率加工,获得高质量表面,然后采用磁流变光整加J二,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利用该组合工艺对BK7玻璃、硅反射镜、碳化硅等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实验,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λ/20nm P-V的形状精度。
-
-
尹韶辉;
大森整;
林伟民;
上原嘉宏;
陈逢军;
朱科军
- 《第六届中日超精密加工技术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ELID磨削是一种高效的在线电解修锐磨削,被广泛用于硬脆性光学材料的高效率的超精密磨削。然而,通过具有固定磨粒的ELID磨削后的表面存在一些亚表面损伤和微裂纹,这些表面缺陷可以通过游离的磨粒进行抛光去除。磁流变光整加工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对光学材料进行确定性的形状修正与抛光的新型超精密光整加工方法。本文提出了结合磁流变光整加工与ELID磨削对各种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的方法,它可以缩短总的加工时间,并能提高加工表面质质量。该组合工艺的过程是:ELID磨削作为预抛光进行高效率加工,获得高质量表面,然后采用磁流变光整加J二,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利用该组合工艺对BK7玻璃、硅反射镜、碳化硅等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实验,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λ/20nm P-V的形状精度。
-
-
尹韶辉;
大森整;
林伟民;
上原嘉宏;
陈逢军;
朱科军
- 《第六届中日超精密加工技术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ELID磨削是一种高效的在线电解修锐磨削,被广泛用于硬脆性光学材料的高效率的超精密磨削。然而,通过具有固定磨粒的ELID磨削后的表面存在一些亚表面损伤和微裂纹,这些表面缺陷可以通过游离的磨粒进行抛光去除。磁流变光整加工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对光学材料进行确定性的形状修正与抛光的新型超精密光整加工方法。本文提出了结合磁流变光整加工与ELID磨削对各种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的方法,它可以缩短总的加工时间,并能提高加工表面质质量。该组合工艺的过程是:ELID磨削作为预抛光进行高效率加工,获得高质量表面,然后采用磁流变光整加J二,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利用该组合工艺对BK7玻璃、硅反射镜、碳化硅等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实验,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λ/20nm P-V的形状精度。
-
-
尹韶辉;
大森整;
林伟民;
上原嘉宏;
陈逢军;
朱科军
- 《第六届中日超精密加工技术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ELID磨削是一种高效的在线电解修锐磨削,被广泛用于硬脆性光学材料的高效率的超精密磨削。然而,通过具有固定磨粒的ELID磨削后的表面存在一些亚表面损伤和微裂纹,这些表面缺陷可以通过游离的磨粒进行抛光去除。磁流变光整加工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对光学材料进行确定性的形状修正与抛光的新型超精密光整加工方法。本文提出了结合磁流变光整加工与ELID磨削对各种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的方法,它可以缩短总的加工时间,并能提高加工表面质质量。该组合工艺的过程是:ELID磨削作为预抛光进行高效率加工,获得高质量表面,然后采用磁流变光整加J二,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利用该组合工艺对BK7玻璃、硅反射镜、碳化硅等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实验,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λ/20nm P-V的形状精度。
-
-
尹韶辉;
大森整;
林伟民;
上原嘉宏;
陈逢军;
朱科军
- 《第六届中日超精密加工技术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ELID磨削是一种高效的在线电解修锐磨削,被广泛用于硬脆性光学材料的高效率的超精密磨削。然而,通过具有固定磨粒的ELID磨削后的表面存在一些亚表面损伤和微裂纹,这些表面缺陷可以通过游离的磨粒进行抛光去除。磁流变光整加工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对光学材料进行确定性的形状修正与抛光的新型超精密光整加工方法。本文提出了结合磁流变光整加工与ELID磨削对各种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的方法,它可以缩短总的加工时间,并能提高加工表面质质量。该组合工艺的过程是:ELID磨削作为预抛光进行高效率加工,获得高质量表面,然后采用磁流变光整加J二,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利用该组合工艺对BK7玻璃、硅反射镜、碳化硅等光学材料进行超精密加工实验,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亚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λ/20nm P-V的形状精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