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结构
人力资本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63971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研究导刊、商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等;人力资本结构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台航、颜敏、周春平等。
人力资本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3971篇
占比:99.99%
总计:1764179篇
人力资本结构
-研究学者
- 台航
- 颜敏
- 周春平
- 孙婧
- 崔小勇
- 朱承亮
- 李录堂
- 杨超
- 汤华然
- 罗列
- 邱冬阳
- 陶小龙
- 韦吉飞
- 丁宇刚
- 任群罗
- 侯缓缓
- 刘双双
- 刘晓英
- 刘胜军
- 姚旭兵
- 姜学民
- 宁瑞芳
- 安慧玉
- 岳宏志
- 师萍
- 张一力
- 张宽
- 张望
- 曹泽
- 李晓敏
- 李树培
- 李燕亭
- 杨先明
- 杨占锋
- 段小梅
- 段鑫
- 江三良
- 潘琪
- 王冠生
- 王稼才
- 王维国
- 王芳
- 田志文
- 苗玉树
- 蔡晗昀
- 郭丽莉
- 陈关聚
- 陈华
- 韩廷春
- 马磊
-
-
程锐;
马莉莉
-
-
摘要:
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存在长期效应,同时2003年以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2)高校扩招极大地丰富了高级人力资本,加速了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的优化,推动了农村农业部门人口转至城市非农业部门,继而通过促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通往共同富裕之路上,需要着重推动教育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
-
-
-
摘要:
本期“研究探索”栏目首先推荐的文章是《新世纪中国卫生财政支出分析》(朱坤 刘尚希 杨良初)。该文对中国2000年以来的卫生财政支出进行分析,系统回顾了卫生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卫生财政投入机制,持续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完善医保财政支出政策,进_步筑牢织密健康保障安全网等政策建议。《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马海涛田影)以中国沪深A股2007-2020年284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
-
-
马海涛;
田影
-
-
摘要:
理解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如何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对社保缴费制度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2007-2020年284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缴费负担能够提高高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雇佣比,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员工人均薪酬两个渠道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产生影响。进一步地分析表明,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的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效应在非国有、劳动密集型、小规模及高融资约束企业中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因此,当前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审慎权衡社会保险缴费负担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内在联系,警惕社保缴费负担降低过多反而会阻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
-
-
路美弄
-
-
摘要:
在各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省市尝试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以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劳动力流动、消费需求等途径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北省目前人力资本质量偏低、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急需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投资,并不断培养和引进高级人力资本,以实现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
-
王蓉;
黄桂田
-
-
摘要:
文章利用2005—2019年制造业分省份分行业的数据,通过构造“人力资本-制造业”结构匹配度指标体系,从结构匹配的视角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人力资本-制造业”结构匹配度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供给与需求匹配度的提高,进而有效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中低技术制造业行业,“人力资本-制造业”结构匹配度则发挥遮掩效应,当偏离“最优匹配度”时,过高的人力资本结构可能意味着人才的浪费与效率的损失。因此应重视人力资本结构与制造业发展的同步优化与适配,并关注不同制造业行业对人力资本结构的差异化需求。
-
-
陈俊杰;
钟昌标
-
-
摘要:
文章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双重视角,利用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融资模式对区域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直接影响及交互影响。直接影响的研究表明,信贷相对股权规模更大的融资模式在抑制区域创新数量的同时激励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的原因在于忽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牵制作用;基于融资模式与人力资本结构的交互研究进一步发现,信贷主导的融资模式通过阻碍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加剧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两个渠道挤出区域创新数量和质量,且两个渠道对创新数量的挤出效应远大于对创新质量的挤出效应;分区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维度,上述挤出效应均呈西高东低态势。
-
-
胡浩;
刘笑笑
-
-
摘要:
绿色信贷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以2012年银监会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绿色信贷对“两高一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两高一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恶化资本配置效率和抑制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激励“两高一剩”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绩效的双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
薛楚江;
谢富纪
-
-
摘要:
政府人才政策是除了其财税安排以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手段。基于理论分析,利用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法实证分析了政府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政策能够直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同时也能通过改变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间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而且,人才政策通过改变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方式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的效果要优于通过改变区域人力资本结构的方式。然而,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威廉姆森空间聚集效应,人才政策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会减弱。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了解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力资本情况,从而确定政策方向和政策力度。
-
-
陈红;
张梦云;
王稳华;
胡耀丹
-
-
摘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基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视角,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调整,具体表现为高层次劳动力需求上升和劳动力结构的优化。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首先,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和实践应用对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底层技术会增加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而技术的实践应用则会改变企业内部劳动力结构;其次,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期会出现冗余雇员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会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得到缓解;最后,数字化转型在推动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后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技术和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而且对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
蒋长流;
司怀涛
-
-
摘要: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而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2008—2017年31个省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科技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则可以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但对于邻近地区,以不同数据指标测度的人力资本并未表现出预期的空间正向溢出。另外,人力资本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在人口老龄化影响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遮掩效应。因而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应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进一步增加科研投入,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
-
张望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三部门模型,分析了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差距对企业总研发强度起正向作用,对企业自主创新强度起负向作用;人力资本禀赋与企业总体研发强度及自主创新强度密切相关,人力资本禀赋偏向高级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企业总研发强度与自主创新强度.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内地2005~2010年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差距是影响企业总研发强度与自主创新强度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力资本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总研发强度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总研发强度及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作用力强,但人力资本总量对企业总研发强度及企业自主创新强度的作用较弱.
-
-
汤华然;
邱冬阳;
张云龙
- 《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劳动力素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会导致产出的增加。由劳动力素质差异形成的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通过调控人力资本结构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
-
朱承亮;
岳宏志
- 《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间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对技术效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力度较小,这可能与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等因素有关。在人力资本结构方面,仅初等教育对技术效率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具有促进作用,且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
-
-
邹薇;
李淑赟;
宋海荣
- 《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 2006年
-
摘要:
长期以来,尤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基于认知型与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不同结构特征和积累方式,在经典的Lueas(1988)模型基础上,引入关于人力资本结构的划分,构造了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依据来自世界各国和我国的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认为,认知型人力资本及其外部性,而不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及其外部性,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结构与教育结构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有效地引导和调节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比例,形成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
-
-
聂富强;
贺丹丹
-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高校人力资本结构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转轨经济的条件下,高校人力资本结构与高校效率是否存在一定关系,高校人力资本结构对高校改革的推进是否存在影响,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以高校人力资本结构之教研与行政人员比例为视角,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大学有关数据的采集,在比较和相关分析的实证基础上进行讨论,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
-
-
Li Xiumin;
李秀敏
- 《第五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1990-2004年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采用受教育年限法计算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力资本,然后运用基尼系数法测算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系数;在此基础上,将1990-2004年各地区的有关数据组成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处于物质资本推动阶段,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作用只在少数地区是显著的;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25%-0.52%,人力资本结构系数每减少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18%-0.51%.
-
-
陈华;
丁宇刚
- 《北大赛瑟(CCISSR)论坛·2017》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中国44家财产保险公司2008年到2015年的样本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度量,并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对财险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采用样本分组的方式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人力资本结构对于财险公司经营效率有显著影响,提高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员工年龄结构年轻化有利于财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对于不同规模的财险公司,财务杠杆、承保能力与业务结构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