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105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5篇、会议论文29篇、相关期刊560种,包括当代经济、改革与开放、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由142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万明、杨勇、王永亮等。
区域经济增长
-研究学者
- 李万明
- 杨勇
- 王永亮
- 石丹
- 覃成林
- 刘华军
- 杨冬梅
- 邹会娇
- 刘伟宏
- 王兆峰
- 王涛
- 王芳
- 王青
- 罗嘉熙
- 许洪范
- 丁涛
- 丁焕峰
- 严爱玲
- 乔晗
- 于永超
- 仲深
- 任萍
- 何雄浪
- 余冬筠
- 冯丹
- 冯邦彦
- 刘媛
- 刘成浩
- 刘永江
- 刘田军
- 刘迎霞
- 刘顺琪
- 单丽
- 卢飞
- 史维良
- 叶敏
- 吴慈生
- 周国富
- 周毅
- 周璐
- 周科选
- 周谷平
- 孔娇娇
- 孙久文
- 孙巍
- 孙敏纳
- 孙涛
- 孙烨
- 孙银
- 宋强
-
-
胡国晖;
郑美美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在分析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基础上,利用区位熵与DEA模型分别测算我国2006—2017年30个省市金融集聚水平和金融创新效率,通过SAR模型与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及其协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显示:金融集聚和金融创新均可以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较强,但间接效应高于直接效应;二者的协同作用相对于其单独作用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且存在显著溢出效应;在区域层面,金融集聚和金融创新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沿海较内陆地区存在更显著的溢出效应.
-
-
刘峻峰;
张卫峰
- 《工业技术经济》
| 2020年
-
摘要:
本文综合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以金融抑制作为核心纽带,采用MS-AR模型和ArcGIS平台阐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同步检验金融抑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1)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抑制水平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表明,区域金融抑制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曲折中前进,整体呈现良好态势;(2)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致金融抑制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表明,当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且对金融体系相对不健全的区域、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正向作用效果较大.
-
-
张长征;
施梦雅
- 《工业技术经济》
| 2020年
-
摘要:
本文基于融资结构优化和银行业结构优化的双重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关键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融资结构市场化导向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R&D投入在融资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到关键正向中介作用;银行业内部中小银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技术创新产出在银行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小银行比重提升更能满足当前阶段下企业模仿创新产出的融资需求.推动融资结构市场化、 银行业内部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布局、 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的适配融合,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
-
程承坪;
李飞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基于2008—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交易成本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交易成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有效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但交易成本的空间溢出效应却显著为负,即邻近地区交易成本的降低不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本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
-
-
-
-
-
-
李欠强;
王呈斌;
林海丽
- 《金融理论与实践》
| 2020年
-
摘要: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金融支持是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2013年台州"小微金改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对象,引入政策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客观评价"小微金改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台州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小微金改试验区"政策对区域的创新、创业产生显著的即时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滞后的影响效应,但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显著.并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有效政策建议.
-
-
马兆良;
田淑英
-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关键自然资本影响人类健康与福利,关键自然资本能否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仍是有待进一步检验的理论问题.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各类关键自然资本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及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键自然资本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实现经济增长.研究结论对应的政策含义为:要加大对关键自然资本投资,扩大其外部性作用范围;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促进关键自然资本要素功能的发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
-
范月娇;
王健
- 《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在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溢出效应的背景下,以生产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验证的理论模型,并以功能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港口为研究对象,以1994-2010年海峡西岸主要港口及其腹地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外贸、政府支出等变量的基础上,发现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物流节点基础设施——港口对海西港口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
-
-
米娟
- 《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研究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及贡献程度的差异性.
-
-
-
-
-
刘颖;
顾良;
孟阳
- 《2016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产业链的构建对出口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本文依据产业链构建理论,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与产业园发展的关联性,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核心产业链的构建模式与基本途径.
-
-
刘颖;
顾良;
孟阳
- 《2016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产业链的构建对出口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本文依据产业链构建理论,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与产业园发展的关联性,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核心产业链的构建模式与基本途径.
-
-
刘颖;
顾良;
孟阳
- 《2016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产业链的构建对出口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本文依据产业链构建理论,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与产业园发展的关联性,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核心产业链的构建模式与基本途径.
-
-
刘颖;
顾良;
孟阳
- 《2016辽宁省管理科学研究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产业链的构建对出口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本文依据产业链构建理论,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与产业园发展的关联性,提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核心产业链的构建模式与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