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
龟兹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西域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敦煌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龟兹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平山、方白羽、郭竞雄等。
龟兹
-研究学者
- 任平山
- 方白羽
- 郭竞雄
- 朱英荣
- 周菁葆
- 霍旭初
- 姚士宏
- 陈世良
- 庆昭蓉
- 张平
- 史晓明
- 季羡林
- 廖旸
- 王征
- 苗利辉
- 西人
- 钱伯泉
- 马廷稳
- 任乃强
- 任克良
- 侯占良
- 储怀贞
- 冉万里
- 刘亮程
- 刘勇
- 刘松柏
- 北方
- 叶真铭
- 周辉
- 屈玉丽
- 崔志瑞
- 张岩
- 戴怡添
- 戴政
- 曾文琼
- 李瑞哲
- 沈苇
- 王子今
- 王嵘
- 秀梅
- 罗会光
- 褚晓莉
- 赵莉
- 邱德美
- 闫雪梅
- 阴法鲁
- 雷加林
- 颜松
- 马秦
- 黄盛璋
-
-
徐承炎
-
-
摘要:
安西地区的屯田是唐代西域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唐军破龟兹的公元648年或稍后,终于安西陷于吐蕃的公元801年,前后历时约一个半世纪,主要分布于库车、新和、沙雅和轮台四县境内。唐代安西地区的屯田,成效显著,产粮能满足安西驻军之需,达到了唐设屯田"供糗粮""省馈运"之目的,为国家节省了军费支出、减轻了财政负担。屯田活动的开展还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安西地区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安西的水利开发、扩大了安西农业开发面积、巩固了李唐中央朝廷在安西的统治地位。
-
-
刘晨亮
-
-
摘要:
汉简《讨羌檄》中虽存错谬,然大致恢复其原貌后,亦可为探讨东汉西北地区统治机制的问题来源。通过分析《讨羌檄》中的诸问题,可以发现:东汉一朝西北地区存在六种统治机制,分别为:督率、监军(以上两种皆暂时之制)、属国、别领、郡县、特殊别领(原郡侨置,属国领郡之旧土)。因北地郡人口稀少,郡县统治的根基不牢,故上郡属国与安定郡之三水、安定属国与上郡之龟兹出现了介于“别领”与属国之间的特殊关系——特殊“别领”。
-
-
郭文芳
-
-
摘要:
吐峪沟石窟是吐鲁番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群,该石窟壁画中所遗留的坐具虽不多,却是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借助图像学的方法通过对吐峪沟石窟壁画中方形佛座、筌蹄、禅床等坐具的分析来探讨吐峪沟石窟中的文化因素。方形佛座与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佛座在造型、装饰上如出一辙。筌蹄是佛悟道之前的坐具,吐峪沟石窟壁画中的筌蹄比较瘦长,人物的坐姿与龟兹也有所区别,显示了高昌工匠的创新。禅僧的禅床则与汉地的独坐榻具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汉文化的影响。
-
-
苏伦;
赵来清(图);
赖宇宁(图)
-
-
摘要:
在莽莽天山南麓中部、浩瀚塔克拉玛干北缘,有一块神奇的绿洲,虽地处新疆中部,深居内陆,但得天山融雪滋养,又有塔里木河流经境内,优越的自然条件带来了丰富的物产、矿产资源,四千多年前便有人类活动,这里便是历史上的龟兹古国--库车。
-
-
莫恩
-
-
摘要:
无论是外来的乐器或是本土的民族乐器,如果不能满足演奏者的需要,就免不了被改良、革新的命运。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刘德海早在2001年就提出:未来的琵琶,需要创造南北结合的第三种琵琶。现代琵琶,即是由曲项琵琶演变而成,亦是对曲项琵琶的改良。有学者认为,曲项琵琶源于古波斯的“乌德”。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琵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清朝末期的四弦曲项琵琶,其面板上取消了传统的凤眼音窗,形态已接近现代琵琶。
-
-
周菁葆
-
-
摘要:
龟兹石窟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佛教建筑,其中有许多有关琵琶的描绘。琵琶出现在龟兹石窟最早是公元3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8世纪。其中有五弦琵琶、三弦琵琶、三弦阮咸、四弦阮咸、曲项琵琶等。其中,五弦琵琶使用最多。历代文献中都是记载琵琶(即曲项琵琶)在先,五弦琵琶在后,而实际龟兹石窟壁画中很少使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使用最多。其次,所有文献中都没有记载龟兹乐有阮咸,而阮咸则是龟兹音乐中使用仅次于五弦琵琶的代表乐器。
-
-
周菁葆
-
-
摘要:
(接上期)18.库木吐拉13窟不鼓自鸣乐器中的琵琶库木吐拉13窟左壁上、下部已残,仅中部一列4铺佛说法图保存尚佳。说法图佛居中央,两侧各一身菩萨,此或是中原流行的大乘“一佛二菩萨”造像的形式。在说法图的周围,绘出扎敷帛带的乐器在空中悬浮,此种乐器在佛经中称为“不鼓自鸣”乐器。
-
-
戴怡添;
邵学成
-
-
摘要:
本文以阿富汗迦毕试地区佛寺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浮雕嵌板为中心展开研究,解读出释迦从苦行到解脱之间的人生转变和神奇时刻。尤其是新释读的释迦渡尼连禅河沐浴图像,不仅弥补了既往佛传图像中的缺失,也通过图像比对发现该浮雕图像与龟兹石窟壁画更为相似,推测可能与龟茲艺术关系更为密切。
-
-
穆林肯
-
-
摘要:
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为世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龟兹石窟、龟兹壁画、龟兹乐舞等。在保护、研究龟兹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重中之重,除通过对外交流展览让龟兹文化“走”出去外,基于龟兹文化研发文创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
-
无
-
-
摘要:
新和又名“托克苏”,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历史悠久,是古“龟兹国”繁锦之区,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它乾城)和唐代安西大都护府(通古斯巴西城址)所在地,历史文化遗产65处,境内10万亩的“汉唐屯田遗址”被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享有“龟兹故里、白马古河、东汉都护、安西首镇、千年新和”的美誉。
-
-
王颋
- 《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追溯今库车县之“库车”一名的起源,史学工作者每将其与“龟兹”一名分割开来.本文将空间与时间结合,从而指出:该词由“龟兹”、“归兹”至“丘兹”、“丘慈”,继至“曲先”、“曲鲜”,再至“苦叉”、“库车”,可以分作前、后三个阶段.其“原始”语源应该非常悠久,或可上溯至于“塞种”的“龟兹人”和其所操的“龟兹语”,或与之有瓜葛的“吐火罗语”、“帕尔西语”.就后二者而言,既然能从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的词典中同时见到“K(u)z(e)n”、“Kuqa”,且又以前者为“别名”,其意味着后者为迁来不久的“回鹘人”之“今称”,而前者乃唐代原住民的相对“古名”.至于“塔林”,亦“塔里木”,似乎是先有“地名”后有“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