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吐峪沟

吐峪沟

吐峪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地理、旅游经济、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1178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佛教文化、实事求是、西域研究等; 吐峪沟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娜、王龙、韩连赟等。

吐峪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11787 占比:99.20%

总计:11882篇

吐峪沟—发文趋势图

吐峪沟

-研究学者

  • 李娜
  • 王龙
  • 韩连赟
  • 尚辉
  • 李刚
  • 梁积林
  • 沙代提古丽·买明
  • 胡连芳
  • 〔日〕山部能宜1
  • 丁晓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文芳
    • 摘要: 吐峪沟石窟是吐鲁番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群,该石窟壁画中所遗留的坐具虽不多,却是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借助图像学的方法通过对吐峪沟石窟壁画中方形佛座、筌蹄、禅床等坐具的分析来探讨吐峪沟石窟中的文化因素。方形佛座与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佛座在造型、装饰上如出一辙。筌蹄是佛悟道之前的坐具,吐峪沟石窟壁画中的筌蹄比较瘦长,人物的坐姿与龟兹也有所区别,显示了高昌工匠的创新。禅僧的禅床则与汉地的独坐榻具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汉文化的影响。
    • 高春莲
    • 摘要: 柏孜克里克石窟遗存众多、内涵丰富、价值多样,是吐鲁番乃至新疆历史发展和宗教演变的重要遗存和历史实证资料。做好石窟寺的保护利用、文化传承等工作,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吐鲁番古称“高昌”,与于阗(今和田)、龟兹(今阿克苏)并为西域三大佛教中心。吐鲁番盆地分布有吐峪沟、木头沟、桃儿沟等多条沟谷,溪水常流、绿树成荫,成为昔日开窟建寺的首选之地。
    • 乔峤
    • 摘要: 大英博物馆藏MAS.1125被定名为“弥勒净土”,出土于吐峪沟。麻本设色绘有弥勒下生经中的“剃度”场景,表现了翅头末城众人追随弥勒出家的男度画面。本文从图像的分析入手,对画面中人物所着衣物和冠饰做了细致分析,并探讨了其反映的弥勒下生信仰在绘画中的表现。
    • 李刚
    • 摘要: 2015年,吐峪沟西区的中部高台新发现了纸质和木牍等各类回鹘文书,经对这些文书释读甄别后发现:四件木牍回鹘文书有三件都清楚地记录主人姓名等信息;纸质文书一经确定为《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简称《七星经》),文书二为韵文文体文书;文书四提到讲经师沙弥土都(?abi Tudun)等信息,等等。这为我们深入探究《七星经》在吐鲁番的传播和发展,丰富和拓展我们对蒙元时期吐鲁番的历史文化的理解,探索蒙元时期回鹘韵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 李刚; 张海龙
    • 摘要: 吐鲁番吐峪沟石窟位于西区中部高台的10号窟(K10)A﹑B室中发现了若干回鹘文题记.释读和刊布这部分回鹘文题记不仅对研究吐峪沟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佛教石窟寺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 孙丽丽
    • 摘要: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吐鲁番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文化内涵,做优做强一批特色旅游品牌,乡风文明得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强化培训创名牌"我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问题出在哪里呢?"鄯善县吐峪沟吐峪沟村的库尔班·卡斯木很是疑惑。村党支部邀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干部来村里调研指导,并举办"一宿一特"、服务标准、烹饪技能等专题培训,带领农户走出去,参观学习精品民宿的成功经验。经过培训,库尔班·卡斯木的经营思路打开了,开发的"葡萄架下的烧烤夜""展现少数民族婚礼风情"等特色项目,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 宁强; 方蒙
    • 摘要: 石窟具备多重空间属性,既是宗教场所也是展现政治、历史、文化的重要特殊场域。因此,在解读其中壁画时需有意识地复原图像的历史情境,思考绘画主题背后的叙事意图。本文梳理了须摩提女请佛故事画从中亚到敦煌的图像流变,在此基础上以艺术社会史的视角着重分析该题材在克孜尔、敦煌呈现的不同文化内涵,以期发掘须摩提女请佛故事画在宗教语境之外承载的历史信息。
    • 王龙; 陈慧敏; 黄玉清
    • 摘要: 新疆洋海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荒漠戈壁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42°48'',东经89°39''。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并毗邻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同时有九条东北-西南向的坎儿井从墓地穿过,每个墓地都有坎儿井的竖井。自2003年3月起,因墓地盗掘严重,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共同组建考古队,对洋海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521座墓葬,时代为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3世纪,出土的大量文物资料(3000余件随葬品)对建立吐鲁番乃至新疆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朱玉麒
    • 摘要: 吐鲁番盆地的吐峪沟是中古时期丁谷山和以丁谷命名的佛教寺院、洞窟乃至祆教祭祀场所,已经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而得到证明。其实在文书发现之前,明清时期的方志和集部文献中,丁谷山的名称也有相关记载。本文梳理这些文献的流传,认为出土文书与传世典籍先后衔接,至少从公元6世纪以降,直到18世纪初叶,吐鲁番盆地的“丁谷山”在历史文献中传承有序。经过由汉语—回鹘语—汉语的重译,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丁谷”一词为现在的“吐峪沟”所替代。
    • 孤岛
    • 摘要: 吐峪沟,在维吾尔语里,意为"走不通的山沟"。我以前常听到吐峪沟去写生的画家朋友说,吐峪沟怎么原始怎么古老怎么原生态怎么神秘,仿佛那里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其实,吐峪沟距离吐鲁番市不远,只有55公里(行政上属鄯善县管辖),但它仿佛是另一个风景王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