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鳞片石墨

鳞片石墨

鳞片石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5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97190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国粉体工业、非金属矿、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论坛、第四届中国石墨产业发展研讨会暨2015年石墨专业委员会年会、2013耐火材料综合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2013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等;鳞片石墨的相关文献由97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勃、方常琦、李永帅等。

鳞片石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7190 占比:99.80%

总计:97384篇

鳞片石墨—发文趋势图

鳞片石墨

-研究学者

  • 赵勃
  • 方常琦
  • 李永帅
  • 董亮
  • 赵传明
  • 韩星
  • 鲁鑫
  • 程鲁杰
  • 赵宜暄
  • 赵成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斌
    • 摘要: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因成本低、资源广泛并具有合适的充放电特性等特点在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产业中鳞片石墨需经机械球化过程卷曲成球状或类球状,降低其各向异性程度,并经提纯、包覆改性后制备负极材料。针对某细鳞片进行了球形化试验,并采用混酸提纯工艺制备高纯球形石墨,对其球化效率、提纯效率、初始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QCJ球化设备球化可制备出D_(50)为16μm、振实密度1.05 g/cm^(3)的球形石墨,收率可达40.13%;提纯后球形石墨固定碳含量可达99.95%以上,符合GB/T 24533-2019中Ⅱ级天然石墨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于粒度、振实密度、杂质含量等理化指标的要求。
    • 胡俊; 陈晓波; 刘建文
    • 摘要: 高品质大鳞片石墨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防止石墨大鳞片的破碎,对坦桑尼亚某鳞片石墨矿石采用阶段磨矿浮选—预先分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筛分获得了+0.15 mm大鳞片石墨精矿,-0.15 mm石墨经过阶段再磨精选,得到了高碳细粒级石墨精矿,闭路试验获得的大鳞片石墨固定碳品位为96.04%、回收率为55.84%,细粒级石墨固定碳品位为95.43%、回收率为38.73%,精矿总回收率为94.57%。该工艺流程有效保护了石墨鳞片的完整性,提高了大鳞片产率。
    • 盛广宏; 汪忠宇; 马研; 王诗生; 刘玲
    • 摘要: 铁水脱硫过程中溶于铁水中的过饱和碳会以石墨的形式析出,本文针对铁水脱硫渣中含有石墨的特点,以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采用浮选法进行回收,同时采用球磨、磁选对回收的石墨进行物理除杂,然后用盐酸、氢氟酸混酸进行化学提纯,制备得高纯鳞片石墨。研究表明:石墨回收率随着浮选剂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煤油和2^(#)油总投加量为1200 g/t、煤油∶2^(#)油=4∶1时,回收率超过97%;球磨使杂质从石墨表面剥离,磁选则降低石墨中的含铁物质,“球磨+磁选”处理可以使显著降低石墨中杂质含量,通过三次“球磨+磁选”后,石墨中的固定碳含量由58%提高到88%以上。混酸处理在较佳条件下可以将石墨的灰分降至0.03%,达到高纯石墨标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回收的鳞片石墨与天然鳞片石墨在外形和结构上均无明显差异。
    • 龙渊; 张国旺; 肖骁; 刘瑜; 赵湘; 石立
    • 摘要: 以立式搅拌磨机作为再磨设备,分别使用钢球、微晶球、褐瓷球、鹅卵石作为介质球对石墨粗精矿进行再磨对比试验研究。在相同的磨矿细度和浮选条件下,对获得的精矿进行浮选效果、粒度组成分析、电镜微观分析等综合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褐瓷球作为再磨介质时,磨矿⁃浮选指标较好,精矿细粒级含量较低,鳞片表面光滑、结构较为规则完整。
    • 摘要: 晶质石墨与高压辊磨机概况晶质石墨又称鳞片石墨,是公认的价值最高的一种石墨资源,鳞片大小和固定碳含量决定了晶质石墨精矿的价值,片径在0.2mm以上、固定碳含量>98%的晶质石墨是全球公认的工业应用价值最大、用途最佳的原料。未来10年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时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产需求逐步凸显。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对原料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晶质石墨分选过程的鳞片保护技术要求亟待进一步加强。
    • 蔡伟杰; 李亚格; 张鑫; 郭俊艳; 段红娟; 张海军
    • 摘要: 天然鳞片石墨具有密度低、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和抗渣侵蚀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含碳耐火材料中。但石墨存在亲水性差、高温下易氧化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在石墨表面引入包覆物是克服其应用缺点的有效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石墨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展望了石墨表面改性的发展方向。
    • 李荣改; 徐靖; 孙景敏; 李志伟; 王誉树; 周晶
    • 摘要: 对豫西南某固定碳含量8.95%的晶质微细粒鳞片石墨矿石进行了石墨富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经粗磨粗选后得到粗精矿,粗精矿采用立式搅拌磨机5次再磨、5次精选,中矿1~3混合后扫选,扫选精矿返回粗选,扫选尾矿合并进入尾矿,中矿4~5返回精选3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固定碳含量94.05%、回收率95.74%的石墨精矿.
    • 赵春燕; 陈茂峰; 钱忠俊; 苏玉柱; 张康康; 张海波; 李燕京; 高长贺
    • 摘要: 以棕刚玉、碳化硅、铝酸盐水泥、α-Al2O3微粉、SiO2微粉等为原料制备了Al2O3-SiC-C质浇注料试样,研究了沥青种类(球状沥青、高温改质沥青、球状+高温改质沥青)、沥青与鳞片石墨(或炭黑)复合对浇注料流动性及经110、1100和1450°C热处理后试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球状沥青和高温改质沥青复合可以改善材料的流动性和抗氧化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试样的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显气孔率的变化与之相反;复合碳源加入后会导致浇注料的需水量增加,但抗氧化性和抗渣性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沥青和炭黑复合的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最高,抗氧化性和抗渣性最佳.
    • 尤大海; 贺爱平; 杨勇; 张晋; 李国栋
    • 摘要: 黄陵背斜北部低品位石墨矿具有多泥和高云母含量的特征,在磨矿过程中矿泥易造成矿石和介质粘结而形成"闷筒",片状云母、鳞片石墨等润滑性矿物易造成物料和介质作整体滑动,从而大幅降低磨矿效率.为查明引起磨矿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开展了矿石可磨性研究.综合分析表明,磨矿浓度和介质充填率是影响磨矿效率的主要因素.
    • 赵金星; 周勇; 薛晨
    • 摘要: 采用廉价的鳞片石墨(FG)作为碳基导热材料,将FG定向排布于PA66板上,通过单向热压机,制备出高导热复合材料FG/PA66,研究了FG定向排布后复合材料的导热以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FG/PA66中FG定向排布形成高导热通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FG定向填充,含量为50%时复合材料热导率最高,高导热方向热导率为74W/(m·K).同时,采用硅烷偶联剂改善FG和PA66板的相容性,经过偶联剂处理之后复合材料的相比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不仅导热性能得到了提升,而且力学性能也得到了增强,含量为30%时热导率提升不明显,弯曲强度提升35%;含量为40%时热导率提升17%,弯曲强度提升34%;含量为40%时热导率提升37%,弯曲强度提升7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