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膨胀石墨

可膨胀石墨

可膨胀石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33998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材料导报、非金属矿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2014年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等;可膨胀石墨的相关文献由2865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来洲、康飞宇、杨育林等。

可膨胀石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3998 占比:99.72%

总计:134380篇

可膨胀石墨—发文趋势图

可膨胀石墨

-研究学者

  • 宋来洲
  • 康飞宇
  • 杨育林
  • 贺君
  • 沈万慈
  • 宋克敏
  • 周文胜
  • 张迎晨
  • 张晓臣
  • 陈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韬; 潘卫; 程飞飞; 于阳辉; 赖玮
    • 摘要: 采用悬浮聚合工艺,以可膨胀石墨为阻燃剂,经KH570表面改性后,加入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基体中,制备可膨胀石墨/EPS颗粒,并经发泡获得阻燃型可膨胀石墨/EPS阻燃保温材料。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可膨胀石墨在苯乙烯中的分散稳定性大幅提高;悬浮聚合时,适宜分散剂用量为2.0%,搅拌速率为600 r/min,水油比为2∶1。可膨胀石墨用量为2%,制备的可膨胀石墨/EPS材料导热系数为0.032 W/(m·K),燃烧级别达到B1级。
    • 罗辉; 童俊; 王志锋; 陈海初
    • 摘要: 利用可膨胀石墨与聚丙烯(PP)熔融混炼在三种不同加工温度下(180,200和220°C)制备PP/膨胀石墨(EG)复合材料样品,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测试其流变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EG在PP基体中的分散状态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而改善,这由于混炼过程中可膨胀石墨在PP基体发生了原位膨胀,EG片层之间的间距增大,且加工温度越高,膨胀越明显,这为PP分子链插层EG片层创造了条件。在密炼机转子的剪切作用下EG片层被剥离和分散在PP基体中。PP/EG复合材料样品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均比纯PP样品的高,且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继续提高,这可归因于较均匀分散的EG片层在PP基体中形成了网络结构,降低了PP分子链的活动性。此外,EG在PP基体中形成的网络结构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明显提高。
    • 朱子轩; 郑雨佳; 王丹; 曹宏; 薛俊
    • 摘要: 以可膨胀石墨作为原材料,通过高温膨化和机械砂磨得到石墨薄片,再以石墨薄片作为模板合成了不同比表面积的碳化硅纳米片(SiCNSs)。探究了比表面积对SiCNSs光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NSs的比表面积对其产氢性能影响显著,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强其产氢活性。SiCNSs的最大比表面积可达149 m^(2)·g^(-1),其光解水产氢速率为51.0μL·g^(-1)·h^(-1)。在对石墨薄片和SiCNSs结构、形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石墨薄片为模板原位生成SiCNSs的形成机理,该过程主要遵循气固反应机制。高温下,气态的SiO和Si与石墨薄片反应生成SiCNSs,产物较好地继承了石墨薄片的片状结构。大尺寸石墨片上未反应部分除碳之后留下了大量纳米尺寸穿孔,使得所生成SiC的比表面积反而比小尺寸石墨片产物的高。
    • 郝世军; 马墨宸; 韩忠林; 王靖宇; 钱立军
    • 摘要: 以可膨胀石墨/甲基膦酸二甲酯体系为基础,引入3种典型的聚磷酸盐阻燃剂:聚磷酸铵(APP)、焦磷酸哌嗪(PAPP)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制备了聚磷酸盐/磷酸酯/可膨胀石墨三元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材料。探究了典型聚磷酸盐对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阻燃性能的提效作用,对燃烧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在3种聚磷酸盐提高极限氧指数和降低热释放作用的比较中,APP
    • 李日军; 武璇; 王泓蛟
    • 摘要: 为稳定低起始矿用EG凝胶应用效果,提高低起始可膨胀石墨制备品质,实验通过对操作流程与制备工艺实施流程进行微差异对比,结合平行试验对药剂添加顺序、单次石墨最大制备量、蠕虫性状等因素的分析,总结出直接插层工艺条件下制备规律对制备品质的影响及蠕虫性状与插层反应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规律研究成果有助于降低实验误差影响,减少制备损耗,提高制备品质,增强低起始矿用EG凝胶应用效果稳定性.
    • 王勤
    • 摘要: 以环己烷为带水剂,可膨胀石墨为催化剂,无水乙醇和癸二酸为起始原料,制备癸二酸二乙酯.考察了癸二酸与无水乙醇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催化剂使用次数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为:癸二酸0.1mol,醇、酸物质的量比为5:1,可膨胀石墨用量为1.5g,环己烷60mL,癸二酸二乙酯收率可达96.0%.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收率仍可达90%.
    • 程家骥; 王旭; 王浩东
    • 摘要: 以聚脲材料为壳材包覆可膨胀石墨(EG),并在囊壁上嵌入CuO提高壁材的导热性能,从而获得可膨胀石墨微胶囊(EG@PO),然后将制备的EG@PO与聚磷酸铵(APP)复合应用于阻燃天然橡胶(NR).通过SEM、热失重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EG@PO进行表征.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热失重测试、锥形量热仪和导热系数测定仪等手段测试不同添加量的EG@PO对NR热稳定性、阻燃性、产烟性和热传导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利用聚脲材料包覆EG,并在囊壁上嵌入CuO.EG@PO和APP协同作用提高了NR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当EG@PO添加量为6g时,EG@PO/NR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28.3%,垂直燃烧法测试结果达到V-0级,600°C时的残炭量达到27.5%.且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出现大幅下降,相比于纯天然橡胶,最大热释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了49.8%和25.7%,分别为467.7kW/m2和48.4MJ/m2.与此同时,镶嵌在微胶囊囊壁中的CuO有助于热量在NR基体和EG之间的传递,EG@PO/NR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高为0.266 W/(m·K).
    • 于全蕾; 李旭光; 周莲洁; 常海燕; 郭磊; 苏坤; 宋丹
    • 摘要: 以水性乳液为基体,化学膨胀与物理膨胀相结合的阻燃膨胀体系,其中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双季戊四醇(DPE)为化学膨胀体系,可膨胀石墨(EG)、石英纤维为物理膨胀体系,制备水性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考察了基体类型、膨胀阻燃体系配比对水性防火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与纯丙乳液质量为比1∶1时,APP/MEL/DPE的质量比为10∶6∶5,EG与石英纤维的用量均为3%时,制备的防火涂料涂层受热膨胀效果显著,与基材附着力好,强度高,机车地板结构耐火时间达到60 min,满足HG/T5367.4-2020对结构件的防火要求;有助于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结构防火的更高要求,完成进口产品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国产化替代.
    • 钟燕辉; 叶旋; 叶素美; 王文丽
    • 摘要: 以可膨胀石墨(EG)、微胶囊化红磷(MRP)、氢氧化铝(ATH)组成复合阻燃体系,对建筑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线管专用料进行阻燃研究.通过对其氧指数、拉伸强度、抗冲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5份EG、15份MRP和40份ATH时,HDPE的氧指数为30.5,不燃、无滴落,达到UL94V-0级;拉伸强度为16.36 MPa,冲击强度15.13 KJ/m2;熔体流动速率为0.145 g/10 min,达到相关标准,较为综合理想,满足使用要求.
    • 张迎新; 李日军; 武璇; 唐露; 王佳伟
    • 摘要: 为获得量小高效可填充矿井火区裂隙、降低火区温度的充填材料,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与三氧化铬为混合氧化剂、冰乙酸与高氯酸为混合插层剂,构建了二元混合的氧化插层反应体系。采用化学氧化直接插层的工艺,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可膨胀石墨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60 min、搅拌强度为300 r/min,天然鳞片石墨与混合氧化剂、混合插层剂的配比为1∶0.42∶5.0时混合插层物质可完全插入石墨片层间,形成了天然鳞片石墨层间化合物。在400°C的低温环境中,膨胀体积可达590 mL/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