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化
鲁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19年内共计5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二十次年会等;鲁文化的相关文献由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英波、王洪岳、王钧林等。
鲁文化
-研究学者
- 刘英波
- 王洪岳
- 王钧林
- 三目
- 于孔宝
- 俞秉麟
- 倪学梅
- 冯春明
- 刘国贞
- 刘玉山
- 华锐·东智
- 卢旭华
- 吴蒙
- 周丹
- 周立升
- 周荣
- 姚海涛
- 孙书贤
- 孙小涵
- 孟文彬
- 孟莉
- 宋艳萍
- 宋英秀
- 巩欣帅
- 张文珍
- 张智杰
- 张炜
- 张福信
- 张竞艳
- 张胜利
- 张达
- 張敏敏
- 徐强
- 李紅梅
- 李雅雯
- 来庆涛
- 杨延廷
- 杨莉
- 林荣芳
- 栾小惠
- 毛振鹏
- 滕琳
- 王守亮
- 王香环
- 盖芳鹏
- 窦娟
- 童水栋
- 董理
- 董麗娜
- 蔡德贵
-
-
-
-
-
姚海涛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7年
-
摘要:
鲁文化中的儒文化是荀学之本源与根底.荀子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正是对鲁学中的儒文化进行文化批判与理论熔铸的结果.学脉承继与礼乐文化为鲁文化特重之内容.荀子在师承谱系上遥契孔子,出自仲弓之门人,对儒家学派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荀子礼乐重构的哲理期待、理论愿景与政治实践围绕四大秩序维度——社会政治秩序治理维度、道德伦理秩序规约维度、文化秩序成人维度、经济秩序管理维度而展开.荀子思想体现出了强烈的批判色彩与深刻的熔铸风格.
-
-
王洪岳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6年
-
摘要:
莫言的小说创作起源于他骚动不安的灵魂,更与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息其间的山东高密息息相关.这种关系体现在文化范型上,即齐文化和鲁文化(儒家文化)及其相互渗透的关联上.齐文化的自由洒脱与鲁文化的道德固守,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莫言小说的一种内在精神张力和叙事结构,也是莫言对以齐文化和鲁文化为基本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小说叙事的艺术体现.
-
-
王洪岳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6年
-
摘要:
莫言的小说创作起源于他骚动不安的灵魂,更与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息其间的山东高密息息相关。这种关系体现在文化范型上,即齐文化和鲁文化(儒家文化)及其相互渗透的关联上。齐文化的自由洒脱与鲁文化的道德固守,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莫言小说的一种内在精神张力和叙事结构,也是莫言对以齐文化和鲁文化为基本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小说叙事的艺术体现。
-
-
盖芳鹏
- 《学理论》
| 2015年
-
摘要:
高等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基地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校园文化方向,保证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其育人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校园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了其不足,介绍了鲁文化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鲁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
-
-
马卫东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年
-
摘要:
地域文化对先秦儒学影响深刻.儒学由鲁文化孕育生成,鲁文化的尚俭朴、重亲孝、崇礼义,赋予了邹鲁儒学尊周崇礼、贵仁重孝、重人轻神等特色.齐文化的尚变革、务功利、贵兼容、尚智谋、好神异,赋予了齐地儒学兼容汇通、通权达变并带有某些神秘色彩的特色.晋文化的戎夏相融、整军尚武、尚法贵势,使以子夏、荀子为代表的三晋儒家具有"重法"的思想倾向.先秦儒学从鲁文化、齐文化、晋文化等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大丰富了儒学思想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