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人口
高龄人口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中国政治、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57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党政干部学刊、人口与经济、中国医院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9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等;高龄人口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江白潮、宋丰平、王志宝等。
高龄人口
-研究学者
- 江白潮
- 宋丰平
- 王志宝
- 纪瑞斌
- 萧振禹
- 虞积强
- Ma Ning
- 于风华
- 井上清美
- 何吉兴
- 倪超
- 傅晓华
- 关博
- 冯文猛
- 冯锋
- 刘绍朱
- 卜力
- 卢大亮
- 卫文
- 原新
- 古城幸子
- 吴峻青
- 吴珊珊
- 吴雅茹
- 周伟蔚
- 周双丁
- 周玉芳
- 周祖根
- 夈野豊
- 姚学明
- 姜春雪
- 姬田小夏
- 孙慧峰
- 孙琪妹
- 孙鹃娟
- 孟开
- 宋淑华
- 宋金霞
- 小吉
- 尹小平
- 崔丛云
- 崔英萍
- 左彭湘
- 市村由美子
- 干建平
- 干玉兰
- 张伟
- 张国琴
- 张建墅
- 张欣亮
-
-
姚学明;
吴珊珊
-
-
摘要:
一、背景概况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得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人口比例高,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大问题。社区老年学堂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让老年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娱乐休闲、颐养身心。它使得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
-
宋淑华
-
-
摘要:
中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几乎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0%左右,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期,而且高龄人口的比重也在急速增加。老龄化问题是当代中国重大的社会问题。这种老龄化不断深化的社会现象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
-
彭希哲;
陆杰华;
李志宏;
原新;
关博;
孙鹃娟;
冯文猛
-
-
摘要: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主要数据结果,清晰揭示了10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征,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更多、更深层次人口问题,对于精准有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刊从中整理出7组数据,邀请7位专家分别从人口抚养比、户别人口、人口老龄化规模、老龄化增速、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老年人口、高龄人口规模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全息投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特征、新趋势,以期对制订老龄政策、发展养老服务提供更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广阔性的建议和思路。
-
-
-
朴福仙;
李斗石(翻译)
-
-
摘要:
一、前言韩国自2000年开始逐步进入高龄社会,根据2017年8月的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7,257,288人。预计到2025年,韩国的老年人口将占据整个社会人口的20%以上,进入超高龄(super-agedsociety)社会,2050年的韩国高龄人口比例将达到37.3%。对于韩国社会的快速高龄化,我们并未做好任何准备。人口高龄化是目前全世界的普遍现象,老人教育1正在成为新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
-
-
陈烁
-
-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龄人口逐年增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也在增加。失能群体的长期护理问题亟待妥善解决。养老不只是养老金多少的问题,还需要专业机构、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的战略部署。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测算.
-
-
江静舟
-
-
摘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多个国家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全球高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已经占全球总老龄人口的20%。在当前的临床研究中,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单一治疗药物无法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疾病,就需要将药物联合应用来提高治疗效果。不过,药物的联用很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
-
-
-
李雪威1
-
-
摘要:
随着人口不断高龄化,韩国正从高龄化社会步入高龄社会,即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危机。为延缓这一危机的到来,韩国政府将促进高龄人口就业作为应对方案之一。近年来,韩国高龄人口就业呈上升趋势,韩国政府、企业、家庭都存在高龄人口就业的需求,高龄人口自身的就业意愿也有所增强。为促进高龄人口就业,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依法给予高龄人口平等就业的权益,避免出现高龄人口就业歧视;为企业和高龄就业人口提供就业援助金服务;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构建终生教育培训体制,帮助高龄人口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提升职业适应性;打造高龄人口亲和型的就业市场;创造高龄人口就业的便利条件,为具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的高龄人口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
-
方辉;
薛滨夏;
赵志庆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的趋势.研究中国的高龄人口,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高龄老人的发展现状,而且可以指导人居环境特别是健康长寿地区的空间选择.本文主要以“六普”人口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高龄人口数量和高龄化系数的统计,从高龄人口的空间分布这一切入点认知长寿地区,为人们对健康空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研究发现中国高龄人口分布界线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这一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基本相吻合,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南多北少的地带性分异规律.本文尝试从“高龄化城市”研究未来的“长寿城市”,并以东三省为例,结果显示高龄人口主要集中于辽中南地区,而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长寿城市”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吉林、长春和沈阳、大连这几个大城市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