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失能老年人

失能老年人

失能老年人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5154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残疾人研究、护理管理杂志、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 ·中韩论坛、山东省第五届老年健康与长寿理论研讨会、东亚福利论坛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等;失能老年人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环、姜丽萍、李惠玲等。

失能老年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5154 占比:99.92%

总计:265371篇

失能老年人—发文趋势图

失能老年人

-研究学者

  • 王玉环
  • 姜丽萍
  • 李惠玲
  • 李萍
  • 冯雅楠
  • 张娟
  • 肖明朝
  • 董亚男
  • 赵庆华
  • 陈颖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丽君; 郑雪芹; 何享波; 陈庆果
    • 摘要: 目的:为探讨运动干预对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进行梳理运动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运动干预可作为失能老年人药物干预的替代性康复手段;运动干预是提高不同类型失能老年人功能水平的最经济性的措施之一;对不同类型的失能老年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障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脑卒、老化步态不稳定四大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肢体控制能力、缓解疼痛感、改善关节活动稳定性,此外还能提高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减少摔倒。展望:后期研究可进一步明确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如何整合去改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为进一步推动康复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 王二军
    • 摘要: 河北省保定市充分发挥政府保障、社会参与、亲情守护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独居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让独居失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制度、有温度。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地图"。
    • 史诚; 王中华
    • 摘要: 基于2019年老年长期照护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基于失能程度差异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以及实际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内容不同,社区轻度失能老年人对医疗相关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康复指导类和低照护性服务项目需求较大。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失能老年人对社会服务类中的事务代办、就医或购物陪同,以及对生活照护类中的家政服务和医疗护理类中的医疗服务需求普遍较高。此外,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对老年互助组织活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及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也较高。从长期照护服务实际利用情况来看,精神慰藉服务利用率最高,但是仍存在多种照护服务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况。应当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协同化、融合化的服务递送体系,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多样化需求。
    • 韩韬
    • 摘要: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失能老年人数量快速增加,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以黑龙江省长期护理保险唯一试点城市——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探索按比例筹资模式、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建立预防机制、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等对策建议。
    • 崔恒梅; 孙锐; 李惠玲; 王亚玲; 顾洁; 顾有花
    • 摘要: 目的:探讨苏州市护理人员参与志愿护理失能老年人活动的阻碍因素,为创立一支为失能老年人服务的护理志愿者团队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苏州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26人,使用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现场收集护理人员关于志愿护理失能老年人的真实想法,并使用Nvivo 12软件进行文本资料的整理,提取出现频繁的语句,并结合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反复阅读、编码、分析、提炼、得出主题。结果:共提炼出8个主题,①志愿活动投入困难;②缺乏安全的工作环境,担心增加医疗隐患;③对服务对象疾病危险性的担忧;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对志愿者的理解度;⑤志愿者组织结构不完善;⑥志愿活动缺乏便利性;⑦缺少社会性支持;⑧缺少志愿者激励。结论:护理人员志愿参与照护失能老年人活动是一种自主自愿的志愿行为,但也存在很多阻碍因素。建议管理者应从护理人员的角度出发,早期识别护理人员志愿护理失能老年人的需求及阻碍因素;相关机构应多关注护理人员的诉求,改善其工作环境,满足其合理需求,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志愿体系,调动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志愿者活动。
    • 张颖
    • 摘要: 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失能化问题,长期照护筹资非常迫切。减税降费背景下,我国政府在增强家庭资金积累机制、长期照护保险机制与国家财政支持机制基本作用的同时,更应从提高对需方的财政补贴比例、构建公平的"双困"老人评估体系、制定合理的老年人照护服务行业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老年人长期照护补助制度。基于此,文章对减税降费背景下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筹资的现实路径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解决问题。
    • 刘宗壮; 井力加; 王鑫; 马薪惠; 李莉
    • 摘要: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我国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体系,从评估对象、评估工具、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等维度与德国、日本、韩国的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优化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体系不健全,存在评估对象有道德风险、评估工具缺乏综合性评估、评估人员资质参差不齐、护理级别划分标准不合理等问题,原因在于政策法规不健全、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数量短缺以及评估过程缺乏监督和管理,应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制定统一的综合性评估工具,完善评估方式,加强对评估过程的监督管理。
    • 张梦雯; 赵桂凤; 宋立鹏; 李兰兰
    • 摘要: 调查云南省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适合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保障措施。通过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精神慰藉等相应举措提高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自身健康满意度及自我护理的知识,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吴黎明; 罗珊; 李娜; 柴颖; 王敬华; 靳红芹
    • 摘要: 目的:探讨沿海地区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品质与照护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唐山市沿海地区2 155名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一般情况,应用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不同维度测评,应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分级社会支持的照护品质单项评分和总分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照护者高水平与低水平社会支持的照护品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水平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比较,除水分获得、家庭成员的需求满足2项评分,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水平与低水平社会支持比较,除去舒适程度、皮肤的完整性、照顾者与残病老人的关系品质、照护者获得个人成长、照顾者情绪的影响5项,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评分与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呈正相关(r=0.608,P<0.01)。结论:照护者受社会支持程度影响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品质,注重照护者的社会支持,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质量。
    • 田雨同; 张艳; 刘珍; 许冰; 程青云
    •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农村养老院失能老年人对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及运行的期待,为进一步推行农村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市下属农村养老院13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转录稿,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对健康促进服务充满期待;对智慧医养结合平台的期待,包括平台界面适老化、服务模式多样化2个亚主题;对智慧医养结合运行机制的期待,包括组建专业服务团队、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开通绿色转运渠道3个亚主题。结论农村养老院失能老年人对智慧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及期待较高,亟待构建乡土化、个性化、适老化、便捷化的服务供给体系,以多模态供给形式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