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核加成
亲核加成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861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安顺学院学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年会、全国医用化学教学研讨会等;亲核加成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新、冯小明、陈荣等。
亲核加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617篇
占比:99.76%
总计:38709篇
亲核加成
-研究学者
- 陈建新
- 冯小明
- 陈荣
- 李伟东
- 高健
- 仝文婷
- 姚远
- 张鹏鹏
- 徐明忠
- 李宁波
- 杨绪杰
- 汤芝平
- 汪信
- 聂晶
- 薛永强
- 许兴友
- 许新华
- 陆路德
- 韩生华
- 丁金昌
- 于思琦
- 于朝生
- 于海龙
- 付晨
- 任天辉
- 伍宏伟
- 伏兴
- 何东英
- 何丽娟
- 何俊青
- 何旭敏
- 何晓春
- 何潮洪
- 何郡轩
- 俞庆森
- 倪德维
- 傅杨武
- 傅正生
- 冯柏成
- 冯花
- 刘丽梅
- 刘云山
- 刘云派
- 刘传祥
- 刘慧
- 刘振南
- 刘斌
- 刘明星
- 刘永祥
- 刘潮
-
-
黄职钱;
杨一莹;
马玉臣;
张冬菊
-
-
摘要:
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是构建C―C键的经典反应,该反应通常伴生的副反应主要包括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烯醇化反应等。以乙基溴化镁(EtMgBr)与二异丙基酮(CO(iPr)_(2))的反应为例,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和烯醇化反应。结果表明,通过Schlenk平衡形成的二乙基镁(MgEt_(2))比EtMgBr更容易与CO(iPr)_(2)反应,与教科书中定性描述的反应机理明显不同;乙醚溶剂对反应性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更有利于亲核加成反应;计算的三个反应的能垒差可以合理解释实验所观察的主产物与副产物的产率比。
-
-
陈钧
-
-
摘要:
新课标首次提出了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与有机反应的关系,要求学生从分子结构的角度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在总结梳理了高中化学教材中常见有机反应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高中化学教师要从亲核反应的基本原理角度增进学科理解,帮助学生建构基于化学键认识有机反应的认识模型,以“结构决定性质”基本观念为主线设计和实施教学。
-
-
朱超凡;
王锐;
陈运荣
-
-
摘要:
研究了2-乙基-2-芳基-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合成分成三步:第一步,2-溴喹啉与苯硼酸进行Suzuki交叉偶联;第二步,进行卤锂交换;第三步,有机锂试剂在2-苯基喹啉的α位进行亲核加成,得到双取代二氢喹啉衍生物。通过此方法合成了具有二氢喹啉结构的药物,并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
-
韩佳红;
王义收;
王煜
-
-
摘要:
合成了一种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衍生物荧光探针L.在CH3 CN-H2 O(1:1v/v,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pH=7.4)体系中L对CN-的响应表现为:黄色荧光猝灭,溶液颜色由淡黄变粉红.这是由于二者发生了亲核加成反应,从而导致PET效应增强,探针荧光猝灭.基于以上现象,L可对CN-进行比色及荧光双模式的特异性检测,检测限为1.56×10-8mol·L-1.此外,可将L制成试纸条,使L对水体系中CN-的检测更加方便快捷.
-
-
张鹏鹏;
韩生华;
陈建新
-
-
摘要:
几种氨甲酰基硅烷与邻位二酮在无催化剂和氧化剂的温和条件下直接发生选择性氨酰化反应,制备了α-硅氧基-β-羰基仲(伯)酰胺衍生物,收率为62%~90%.氨甲酰基硅烷和邻位二酮的结构的空间位阻都影响在两个羰基上的反应选择性.氨基保护基甲氧甲基和苄基容易脱保护基转化成氢原子,得到α-羟基-β-羰基仲(伯)酰胺衍生物.通过选择不同氨甲酰基硅烷进行反应发现,此方法是选择性合成α-羟基-β-羰基叔酰胺、仲酰胺和伯酰胺衍生物的简易方法.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副产物少、选择性强、产物得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是有效合成α-羟基-β-羰基酰胺衍生物的新方法.
-
-
徐小娜;
柯苗;
牛海青;
刘斌
-
-
摘要:
通过一种结构新颖的L-脯氨醇衍生物配体不对称催化二乙基锌与苯甲醛的加成反应合成手性1-苯丙醇,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以及质谱确证.并对影响产物收率及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不对称催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n催化剂:n苯甲醛=0.06:1,反应溶剂为甲苯,反应温度为25°C,反应时间为24 h.在该反应条件下,产物收率为71.6%,选择性为58.4%.
-
-
段文增;
龚树文;
姚清侠;
江新亮;
王飞然
-
-
摘要: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是高等有机化学中两类重要的电子效应,贯穿了大学有机化学的学习,一直是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分类分析和总结这两类电子效应对π电子的极化作用和中间体稳定性两方面的影响,可确定反应的主要产物,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相关内容掌握,为有机化学知识在反应生产中判断主要产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涉及的反应包括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等.
-
-
-
贾义霞;
李翔;
何俊青
-
-
摘要:
以二价镍为催化剂、N-邻溴芳基α-亚胺酮酰胺为原料,在乙腈溶剂中,研究了其分子内溴苯对α-亚胺酮酰胺的C N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成功实现了镍催化的Grignard类型亲核加成反应.系统优化了溶剂、温度、催化剂及锌粉还原剂的用量等影响反应的因素,并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对反应物的取代基进行考察,探索其适用范围,以中等到优异的产率得到一系列3-胺基-2-吲哚酮类化合物,为此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碱和生物活性分子中的重要骨架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
-
-
李俊;
王晓钟;
陈英奇;
何潮洪;
戴立言
-
-
摘要:
氨基呋咱类化合物因其特殊结构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含能材料和医药领域.作者设计并研究了4-氨基呋咱-3-甲酰胺的合成新工艺:以氰乙酰胺为起始原料,经亚硝化、异构化生成相应的2-肟基氰乙酰胺;然后与羟胺亲核加成,得邻二肟中间体;最后在1,4-二氧六环中,与SOCl2反应,环化脱水制得标题化合物.反应过程中,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等对收率的影响,得出较好的反应条件:制备2-肟基氰乙酰胺,冰水浴滴加冰醋酸,60°C反应6 h;制备邻二肟中间体,以叔丁醇钾为缚酸剂,2-肟基氰乙酰胺、叔丁醇钾、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1:1.2,在异丙醇中50°C 反应6 h;邻二肟中间体与SOCl2在1,4-二氧六环中60°C 反应2 h得目标产品,3步总收率64.0%.中间体和产品的结构经熔点、核磁共振和液质联用仪鉴定.
-
-
-
陈文彬;
张耀谋;
金桂玉
- 《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取代硫酚或含杂环的巯基化合物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进行1,4-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几类不同结构的含硫三唑类化合物,在确证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试,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除草活性和杀虫活性,同时也初步研究了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
-
刘明星
- 《全国医用化学教学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乙烯的亲电加成比乙炔活泼,亲核加成乙炔比乙烯活泼,理由是C=C键长)较C=C键长长,π电子云受原子核的控制较弱,极化度较大.
-
-
许娇娇
- 《2016生物电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学术论坛》
-
摘要:
以氰甲基磷酸二乙酯与1-boc-3-氮杂环丁酮为起始原料,通过Horner-Emmons反应,N-Boc-基团的脱保护和磺酰胺化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然后Suzuki偶联反应获得目标产物.确定了最佳的Suzuki偶联反应的碱氟化铯和Pd(PPh3)4,回流反应温度95°C,回流时间40h,反应溶剂甲苯,叔丁醇和水(1∶1∶1)的混合溶剂.所有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和MS分析确认.对整个合成过程进行了较大的方法改进和工艺优化,新工艺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节省了原料和成本,总产率高达52%.此外,该方法操作简单,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
-
-
-
-
- 西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1.16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性醛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以及催化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的方法,将氨基酸酯或氨基酸酯盐酸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加入反应瓶中,再依次加入所述手性醛催化剂、2,6‑二羧基吡啶和1,5,7‑三氮杂环[4.4.0]癸‑5‑烯以及有机溶剂,充分搅拌反应即可进行加成反应,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催化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时的催化体系使用了手性醛作为催化剂,避免了金属离子对产品的污染,该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方法使用范围广泛,对于各种α,β‑不饱和酮以及各种甘氨酸酯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物多样性的合成有利于对其进一步的转化和利用。
-
-
-
-
-
- 西南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6-21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性醛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以及催化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的方法,将氨基酸酯或氨基酸酯盐酸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加入反应瓶中,再依次加入所述手性醛催化剂、2,6‑二羧基吡啶和1,5,7‑三氮杂环[4.4.0]癸‑5‑烯以及有机溶剂,充分搅拌反应即可进行加成反应,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催化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时的催化体系使用了手性醛作为催化剂,避免了金属离子对产品的污染,该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方法使用范围广泛,对于各种α,β‑不饱和酮以及各种甘氨酸酯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物多样性的合成有利于对其进一步的转化和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