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梳棉机
高产梳棉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经济、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4354篇;相关期刊26种,包括陕西纺织、科学文化评论、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三友杯”全国合理选用新型优质纺纱器材提高纱线质量整体水平技术研讨会、“日照裕华杯”2012’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2011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等;高产梳棉机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费青、秦贞俊、周佳等。
高产梳棉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354篇
占比:99.47%
总计:14431篇
高产梳棉机
-研究学者
- 费青
- 秦贞俊
- 周佳
- 陈丹霞
- 陈玉峰
- 刘全新
- 刘建林
- 张文赓
- 李军
- 李妙福
- 李杰
- 杨志清
- 范金球
- 镇全方
- 严绒飞
- 乔光
- 何向龙
- 何洪柱
- 倪敬达
- 关爱军
- 冯凯正
- 冯翠
- 刘凤贤
- 刘庆同
- 刘金辉
- 刘金鸿
- 周国庆
- 唐宝建
- 孙建新
- 孙鹏子
- 宋木林
- 崔保国
- 左堤
- 常永清
- 康英华
- 张健雄
- 张冶
- 张国亮
- 张小平
- 张建业
- 张永平
- 张相成
- 徐国胜
- 方东
- 曹继鹏
- 朱中华
- 朱海东
- 李冰
- 李占茹
- 李国强
-
-
陈玉峰
-
-
摘要:
C70型梳棉机是高产梳棉机,锡林直径814 mm、道夫直径680 mm、幅宽1500 mm,其梳理面积具有较大优势,高速高产,可以实现出条速度300 m/min、定量40 g/5 m、产量100 kg/h以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锡林、道夫速度高,容易出现锡林道夫三角区落网、锡林大漏底入口返花、低速生头“鱼籽棉”等问题,影响生条质量和正常生产。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
陈玉峰
-
-
摘要:
TC⁃5系列梳棉机是典型的高产梳棉机,其后部刺辊有三刺辊和单刺辊两种结构,两种结构的刺辊除尘刀工艺均可调整,利用刺辊与除尘刀隔距的相互作用,排除大杂和棉籽、秸秆、化纤并丝等较大疵点。
-
-
-
陈玉峰;
王平;
贺伟娜
-
-
摘要:
为实现针布梳理的高质、高效,提高成纱质量,介绍DS齿型锡林金属针布齿条直线齿前面和大齿顶面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及直线齿前面、大齿顶面、齿底圆弧和大齿距的梳理优势,对机采棉、长绒棉、细绒棉等品种与其它型号锡林金属针布进行对比.表明:DS齿型系列锡林金属针布可降低生条棉结和短绒增长率,提高结杂清除率,改善成纱条干和粗细节,能解决高质、高效、高产梳棉机梳理负荷增大、梳理度下降、锡林金属针布第2硬度测点不耐磨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
-
田田
-
-
摘要:
梅自强是我国现代纺织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末起,参与、主持国产高产梳棉机研制,并取得成功,在遭受西方世界技术封锁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当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追赶.梅自强的经历折射出1949年以后的政治经济体制为技术专家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尽管梅自强最初选择纺织专业的动机并非服务于国家,但从他在1952年后被选派赴苏联留学开始,其专业技术工作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国家规划.高产梳棉机的研制工作是在"大跃进"的政治风暴中开始的,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取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专家和国家政策在微妙的平衡中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
-
-
张健雄
-
-
摘要:
FA203型梳棉机是国内高产梳棉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开始设计加工纤维含杂率在2.1%以下。随着近几年机采棉的推广使用,原有的除杂设计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特别是在对纤维整理的固定盖板和棉网清洁器,出现了杂质排不出去、风耗大等问题。分析原因:一是原棉网清洁器风量在 800 m^3/h ,风耗太大,同时棉网清洁设计的导流板和除尘刀不能很好地排除杂质;二是固定盖板根数少,配置前4根,后4根,纤维的整理功能较弱。
-
-
陈玉峰
-
-
摘要:
为了提高高产梳棉机梳理效果,介绍高产梳棉机固定齿条盖板针布的梳理原理及分梳作用特点,分析了影响固定齿条盖板针布选用及工艺配置的因素,从齿密、根数、针向、棉网清洁器、植针排列、工艺设计等方面探讨高产梳棉机固定齿条盖板针布如何选型.指出:选配固定齿条盖板针布应采取有效的棉网清洁器组合、针布配置,增加盖板根数,选配合理齿密、齿形及工作角配置等,提高梳理效果.
-
-
-
-
-
摘要:
青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携ISPERO型自动络筒机和FB1235型高产梳棉机亮相本届纺机展。其中,ISPERO-M自动络筒机用于将环锭纺细纱管纱加工成容量比管纱大许多倍的、适合下道工序退绕需要的筒纱卷装,并清除其中的有害纱疵,提高纱线的均匀度和光洁度。
-
-
-
刘全新
- 《“三友杯”全国合理选用新型优质纺纱器材提高纱线质量整体水平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为了合理选配金属针布,充分发挥其在高产梳棉机上的梳理效能,在FA224型高产梳棉机大面积更换金属针布的时间段,对国、内外不同品牌针布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介绍原棉、针布型号及工艺,并对试验的质量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国产针布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生产品种的质量要求,且使用前期和国外优质针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因针尖磨损、锐度变差而导致生条棉结增大,其增幅规律还有待观察;国产针布特别是盖板针布必须从材质、热处理等方面改进以提高其耐磨性,缩小与GRAF SPACE TOP型针布的差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