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467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四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可溪、陈楚佳、唐凯麟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 占比:4.2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467 占比:95.74%

总计:6755篇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文趋势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研究学者

  • 金可溪
  • 陈楚佳
  • 唐凯麟
  • 杜振吉
  • 王泽应
  • 宋惠昌
  • 张业清
  • 张霄
  • 武卉昕
  • 温克勤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进平; 林展翰
    • 摘要: 为了抵御资产阶级的卷土重来、取得共产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列宁提出"共产主义道德"概念,并经施斯金、季塔连科等理论家的努力,把集体主义、热爱劳动、爱国、国际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收归其下,建构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共产主义道德概念的提出与阐释有效回击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伦理学空场的攻击,既为无产阶级政权提供了道德辩护,也为青年一代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当然,共产主义道德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而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道德。作为一种工具性价值,它对通往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张生
    • 摘要: 自然环境的商品化,包含各类自然资源与环境权利的私人所有和市场交易,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用于推动资源合理使用、减少环境污染的主流手段。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经济学,自然环境商品化是资本增殖逻辑下的必然产物,依靠个人对环境货币价格及其经营成本收益的计算,也就是依靠个体理性与道德自律,不仅无法解决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集体伦理难题的环境问题,反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以及私人道德与公共伦理的分裂。与之相反,生态文明共同体建构的伦理基础,是将个体在市场交易机制作用下的道德自律,转为生产共同体中的社会公共伦理。这一过程包含对自然环境私有化、商品化的抗争,和超越资本主义生态伦理困境的尝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全民所有,由国家统一行使所有者开发与监管的职责。确立自然资源以及更广泛的环境权利的共同所有,才可能形成科学社会主义性质的伦理共同体。
    • 敦鹏
    • 摘要: 在当代中国,如何阐释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项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的理论任务,也是一项理解与回应当前社会关切的实践任务。为了有效推进该任务,既需要研究者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状况,又需要洞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诉求。为此,作为长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黄云明教授新近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法律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2月版)一书,从问题意识和伦理视角提供了一个值得期待和尝试的选项。其中,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 代清霞
    •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领域的问题,而且相关研究日益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二十几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从介绍西方学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进展开始,围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特色、中国化、教学实践以及马克思伦理思想等几个方面而开展。借助CNKI数据库,基于不同向度,对已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这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朝着经典文本高质量解读、多维度研究和高水平期刊建设等更加科学的方向延展,特别是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回应现实问题,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双向转化。
    • 边策
    • 摘要: “道德就是意识形态”这一论题历来都是学界对马克思思想中是否存在伦理学思想发出诘难的出发点。在马克思的语境之中,一方面,他在揭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的论述中曾多次使用了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的话语;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表示道德就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因而主张弃绝道德原则,这似乎呈现出一种道德悖论。但是,通过对“道德就是意识形态”这一论题进行深入考察,就会发现马克思指向的是对资产阶级的道德的批判,对于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应该就其在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的功能层面上去理解,而不是诉诸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维度,因而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确定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关键所在。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存在并不是矛盾的,这反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独特性,它包含着科学的和价值的双重维度,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范式之上的“解放道德”。
    • 聂静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一门研究道德的科学.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通常以教授法为主,学生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些生硬的书本知识、一些高深的专业术语,但是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却不知如何取舍.遇到了一些难题,也不知道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指导.甚至某些同学对伦理学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伦理学的学科只是说教,无实用价值.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不仅仅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能把认识的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向自律,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 摘要: 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两种致思路向晏辉、邵丽君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撰文指出,回归学术与面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两种致思路向。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是沿着回归学术和面向问题两种路径而展开,研读经典文本、领悟微言大义,旨在"返本开新",回到道德与伦理问题得以发生和演变的初始根据,感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心路历程、领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批判资本主义和构想共产主义的原则与精神。
    • 文茂臣
    •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形成视域出发,构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本源的具体探析,为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方法指出了方向.首先,应回归文本,从经典著作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形成逻辑,通过唯物史观总结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精神内核.其次,应着眼现实,在现代性的场域中开出新意,关注当代中国前沿的道德建设问题,如针对日常生活的一些道德价值选择困境与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最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体系,并关注日常生活的道德价值.坚持实践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本质,为协调个体与集体、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价值观贡献中国智慧.
    • 摘要: 周原冰,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上海68位"社科大师"之一。曾创办《今天》《准备》等进步刊物,担任苏皖边区政府行政干部学校秘书长等职。一手创立并组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硕士学位点和伦理学教研室,推动成立上海市伦理学会,并与李奇、周辅成、罗国杰等先生共同促成中国伦理学会成立。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刊后首任主编(1978-1988)。
    • 摘要: 王强,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哲学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9)、中国伦理学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学者”(2017)、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7)、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第十二届上海市青联常委、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伦理学学会理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