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饮酒量

饮酒量

饮酒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33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科学生活、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三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等;饮酒量的相关文献由459位作者贡献,包括衡克礼、罗明、李沛亨等。

饮酒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51.1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23%

专利文献>

论文:233 占比:47.65%

总计:489篇

饮酒量—发文趋势图

饮酒量

-研究学者

  • 衡克礼
  • 罗明
  • 李沛亨
  • 王耀华
  • 郝伟
  • Andrew J Lawrence
  • CHEN Feng
  • 丁书文
  • 冯玉宝
  • 史秀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焦洪波; 王炳元
    • 摘要: 在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酒精相关性肝病(ALD)中,纤维化是一个强有力的预后因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组织学分期系统被认为是评估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目前还没有普遍接受的评估ALD纤维化程度的分期系统。4、酒精性肝病的自然史饮酒量和持续时间与ALD风险之间有直接关系。长期饮酒、每天饮用50g(换算成纯酒精)的人患ALD的概率是不饮酒者的7.4倍,如果每天饮用400 g发生ALD的概率将超过26倍。
    • 摘要: 近日,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基于基因分析的新研究表明,酒精会通过破坏端粒中的DNA而直接加速衰老。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24.5万名英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项目参与者的饮酒量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孟德尔随机化”的遗传学研究方法,这是首次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研究酒精摄入量对衰老的影响。
    • 摘要: 每日饮酒5杯以上即为酒精成瘾,研究显示酒精成瘾每年导致大量人死亡,而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戒酒药物。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JAMA Psychiatry》上的研究显示,接受致幻蘑菇提取物裸盖菇素治疗的人酗酒程度显著减少,裸盖菇素与心理治疗的联合使用与饮酒量的持续下降有关。
    • 摘要: 一、饮酒量饮酒的量一般用酒精(乙醇)来衡量。饮用酒里含有多少酒精,取决于所饮用酒的度数和饮用的量。两者相乘,就能得出饮用酒里含有酒精的量,如300毫升的酒精度为3.5%vol啤酒,约含有10克酒精。二、适量饮酒的定义适量饮酒是指饮酒时有所节制。在享受饮酒积极一面的同时,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潜在负面影晌。
    • 许艳梅; 冯玉宝
    • 摘要: 目的:探讨内蒙地区居民不同饮酒量与该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特点及远期预后的相关关系.特点包括:发病年龄、吸烟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载脂蛋白A(apo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TnT)、心电图改变(ST或非ST抬高)、冠脉特征.远期预后主要评价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指标包含1年再发心绞痛、1年再发心肌梗死、1年再发恶性心律失常、1年再发心衰、心源性猝死).方法:选取2017-01~2019-01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且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00例,其中女性50例,男性250例,因部分患者资料不全,剔除26人,入组患者年龄29~86岁,平均年龄(58.62±11.30)岁.所有入组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根据调查问卷询问患者饮酒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饮酒量,分为大量饮酒组(A组)、适量饮酒组(B组)、非饮酒组(C组).对发病年龄、吸烟率、检验指标、心电图改变、冠脉特征以及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饮酒组及适量饮酒组患者的AMI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大量饮酒组,具有统计学差异,适量饮酒组发病年龄高于非饮酒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非饮酒组比较,大量饮酒组患者的吸烟率、检验指标(WBC、AST、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而cTnT、PLT、FIB、apo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特征呈现为血管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而非饮酒组患者病变血管以多支多见,单支可见,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的改变大量饮酒组以ST段抬高为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大量饮酒组1年再发心衰事件、心绞痛率增加,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适量饮酒组相比,大量饮酒组患者的吸烟率、检验指标(WBC、PLT、AST、CRP、TnT)水平升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apoA、FIB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特征呈现为血管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适量饮酒组多支病变可见,但以单支病变为主,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心电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年再发心绞痛、心衰明显增加,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适量饮酒组的吸烟率与非饮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检验指标(WBC、PLT、AST、CRP、cTnT)水平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冠脉病变支数、心电图改变及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量饮酒患者AMI发病年龄较轻、吸烟率高,检验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心电图改变以ST段抬高为主,饮酒量与1年再发心绞痛、心衰事件呈正相关;适量饮酒可能对AMI的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 李得春; 王艳国; 吴涤
    • 摘要: 目的 研究饮酒量对农村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安庆地区385名农村务农男性为研究对象,设计统一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统计资料、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劳动强度等信息;用双能X线吸收仪(LUNAR PRODIGY SN 40160)对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检测.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骨密度与吸烟、饮酒、日常体力劳动强度、BMI、文化教育程度之间的关联性;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骨密度与年龄、腰围、臀围之间的关联性;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男性饮酒量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关系.结果 在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每周饮酒量≤700 g 50°白酒,可明显增加股骨(P<0.05)、腰椎(P<0.05)和全身(P<0.01)的骨密度,随着饮酒量增加对骨密度影响有逐渐减弱趋势,但并未显示降低骨密度的作用.结论 农村男性人群适量饮酒可增加骨密度值.
    • Kelly
    • 摘要: 日前,美国咨询公司Expensivity公布了《2021世界啤酒指数》调查报告,该报告基于每人每年消费330毫升罐装啤酒以及超市和酒吧中每罐啤酒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对全球啤酒的价格及其与每个国家饮酒量的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报告,在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人均年饮啤酒几乎均超过300罐,平均每天一罐或更多,价格范围从2美元不到到超过11美元。
    • 洪梅
    • 摘要: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科研人员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22个评估中心的50余万名参与者纳入研究,排除了从不饮酒(40648人)、很少饮酒或每月饮酒少于3次(113870人)后,有约31万名参与者符合要求,年龄在38〜73岁。研究团队分别调查了他们的饮酒方式、酒精种类、喝酒频率及喝酒吋是否吃东西,9年随访调查后发现,在饮酒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喝红酒的人相比,经常喝烈酒的人,死亡风险增加25%,心血管事件增加31%,肝硬化风险增加48%。
    • 李晚冉; 林锦春; 王箭; 陈纪春; 孙喜琢
    •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罗湖区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罗湖区660例中老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为235例,患病率为35.6%.饮酒组(含过量饮酒)HUA患病率高于不饮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量、LDL-C、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与高尿酸血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OR=1.926)、高甘油三酯血症(OR=1.941)与高尿酸血症升高有关.结论 深圳市罗湖区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较高,中老年男性饮酒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更高;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 许艳梅; 冯玉宝
    • 摘要: 目的:探讨内蒙地区居民不同饮酒量与该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特点及远期预后的相关关系。特点包括:发病年龄、吸烟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载脂蛋白A(apo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TnT)、心电图改变(ST或非ST抬高)、冠脉特征。远期预后主要评价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指标包含1年再发心绞痛、1年再发心肌梗死、1年再发恶性心律失常、1年再发心衰、心源性猝死)。方法:选取2017-01~2019-01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且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00例,其中女性50例,男性250例,因部分患者资料不全,剔除26人,入组患者年龄29~86岁,平均年龄(58.62±11.30)岁。所有入组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根据调查问卷询问患者饮酒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饮酒量,分为大量饮酒组(A组)、适量饮酒组(B组)、非饮酒组(C组)。对发病年龄、吸烟率、检验指标、心电图改变、冠脉特征以及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饮酒组及适量饮酒组患者的AMI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大量饮酒组,具有统计学差异,适量饮酒组发病年龄高于非饮酒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非饮酒组比较,大量饮酒组患者的吸烟率、检验指标(WBC、AST、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而cTnT、PLT、FIB、apo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特征呈现为血管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而非饮酒组患者病变血管以多支多见,单支可见,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的改变大量饮酒组以ST段抬高为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大量饮酒组1年再发心衰事件、心绞痛率增加,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适量饮酒组相比,大量饮酒组患者的吸烟率、检验指标(WBC、PLT、AST、CRP、TnT)水平升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apoA、FIB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特征呈现为血管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适量饮酒组多支病变可见,但以单支病变为主,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心电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年再发心绞痛、心衰明显增加,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适量饮酒组的吸烟率与非饮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检验指标(WBC、PLT、AST、CRP、cTnT)水平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冠脉病变支数、心电图改变及1年再发心血管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量饮酒患者AMI发病年龄较轻、吸烟率高,检验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心电图改变以ST段抬高为主,饮酒量与1年再发心绞痛、心衰事件呈正相关;适量饮酒可能对AMI的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