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095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解剖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股血管病论坛等;颈外动脉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凌锋、刘畅、王兴海等。
颈外动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95篇
占比:98.67%
总计:13271篇
颈外动脉
-研究学者
- 凌锋
- 刘畅
- 王兴海
- 吴坤成
- 李俊
- 李泽宇
- 白小欣
- 任英昌
- 倪才方
- 刘一之
- 单晋杰
- 卢培刚
- 原林
- 孙建永
- 孙念霞
- 孙慧茹
- 孙正辉
- 孟昭明
- 宋太民
- 宋庆斌
- 彭东
- 易忠良
- 朱晓黎
- 李忠华
- 李楚姣
- 李海
- 李福安
- 李震
- 杨仲昆
- 杨烈
- 林清池
- 林长华
- 段少银
- 殷光中
- 殷尚炯
- 沈淑艳
- 洪辉文
- 王伟
- 王佳楠
- 王克勤
- 王又林
- 王宏
- 王英
- 王达利
- 等
- 缪中荣
- 聂开瑜
- 肖时美
- 肖顺娥
- 苗登顺
-
-
张秋韵;
林昶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的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中供血动脉的来源及其影响。方法 回顾2006年7月~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31例NA患者。按Radkowski法,Ⅰa期2例、Ⅰb期6例、Ⅱa期3例、Ⅱb期3例、Ⅱc期5例、Ⅲa期6例。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行血管栓塞,术后病理为NA。结果 31例NA,74.2%为单独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25.8%为颈内、颈外动脉分支共同供血。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独颈外动脉分支与颈内动脉分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临床分期与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相关。术前明确血供可提示肿瘤的累及程度,NA分期应将血供作为依据之一。
-
-
卫建辉
-
-
摘要:
患者,男,65岁,以“血压高8年”于2021年9月13日入住三门峡市中心医院。8年前患者体检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头晕、头痛、心悸、出汗及全身乏力等症状,测血压最高达180/105 mmHg,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每日1次”,后偶测血压未达标。3年前因突然出现一过性晕厥,行超声示颈动脉体瘤,未进行治疗。2020年6月1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头颈动脉血管成像(CTA):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2.4 cm×2.8 cm,边界清晰,颈内动脉向后方推压移位,颈外动脉向前方推压移位,增强见明显强化,符合颈动脉体瘤,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
-
黄艾华;
白帆;
朱磊;
郭姗姗;
杨超;
刘明浩;
王佳楠
-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软脑膜吻合侧支代偿,颈外动脉硬脑膜支→软脑膜吻合侧支代偿,穿支动脉/新生血管血流代偿3种血流代偿模式。血管影像学联合TCD可全面、精准评估MCA M1段闭塞的侧支循环和血流代偿。
-
-
陈豪;
陈如东;
厉华;
曾令成;
杨洪宽;
于加省
-
-
摘要:
目的 探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搭桥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与治疗的6例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患者,均行OA-PICA搭桥术,联合同期动脉瘤孤立术、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或择期支架植入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ICGA)显示桥血管吻合口通畅,记录住院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年复查CTA或DSA评估桥血管吻合口通畅情况,术后1年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A-PICA搭桥术,术中ICGA均显示桥血管吻合口通畅.1例(例4)同期行动脉瘤孤立术;3例(例1、例3、例5)择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孤立动脉瘤;1例(例2)择期行支架植入术;1例(例6)术前动脉瘤已破裂患者术后10h发生动脉瘤再出血而死亡.5例生存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7个月,复查CTA或DSA均显示桥血管吻合口通畅,术后1年预后良好(mRS评分均为1).结论 OA-PICA搭桥术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
-
蒋玲丽;
魏在荣;
李海;
金文虎;
邓呈亮;
聂开瑜;
肖顺娥;
黄广涛;
王达利
-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松解后较小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面颈部瘢痕挛缩病员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7~ 45岁,平均年龄33岁.瘢痕松解后面颈部创面范围为4 cm×3 cm ~7 cm×3 cm,切取同侧颈外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3 cm ~9 cm×3cm.供瓣区调整皮瓣位置后辅助推进皮瓣一期缝合.结果 术后7例皮瓣成活,皮瓣远端均未发生血运障碍,边缘无坏死.7例获得随访(包括电话随诊),随访时间8 ~ 27月,平均18月.7例瘢痕挛缩导致的包括嘴角歪斜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较满意,无需二次削薄.结论 可利用颈外动脉穿支切取穿支筋膜蒂皮瓣,它可修复面颈部较小创面,具有二次损伤小及临床效果好等特点,但也有一定弊端,例如供瓣区隐蔽性欠佳,增加辅助切口会留线状瘢痕等,整体上符合整形外科修复的基本原则,可作为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及小创面的有益方案.
-
-
蒋玲丽;
魏在荣;
李海;
金文虎;
邓呈亮;
聂开瑜;
肖顺娥;
黄广涛;
王达利
-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松解后较小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面颈部瘢痕挛缩病员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33岁。瘢痕松解后面颈部创面范围为4 cm×3 cm~7 cm×3 cm,切取同侧颈外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8 cm×3 cm~9 cm×3 cm。供瓣区调整皮瓣位置后辅助推进皮瓣一期缝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成活,皮瓣远端均未发生血运障碍,边缘无坏死。7例获得随访(包括电话随诊),随访时间8~27月,平均18月。7例瘢痕挛缩导致的包括嘴角歪斜及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较满意,无需二次削薄。结论可利用颈外动脉穿支切取穿支筋膜蒂皮瓣,它可修复面颈部较小创面,具有二次损伤小及临床效果好等特点,但也有一定弊端,例如供瓣区隐蔽性欠佳,增加辅助切口会留线状瘢痕等,整体上符合整形外科修复的基本原则,可作为治疗面颈部瘢痕挛缩及小创面的有益方案。
-
-
黄佳欣;
傅振远;
孙书国;
彭会明
-
-
摘要:
笔者在局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1例颈部血管变异。该标本为一老年女性,身高161 cm,年龄70岁。解剖中发现其左下肢曾完成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余部位无异常。该例左侧颈总动脉于甲状软骨上缘处发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外动脉直径0.52 cm,相对较细;颈内动脉直径0.83 cm,相对较粗。颈外动脉发出面动脉、舌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分支,而甲状腺上动脉来源异常,于距离颈内、外动脉分杈处下方0.22 cm处由颈总动脉直接分支(国人出现率为21.4%,引自中国人解剖学数值).
-
-
-
-
郭青;
姜雪
- 《第21届全军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回顾性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手术患者.术前与医生一起参加病例讨论,准备所用仪器设备和专科器械并熟悉手术步骤;与患者充分沟通,做好心理.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及时随访,做好健康指导. 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吻合口远端血流充盈良好,颈外动脉远端侧支保留完好,搭桥血管内血流量良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手术时机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室的护理至关主要,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熟练、灵活主动的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特殊仪器设备的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新伟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1-18
-
摘要:
头颈肿瘤颈外动脉栓塞装置,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栓塞装置主体,在栓塞装置主体下侧设有轮毂,栓塞装置主体左侧设有电源模块,栓塞装置主体上侧设有键盘,键盘后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侧设有显示器,支撑柱上设有升降旋转轴,键盘右侧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侧设有材料存放盘,材料存放盘上设有医药明胶海绵添加口,医药明胶海绵添加口右侧设有5F聚乙烯导管线圈盒,材料存放盘上侧设有穿刺工作台,穿刺工作台上侧设有穿刺保护盒,穿刺保护盒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灯左侧设有保护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颈动脉栓塞时,能够减少出血量,操作安全,科学高效,极大地减轻了颈动脉栓塞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