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698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解剖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2001年辽宁省首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甲状软骨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崔鹏程、曹高翔、陈文弦等。

甲状软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698 占比:97.93%

总计:8882篇

甲状软骨—发文趋势图

甲状软骨

-研究学者

  • 崔鹏程
  • 曹高翔
  • 陈文弦
  • 夏薇
  • 孙安科
  • 张国庆
  • 张龙城
  • 于爱民
  • 关兵
  • 孟婵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燕; 屈季宁; 周涛; 明伟; 华清泉; 雷薇薇
    •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自体甲状软骨植入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对32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于局麻下行甲状软骨板开窗,取自体甲状软骨植入(置于甲状软骨内软骨膜与甲状软骨板之间,缝合固定),使患侧声带内移;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分别行电子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估及嗓音声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结果,分析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声嘶改善,术后一个月时喉镜下见患侧声带不同程度由旁正中位移至或接近中线位,26例患者发声时声门闭合良好,6例患者声门后部遗留1 mm小缝隙;术后3、6个月时喉镜检查结果与术后一个月时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时,32例患者中嗓音恢复正常、明显好转、好转和无改善分别为14、12、4和2例;患者的VHI评分由81.50±11.58分降至28.59±9.05分,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显示,基频微扰(jitter)由4.43%±1.01%降至1.23%±0.85%,振幅微扰(shimmer)由12.65%±1.01%降至4.83%±1.02%,标准化噪声能量(NNE)由-4.59±1.53 dB降至-10.09±1.75 dB,噪谐比(NHR)由0.31±0.02降至0.16±0.01;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上述VHI评估及噪音声学分析指标均保持持续稳定。随访1~4年无一例植入物脱出。结论采用自体甲状软骨作为移植物的改良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能明显提高患者嗓音质量,无排异反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胡俊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下咽癌甲状软骨受累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下咽部不适可疑下咽癌患者137例,增强CT检查所使用仪器为GE 64排CT仪器,统计分析符合纳排标准的59例下咽癌患者的增强CT影像学检查情况,统计增强CT与病理组织活检对诊断下咽癌的价值。结果59例下咽癌患者中,38例其病变部位位于梨状窝,21例病变部位位于咽后壁;50例CT扫描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不均团块影,13例存在咽腔壁的广泛增厚。常规CT平扫提示,47例以等密度或低密度影为主,增强CT扫描提示不均匀强化表达,但边界尚清,38例病变部位位于梨状窝者,均存在环形黏膜下浸润影,另外59例患者中存在4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CT扫描提示环形强化影,14例存在颈部弥漫性低密度影。咽部不适可疑下咽癌患者137例,经分析增强CT诊断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95.7%,误诊率为4.3%,漏诊率为16.4%。结论增强CT扫描诊断下咽癌甲状软骨受累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诊断手段。
    • 姜启宁; 侯琳娜; 唐强; 罗秀玲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声门型喉癌患者保留甲状软骨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保留甲状软骨的喉部分切除术且术后完成1年随访的135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病历资料,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老年声门型喉癌患者保留甲状软骨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35例病历资料中,有17例(12.59%)术后出现复发;复发组前联合侵犯、TNM分期(Ⅲ期)、切缘阳性和吸烟史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老年声门型喉癌患者保留甲状软骨喉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可能受前联合侵犯、TNM分期、切缘阳性和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郑志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梨状窝甲状软骨颈部标记法应用于光棒盲探气管插管的指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光棒指引盲探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传统正中直入法(对照组)和梨状窝及甲状软骨标记法(观察组)行光棒盲探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操作所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咽痛、声音嘶哑)发生率、SpO2等.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的总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5.0%和62.5%;插管操作所用时间分别为(14.23±4.65)s、(35.72±9.6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过程中两组SpO2均保持在98%以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1例出现咽喉部轻微疼痛;对照组6例出现咽喉部疼痛,2例出现声音嘶哑,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梨状窝及甲状软骨颈部标记法光棒盲探气管插管操作直观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德胜; 冉勇; 黄国超; 黄显龙; 廖蕤堃; 李必强
    • 摘要: cqvip:发生于颈部甲状软骨旁的痛风石病例罕见,国内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笔者总结诊治的1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以"咽痛2周,发现颈正中肿块1周"入院。入院2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伴吞咽疼痛感,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咽痛及吞咽疼痛感基本消失。1周前患者发现颈前正中一小肿块,无红肿及疼痛,无呼吸和吞咽困难,无畏寒发热等。
    • 瞿姣; 冯瑶杰; 赵卫; 段慧; 者光玲; 杨亚英
    • 摘要: 目的 观察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双能CT碘图肿瘤体积对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8例喉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软骨受侵犯组(49例)和未受侵犯组(59例);对比2组基本资料及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喉癌甲状软骨侵犯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效能.结果 甲状软骨受侵犯组与未受侵犯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喉癌分型、前联合侵犯及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碘图的肿瘤体积(P<0.01)和前联合侵犯(P=0.03)是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以肿瘤体积=3.91 cm3为临界值诊断甲状软骨侵犯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90%及89.80%,Youden指数为0.84,AUC为0.97[95 %CI(0.94,0.99),P<0.01].结论 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和前联合侵犯是喉癌甲状软骨侵犯的危险因素;基于双能CT碘图的肿瘤体积可用于诊断甲状软骨侵犯.
    • 赵诣深; 李世杰; 赵紫涵; 钟依凡; 韩宇家; 孙辉
    • 摘要: 目的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甲状软骨单针记录电极监测神经功能,对比导管(ET)表面电极,探讨该电极的监测可靠性、风险预警性、应用稳定性.方法 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共136例甲状腺手术中涉及的182条神经行标准化监测,单针电极与监测导管电极同时记录肌电信号(EMG)参数,对比验证单针电极获得的EMG参数特点、神经损伤预警功能以及监测稳定性.结果 VI信号中单针电极振幅(2048 ±706) μV>ET电极振幅(890±406) μV,R1信号平均振幅(2 736±882) μV > (1 563 ±560) μV(n = 182,迷走神经:t=34.078,P<0.05;喉返神经:t= 27.063,P<0.05),潜伏期与ET电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迷走神经:t=-1.578,P >0.05;左侧迷走神经:t= -2.868,P>0.05;喉返神经:t=-3. 276,P>0.05) ;ET 表面电极中位恢复时间为4 min(2 ~8 min),单针电极中位恢复时间为5 min(3 ~9 min) ;8例ET电极出现假阳性结果病例中单针电极工作如常.结论 单针电极具有与ET电极相同的监测功能和效果,且接收振幅显著,信号稳定,无假阳性结果干扰.
    • 黄佳欣; 傅振远; 孙书国; 彭会明
    • 摘要: 笔者在局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1例颈部血管变异。该标本为一老年女性,身高161 cm,年龄70岁。解剖中发现其左下肢曾完成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余部位无异常。该例左侧颈总动脉于甲状软骨上缘处发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外动脉直径0.52 cm,相对较细;颈内动脉直径0.83 cm,相对较粗。颈外动脉发出面动脉、舌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和颞浅动脉等分支,而甲状腺上动脉来源异常,于距离颈内、外动脉分杈处下方0.22 cm处由颈总动脉直接分支(国人出现率为21.4%,引自中国人解剖学数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