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耳鼻喉外科手术

耳鼻喉外科手术

耳鼻喉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14950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耳外科学术会议等;耳鼻喉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1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秋航、许庚、叶京英等。

耳鼻喉外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4950 占比:99.95%

总计:715289篇

耳鼻喉外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耳鼻喉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张秋航
  • 许庚
  • 叶京英
  • 刘钢
  • 周兵
  • 黄谦
  • 左可军
  • 史剑波
  • 崔顺九
  • 张金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建宇; 盛恒炜; 黄广用; 陈泽仲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手术患者插管呛咳及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重度OSA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61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8μg/kg,之后以0.4μg/kg/h的速率持续30 min;对照组静脉滴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气管插管呛咳及镇静情况,记录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及疼痛情况,记录两组药物安全性。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3)时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气管插管前(T2)时刻(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重度OSAS手术患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可降低插管呛咳及苏醒躁动风险,镇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 张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及分析同期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挑选192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的OSAHS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其中对照组(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12月)患者仅行H-UPPP,观察组(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12月)则基于此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术.术式特点:H-UPPP手术、鼻中隔成形术分别运用的是低温等离子及U缝合技术、鼻中隔缝合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鼻声反射测量值改变和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有关测量数据对比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区别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对照组、观察组有效以上疗效者分别为60例、8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83.33%,两组的疗效对比区别存在统计学价值(χ2=5.274,P<0.05).结论:对同时存在腭咽部狭窄与鼻中隔偏曲的OSAHS患者同期行H-UPPP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不但是现实可行的,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 张强; 施铭岗; 刘钢; 佟小光; 张金玲; 于焕新; 杭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额眶颧颞入路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 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采用内镜经鼻联合显微镜额眶颧颞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的7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48岁.7例患者中2例复发侵袭性垂体瘤,3例颅底脑膜瘤,1例斜坡软骨肉瘤,1 例复发鼻咽癌.病变广泛累及鼻腔、鼻窦、双侧海绵窦、鞍区、鞍上、上斜坡、颞叶、翼腭窝、颞下窝以及颅内重要血管.7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内镜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额眶颧颞入路肿瘤切除治疗,观察手术全切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疗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肿瘤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 例脑脊液鼻漏并颅内感染,经腰大池引流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后治愈;1例动眼神经麻痹,随访期间内未恢复.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滑车神经功能障碍1例次,耳鸣1例次,面部麻木2例次,随访中部分神经功能恢复.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7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无肿瘤复发,且7例患者GOS评分均达Ⅳ~Ⅴ级.结论 内镜经鼻联合显微镜额眶颧颞入路处理复杂性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可一期切除肿瘤,手术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刘全; 王欢; 孙希才; 于华鹏; 顾瑜蓉; 李厚勇; 赵卫东; 余洪猛; 王德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 例,女性11 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 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 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 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 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 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顾东升; 李佩忠; 丁涟沭; 孙晓阳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国成人颅底CT前颅底缺损及重建、蝶骨平台区及包括蝶骨平台、蝶鞍区在内的中颅底缺损及重建、斜坡区缺损及重建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结合Hadad-Bassagasteguy 瓣(Hadad-Bassagasteguy flap,HBF)的放射解剖学数据的测量,综合评价HBF在颅底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2例中国成人CT影像资料进行前颅底缺损及重建、中颅底缺损及重建、斜坡区缺损及重建数据的测量以及HBF 的放射解剖学数据测量,使用SPSS 2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2例中国成人CT颅底相关数据及HBF测量结果为:HBF前缘宽度(37.49±2.86)mm,超过两侧筛前动脉之间宽度[(30.87±8.61)mm]6 mm以上,后缘宽度(42.61±3.95)mm,超过两侧蝶筛缝之间宽度[(26.79±2.79)mm]6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的总长度(79.68±4.96)mm,超过前颅底重建长度[(54.06±8.67)mm]6 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46.27±3.14)mm,超过前颅底缺损长度[(30.87±8.61)mm]6mm以上.HBF后缘宽度超过两侧视柱之间宽度[(30.87±8.61)mm]6 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总长度分别超过蝶骨平台、蝶骨平台重建长度[(73.61±8.28)mm]、蝶鞍区重建长度[(64.44±10.25)mm]6 mm 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分别也超过了蝶骨平台缺损长度[(15.50±3.38)mm]、蝶骨平台蝶鞍区缺损长度[(27.88±3.74)mm]6 mm以上.HBF前缘宽度、后缘宽度均超过两侧颈内动脉斜坡旁段与岩骨段连接处之间宽度[(21.68±2.30)mm]6mm以上,包括血管蒂在内HBF总长度超过斜坡重建长度[(67.09±5.44)mm]6mm以上,而不含血管蒂的HBF长度也超过了斜坡缺损长度[(37.19±3.80)mm]6mm以上.结论 HBF可以为前颅底、蝶骨平台区及蝶骨平台和蝶鞍区、斜坡区重建提供足量的组织瓣.术前可以应用放射解剖测量方法预测颅底重建所需HBF的大小,为术中提前获取并保护好HBF提供重要参考.
    • 章华; 高可雷; 谢志海; 张俊毅; 范若皓; 王风君; 谢淑敏; 蒋卫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019年收治的7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且不合并骨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54岁.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7例;听力下降7例;长期鼻部恶臭5例;反复鼻出血2例.7例患者术前均行颅底高分辨率CT、MR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7例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可见鼻咽部软组织病灶,骨皮质完整,颅底软组织病灶与颅底骨面交界处可见小气泡影;MR、MRA检查显示鼻咽部为广泛炎性反应改变,6例可见鼻咽旁不规则坏死腔,病变中心无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的治疗方式.7例患者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5例行部分或全切患侧咽鼓管软骨段;1例同时行全组鼻窦开放术.7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进行抗炎等对症处理,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7例患者手术清除的鼻咽颅底坏死组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坏死软组织及坏死的软骨组织,无肿瘤复发.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听力提高7例;头痛消失5例,头痛缓解2例;鼻部恶臭消失4例,减轻1例.随访期间5例存活,2例死亡.2例未切除咽鼓管的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鼻咽坏死灶,之后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术后6个月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诊断需依据患者的放疗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颅底高分辨率CT、MR、MRA对于诊断非常重要,早期积极采用内镜下大范围坏死灶清除同时根据咽鼓管软骨受累情况行咽鼓管软骨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是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唐如; 刘世贤; 茆松; 张维天
    • 摘要: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9例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6~59岁.分析患者既往就诊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资料、病理学结果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病程1~19年不等,均出现肿瘤性骨软化症的相关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2例患者出现周围组织浸润,2例合并对侧鼻腔侵犯,1例合并颅内侵犯.5例患者行内镜下单侧肿瘤切除术,2例行内镜下双侧肿瘤切除术,余2例分别行经眶单侧筛前、筛后动脉结扎+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联合经额开颅肿瘤切除术.1例患者半年后复发且出现颅内侵犯,余患者术后恢复可,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鼻腔鼻窦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诊断需综合评估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需长期随访.
    • 张帆; 彭一纯; 余鹏; 郑世信
    • 摘要: 目的 观察抑酸剂对声带白斑术后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对治疗声带白斑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声带白斑并伴有咽喉反流的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口服抑酸剂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未口服抑酸剂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每组25例.手术治疗8周后观察各患者的复发及癌变情况、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体征指数量表(RFS)、嗓音障碍指数-10量表(VHI-10)、嗓音功能(振幅微扰、噪/谐比、基频微扰)、电子喉镜检查(声带振动对称性、声带黏膜波)、生活治疗量表(SF-36)评分等.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RSI、RFS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及声带黏膜波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酸剂能够减轻伴有咽喉反流的声带白斑术后患者的反流症状,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声带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姚敏; 岳波; 丁忠家; 查定军; 周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耳鼻喉科术中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92例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力性损伤护理流程;观察组成立FMEA管理小组,对术中造成患者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计算各项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筛选出高风险失效模式,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术中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耳鼻喉科术中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失效模式包括术前评估缺乏重点、压疮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管路固定方法不当、术中器械管理不当、手术操作不当5项.实施FMEA管理后,5项高风险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中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从对照组的6.3%下降至观察组的0.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FMEA识别耳鼻喉科术中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并在识别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措施,可有效减少术中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术中的安全与舒适.
    • 何京川; 马越; 黄振华; 翟翔; 于焕新; 张金玲; 张强; 刘钢
    • 摘要: 目的 总结内镜经鼻切除旁中央颅底硬膜外胆脂瘤手术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采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7例旁中央颅底硬膜外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2~6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经鼻手术,观察术中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临床症状恢复及复发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实现完全切除(囊内容物和囊壁完全切除),1例实现近全切除(囊内容物完全切除,部分囊壁残留),2例实现次全切除(部分囊内容物、囊壁残留).1例患者术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他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1例患者出现术后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引流及鼻腔碘仿纱条填塞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至今,包括非全切除患者在内的7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旁中央颅底生长范围局限的硬膜外胆脂瘤,内镜经鼻手术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