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专利文献668133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中华肿瘤杂志等;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的相关文献由7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祥、祝淑钗、乔学英等。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68133 占比:99.97%

总计:668318篇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发文趋势图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研究学者

  • 王玉祥
  • 祝淑钗
  • 乔学英
  • 孙衍伟
  • 安永恒
  • 李红卫
  • 李静
  • 麻富卯
  • 丁兆军
  • 何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丛薇; 王茹; 刘晔; 徐全臣
    • 摘要: 目的观察个性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支架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口腔黏膜的保护效果。方法鼻咽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调强放射治疗(IMRT)定位及IMRT过程中实验组佩戴PMMA口腔支架,对照组佩戴高密度泡沫口塞,比较两组均匀性指数、适形指数、舌体不同部位的平均受照剂量(Dmean)、最大受照剂量(Dmax)以及黏膜损伤程度、黏膜疼痛程度、口干、味觉损伤等指标。结果两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舌根部Dmean、Dmax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舌体及舌尖部Dmean、Dmax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835~4.433,P0.05);实验组黏膜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χ^2=12.77,P<0.05),口干、味觉损伤程度亦轻于对照组(F=35.227、120.005,P<0.01)。结论个性化PMMA口腔支架在鼻咽癌病人IMRT中对口腔黏膜有显著保护作用。
    • 章华; 高可雷; 谢志海; 张俊毅; 范若皓; 王风君; 谢淑敏; 蒋卫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019年收治的7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且不合并骨组织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54岁.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7例;听力下降7例;长期鼻部恶臭5例;反复鼻出血2例.7例患者术前均行颅底高分辨率CT、MR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7例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可见鼻咽部软组织病灶,骨皮质完整,颅底软组织病灶与颅底骨面交界处可见小气泡影;MR、MRA检查显示鼻咽部为广泛炎性反应改变,6例可见鼻咽旁不规则坏死腔,病变中心无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的治疗方式.7例患者均行鼓膜切开置管术;5例行部分或全切患侧咽鼓管软骨段;1例同时行全组鼻窦开放术.7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进行抗炎等对症处理,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7例患者手术清除的鼻咽颅底坏死组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坏死软组织及坏死的软骨组织,无肿瘤复发.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包括:听力提高7例;头痛消失5例,头痛缓解2例;鼻部恶臭消失4例,减轻1例.随访期间5例存活,2例死亡.2例未切除咽鼓管的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鼻咽坏死灶,之后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术后6个月出现严重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诊断需依据患者的放疗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颅底高分辨率CT、MR、MRA对于诊断非常重要,早期积极采用内镜下大范围坏死灶清除同时根据咽鼓管软骨受累情况行咽鼓管软骨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是治疗放疗后颅底软组织坏死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周素珠; 陈璐; 汤亚莉; 何嘉文; 丁春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在放疗基础上同步化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观察组行全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对照组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Karnofsky评分、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急性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损伤情况.结果 放疗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5.0%(24/32),x2= 6.335,P<0.05].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3个月时,观察组Karnofsk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3)分比(71±3)分,t = 5.891,P<0.05;(80±4)分比(77±4)分,t = 3.201,P = 0.002].全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4级急性放射反应,均按计划完成放疗.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9%(7/32)比50.0%(16/32),x2= 5.497,P<0.05].观察组重度口干、颈部软组织纤维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2%(2/32)比28.1%(9/32),x2 = 5.379,P =0.043;3.1%(1/32)比21.9%(7/32),x2 = 5.143,P<0.05].随访时间 14~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17个月.两组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53,P = 0.557),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x2 = 3.954,P = 0.044).结论 全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和尼妥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 张彦新; 戴建荣; 郇福奎; 耿松松; 张焜; 王宏; 房辉; 唐玉; 景灏; 王淑莲
    • 摘要: 目的 比较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和颈胸一体热塑体膜固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位年龄46(29~68)岁]的锁骨上下区靶区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其中19例使用头颈肩热塑网罩进行体位固定(头颈肩网罩组,128次CBCT图像),21例使用颈胸一体架膜进行体位固定(颈胸一体膜组,143次CBCT图像).分析2组患者锁骨上下区的摆位误差,并分别测量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应用公式计算临床靶区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值.将所有患者分成体重指数(BMI)<24 kg/m2组(13例,86次CBCT扫描)和BMI≥24 kg/m2组(27例,185次CBCT扫描),分析比较2组的摆位误差.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锁骨上下区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1.78±2.40)mm 和(2.26±1.91)mm(t--0.687,P=0.496)、头脚方向:(2.88±2.44)mm 和(2.29±1.89)mm(t=2.249,P=0.030)、腹背方向:(2.48±1.79)mm 和(1.66±2.00)mm(t=0.998,P=0.325);在矢状面的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91±0.61)度和(0.67±0.5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P=0.001).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在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的平均值分别为3.65、4.61、3.11mm和2.32、1.97、1.63 mm,三维空间位移d的平均值分别为7.36 mm和4.03 mm.头颈肩网罩组和颈胸一体膜组锁骨上下区在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的PTV外放边界值分别为6.1、8.9、7.5 mm 和7.0、7.0、5.5 mm.BMI<24 kg/m2组和 BMI≥24 kg/m2组患者在3个方向的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3~0.938,均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患者,相比头颈肩网罩固定,使用颈胸一体膜固定在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更小,而且对肩锁关节的体位固定效果更优.
    • 史子柯; 马霄云; 张雁山; 金雪玲; 寇海瑞; 吴嘉明
    • 摘要: 目的 比较直线加速器在6 MV X射线下对肝癌患者有均整过滤器(FF)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FF-VMAT)和无均整过滤器(FFF)模式下VMAT(FFF-VMA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于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确诊为肝癌并拟行放疗的患者10例,采用6 MV X射线分别设计FF-VMAT和FFF-VMAT计划,比较两种模式下治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和剂量均匀性(HI)、正常肝组织受量、危及器官(OAR)受量以及加速器总跳数和出束时间.结果 FF-VMAT和FFF-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都能满足临床处方剂量的要求.两种计划加速器出束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3.611,P0.05).结论 FF-VMAT和FFF-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FFF-VMAT计划实际出束时间更短,治疗效率更高,因此FFF-VMAT计划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放疗更具优势.
    • 许之晨; 李建成; 苏宝安; 陈炬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对治疗并发症、营养指标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连续人选2020年1-1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8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营养)54例和对照组(普通饮食)54例.根据数据类型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等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Ⅰ~Ⅱ、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20例)比63.0%(34例)和11.1%(6例)比27.8%(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59、4.788,P<0.01和P<0.05);放化疗第4周试验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血红蛋白(121.36±11.63)g/L比(106.45±10.85)g/L、血清总蛋白(73.78±7.79) g/L比(63.12±8.35)g/L、白蛋白(40.95±3.52)g/L比(35.54±4.12)g/L(均P<0.05),T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CD3+(64.15±5.84)%比(59.25±6.27)%、CD4+(48.64±4.28)%比(45.27±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细胞亚群CD8+比例低于对照组,(26.93±3.63)%比(30.35±3.36)%(P<0.05).结论 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进食量调整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营养风险并调整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减少骨髓抑制发生.
    • 卢婷婷; 王雪; 王晓慧; 霍宗伟; 杨国仁
    • 摘要: 目的 分析行胸部肿瘤放疗后全身骨显像所示椎体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的摄取变化及其与临床放疗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前后行全身骨显像的110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58.2±11.9)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肿瘤因素及放疗计划等,通过半定量分析将骨扫描所示结果分为椎体摄取正常组和椎体摄取异常组.按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进行分组:60~120 d组(23例)、121~180d组(30例)、181~240d组(27例)、241~365d组(30例).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对99Tcm-MDP摄取的改变及其与临床放疗因素的相关性;计算(T/N前)-(T/N后)/(T/N前)(T为靶区受照中心3个完整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N为靶区外3个正常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椎体对99Tcm-MDP摄取变化率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110例患者中,48例(43.6%)出现椎体局部对99Tcm-MDP摄取减低,出现摄取异常的椎体受照剂量为1039.5~4488.7(2139.5±839.8) cGy,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最短为61d,最长为326 d,中位时间为160 d;余62例(56.4%)患者椎体对99Tcm-MDP摄取未见异常.椎体99Tcm-MDP摄取减低程度与总放疗剂量(x2=4.401,P=0.036)、放疗次数(x2=2.241,P=0.027)、椎体受照剂量(x2=5.913,P=0.015)及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x2=12.542,P=0.013)有统计学相关性,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单次放疗剂量、计划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剂量、椎体受照体积及放疗靶区中心至椎体中心的距离无统计学相关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的组间比较发现,60~120 d、120~180d组分别与181~240 d、241~365 d组相比,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50~15.429,均P<0.05),时间间隔<180d出现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患者较多,占总摄取异常组的66.7%(32/48).半定量分析评估椎体对99Tcm-MDP摄取异常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161.结论 放疗后行骨显像的时间越早,椎体损伤的检出率越高;椎体摄取99Tcm-MDP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椎体放射性损伤的程度.
    • 梁燕; 柳芳芳; 郭冰; 万芝清; 孙静; 张弢; 何卫平; 段学章
    • 摘要: 目的 分析射波刀对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放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的70岁及以上大肝癌患者82例,男58例,女24例,年龄70~85(75±4)岁,中位肿瘤直径6.7 cm(5.0~10.0 cm),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1、2、3年肿瘤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局部控制率(LC)和总生存率(0S)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PFS为1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64.63%(53/82),疾病控制率为85.37%(70/82),治疗后1、2和3年的PFS分别为39.0%(32/82)、22.1%(18/82)和17.1%(14/82),1、2和3年LC分别为95.1%(78/82)、92.3%(76/82)和92.3%(76/82),1、2和3年的OS分别为68.3%(56/82)、48.8%(40/82)和31.7%(26/82).9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肝损伤,无因放射性肝损伤死亡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HR=2.304,95%CI1.118~4.747,P<0.05).结论 射波刀治疗70岁及以上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LC和OS高,疗效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少.
    • 冯飞
    • 摘要: 目的 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R))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550.8) 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514.3) 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428.6) 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右肺=0.001,P左肺=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28(12.5±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18.3 (6.6±1.0) 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P<0.01);在12~33(28.6±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结论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 潘兴喜; 陈永发; 李飞龙; 刘敏东; 唐武兵; 杨文
    • 摘要: 目的 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寡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寡转移患者34例,患者转移灶均≤5个,转移灶最大直径均≤5 cm,且局限于1个转移器官.对所有患者的66个转移灶行SBRT治疗,中位剂量51.8 Gy(48~60 Gy/8~10次).观察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3个月(3~23个月),局部控制率94.1%(32/34).中位生存时间14.4个月(95%CI 10.3~18.5).1年总生存率为69.7%.原发灶控制、 未控制者中位生时间分别为17.4、1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3 cm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1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05).全组不良反应轻,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SBRT治疗寡转移瘤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轻. SBRT是寡转移瘤患者的较好治疗方式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