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622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931348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环球科学、现代物理知识、科技创新与品牌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届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第四届全国特种电源技术学术交流会等;粒子加速器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连卫东、O.海德、冷用斌等。

粒子加速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31348 占比:99.98%

总计:2931791篇

粒子加速器—发文趋势图

粒子加速器

-研究学者

  • 连卫东
  • O.海德
  • 冷用斌
  • 赖龙伟
  • 阎映炳
  • 刘铮铮
  • 郑志鸿
  • 王勇
  • 袁建东
  • 邢建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樊明武,1943年生,湖北沙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并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常委、湖北省科协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等职务。
    • 张广翔; 高腾
    • 摘要: 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提供各种高能粒子束或辐射线的现代化装备。粒子加速器是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而核物理则是核计划开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因此,粒子加速器建设对苏联核计划具有重要意义。1932—1957年,苏联在粒子加速器建设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镭研究所、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2号实验室、水利工程实验室、物理研究所、电物理实验室等机构的领导下,建设工作大致经历了开端、恢复、强化、"超越"四个阶段。苏联建造了若干粒子加速器,构建了核物理研究的实验基础,促进了核物理研究的发展,保障了核计划的顺利开展,研制并改进了核武器、热核武器,从而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实力。
    • 张旭东; 陈文军; 张小东; 孙国珍; 张斌; 王少明; 袁建东
    • 摘要: 基于泰勒展开的方法实现局部控制网的拟合,使用卡方检验判断局部控制网中是否存在形变点。若存在形变点,则在选权迭代的过程中找到局部控制网中所有的形变点,并将卡方检验通过作为迭代终止条件。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地面模拟装置2号终端控制网的两期观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将卡方检验和选权迭代法加入控制网拟合之后,可以很好地探测出局部控制网中的形变点。在找出所有形变点之后,可以求得更为准确的局部控制网拟合参数。
    • 孙元胜; 田赛克; 王娜; 岳森; 张源
    • 摘要: 粒子加速器中真空元件的阻抗是引起束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基于储存环的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设计发射度更小,相应地要求更小的真空盒孔径,进而带来阻抗的显著增加,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对真空元件的阻抗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优化。阻抗测量是验证阻抗模型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同轴线法是常用的实验室测量方法。对小孔径真空元件同轴线法纵向阻抗测量进行了研究,针对窄带阻抗元件,使用pillbox腔开展了相关的阻抗测量,研究了不同的内导体尺寸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基于尾场模拟、散射参数模拟以及本征模模拟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和测量结果符合很好,并证明原有的内导体导致谐振峰频移的理论分析应用于小孔径元件时存在偏差。此外针对非窄带阻抗元件,对条带冲击磁铁结构进行了同轴线法阻抗测量,研究了内导体对结果的影响,验证了同轴线法测量的有效性。
    • 陈法国; 林海鹏; 王勇; 党旭红; 梁润成; 任越
    • 摘要: 综述了单细胞单粒子微束的发展及其在放射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准直或聚焦方式,可以将加速器粒子束流在空气中的束斑限定到微米或亚微米大小,而聚焦微束因其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快的电磁扫描照射速度成为发展主流;借助于先进的荧光显微镜及微速成像技术,当前的粒子微束能够对活细胞辐射诱导DNA损伤的早期响应进行在线可视化观测。微束对单个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精准定量和定位照射的特点,使其成为低剂量效应、辐射诱导旁效应以及亚细胞结构辐射敏感性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正逐步将其应用从细胞培养模型拓展到更为复杂的组织或体内模型,用于研究受照生物样品辐射响应的空间和时间演化规律。
    • 唐靖宇; 周路平
    • 摘要: 我国的粒子加速器近20年来发展迅速,在加速器不同的类型、规模和应用方向上全面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本文以几个主要加速器研究或应用方向如先进光源、强流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粒子对撞机、民生应用型加速器为主线,介绍其中几台典型装置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它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在相应学科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介绍我国在加速器物理和技术方面的快速进步,这些进步不仅对已经建造和正在建造的大型加速器装置是个极为重要的支持,也是加速器学科的自身发展,并为未来更先进的加速器装置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对我国未来若干年的加速器事业发展作了展望,期望我国的加速器在10年后将全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也对我国在激光等离子体尾场加速领域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作一个简单评述。
    • 樊明武
    • 摘要: 粒子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是一种利用一定形态的电磁场将带电粒子束的速度加速到接近光速的装置。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核物理研究的发展,加速器应运而生,早期主要作为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的专用型实验装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微波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驻波和行波直线加速器也有了新突破。随着交变梯度聚焦的强聚焦原理的提出,粒子加速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以加速器作为依托的一批大科学装置在国际上先后建设成功,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开拓了一系列前沿研究领域。
    • 摘要: (1)专辑主编唐传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现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粒子加速器分会副理事长、辐射物理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的先进新型加速器组(ANA)主席;20062012年曾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主任。主要从事粒子加速器物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及教学。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曾六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并入选“良师益友名人堂”,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
    • 韩文杰; 陈庚; 秦斌; 刘旭; 李纯漪
    • 摘要: 磁场测量技术是粒子加速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准确可靠的磁场测量数据可为磁铁准直安装、调试运行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束流品质。多极磁铁磁场谐波品质是影响束流输运的关键技术指标。针对传统绕制线圈几何尺寸及定位精度不高、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难以控制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印制电路板(PCB)技术制作一致性较高的谐波线圈方案,分别从谐波线圈测磁理论、PCB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角度开展设计优化与系统实现,并搭建多极磁铁谐波磁场测量系统,进行绕制线圈与PCB线圈的实验测量比对。结果表明:与绕制谐波线圈相比,基于PCB方案的谐波线圈可实现更高的反抵率以及更为稳定、精确的磁场测量结果,验证了PCB谐波线圈在多极磁铁谐波磁场测量中的显著优势,可为国内PCB谐波线圈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曾冰倩; 胡桐宁; 李俊洋; 李小飞; 杨军; 樊宽军
    • 摘要: 利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实现电流量子化是电学计量领域新兴方向,要求电子束稳定度高和精确可调以满足不同计量范围的要求。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品质决定了电流量子化系统的性能。为保障电子束的精准传输和准确调节,对束流的横向发射度,即直流束流的层流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从电子束的引出和传输两个过程对电子束层流性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基于束流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电子枪电磁结构,以及设计螺线管线圈抑制电子束传输过程中的横向发射度增长。针对线圈边缘磁场问题,比较分析了屏蔽壳和反抵线圈两种补偿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效果。该研究将为基于加速器技术的电流量子化的工程实现提供方案,并促进该技术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