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瘢痕挛缩

瘢痕挛缩

瘢痕挛缩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4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92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泛亚国际医学美容大会、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等;瘢痕挛缩的相关文献由1156位作者贡献,包括姜会庆、钱云良、吴卫华等。

瘢痕挛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8 占比:31.1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892 占比:68.04%

总计:1311篇

瘢痕挛缩—发文趋势图

瘢痕挛缩

-研究学者

  • 姜会庆
  • 钱云良
  • 吴卫华
  • 李世荣
  • 李养群
  • 汪军
  • 王珍祥
  • 胡大海
  • 何葆华
  • 张建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灿; 赵春苗; 王士强; 李梁(综述); 白南(审校)
    • 摘要: 瘢痕挛缩是烧伤后瘢痕常见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低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瘢痕挛缩的传统治疗方式有外科手术、加压疗法和物理疗法等。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有局限性。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点阵CO_(2)激光在瘢痕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其治疗瘢痕挛缩的疗效逐渐显现。本篇综述总结了点阵CO_(2)激光治疗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和相关机制,以及点阵CO_(2)激光干预瘢痕挛缩时机的相关研究进展。
    • 张淼淼; 潘晓峰; 刘坤; 王培培; 于文渊
    • 摘要: 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考虑需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无法进行功能锻炼,以至于后期创面瘢痕愈合后,腋窝长期处在内旋及内收状态有关,瘢痕易出现皲裂、破溃,诱发挛缩畸形[1⁃2]。目前,皮瓣修复等可用于治疗严重挛缩畸形,其中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受区外形理想且供区损害小等优势[3]。但该术式目前在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不多,相关报道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背阔肌皮瓣与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在治疗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 吴桂焕; 伍国维; 钟世祥; 周华栋
    •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热塑板矫形器结合压力衣对上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干预和矫治效果.方法:以2019年4—10月期间在我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共60例,经筛选后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烧伤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低温热塑板矫形器结合压力衣进行矫治.比较两组患者手关节活动度、Carroll上肢功能、手部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手关节活动度评分、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手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热塑板矫形器结合压力衣可以改善上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手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功能.
    • 梁轶; 祝罗根; 王雪; 徐晨; 胡志慧
    • 摘要: 目的:探讨超短波结合功能训练对烧伤瘢痕修复患者瘢痕挛缩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烧伤后瘢痕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超短波+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色素沉着情况、疼痛、瘢痕、关节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色素沉着情况恢复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及瘢痕情况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结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烧伤后瘢痕修复患者瘢痕挛缩情况,缓解色素沉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段梦婷; 崔旭; 黄覛韬; 周思拓; 黄晓元; 梁鹏飞; 张丕红; 张明华; 任利成; 吴英; 曾纪章; 郭乐; 胡佳雄
    • 摘要: 目的 探讨腋窝螺旋桨皮瓣整复腋窝皱襞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6年7月-2020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11例腋窝前皱襞或前后皱襞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8~48岁,病灶累及单侧腋窝9例、双侧腋窝2例,患肢肩关节外展25~100°.对腋窝皱襞挛缩瘢痕进行切除及松解,形成面积为8 cm×5 cm~24 cm×20 cm创面.根据腋窝残余正常皮肤的情况,设计面积为5 cm×3 cm~24 cm×10 cm的2、3、4叶螺旋桨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及松解后形成的创面.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不能完全缝合的残余创面游离移植大腿内侧或腹部全厚皮片.记录2、3、4叶螺旋桨皮瓣应用情况及术后即刻患侧肩关节外展角度,观察术后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瘢痕挛缩复发情况、皮瓣外观、患侧肩关节外展角度、患侧肩关节及上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移植的13个腋窝螺旋桨皮瓣中,双叶螺旋桨皮瓣9个、3叶螺旋桨皮瓣2个、4叶螺旋桨皮瓣2个.术后即刻患侧肩关节外展达110~165°.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个皮瓣供区游离移植皮片修复,术后7个供区皮片全部成活,2个供区切口瘢痕糜烂且移植皮片小块坏死,其中1个创面经清创后移植大腿内侧刃厚皮修复,1个创面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腋窝瘢痕挛缩无复发;皮瓣颜色与受区匹配,弹性良好;患侧肩关节外展达120~165°,患侧肩关节旋前旋后、上臂上举及环转运动均良好. 结论 应用腋窝螺旋桨皮瓣整复腋窝皱襞瘢痕挛缩效果较佳,术后患者皮瓣外观较佳,肩关节的活动及上臂功能恢复较好.
    • 李娜; 李荣; 杨爱花; 张书峰; 王会聪; 谢振军; 刘东苗
    • 摘要: 探析小儿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显微修复围术期给予外科康复护理理念结合全面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患儿136例,予以随机分组,对照组(68例)给予基础护理,试验组(68例)在基础护理同时在外科康复护理理念指导下落实全面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医疗费用、预后、护理满意度及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8.91±0.61)d]、手术切口愈合时间[(13.56士1.61)d]均短于对照组[(11.56±1.06)d和(17.58±2.84)d],且试验组医疗费用[(0.89±0.11)万元]、并发症发生率(7.3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0.16)万元和22.06%],预后良好占比(95.60%)、护理满意度(97.06%)、知识掌握率(97.0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82%、80.88%和69.1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显微修复围术期应用外科康复护理理念结合全面健康教育有积极意义,可促使患儿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 吴霄; 伍翰笙; 邓建林; 丘开亿; 徐健锟; 蔡诚凤; 王海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5例手部掌侧瘢痕,对切除手部掌侧部分瘢痕及肌腱、关节松解后遗留的创面,分别采用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3例,以足内侧动脉浅支及足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联体穿支皮瓣修复2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4.5 cm×11.0 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时间定为术后第1天由专科治疗师开展康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5例足内侧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2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部掌侧皮肤相似,不需要二期行皮瓣整形和肌腱及关节松解.皮瓣TPD为4~7 mm,皮瓣覆盖区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90%以上,肌力达到5级.供区植皮愈合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均属优.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既可修复手部创面改善畸形,又可减少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避免二次手术,使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张雄羽; 储国平
    • 摘要: 目的:总结人工真皮基质皮耐克和游离薄中厚皮片复合修复关节瘢痕挛缩的临床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一期瘢痕松解创面覆盖人工真皮基质(皮耐克)联合二期自体薄中厚皮片修复烧伤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创面25例,对手术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修复后外观及效果满意,3例术后皮肤坏死,经换药情况良好,皮肤的色泽及质地良好,供皮区恢复良好,随访一年后关节功能外形恢复良好.结论:皮耐克联合自体游离薄中厚皮片修复烧伤关节瘢痕挛缩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李晓婧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严重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对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诊患严重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88例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以就诊单双号分配患者至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吸入方式和静脉注射方式对组间患者进行麻醉诱导,麻醉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分析麻醉实施效果.结果:经数据统计比较,实验组患者经麻醉后,临床相关指标数据较参照组更为良好,指标数据比对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严重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行手术治疗前,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稳定,降低对患者呼吸道刺激性,保障手术实施安全性,可见良好麻醉效果.
    • 张永光; 盛青松; 邱卓; 胡建伟; 陈建梅; 叶永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N)对海水浸泡膝关节创伤后瘢痕挛缩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n=5):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无菌海水对照组(SW组),生理盐水+吡非尼酮治疗组(NS+PFN组),无菌海水+吡非尼酮治疗组(SW+PFN组).吡非尼酮治疗组给予每日口服0.75 g吡非尼酮(混于饲料中),对照组仅给予饲料.4周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处死动物后采集瘢痕组织进行Masson染色,采集标本进行ELISA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 术后各组动物切口愈合良好.吡非尼酮治疗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切口瘢痕胶原纤维分布相对稀疏,大致呈平行排列,表现相对更为规则.检测结果显示,在SW组、NS组、SW+PFN组和NS+PFN组,羟脯氨酸分别为(114.20±14.54)ng/ml、(99.21±18.27)ng/ml、(87.91±12.02)ng/ml和(76.17±18.72)ng/ml.SW+PFN组羟脯氨酸水平明显低于SW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检测显示,SW组和SW+PFN组TGF-β1水平分别为(151.53±20.21)ng/ml和(106.53±12.86)ng/ml,SW+PFN组TGF-β1水平明显低于SW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非尼酮可以缓解海水浸泡膝关节创伤后关节周围瘢痕性挛缩,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及下调TGF-β1水平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