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穿支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皮瓣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8篇、会议论文119篇、专利文献54029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解剖与临床、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皮瓣学组2013年会、2013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穿支皮瓣的相关文献由309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永清、王欣、唐举玉等。

穿支皮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8 占比:1.76%

会议论文>

论文:119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54029 占比:98.03%

总计:55116篇

穿支皮瓣—发文趋势图

穿支皮瓣

-研究学者

  • 徐永清
  • 王欣
  • 唐举玉
  • 陈宏
  • 唐茂林
  • 梅劲
  • 章伟文
  • 朱跃良
  • 魏在荣
  • 吴攀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宗毅; 明华伟;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李婷; 陈方园; 谭小尧
    •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 袁宗毅; 明华伟; 张兴安; 韩新生; 王华东; 李婷; 陈方园; 谭小尧
    • 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 完颜超杰; 吴中明; 张峰瑞; 李欢; 杨子桧; 王珺; 韩雪娇; 杨向明; 雷德林; 杨新杰; 魏建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造影(ICGA)在穿支皮瓣术后血运危象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只SD大鼠,构建髂腰穿支皮瓣血管危象模型,分为:对照组,动脉危象组(危象时长15 min),静脉危象组(危象时长依次15 min,0.5、1、2、4 h)。股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溶液,在注射后30、60、90、180、300 s利用手术荧光影像系统采集图像,观察并分析每组皮瓣及周围组织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计算注射后30 s时每组皮瓣相对灌注值(RPV)。结果:对照组皮瓣和周围组织MFI保持同步变化;动脉危象组皮瓣MFI为(34.9±5.8)AU和基线水平(34.1±6.4)AU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注射后30 s时,静脉危象15 min组皮瓣RPV为(112.8%±3.8%),高于对照组RPV(95.9%±1.0%)(P<0.05);静脉危象0.5、1、2、4 h组皮瓣RPV逐渐变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荧光图像模式和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血管危象类型和发生时间,从而为皮瓣监测提供指导。
    • 牛海州; 刘洋洋; 吴敏; 官建中; 高许斌; 韩仲兵; 王旭义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面14例,创面面积为4.0 cm×6.5 cm~6.0 cm×8.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7.0 cm~6.5 cm×9.5 cm。14例病人供区均给予直接皮内缝合。结果14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3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顺利成活。术后定期随访了所有病人,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肤色接近,无臃肿,皮瓣质地柔软,病人正常穿鞋,行走及步态正常,供区小腿仅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外形和功能良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林传甫; 林加豪; 吕建敏; 朱其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甲瓣供区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1例拇甲瓣供区缺损患者。缺损面积2.0 cm×2.0 cm~4.5 cm×3.0 cm。皮瓣设计面积3.0 cm×3.0 cm~5.0 cm×3.5 cm。小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0个月。移植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移植皮瓣耐磨性良好,术后6周行走无溃疡发生,不影响行走。末次随访时患趾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皮瓣色泽与健侧皮肤相似,无明显臃肿、畸形。小腿供区留线性瘢痕,下肢血运良好,皮肤红润,张力正常,无疼痛、怕冷。患者对皮瓣转移结果均较满意。结论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甲瓣供区缺损,拇趾外观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拇甲瓣供区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
    • 雷德会; 邹拥军; 张晓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重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8月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10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重建足踝部软组织,观察组53例采用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重建足踝部软组织。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围术期指标,术区感觉功能,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美观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Kofoed评分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观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削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重建中的治疗效果满意,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并且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区感觉功能、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美观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董全宇; 王国忠; 屈志刚; 高飞; 毕本军; 潘月海; 张钊; 韩佳佳; 黄恒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的患者10例,均使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对足部创面进行覆盖。结果10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磨损破溃,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式。
    • 朱伟政; 陈传俊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在口腔颌面部各类恶性肿瘤(以口腔鳞状细胞癌为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头颈颌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移植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重建口腔癌根治术后颌面部缺损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修复部位,术后口腔言语、咀嚼、吞咽功能恢复状况,术后外形的满意程度,以及相关术后随访数据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及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详细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临床设计制备、吻合重建、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外观及功能等各方面存在的优势及不足。结果66例患者皮瓣一期成活64例,其中因血管栓塞导致术后皮瓣坏死2例,成功率为96.97%。所有患者术后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除去原发灶过于巨大的T4期患者因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过多,严重影响术后正常生理功能外,剩余85%以上的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言语及进食功能恢复,93.94%的患者对术后外观形态满意或可接受。各类口腔癌患者术前术后张口度、进食及言语功能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因其制取简单、设计灵活、功能强大、供区隐蔽等诸多优点极其适合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头颈部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个性化”修复皮瓣。
    • 周树萍; 杨涛; 张广超; 李士民; 幸超峰; 宋力; 周明武
    • 摘要: 目的探讨顺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腹股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创面面积:6 cm×13 cm~11 cm×25 cm,9例为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1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皮瓣切取面积:6 cm×13 cm~12 cm×25 cm,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骨折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主干血管、神经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供区直接闭合或植皮。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外形满意。术后1年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评价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顺行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孙钰; 杨利学; 仇永峰; 黄茜茜; 王官林; 朱伟; 王枫
    • 摘要: 目的运用free-style理念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探讨其可靠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收治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7.3岁;道路交通伤10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跌落伤7例,糖尿病足6例,机器绞伤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cm×3cm~13cm×7cm。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6cm×9cm。术前运用数字化引导设计穿支皮瓣,其中外踝上穿支5例、胫后动脉穿支14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8例、腓动脉穿支7例。术后观察足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足踝感觉功能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分级、受区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恢复情况等。结果34例患者获随访9~18个月,平均13.6个月。后皮瓣Ⅰ期成活30例;边缘坏死3例,经换药后痊愈;动脉危象1例,手术后成活。受区皮瓣外形满意、活动尚可,供区皮肤瘢痕挛缩较少,色泽、感觉均较佳。足踝部AOFAS评分91~96分,平均93.7分;足踝部BMRC术分级S1级5例(14.7%),S2级6例(17.6%),S3级19例(55.9%),S4级4例(11.8%)。结论基于free-style理念设计螺旋桨式穿支皮瓣,用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成活率高、足踝部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害小、受区复建好且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是治疗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