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61804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相关文献由714位作者贡献,包括焦力群、杨华、曲东锋等。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1804 占比:99.93%

总计:362041篇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发文趋势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研究学者

  • 焦力群
  • 杨华
  • 曲东锋
  • 刘新峰
  • 王亚冰
  • 谌燕飞
  • 夏章勇
  • 曾尤超
  • 李政伟
  • 梁素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伟英; 李志亮; 黄燕波; 王雨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0.9 %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多巴胺的微泵泵入治疗,观察组接受0.9 %氯化钠注射液、多巴胺联合间羟胺微泵泵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心率与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动过速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平均停药时间、1次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与1 d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5 d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的心率、hs–CRP与IL–6水平明显更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绞痛、TIA、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停药时间明显更短,1次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与1 d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与间羟胺联合使用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持续性低血压患者能够降低心率、hs–CRP与IL–6水平、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绞痛、TIA、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缩短平均停药时间,减少1次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与1 d量的多巴胺使用剂量。
    • 伍颖光; 梁宝琳; 汤隆; 郭建源; 毛军英
    • 摘要: 目的:研究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梧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8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CEA组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组(40例/组)。为CEA组患者采用CEA进行治疗,为CAS组患者采用CAS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CEA组患者病变颈内动脉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的血流平均通过时间、脑灌注达峰时间均短于CAS组患者,其病变颈内动脉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均大于CAS组患者,其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的评分高于CAS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CAS相比,用CEA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杨维超
    • 摘要: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CAS治疗,研究组采用CE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PTT、TT和PT均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1/37),低于对照组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AS,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田野; 黄晓晴; 孙鹏举; 陈洪山; 侯爽; 朱司阳; 刘俊; 王柄森; 高志波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后疗效。方法:募集2018-08~2020-10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的69例老年患者,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CEA)组和支架置入术(CAS)组,其中35例于神经外科接受CEA,34例于神经内科接受CAS。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头颈部CTA或DSA等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ADL评分、NHI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总费用,比较两种术式住院总费用、术后6月ADL评分、NHISS评分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ADL评分及NHISS评分的差值、住院期间总费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CEA及CAS两种术式均有效,CEA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更有优势,住院期间总费用明显少于CAS组,两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CEA组比CAS组少。
    • 刘勇; 刘攀; 王修玉; 冯学泉
    • 摘要: 颈动脉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AIS行急诊CEA治疗尽早开通闭塞的颈动脉是有效改善脑血流的方式,越早开通重建血流的机会越大;对于重度狭窄次全闭塞的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存在较高的再发生梗死的风险;在等待手术期间患者心理及精神存在巨大压力。急诊CEA可减少脑组织缺血时间,且具有更高的开通率,更低的过度灌注出血发生率。与择期CEA比较,急诊CEA在AIS中应用的安全性相当;与急诊CAS比较,急诊CEA在AIS中应用的安全性更高。另外,转流管的应用可为急诊CEA的安全性提供部分保障。
    • 张亮; 贺雄军; 黎凯锋; 周宏星; 胡明; 刘亚杰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半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3个月”于2021年6月19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患者近半年来持续头部晕沉感,2021年3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就诊,行头颈MR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图1A)。
    • 王丽娜; 张育磊; 黄可
    • 摘要: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在房颤病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148例颈动脉狭窄合并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79例(对照组),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69例(观察组)。对照组年龄明显偏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是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HR=0.83;95%CI 0.67~0.93;P=0.032)。结论房颤病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可降低术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 胡军; 陈莹; 王禹; 王昆鹏; 张继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颈动脉狭窄包括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和狭窄率≥70%的无症状性狭窄。所有患者于术前2周内接受头部MRI检查(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且存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微出血中一种及一种以上MR征象,并进行MR总负荷评分。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CHS,将482例患者分为CHS组(35例)和无CHS组(4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等)]、临床特征(脑梗死症状、手术侧及其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CSVD影像学特征(是否存在腔隙、WMH、脑微出血及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EPVS评分)和MR总负荷评分。以发生CHS为因变量,结合临床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3)将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腔隙个数(由少到多)、Fazekas评分(由低到高)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隙个数增多(OR=1.284,95%CI:1.141~1.445,P0.05)。(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与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45~0.905,P<0.01)、0.852(95%CI:0.817~0.882,P<0.01)、0.916(95%CI:0.887~0.939,P<0.01),约登指数分别为0.714、0.697、0.793,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分、2个,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预测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敏感度(94.3%)和特异度(85.0%)最高,且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分别与二者联合模型比较显示,预测概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11、3.046,均P<0.01)。结论 CSVD影像学特征中,腔隙个数增多、Fazekas评分增加可增加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风险。初步分析认为,腔隙个数和Fazekas评分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后发生CHS风险的预测效能。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 宁雅婵; 王春梅; 郭建明; 郭连瑞; 张建; 谷涌泉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无症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CAS的患者25例,评估术前1周内和术后3、6、12个月的认知功能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统计患者12个月内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本组2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4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脑MRI时发现亚临床微栓塞,1例患者术后即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在12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出现死亡、心肌梗死、颅内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同侧缺血性脑卒中。术后3、6、12个月复查血管超声未发现再狭窄发生。与术前基线检查时相比,术后3、6、12个月时的MoCA总分、注意力和延迟回忆得分均增加(P<0.05)。画钟表评分在6个月时趋于增加,在12个月时与基线相比显著改善(P<0.05);立方体复制评分在12个月时与术前基线相比有所改善(P<0.05);与术后3个月认知评估相比,术后6个月和12个月MoCA总分进一步有改善(P<0.05)。12个月时执行功能(复制立方体及画钟表)较3个月时均有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MoCA总分及画钟表改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改善老年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年内认知功能。
    • 杨馥锟; 钱陈泽越; 陈兆雷; 邱信杰; 朱健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EA组(n=32)和CAS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术后1年内所有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死亡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均无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手术相关死亡;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切口或穿刺点血肿、感染,颅神经损伤(CNI),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颈动脉窦反应(CSR),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术后8个月出现1例中度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0个月出现1例缺血性脑卒中,术后11个月出现1例重度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年内,CEA组未出现上述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随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CEA和CAS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各具优势,特点突出,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满足个体化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