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教育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192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青年探索、思想教育研究、中国德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社科论坛——科研工作研讨会等;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艳芳、吴美育、林萍等。
青少年道德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192篇
占比:99.42%
总计:20310篇
青少年道德教育
-研究学者
- 陈艳芳
- 吴美育
- 林萍
- 王跃春
- 陈华
- 陈芳媛
- 黄少华
- 丁伯成
- 万小艳
- 万美容
- 严克
- 严正辉
- 于连坤
- 任世雄
- 任新钢
- 伊歆
- 何京
- 倪茂晋
- 兰维
- 冯克满
- 冯春
- 刘仕荣
- 刘君杰
- 刘学玲
- 刘小红
- 刘广明
- 刘德敏
- 刘桂萍
- 刘次林
- 刘欣堂
- 刘禹贤
- 卜善磊
- 史国雅
- 史微微
- 叶昌发
- 叶雷
- 吴原
- 吴海涛
- 吴灵峰
- 周春红
- 喻维勤
- 夏卿
- 夏君
- 姚冰
- 姚新
- 姜晓燕
- 娜扎开提·米吉提
- 宋华阳
- 宋强
- 宋晓东
-
-
倪茂晋;
陆风;
宋强
-
-
摘要:
青少年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法对近20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390篇青少年道德教育文献进行分析,从核心作者、论文合著、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发文数量、科研基金资助等多维视角,全方位展示该领域研究的现实脉络、理论热点及演进历程,呈现出前景与困境并存、问题与政策共驱、拓展与聚焦统一的研究态势.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树牢问题意识,解决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个体与公共的统一问题、内化与外化的实现问题、定时与恰时的选择问题、规训与自主的融合问题,实现青少年道德教育基础理论、协同理论、共青团育人理论突破,不断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的生产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
-
刘桂萍
-
-
摘要:
由于日本现行道德教育出现的诸多问题及日本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日本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改革迫在眉睫.2017年2月14日,日本文部省正式公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修订案.新道德教育依旧关注对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培养以及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同时在小学阶段的目标要求中补充了“宽容、公平、公正、社会正义”等内容.与现行教学大纲不同,按照新道德教育大纲的规定,道德课由主科外活动变为特殊学科、德育教材纳入国家检定教材、德育目标的表述部分增加关键词,授课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幅修改.
-
-
李国锋1;
柳玉1;
赵军2
-
-
摘要: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凝结的智能手机亦是如此,其具有的开放系统、多种应用支持功能无疑给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打开了一个充满罪恶诱惑的“潘多拉魔盒”,但在另一种意义上,手机媒体也是蕴含着丰富德育资源的“阿里巴巴的山洞”,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
黄学芳
-
-
摘要:
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如何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是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推进的基础性伟大工程。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工程,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问题与困境.
-
-
陈理宣;
尹达
-
-
摘要:
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呈现出功利化、知性化、规训化的特征,这与道德教育的非功利性、实践性、主体性、启发性的特征越来越背离,使得现代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内在困境,因而必须超越教育过程中的功利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知性主义教育观以及规训的教育方式,实现理想君子人格与现实公民道德的融合、生活实践与情感体验的融通、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的有效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实现青少年德育回归生活与实践的本质要求.
-
-
宋晓东;
刘次林
-
-
摘要:
中层概念测评(ICM)是新科尔伯格主义思潮下的一个产物.本文论述了ICM的诞生背景和理论基础,并对ICM的五个典型操作步骤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ICM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ICM能否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质疑”,本研究专门对中层概念测评在青少年道德测评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
-
-
邢晶
-
-
摘要:
本文基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对中西德育课程的课程形式、课程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总结出了中西德育课程的异同.通过分析西班牙德育课程的优秀成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学德育课程的措施.期望我国的德育教育真正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
-
-
西宁市关工委
-
-
摘要:
青海省西宁市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做好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加强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
-
-
卜善磊;
刘学玲
- 《山东社科论坛——科研工作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基本要求.要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成效,就必须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心理规律,反思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因此,要真正牢固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内因与外因的合力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在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矛盾,使得系统、连续的各种教育与引导形成稳定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