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雨强

雨强

雨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1523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气象研究与应用、气象与环境科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08年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植物养分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等;雨强的相关文献由101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超文、涂仕华、王占礼等。

雨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1523 占比:99.46%

总计:51803篇

雨强—发文趋势图

雨强

-研究学者

  • 林超文
  • 涂仕华
  • 王占礼
  • 庞良玉
  • 黄晶晶
  • 叶滋杰
  • 张丽萍
  • 窦贤康
  • 陈建树
  • 付兴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培娟; 胡玉梅; 孔海江; 吕林宜; 席乐
    • 摘要: 2021年7月18日20时22日08时,500 hPa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东,低纬度台风“烟花”与副高之间的东南风急流直达河南中部,与位于郑州、卢氏、南阳之间的强中尺度低涡系统共同作用,导致河南北中部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过程。极端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电力和交通中断、中小河流决口、水库超汛泄洪、农田房屋被淹及人员伤亡等灾害。采用多尺度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极端暴雨及其关键影响系统中尺度低涡、极端雨强的可预报性等进行复盘及根据降水强度对郑州城市积涝和水库超限的关键节点分析结果表明:(1)“21·7”极端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低涡预报难度较大,根据实时监测信息作出判断低涡出现的时刻较实况可提前约6 h;(2)雨强≥100 mm/h的降水出现频次高、范围大,其有效预报预警提前量仅30~60 min;(3)郑州及豫北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关键节点与雨强≥80 mm/h出现密切相关,100 mm/h以上的雨强呈多时次、多站点,且落区集中是发生严重城市内涝和水库出现险情的最直接原因。关于此次极端降水决策气象服务的思考与经验有:(1)重视最新天气实况分析,在极端降水可预报性低的情况下,加强实时气象观测资料、特别是降水实况分析,是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的最有效手段;(2)准确把握灾害性天气的致灾关键节点,尽可能加大预警提前量,是决策气象服务获取实效的关键。
    • 刘相; 张宗笛; 孟庆怡; 刘飞; 何亦瑶; 胡倩
    • 摘要: 2020年7月1日在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城区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城区内涝,对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时雨强较强,维持时间较长,其中兴义城区为记录以来近10年第二强降雨,此次过程为高层底层相互配合的降雨,水汽输送有利。物理量场配合较好造成了这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 尹婧; 康必均; 李菲; 查同刚; 齐实; 何凡; 张爽; 张俊洁; 何欢
    • 摘要: 川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针对该区域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柏木林生态服务功能日益下降的现状,通过天然降雨下坡面径流小区降雨径流原位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径流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场降雨在一定阈值内:总雨量9.6~51.0 mm,平均雨强3.4~31.9 mm/h,随着雨量增大、雨强增强,措施径流小区的径流调控能力逐渐增强,对照径流小区的平均径流系数最大可达措施径流小区的1.8倍,措施径流小区平均入渗率最大可达对照径流小区的3.6倍。水平阶、垒穴/培土和综合措施最大可消减径流峰值的54%、46%和55%,最大可减少坡面径流总量的59%、39%和38%。中雨时,垒穴/培土措施和综合措施消减径流峰值、减少坡面径流总量的效果优于水平阶;大雨、暴雨时,水平阶优于垒穴/培土措施和综合措施,尤其是短历时、强降雨。综合径流调控的效果来看,在川东雨季多短历时、暴雨的气候特点下,水平阶能够发挥最优的水土保持效果。
    • 姚一文; 戴全厚; 甘艺贤; 高儒学; 严友进; 王玉红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地下孔(裂)隙下,喀斯特区坡耕地表和地下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规律,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控制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喀斯特区坡度为15°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形态和地下孔(裂)隙特征,设置不同雨强(30、50、70、90 mm·h-1)和地下孔(裂)隙度(1%、3%、5%)交叉试验共36场降雨,探索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养分流失特征.[结果](1)雨强对喀斯特区坡耕地产流产沙影响显著(P<0.05),地表、地下产流产沙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加,其产流产沙从地下过渡到地上的临界雨强可能在30—50 mm·h-1;随地下孔(裂)隙度增大,地下产流产沙量增加,地表呈相反的规律.(2)喀斯特坡耕地径流养分主要通过地表流失,小雨强下通过地下孔(裂)隙流失;径流中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流失量和流失模数均随雨强增大而上升,雨强对各径流养分流失浓度影响不明显.地表养分流失量和流失模数随地下孔(裂)隙度增加而下降,地下反之.地下孔(裂)隙度的增加使地下径流养分流失占比逐渐增加.(3)养分会通过附着于泥沙流失,其中以地表泥沙流失为主.地表、地下各泥沙养分平均流失浓度、流失量和流失模数均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其中TK流失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在不同雨强下显著高于TN和TP.同雨强下,地表泥沙各养分平均流失浓度、流失量和流失模数随孔(裂)隙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地下反之,但流失量从地表为主到地表与地下二者并重.(4)相关性分析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雨强对各养分径流的影响高于泥沙,地表径流受雨强影响最大.地下孔(裂)隙度对泥沙养分流失量的影响高于径流,而泥沙养分中地下泥沙养分流失量受其影响较大.[结论]喀斯特坡耕地养分主要通过地表流失,但地下孔(裂)隙对养分流失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坡耕地养分流失防治上,地表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度和添加枯落物等方式减缓坡耕地产流产沙量,地下通过植被根系固定土壤,防止养分通过孔(裂)隙向地下渗漏进而达到减少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
    • 王奇花; 高玉凤; 田沉; 李梦瑶; 付兴涛
    • 摘要: 晋西黄绵土坡面因其土壤、降雨等条件极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本文基于不同坡长(2、3、4m)与雨强(60、90、120 mm/h)组合方式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应用EUROSEM模型对坡面径流侵蚀过程及产流产沙总量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模拟值与实测值,评价该模型对晋西黄绵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效果及在该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坡长、雨强与产流产沙总量均为正相关关系,雨强对其影响较坡长大,但二者之间具有制约作用,偏相关分析显示当二者单独作用于产流产沙总量时,相关性均增大,且坡长与产流产沙总量的相关性明显较共同作用时增大;模型模拟产流率峰值出现时间与实测值稍有偏差,而模拟产沙率峰值首次出现时间较实测值提前了约5 min;当雨强大于60 mm/h,坡长由3 m延长至4 m时,产流产沙总量实测增量较2 m延长至3 m减小,而4 m坡长条件下,产流产沙总量模拟值几乎均大于实测值.总体而言,EUROSEM模型在晋西黄绵土坡面上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对产流过程的模拟较产沙过程更为准确,产流产沙总量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在许可范围之内,效率系数ME分别为0.978、0.974.
    • 魏兴琥; 孙晓曼; 邱丹璇; 陈毅哲
    • 摘要: 选择佛山市为研究区域,通过4年定点观测的129次降雨数据,分析了雨水pH、雨量以及雨强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酸雨的季节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月平均雨水pH与月份之间呈线性关系,5~10月的雨水pH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冬春季节雨水pH平均值不仅明显小于夏秋季节,而且酸雨比例、重度酸雨比例明显高于夏秋季节.2)129次降雨量与雨水pH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但随酸雨程度增加,降雨量对雨水pH的影响程度增加,重度酸雨的降雨量与雨水pH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雨强与雨水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暴雨使重度酸雨出现的比例与小雨比较增加了22.89%.4)降雨间隔期增长使酸雨发生和程度呈加重的趋势.
    • 姜嘉俊; 王晓慧; 刘圣楠
    • 摘要: 利用宁波微雨雷达(MRR)数据,进行仪器观测雨强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地区三次典型过程的雨滴谱和降水特征量分布情况,并对降水特征量在雨强预报中的应用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RR具备较可靠的降水观测能力,三次过程中雨滴粒子浓度均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小.西风槽和梅雨过程雨滴谱基本相似,液态水含量均较小且变化不明显;而台风"黑格比"雨滴粒子浓度更高,粒径范围更大,液态水含量显著提高且随高度降低而减小,粒子有效直径随高度降低明显增大,粒子数浓度明显减小,说明台风中雨滴碰并增长作用较强,大量小粒子相互碰并成大粒子.整层积分的液态水含量和整层平均的粒子有效直径对降水强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二者变化均提前于降水强度变化约10min左右.
    • 袁晶; 彭小燕; 李超; 顾沛澍
    • 摘要: 本文利用2003—2016年南通地区7个基本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及天气分析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天气型、不同历时的事件特征.结果表明:近14年南通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事件发生累计次数以南通站最多,沿海地区明显少于内陆地区.南通地区强降水事件主要以20~30 mm雨强的强降水事件为主;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50 mm以上雨强的强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比较小.强降水事件的增加由于长持续强降水事件的增加而引起,多发生在夏季,且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静止锋、副热带高压、台风是造成强降水事件的主要天气型.短持续强降水事件中一般以20~30 mm/h极端雨强为主,而长持续强降水事件中则容易出现超过40 mm/h的较大极端雨强.
    • 刘丽兰; 钟声; 吴子英
    • 摘要: 利用双稳态压电悬臂梁俘能装置将雨滴动能转换为电能.建立双稳态压电悬臂梁俘能装置的力学模型及控制方程,通过简化获得了单个雨滴冲击力的数学模型,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雨滴直径的随机分布.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雨滴直径及不同降雨强度对俘能系统动力学特性及发电性能的影响.搭建了雨滴冲击发电实验装置,实测雨滴降落高度对系统输出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雨滴冲击发电探索新型能源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 许浒; 王健; 索梅芹; 王振龙; 胡永胜; 周超
    • 摘要: 为探讨不同坡度和雨强条件黄潮土坡面侵蚀及入渗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方法,选择4种坡度和3种雨强坡面产流量、侵蚀量和土壤入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雨强坡面产流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坡度9°时产流量最大.40 mm/h雨强坡面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60、80 mm/h时侵蚀量随坡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坡度6°时侵蚀量最大.累计产流量与累计侵蚀量在3°和其他坡度时均呈线性函数关系.黄潮土埋深0.5 m以内的土壤含水率受降雨响应较为敏感,坡度影响降雨入渗速率,浅层土壤含水率变化速率随着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入渗是影响黄潮土降雨侵蚀的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