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坡长

坡长

坡长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公路运输、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4715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冰雪运动、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2004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1998年国际山区资源开发与保护研讨会等;坡长的相关文献由46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强国、付兴涛、杨勤科等。

坡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715 占比:99.73%

总计:64893篇

坡长—发文趋势图

坡长

-研究学者

  • 蔡强国
  • 付兴涛
  • 杨勤科
  • 王占礼
  • 张丽萍
  • 张宏鸣
  • 郑粉莉
  • 刘浩
  • 童哲铭
  • 童水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宏鸣; 常毅; 杨勤科; 张泉; 董良; 许伊昆
    • 摘要: 地形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在侵蚀估算模型中常用坡度和坡长(LS)来衡量,在大区域上常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SRTM作为大区域尺度上质量高、易获取的高程数据,在全球土壤侵蚀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地形因子提取算法要求高程和栅格单元的单位(通常为m)一致,需对SRTM进行坐标变换才能使用。针对大区域上SRTM坐标转换时间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接基于SRTM提取地形因子的算法(LSA-SRTM)。该算法利用地理坐标系下的经纬度信息计算栅格单元长度及单元坡长,结合最陡坡降策略获得坡度及流向,进而提取汇水面积,根据坡度设置坡度截断点,根据汇水面积阈值设置沟道截断点,经正、反遍历后获得累积坡长,采用CSLE的分段公式计算LS因子。以Himmelblau-Orlandini数学曲面、5个典型样区的1″SRTM作为数据源,将LSA-SRTM、投影坐标系下的LS算法(LSA-DEM)与手工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LSA-SRTM方法与测量值在数学曲面和典型样区,坡长的R^(2)分别为0.8552、0.7788、0.7269、0.7024、0.6909、0.7255,LS因子的R^(2)分别为0.8907、0.8209、0.8213、0.7142、0.7145、0.8212。在运行时间方面,LSA-SRTM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结果表明,LSA-SRTM算法计算精度、效率更高,可为大区域地形因子提取的研究提供支撑。
    • 孟书翰; 厉晓峰; 杨佳慧; 雷廷武
    • 摘要: 为明确黄绵土在径流冲刷下的细沟侵蚀特征和产流产沙规律,通过细沟模拟,设计3个流量(2,4,8 L/min)和4个坡度(5°,10°,15°,20°),在变坡土槽中进行室内冲刷试验,实测不同坡度和流量下黄绵土在坡面细沟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径流含沙量,并得到其相应的输沙能力(A)。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输沙能力随流量增大呈线性增大,且坡度越大增幅越明显;当流量较小时,输沙能力随坡度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流量达到8 L/min时,输沙能力随坡度增加的幅度更为明显,但坡度上升到15°以后几乎不再变化,说明流量对输沙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含沙量(c)随沟长(x)的变化规律符合数学模型c=A(1-e^(-Bx)),控制所有流量坡度组合在不同沟长(1,2 m)条件下进行冲刷试验,将冲刷测量得到的径流含沙量与各组合下的输沙能力(A)代入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计算出不同试验条件下含沙量随沟长变化的衰减系数(B)。研究结果可为黄绵土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王奇花; 高玉凤; 田沉; 李梦瑶; 付兴涛
    • 摘要: 晋西黄绵土坡面因其土壤、降雨等条件极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本文基于不同坡长(2、3、4m)与雨强(60、90、120 mm/h)组合方式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应用EUROSEM模型对坡面径流侵蚀过程及产流产沙总量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模拟值与实测值,评价该模型对晋西黄绵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效果及在该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坡长、雨强与产流产沙总量均为正相关关系,雨强对其影响较坡长大,但二者之间具有制约作用,偏相关分析显示当二者单独作用于产流产沙总量时,相关性均增大,且坡长与产流产沙总量的相关性明显较共同作用时增大;模型模拟产流率峰值出现时间与实测值稍有偏差,而模拟产沙率峰值首次出现时间较实测值提前了约5 min;当雨强大于60 mm/h,坡长由3 m延长至4 m时,产流产沙总量实测增量较2 m延长至3 m减小,而4 m坡长条件下,产流产沙总量模拟值几乎均大于实测值.总体而言,EUROSEM模型在晋西黄绵土坡面上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对产流过程的模拟较产沙过程更为准确,产流产沙总量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在许可范围之内,效率系数ME分别为0.978、0.974.
    • 邹小阳; 周旺; 孙文俊; 肖克飚; 胡封兵; 林珠
    • 摘要: 生产建设项目排出大量弃渣,堆置形成工程堆积体,其具有边坡坡度陡、表层物质松散、机械组成复杂、植物根系及有机质缺失和抗蚀性差等特征,导致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坡度、坡长、土石比(砾石含量)等下垫面条件,降雨强度(放水流量)、来水类型等降雨条件和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探明工程堆积体的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和建立适合我国的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指引方向.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验影响因素增加工程堆积体不同堆放年限、工程堆积体物质来源和不同植被措施或工程措施等;工程堆积体野外土壤侵蚀长期定点试验;引入土壤侵蚀微观观测新技术;加大各类工程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研究.
    • 廖元群; 廖富强; 万小星; 齐述华
    • 摘要: 坡长因子(L)和坡度因子(S)是CSLE模型等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中的重要因子.利用不同比例尺地形数据计算的地形因子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对水土流失评价结果产生影响.以山地特征明显的崇义县为例,利用1:1万、1:5万和ASTER GDEM 30 m空间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分别计算L、S和土壤侵蚀模数,探讨山区条件下地形因子的尺度依赖性及其对水土流失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地形因子具有明显的地形数据尺度依赖性.从地形因子平均值来看,L因子1:1万>1:5万>ASTER,S因子1:5万>ASTER>1:1万.从地形因子离差系数来看,L因子ASTER>1:5万>1:1万,S因子1:1万>ASTER>1:5万.②从L因子空间分布范围看,在1.0~1.5和≥2.5分级范围内的面积占比均表现为1:5万>ASTER>1:1万,在1.5~2.0分级范围内的面积占比1:1万>1:5万>ASTER.从S因子空间分布范围看,1:1万地形数据低值区的面积占比高,1:5万地形数据高值区的面积占比高,ASTER地形数据在各分级范围内分布较为均匀.③基于不同尺度的地形数据,以CSLE模型计算的水土流失面积差异明显,表现为1:5万>ASTER>1:1万.
    • 高超; 朱兴林; 艾力·斯木吐拉; 蒋松强
    • 摘要: 为研究驾驶员在纵坡路段上行车时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负荷的影响,在高原公路进行了行车试验,采集了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心电信号,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纵断面线形参数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在不同天气状况下驾驶负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天气、海拔高度、坡长和坡度对驾驶负荷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海拔高度3000~3500 m纵坡路段,雪天+浓雾恶劣天气的驾驶负荷明显高于晴朗天气的驾驶负荷;在相同路段及海拔高度下,雪天+浓雾恶劣天气对驾驶负荷影响更为显著.当坡长超过200 m时,心率增长率对坡长的变化较为敏感;当坡度大于5%(陡坡)时,心率增长率对坡度的变化较为敏感.
    • 摘要: cqvip:区域概况,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属松嫩平原黑土带,全县有132个小流域。其中,通双、老头票流域的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由于坡长坡缓,黑土土壤疏松、抗蚀能力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全县最具有代表性的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当时流传的“山水似牡牛,下雨满山流,毁了低洼地,打出侵蚀沟”顺口溜,是水土流失程度的真实写照。
    • 索利军
    • 摘要: 公路运输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交运方式,对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以及信息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公路建设的质量也切实反映了地区基础建设水平.为了对当地基建质量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得公路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建设单位一般会采用在公路两边设立锚杆的方式进行防护.选取锚杆防护施工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技术在公路路基高边坡防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介绍锚杆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高边坡锚杆防护的稳定性受制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了高边坡锚杆的防护施工技术对策,以切实提高公路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曾榜荣; 任志伟; 郑昊迪; 时瑾
    • 摘要: 针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设置长大坡道的需求,以我国新型标准动车组为背景,从列车运行安全性、动车组对坡度坡长适应性、线路运输能力等方面对长大坡道设置问题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坡顶末速度不低于设计速度70%及制动故障情况下运行安全性,对开行350 km/h和250 km/h动车组的线路,坡度15‰及以下时坡段长度可不作限制,坡度20‰、25‰、30‰、35‰时坡段长度应分别不大于17、9、6、5 km;综合考虑动车组在长大下坡道紧急制动和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不大于5 min要求,350 km/h动车组在坡长大于6500 m的长大下坡道运行时,坡度15‰、20‰、25‰、30‰、35‰坡段应分别限速342、334、326、314、278 km/h.
    • 周凡凡; 高建恩; 王照润; 王鹭; 刘思璇; 高哲; 李兴华
    • 摘要: 针对降雨和床面大糙度共同作用下坡面降雨径流侵蚀不平衡输沙特性研究薄弱的问题,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坡长条件下的坡面降雨径流侵蚀输沙特性。结果表明:(1)坡面为裸坡、坡度为10°条件下,径流含沙量随坡长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当坡长由1 m增加至8 m时,同一雨强下径流含沙量增大3.28~7.15倍;径流含沙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加,当雨强由40 mm/h增大至120 mm/h时,同一坡长下径流含沙量增加1.41~2.97倍。(2)分析降雨径流侵蚀条件下,水动力学参数对坡面径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发现,水流挟沙能力与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与水力半径和沉速的乘积成反比,得到降雨条件下的水流挟沙能力计算公式。(3)研究坡面降雨径流侵蚀输沙的不平衡特性表明,雨强与恢复饱和系数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给出坡面不平衡输沙模型并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坡面降雨径流侵蚀输沙沿程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坡面径流侵蚀输沙沿程变化及完善坡面径流侵蚀机理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