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分流失

养分流失

养分流失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4446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生态学报、土壤学报、土壤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和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2015年联合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养分流失的相关文献由9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全九、郑建初、陈留根等。

养分流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4446 占比:98.59%

总计:24795篇

养分流失—发文趋势图

养分流失

-研究学者

  • 王全九
  • 郑建初
  • 陈留根
  • 林超文
  • 郭成久
  • 庞良玉
  • 郭智
  • 戴全厚
  • 涂仕华
  • 王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明兆; 陈旭兵; 粱晶; 王兆龙; 沈国清
    • 摘要: 沙基质的耐踩踏草坪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持能力较弱,研究探讨了在沙基质中添加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草坪养分流失的控制效果及其对草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基质中添加5种土壤改良物质均能显著削减草坪的总氮、硝态氮和钾的流失,提升草坪对营养元素的吸持能力,并促进匍匐剪股颖的生长。不同土壤改良物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添加珍珠岩和草炭的处理对氮和钾的吸持与养分流失的控制方面效果最好,添加煅烧粘土和草炭的处理则对匍匐剪股颖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珍珠岩和煅烧粘土的合适配比有望取代资源逐渐枯竭的草炭应用于沙基质草坪的性能改良中。
    • 毛倩; 周江明
    • 摘要: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目前仍存在因化肥过度施用而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及加剧周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问题。为改变农户不合理传统施肥习惯,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江山市开展了化肥减量施肥试验,研究在农户常规施肥基础上,化肥减量10%~30%对水稻甬优15产量和稻田地表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流失的影响。结果显示,减少农户常规施肥量10%~20%,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其中减量10%产量最高。稻田排水中养分浓度在施肥后1 h快速上升至最高值,氮在24 h后、磷在1 h后和钾在24 h后又很快下降了25.9%~66.0%、70.1%~88.3%和25.0%~52.5%,之后各养分均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这表明如遇到大暴雨或人工排水引起稻田灌溉水外流,在施肥后几天内是养分流失高风险期(也是面源污染高风险期)。化肥减量对稻田排水中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常规施肥量减少10%~30%施肥后1 h,排水中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分别下降了3.7%~27.1%、26.3%~59.5%和5.8%~32.7%。适期、适量施肥在水稻生产中对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项佳敏; 丁志峰; 杨琼瑶; 章明奎
    • 摘要: 【目的】验证不同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对削减农田泥砂、氮、磷排放的效果。【方法】于2014—2017年在浙江省选择蔬菜地-茭白田、蔬菜地-水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和果园-荷塘等5种南方地区有代表性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模式,进行定位观察,比较分析了其对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和可溶性氮量的减排效果。【结果】与"汇"处理前的"源"农田比较,5种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农田泥砂和养分流失削减比例均在70%以上,平均削减率总磷量(90.63%)>可溶性磷量(89.14%)>泥砂量(88.72%)>可溶性氮量(86.75%)>总氮量(86.64%)。5种景观组合对削减排水中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可溶性氮量的效果表现为果园-荷塘>蔬菜地-茭白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蔬菜地-水田。【结论】源汇型景观组合对污染物的削减主要通过减少排水与对污染物吸收、吸持来实现,是一种方便、低廉、高效的农田系统养分流失控制技术;并以"汇"为荷塘或茭白的组合模式效果为佳。
    • 李前
    • 摘要: 以干草地为试验对象,在2012—2018年连续监测两地块的地表径流量、养分以及相关沉积物的输出情况,并利用蒸渗仪测量磷的地下渗漏情况,评估施肥前土壤通气对水文、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通气可使总磷、总氮、总溶解氮以及总悬浮固体平均径流浓度分别降低32%、25%、34%和22%,平均地表径流量增加16%。与非冬季相比,土壤通气可使总磷、总溶解磷、总氮、总溶解氮径流浓度以及总磷、总溶解磷磷负荷显著降低。除地表径流外,渗漏也是磷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
    • 朱华清; 张雅蓉; 李渝; 杨叶华; 聂云; 刘彦伶; 黄兴成; 蒋太明
    • 摘要: 农业生产对于作物产量的迫切需求,导致水肥等资源大量投入,使农田氮、磷养分大量流失。本文概述了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来源,综述了农田氮、磷养分流失的特征以及优化施肥、优化耕作措施、增设垄向拦截、进行径流过滤净化等农田氮、磷养分流失阻控技术的研究结果。同时,结合已有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农田氮、磷养分的阻控截留提供指导。
    • 蒋亦工
    • 摘要: 文章以锦州市巧鸟径流场为例,分析了草地、林地、耕地3种小区2019-2020年天然降雨时间下的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表明:降雨强度、降雨量、坡度与各小区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降雨-径流(泥沙)回归方程可用于后期产流、产沙量估算预测,其相关性R2>0.8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林地<草地<耕地的水土及养分流失量,不同形态养分具有相似的流失趋势特征,在总磷和总氮中正磷、硝氮的流失占比最大,氮素的流失量远<氮素;降雨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泥沙,径流的影响最小,产沙量、径流量、降雨量与磷素流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氮素。
    • 刘小梅; 李勇; 黄智刚; 王旭; 黎静宜; 黄俣晴
    • 摘要: 为探讨广西集约化甘蔗种植小流域甘蔗不同生长期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状况以及影响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的因素,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野外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2020年那辣小流域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为18.86 t/(hm^(2)·a),属轻度侵蚀,远高于水利部流失量5 t/(hm^(2)·a)的标准;2)流域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特征为分蘖期>伸长期>苗期>成熟期,3个子流域(SW1、SW2和SW3)的甘蔗坡地在分蘖期土壤侵蚀总量占全生长期的95.66%~97.40%,流域甘蔗坡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流失速率与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的时间变化特征一致,子流域SW3的甘蔗坡地SOC流失速率比SW1、SW2分别高42.96%、33.46%,子流域SW3的甘蔗坡地TN流失速率比SW1、SW2分别高48.61%、26.11%,甘蔗坡地TP流失速率为子流域SW1比SW2、SW3皆高8.07%;3)流域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受降雨影响比较大,伸长期和成熟期植被覆盖对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不明显;4)甘蔗坡地TN和TP流失速率分别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要根据甘蔗生长期坡地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综上,应用RUSLE模型与野外采样相结合即可估算甘蔗不同生长期坡地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速率,可为广西集约化甘蔗种植小流域坡地防治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翟辉; 李国荣; 李进芳; 朱海丽; 赵健赟; 刘亚斌; 陈文婷; 胡夏嵩
    • 摘要: 为阐明高寒草地啮齿类动物活动区鼠丘土壤风蚀特征和规律,以青海省河南县鼠害退化区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风力侵蚀试验方法,对2类鼠丘土壤风蚀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该2种鼠丘土壤风蚀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9 m·s^(-1)的恒风速吹蚀作用下,2种鼠丘土壤颗粒的快速流失主要集中在前15 min内,且高原鼠兔鼠丘土壤流失量显著高于高原鼢鼠鼠丘,约为高原鼢鼠鼠丘土壤流失量的1.5倍。(2)蠕移是鼠丘土壤流失最主要的运动方式,相同时间内2种鼠丘均呈现蠕移量>跃移量>悬移量,其中高原鼠兔鼠丘蠕移量、跃移量和悬移量分别为高原鼢鼠鼠丘的1.45倍、1.58倍、1.50倍。(3)鼠丘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原生草地土壤层,且养分含量呈现出原生草地土壤>高原鼠兔鼠丘土壤>高原鼢鼠鼠丘土壤。(4)鼠丘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流失具有相同的规律,养分流失主要取决于土壤颗粒的流失,高原鼠兔鼠丘的各养分含量指标的流失量较高原鼢鼠鼠丘增加1.42~3.53倍。研究结果将为阐述鼠害退化区土壤流失特征,揭示高寒草地退化机理和黄河源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李红颖; 王思楚; 高孟宁; 夏立忠; 韩庆忠; 王青龙; 吴永红
    • 摘要: 过量施肥引起的氮磷流失是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三峡库区砂质土生草覆盖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小区试验,连续2年对地表径流和渗漏液中的氮磷流失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小区水分主要通过渗漏流失,地表径流系数低,土壤侵蚀弱。(2)深穴埋施施肥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无显著影响。(3)渗漏损失是小区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分别占全氮和全磷总流失量的99.0%和76.9%。(4)氮磷流失量占施肥量的34.5%和6.4%,其中渗漏流失的氮磷分别占施肥量的34.3%和5.1%。(5)施肥引起的渗漏液氮流失量(y)随着施肥量(x)的增多而增大,二者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y=0.35x-5.77,P<0.01);而施肥引起的渗漏液磷流失量与施肥量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主要因为一部分磷肥被根系利用,大部分残余的磷肥被耕层土壤吸附,仅有少量磷肥下渗至深层土壤,并且建园改土深层残余磷素对渗漏磷流失产生了影响。可见,砂质土梯田橘园养分渗漏流失,尤其是氮渗漏流失需要足够关注,养分管理需进一步优化,以减少流失,实现高效利用。
    • 张宁宁; 黄诗浩; 雷衡; 雷欣哲; 刘普灵; 亢福仁
    • 摘要: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北延安市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状况及其相互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模数介于-18.67-151.27 t km^(-2) a^(-1)之间,大小顺序为沟道>苹果园>林地>草地>灌木,均为微度侵蚀。其中,除灌木地发生沉积以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土壤侵蚀现象。(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变异明显,除沟道为轻度变异以外,其它土地利用均为中等变异。(3)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N/P比和C/P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灌木>草地>林地>沟道>苹果园,且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全磷含量表现为灌木>苹果园>沟道>草地>林地,且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偏低,全磷含量适中;C/N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N/P和C/P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流域土壤氮限制严重。(4)土壤侵蚀是该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诱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流失变化特征与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一致,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N/P比及C/P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N比关系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