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防御方式

防御方式

防御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4944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第十一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暨广东省行为医学分会首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13届学术年会暨重庆市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第2届学术年会等;防御方式的相关文献由70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琳、陈元堂、曾昭祥等。

防御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8 占比:0.9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944 占比:99.05%

总计:35280篇

防御方式—发文趋势图

防御方式

-研究学者

  • 刘琳
  • 陈元堂
  • 曾昭祥
  • 刘珍妮
  • 刘诏薄
  • 王丽杰
  • 袁勇贵
  • 高艳华
  • 付凤珍
  • 全东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俊红; 杨婧; 单珊
    • 摘要: 为了考察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检验积极应对方式和防御方式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防御方式量表(DSQ)、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对黑龙江省某大学10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积极教养方式、积极应对方式、防御方式及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相关;(2)积极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3)积极应对方式与中间型或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还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防御方式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 邓佳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护理方案在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造口护理方式。观察组组织展开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护理方案。干预后3个月采用造口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toma Self-Care Scale-General Version,SSCS-GV)、防御方式问卷(Defensive Style Questionaire,DSQ)、中文版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City of Hope-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COH)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造口知识、态度、行为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SSCS-G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成熟型、中间型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成熟型、掩饰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护理方案可更好提升造口知信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病人自我防御能力优化,改善病人生存质量,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康复环境。
    • 孙瑞琛; 吉丽; 侬若男; 王绘婷
    • 摘要: 对青少年冲动性与焦虑、防御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与青少年冲动性相关的心理因素,探讨未来心理健康工作的方向。采用巴拉特冲动性量表第十一版、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防御方式量表对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性青少年的冲动性显著高于女性青少年,更少采用成熟型与中间型防御方式;全体参与者的冲动性总分及冲动性各维度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型防御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冲动性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成熟型防御方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1.48%和42.12%。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少采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其部分原因是冲动性的影响。未来应根据研究结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 王岗
    • 摘要: SSRF(Server-side Request Forgery,服务端请求伪造)漏洞是一种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漏洞。攻击者利用SSRF漏洞通过服务器发起对外部网络资源或内部网络资源的请求,达到对信息探测或者漏洞利用的目的。
    • 黎勇航; 覃金英; 李文轩; 朱进才; 郭华贵; 古璇; 黄炜; 黎雪松
    • 摘要: 目的调查不同服刑期的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家庭环境状况,分析其心理防御机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4月-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广东省某监狱的男性服刑人员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服刑期,将服刑人员分为已服刑5年以下组(n=108)和5年及以上组(n=92),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其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已服刑5年以下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8、1.137,P均<0.01)。已服刑5年以下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组织性因子评分均高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122、2.993、2.203,P均<0.01),矛盾性因子评分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682,P<0.01)。男性服刑人员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评分与FES-CV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8~-0.172,P<0.05或0.01),DSQ的4个因子评分与FES-CV的矛盾性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175~0.384,P<0.05或0.01)。结论相较于已服刑5年以下的男性服刑人员,已服刑5年及以上者表现出更多的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其家庭环境呈现更高程度的矛盾性,更低程度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组织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机制缺陷与其家庭环境相关。
    • 赵青; 顾文洁; 王振
    • 摘要: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人格特质及心理防御机制特点,以及人格特质、防御方式在童年创伤与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纳入11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DSM-5)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以及66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使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使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评估患者16岁前的创伤经历;使用大五人格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测量其人格特质;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评估患者的防御方式类型,分析患者的童年创伤、强迫症状、人格与防御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人格与防御机制在童年创伤与强迫症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强迫症组患者情感虐待[8(5,25)分vs 6(5,22)分]、不成熟防御机制[(4.65±1.01)分vs(3.60±0.99)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与CTQ中情感虐待分量表评分(r=0.211,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r=0.274, P<0.05)呈正相关;NEO-FFI中神经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468, P<0.05)。中介模型显示不成熟防御机制在情感虐待与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088 (95%CI 0.003~0.173,P<0.05);神经质在情感虐待和不成熟防御机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大小为0.117 (95%CI 0.014~0.219,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群,强迫症患者经历了更多童年期情感及躯体创伤,具有异常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尽责性的人格特质,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情感虐待通过神经质人格影响了不成熟防御机制,进而对强迫症状产生了影响。
    • 陈美玲; 林梁俊; 高见; 王振
    • 摘要: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儿童期创伤及临床特征对其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入组107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72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儿童期创伤问卷(CTQ)、防御方式问卷(DSQ)等量表的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强迫症患者儿童期创伤及临床特征对其防御方式的影响。结果:强迫症组CTQ总分和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P<0.05或P<0.01);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P<0.01)。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受情感虐待因子、Y-BOCS总分和病程的共同影响(B=0.096,P=0.000;B=0.041,P=0.032;B=0.027,P=0.038);中间型防御机制受躯体忽视因子的影响(B=0.066,P=0.009)。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儿童创伤经历、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是影响其防御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
    • 阳瑞林; 李奕浪; 刘艳红; 曹民佑
    • 摘要: 目的:分析职业功能训练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12月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职业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治疗,观察两组认知功能、防御方式以及精神行为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前精神行为症状量表评分、防御方式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各精神行为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以及精神行为症状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假想以及理想化等防御方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WCST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持续性应答数以及持续性错误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职业功能训练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 郭仁露; 董伟; 王乾宇
    • 摘要: 为探索学员人格特征、防御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EPQ人格问卷、防御方式问卷与焦虑问卷对某武警院校623名在校学员开展问卷测试调查,研究采用SPSS 21.0并结合Hayes(2013)采用的宏的方法,来验证各相关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学员的焦虑水平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揭示学员的焦虑状况整体较好;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分别在内外向型人格特征与焦虑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分别在精神质型人格特征与焦虑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分别在神经质型人格特征与焦虑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说明防御方式在缓解不同人格特征官兵的焦虑时起着中介作用.
    • 宋丹丹; 齐欣; 李晓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14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均给予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防御方式量表(DSQ)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所降低,并且观察组两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DSQ中的4个因子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为主的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防御机制的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