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0-10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总结了《内经》理论在治疗身心疾病时的三个原则:标本相得,医患配合;因人制宜,有的放矢;配合针药,综合调理;介绍了调神以治形和治形以疗神两类方法,着重介绍了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激情刺激法和气功疗法等四种调神以治形的情志疗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加味温胆汤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综合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音乐疗法,中药治疗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睡眠改善情况及焦虑水平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3.33%,中药治疗组有效率86.67%,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治疗前两组PSQ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综合治疗组总分与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中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入睡时间及睡眠障碍两项得分比较尤为显著;治疗前两组HAMA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比较,综合治疗组总分与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中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 摘要:中医药学体系的本质是关于自然-社会-人体系统健康的生态医学体系,生态伦理学思想贯穿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始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是中医药学生态医学的理论基础。认识中医药学中这些在今天看来极其宝贵的生态伦理观念对启示人们回归大自然,创造人、自然、社会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弘扬中医药生态医学理论,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进人类大生态医疗保健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摘要:目的:观测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对HPA轴调控的机制,探究逍遥散抗应激损伤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以慢性多相性应激大鼠为研究对象,动物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RU-38486为工具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明显减少,CRH mRNA表达明显升高,RU-38486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明显增加,CRH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逍遥散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及下丘脑CRH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RU-38486及逍遥散干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均明显增加,下丘脑CRH mKNA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表达减少,下丘脑CRH mKNA表达升高,而追遥散能抑制这种因慢性应激所致的海马神经元内GR及下丘脑神经元内CRH mRNA的表达变化,这可能是逍遥散调控慢性应激状态下HPA轴的兴奋性以达到抗应激损伤的关键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15所高校的779名大学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SCQ)和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进行测试。结果:①不同个人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②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呈负相关,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情绪智力,家庭经济状况,性别,是否参加志愿活动等:其中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结论: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 摘要:失眠症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对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本文通过近年失眠症治疗研究文献的整理研究,综述了失眠症在中、西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认知行为与物理、音乐治疗等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当前失眠症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 摘要:近年来情志病证病机规律的中医药研究工作日渐兴起,在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亚健康的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非亚健康状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针对这方面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社区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16、压力水平以及生活事件量表对2335居民进行自评,以亚健康-16问卷评分≥30分的划为2组进行分析,并且在性别之间进行比较:所有数据经spss10.1软件统计学处理。结果:亚健康状态的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存在的比例明显多于非亚健康状态的,两者存在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亚健康状态与非亚健康状态的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存在着差异显著性,亚健康状态的压力水平明显高,经历的社会应激事件较多:并且压力水平及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发展有影响,其中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 摘要:中医心身医学系统理论建构。根据中医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中医天人合一超巨系统理论以及现代心理生理学等分析归纳,建构中医心身医学系统理论现代科学体系。
  • 摘要:@@ 药源性闭经是精神科治疗过程中影响病人服从性合治疗效果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国外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后继发性闭经高达17%~78%。国内研究显示,在正常育龄妇女继发性闭经的发生率1%,而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继发性闭经的发生率为33%,主要为药物引起。女性患者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闭经十分重视,往往因闭经而停服抗精神病药物,使精神病复发,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均带来危害。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月经周期延长或闭经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其机理诸药与女性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失调有关,以卵泡发育不良不排卵及子宫内膜增生不充分等因素常见现代医学多采用雌激素、孕激素来调整月经周期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病情容易复发,价值雌激素有一定副作用,患者不宜长期坚持治疗。调理月经是中医妇科的特色之一。笔者配合针灸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的患者18例效果良好。
  • 摘要:中医心理学,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医学,也不同于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它是一门以经典的中医理论为指导,并与现代心理学互相渗透、互为交叉,主要研究医事保健活动中情志心理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网络关系的系统的科学体系。研究中医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研究中医心理学是中医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2.研究中医心理学有助于实现中医科学化和现代化;3.研究中医心理学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研究中医心理学有助于养生保健。
  • 摘要:@@“思”的含义,通俗而言即是思考,而从中国传统文化及祖国医学的角度探究,发现思的含义很丰富,如果明确其含义,就会有助于理解中医经典知识,有助于中医心理工作的开展。“思”中的认识过程。现代心理学把人的心理归论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个过程。“思”的思考之义,即是认知过程,与学习有关。《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难经.三十四难》说:“脾藏意与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表明了中医经典及传统文化中对认知过程的认识,认识到认知过程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归于后天之本——脾所主。
  • 摘要:目的: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4.11±O.47)及三个维度均超过中值;②农村和城镇小学教师在情绪疲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成就感水平极其显著地低于城镇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和去个人化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城镇教师;③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少成就感、去个人化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④不同周课时量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去个人化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⑤除了小学教师的少成就感、去个人化维度与客观支持,去个人化与支持的利用度相关不显著外,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个维度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社会各界应为教师提供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以便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心身健康。
  • 摘要:目的:分析焦虑情绪对健康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健康查体者中随机选出100例健康样本,均进行一般健康状况(GHQ-28)、防御方式问卷(DSO)、焦虑状态/习性调查表(STAI)三项心理测试,并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化验室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于上午9点以前对入组样本化验空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高血糖素(glucagon)、胰岛紊(INT)、皮质醇含量,本次化验采用美国德普公司DPC GAMMA-12 Y射线计数器,用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人采用两条途径缓解焦虑引起的应激性生理变化。结论:焦虑能够通过胰岛素降低应激引起的血糖增高;另一方面。防御方式能够提高应激发生域值,降低焦虑引起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应激引起的血糖增高。
  • 摘要:目的:了解老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影响他们生活质量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研究现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2010年1月15日到3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就医的83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男女被试在杜会关系领域差异是显著的。不同家庭和谐气氛的被试在QOL-BREF测量中的社会关系领域差异显著。抑郁与生理领域呈负相关,抑郁与心理领域星负相关,抑郁与社会关系领域星负相关;日常生活能力与心理领域呈负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关系领域呈负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环境领域呈负相关。抑郁和无配偶的婚姻状况可以预测出较差的生理领域的恢复。抑郁、过低的健康自我评价可以预测出较差的心理领域的恢复。过低健康自我评价可以预测出较差的社会关系的回归。较好的健康自我评价、有配偶的婚姻状况可以预测出好的生活环境。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较差以及曾经的体力劳动的工作类型可以预测出患者的抑郁。过低的健康自我评价、较长的发病时间、心理领域恢复较差可以预测出较差的躯体功能的恢复。结论:老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性别、职业类型、婚姻状况、健康自我评价、家庭和谐气氛、发病的时间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抑郁、日常活动能力密切相关。而且以上因素可以互相影响。
  • 摘要:目的:通过肝肺相关性的研究,探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新思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临床医生,并且结合自身的临床见习观察,分析总结COPD与肝脏的生理病理联系。结果:从经络、气机、情志三方面分析,COPD的发生进展与肝脏密切相关。结论:COPD可从肝论治,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为治疗COP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摘要:目的:探讨母及子正、反两方面实验研究的前瞻性问题,以期为胎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母及子胎教优生与胎损劣生的实验源流及现状的研究分析,结合地震灾后孕妇及新生儿调查,前瞻性地提出丰裕环境的"胎教"和地震应激的"胎损"两种极端环境下的孕鼠造模实验设计方案。结果:从宏观和微观表征两个方面,对母子两代"胎教"、"胎损"的先天病因病机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 摘要:心身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较常见,表现为:慢性肩背痛、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腹痛、经常性便秘、偏头痛、植物神经紊乱、痛经、慢性湿疹、瘙痒症等症状。分析大学生常见心身疾病的病因,主要集中于:①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②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不足;③学习时间过长,缺乏体育锻炼:④膳食营养不均衡;⑤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或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等原因。为此,一方面学校通过教学改革减少学生学习、生活压力,还可通过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及健康教育改善学生饮食习惯以增强学生体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妥善对待生活事件等方式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 摘要:通过对《内经》中心身发病观、调摄观及治疗观进行梳理总结,认为其以气血阴阳立论,并以气机为核心,在调摄治疗方面,除以理气机调心身之外,还需医者知晓人事,与病患多语言交流:并对后世医家对其认识进行剖析,观点亦是宗于《内经》。又选取导师临证典型病案进行分析,从辨证立方,心理疏导两方面阐发《内经》心身观在临床中的应用。
  • 摘要: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受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较大等原因,必然导致当代学生在思想政治状况上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爱好广泛,种类多样,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崇尚自我,发展个性"倾向,集体生活中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在人际关系中突出的自主、自立、自理要求等。总想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但是,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诸多行为存在偏差:享乐主义、网络主义、混混主义盛行,意志薄弱,自学能力差,对教师要求高;心理与情绪复杂多变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差;生理成熟期提前,心理成熟期延后。因此,正视和研究中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在教育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学生健康成长必由之路。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合并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综合疗效。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两组均选用怡神方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应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心理干预。总疗程8周,共14次。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在63.33%,(根据SDS减分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率为76.67%;实验组总有效率在86.67.%(根据SDS减分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率为86.67%。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两组对轻度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对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用中药及配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的治疗均有疗效。配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中重度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提示心理干预配合中药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更为有效。
  • 摘要:@@ 类似地震、空难、海啸等各种大型自然灾害,给老人们留下的是久久难以磨灭的记忆和伤痛。它不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会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尤其对与灾难有牵连的老人陷入心理危机的困扰中,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反应。面对出现心理危机的老人,过去往往关注心理危机引发的心理反应,忽略了躯体状况面临潜在的危险甚或是生命危险,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阐明情志致病机制的现代基础及中药调节作用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方法:以"站水台"作为慢性应激源,模拟情志刺激2周,检测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改变,并观察中药心舒2号的干预作用。结果:造模组IL-1β、IL-2显著减少;给药组IL-2明显升高,IL-1 β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L-6给药组有升高趋势。结论:慢性应激模拟情志刺激可导致大鼠的不良心理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改变,中药心舒2号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舒郁安神方对老年肝郁失眠证候模型大鼠脑内Glu、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夹尾刺激+睡眠剥夺复制并评价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然后采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脑皮质及下丘脑Glu及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证候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及下丘脑Glu及GABA含量显著升高,且Glu/GABA比值增尚,经舒郁安神方干预后各指标趋于正常范围。结论:舒郁安神方能减少脑内氨基酸毒性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体内调节与代谢中的作用,探讨ADM与中医肝藏象的内在相关性,提出ADM在体内表达的正常与否可能是"肝开窍与目","女子以肝为先","肝阳上亢"的分子水平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研究ADM的表达和调节机制,对于揭示和丰富中医肝藏象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治疗肝郁、肝阳上亢等病证提供了新的线索。
  • 摘要:@@ 众所周知,日本的心身医学研究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对我国的心身医学研究影响较大。这既与其长期、扎实的学术研究积累有关,也得益于其特定的制度建设。日本东洋心身医学研究会的共同研究就取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成果,仅就应激反应与汉方治疗作简要介绍。急性应激反应当人面对应激源时,大脑首先对之进行评价,而后机体采取某种应对行为,大脑向身体发出种种信号,引起机体的不同变化。就如,一只猫在眼前出现一条狗时,就面对着一个应激源,他就要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决定或战或逃的应对方式。这时,它必须仔细观察狗的动向,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觉醒水平就要提高。呼吸频率、脉搏次数增加,而消化机能、生殖机能则会抑制。
  • 摘要:@@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程,老年失眠的发病也日益增加,中医药辨治老年失眠自《内经》以来就倍受重视,研究历代医家对老年失眠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法方药对于提高防治老年失眠的临床疗效和中药新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对老年失眠的认识中医睡眠学说源远流长,奠基于《内经》,失眠又称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
  • 摘要: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各项皮损临床表现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集307名黄褐斑患者的皮损临床表现,用抑郁自评量表、焦患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皮损临床表现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在皮损临床表现中以蝴蝶型、特发型、皮损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皮肤类型呈混合型、皮肤弹性和色泽评定为一般者居多。伴随抑郁障碍的黄褐斑患者达80%,伴随焦虑障碍的患者则约为1/3。黄褐斑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在各项皮损与抑郁、焦虑水平关系中,临床分型中的蝴蝶型、面上型是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病因分型中的继发型是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皮损颜色呈淡褐色和深褐色是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抑郁和焦虑是黄褐斑患者的主要情绪障碍,在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电针头穴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RT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并观察PTS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头穴治疗组和西药(帕罗西汀)对照组,每组样本含量为69例。治疗组连续治疗12周,共36次。对照组,帕罗西汀20mg,每晚口服一次,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前、治疗6周、12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随访,用PTSD临床监测量表(C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临床治疗的疗效性进行评价,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对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选取治疗者6例与健康者6例分别进行PET-CT扫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PTSD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观察,PTSD治疗组前扣带回皮质(ACC)、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脑区激活点在治疗后消失。结论:电针头穴和帕罗西汀均为治疗PTSD的有效疗法,电针治疗PTSD的安全性优于药物组。ACC、MPFC脑区代谢减低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情志病证发病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构建情志病证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本研究以由明显的情志病因导致发病,临床表现具有显著情绪异常及其相应躯体症状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体质、遗传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等自变量与情志病证的相关性,构建情志病证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变量气郁质(OR=6.257,95%CI=1.963-19.948)、平和质(OR=0.172,95%CI=0.047-0.633),性别(OR=0.471,95%CI=0.226-0.982)、积极应对方式(OR=0.322,95%CI:0.174-0.596)、社会总支持度(OR=0.479,95%CI=0.329-0.698)、消极应对方式(OR=5.508,95%CI=2.327-13.038)、应激性生活事件(OR=32.500,95%CI=11.867-89.008)被选入模型,其中平和质、性别、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总支持度OR值小于1,95%可信区间最大值也小于1,而气郁质、消极应对方式、应激性生活事件OR值大于1,95%可信区间最小值也大于1。在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应激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平和质、性别、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总支持度为情志病证发病保护因素,气郁质、消极应对方式、应激性生活事件气郁质、消极应对方式、应激性生活事件,为情志病证发病相关,其中应激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是情志病证发病的主效应因素,既情志病证的危险因素。
  • 摘要:@@ 近视是眼科常见多发性疾病,目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重视近视前驱症的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近视前驱症候是指发生近视前的一种神经系统失调症,多见于青少年,而且并没有引起患者本人、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眼疲劳症部分高年级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看书时间长,感觉字迹重叠看成串行,再看前面物体若即若离,视力不稳。或者久远眺后向近移,或久近看后移向远处的物体,眼前会出现短暂模糊不清的现象。这是跟睫状肌调节疲劳的临床表现。
  • 摘要:目的: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具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方法:将12例抑郁倾向的大学生用团体rn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干预,并用SDS、SCL90量表来评定效果。结果:①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与实验前相对照,SDS、SCL90得分在辅导前与辅导后有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②动态跟踪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给予辅导组3个月后SDS、SCL90各项得分均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③经过"认知应对"方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的得分水平与实验前相比都明显地下降。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缓解和改善大学生抑郁倾向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性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erary(1950-2008)、E1sevJer(1950-2008)、PubMed(1950-2008)、Embase(1950-2008)、BMJ(1950-2008)等英文数据库和CMCC(1984-2008)、VIP(1989-2008)、CNKI(1979-2008)、万方(1960-2008)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部分中医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全面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Jadad标准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08例患者,近10年有大量文献报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章,但国内外发表的文献缺乏高质量的文献报道,迄今所发表的文献采用的方法不能正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结论:从结果可以提示目前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更科学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它的确切疗效及远期疗效。
  •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探讨自我肯定意识及其相关因素对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择天津市3所大学大1~大4学生203名,采用生命价值观量表和自我肯定意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①医学类专业及志愿者学生的积极生命意义维度分高于其他专业及非志愿者学生,男生的追寻生命价值维度分高于女生;②大一的消极生命意义维度分高于其他年级,大四的追寻生命价值维度分高于其他年级;③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充实和自我表露4项积极自我意识与积极生命意义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自我封闭和对人紧张2项消极自我意识与积极生命意义呈现不同程度的负相关;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自我肯定意识和年级、志愿者活动、专业是影响生命价值观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自我肯定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有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在辅助治疗焦虑障碍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有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和镇静催眠药氯硝西泮治疗4周,研究组同时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6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2周和6周后,两组HAMA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比对照组HAMA评分显著降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 摘要:@@ 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发病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和情绪因素密切相关的,并导致人体相应的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障碍及结构改变的一组疾病。情绪在大脑中特定区域产生,主要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相应器官与组织而导致生理反应,反应过激则引起功能紊乱甚至器质性病变。本文综述近年来与情绪反应相关的脑区,并在功能影像学等方法基础上,侧重从神经解剖学角度阐述情绪反应相关脑区之间的研究方法。
  • 摘要:阐述中医对睡眠的认识,总结了睡眠障碍的中医药分型调治、针灸推拿、心理调护等方法,认为中医药疗效可靠,并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 摘要:所有疾病的病因都可以用遗传与环境来说明。生活习惯病的发病则为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神疾病多与生活习惯病相类似,其发病与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大体相当。环境对精神疾病发病的影响约有两大方面,一是造成发病易感性的精神刺激,一是作为精神疾患发病的诱因。作为发病易感性形成原因的紧张刺激问题,表现于儿时的环境;在脑的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脑对环境的感受性高。妊娠妇女所受刺激会影响到胎儿脑发育。儿时期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家庭环境影响极大。既有促进发病的环境,也有预防发病的环境。
  • 摘要:目的:探讨抑酸剂、镇静剂、复方中药对应激性溃疡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5组,各12只。中药组每天灌食复方中药心身1号2 ml,造模组及空白组同时灌等量0.9%氯化钠,共7d;雷尼替丁组、阿普唑仑组于施加应激前0.5h分别给予含各自成分的悬浊液2ml。然后对给药4组水浸束缚,使之产生中医“气机失调”证和现代医学“应激性溃疡”的模型。比较5组胃黏膜的溃疡指数(UI)、病理及脑垂体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的水平;检测造模组、中药组及空白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lgA)、胃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以及3组血清、脑组织及胃黏膜脑肠肽P物质的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造模组UI、NE及DA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Ach明显降低。中药及雷尼替丁可明显降低UI及NE;雷尼替丁有明显降低DA的作用;阿普唑仑有升高Ach作用:造模组大鼠血清中IgA及胃液中SIgA的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显著降低。心身1号可显著提高造模组血清中IgA及胃液中SIgA的水平。造模组血清、脑组织及胃黏膜中脑肠肽P物质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心身1号可显著降低各种组织中脑肠肽P物质含量,结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干预途径,保护胃黏膜、降低溃疡的形成。中枢神经递质和胃肠道激素参与了应激反应过程,中药心身1号保护胃黏膜、降低溃疡形成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应激导致的机体局部及全身免疫抑制状态,调节机体组织中P物质的过度增高有关。
  • 摘要:冠心病与抑郁密切相关:冠心病可导致抑郁,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冠心病导致抑郁的机制尚不明晰,本文从外周与中枢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竞争性拮抗的角度探讨冠心病导致抑郁的可能机制及其中医内涵。
  • 摘要:建构中医"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根据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中医心身医学系统理论;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疗法理论等建构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
  • 摘要:目的:本文作者通过对本校失恋后两组大学生的心理学调查,并采用心理咨询干预。方法:将68名失恋大学生随机分为心理咨询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咨询干预前后心理学调查(焦虑SAS、抑郁SDS)和访谈。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前后SAS、SDS和情绪及认知歪曲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失恋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干预有助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有助于改善情绪和改变不良认知。
  • 摘要:本文通过对《灵枢·通天》中的禀赋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论述这些理论与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于今后预防和治疗身心疾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情志病证古医案的病机规律。方法:本研究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病种分布、病因、症状、病位、辨证及证候分布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病机理论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病因以情志诱发为多,单一情志因素则以怒最多;症状中常见20种,其中8种为躯体症状;病位在脏以心、肝、脾为多,在腑则多为胃和胆,奇恒之府则以脑多见:证候类型出现频次最多是肝郁脾虚证(53次),其余依次为:肝火犯胃证、肝火炽盛证、惊恐伤神证、肝脾气血两虚证、肝脾气滞证、痰气互结证、忧伤神气证、肝旺脾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结论:情志致病以气机不畅为中介,导致脏腑损伤,其中以肝心脾三脏损害为多,瘸变初期多见实证,而后渐延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的病机规律。
  • 摘要:@@ 众所周知,日本的心身医学研究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对我国的心身医学研究影响较大。这既与其长期、扎实的学术研究积累有关,也得益于其特定的制度建设。以下仅就日本的心身医学专科医生制度作简要介绍。日本心身医学会创始于1959年,时称日本精神身体医学会;1975年更名为日本心身医学会:1997年成为社团法人。至2010年已有会员3630名:并拥有五大地区性分会。发行有《心身医学杂志》,编辑了《心身医学用语词典》;设有表彰优秀研究业绩的石川纪念奖和池见纪念奖:隔年召开世界心身医学会和亚洲心身医学会;现任会长为九州大学病院院长久保千春。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提示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 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了我国古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了"形神合一"的整体观,认为治疗疾病首先应该"治神",运用了移精变气疗法、情志相胜疗法、言语开导疗法、暗示疗法、顺情从欲疗法、激情刺激疗法、宁神静志疗法等一系列的心理防治大法,为后世防治心理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心理情绪疗法是指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合理的情绪疗法可以通过改变诱发事件(刺激)、转换信念系统(认知方式)、纠正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内经》中涉及的心理情绪疗法有喜胜忧、怒胜思、恐胜喜、悲胜怒、思胜恐等,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 摘要:肥胖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社会、内分泌、免疫、代谢等多方面,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不但强调疾病的自然、环境、社会的因素,同时亦关注疾病的心理、形体、情志、性格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与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辩证、治疗等理论密切相关。本文就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中医心身相关理论核心,以及肥胖的发病、诊断、治疗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关系等方面,阐释了肥胖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联系,以期抛砖引玉,为肥胖的临床防治、诊断等提供借鉴。
  • 摘要:说理开导法源于《灵枢·师传》,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具体包括:"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普"、"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四个方面。临床上对于许多内伤杂病,除辨证治疗运用中药外,常常配合说理开导治疗,病人反映良好,病息消除迅速。
  •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防御机制(又称为防御方式)对2型糖尿病(2TDM)患者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控血糖,稳定患者病情。方法:采用一般健康状况-28(GHQ-28)、防御方式问卷(DS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y),对随机选出的292例样本(观察组为2TDM患者192例,对照组为健康人100例)均进行心理测试:并且采用美国德普公司DPC GAMMA-12Y射线计数器,对所有样本进行空腹皮质醇(cortiso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胰高血糖素(glucagon)、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所有统计结果用软件包SPSS11.0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比对照组差,焦虑特质、状态、不成熟防御因子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焦虑明显,他们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来降低焦虑,血糖控制不理想。而对照组的研究发现,成熟防御方式与皮质醇含量直接相关,对降低焦虑引起的血糖升高最有利。结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调节防御方式来控制焦虑情绪。2TDM患者比健康人焦虑水平高,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来降低焦虑,但是血糖控制不理想,通过认知治疗的合理情绪疗法调整患者的防御方式,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成熟防御方式来控制焦虑,以达到调控血糖。
  • 摘要:@@ 背景:研究前提、条件:急剧上升的社会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多学科整合的学术(学科)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rn 研究目标:1、基础研究:核心是“心身相关”的生物学机制——心理生物学研究社会、环境与心理因素多因素致病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研究中医证候学研究。2.临床及诊疗方法的研究:心身疾病的演变规律心身综合诊断体系(方法和形式、标准)干预治疗体系疗效评价体系综合预防体系药物开发。3.相关的心身问题研究:心身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医院建设及管理人与环境。
  • 摘要:目的:本文就痛泻要方对实验性肠易激综合症作用的多靶点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番泻叶致腹泻模型(脾虚模型)、大鼠醋酸-电刺激模型(肝旺脾虚模型)、大鼠醋酸-球囊扩张模型(肠道高敏感性模型)和大鼠寒冷-束缚刺激模型(郁怒模型)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症的多靶点作用。结果:痛泻要方能够降低番泻叶致泻脾虚腹泻型IBS模型小鼠的腹泻指数,而且能够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水平,降低造模升高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改善脾虚泄泻的症状,改善精神状态。能够维持醋酸-电刺激致怒伤肝乘脾大鼠腹泻型IBS模型大鼠体重增长率,减少刺激期间排便颗粒数和重量,调整紊乱的血浆P物质(SP)和VIP水平。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能降低醋酸-球囊扩张所致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粪便含水量,痛泻要方高剂量组能降低造模大鼠血浆中SP含量。结论:该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存在着多靶点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指数,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情感,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75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指数低于常模得分,差异显著。年龄、科室、用工性质、职务、是否夜班、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工作压力源皆为护理人员幸福感指数的相关因素。工作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压力是幸福感指数的预测变量,而专业及工作方面压力源可以预测总体情感指数,夫妻感情直接影响生活的满意度。结论:儿科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指数较低,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是增强工作积极性,保证组织稳定的有效方式。
  • 摘要: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兴趣减退、精神疲惫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年的临床研究开始采用艾灸方法治疗该病。收到良好疗效。
  • 摘要: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病程多反复迁延这类疾病的特点。常见的癔症有:1、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附体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癔症性木僵);2、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感觉障碍、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常用的治疗有:1、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催眠疗法);2、药物治疗;3、物理治疗。但经过上述的治疗,部分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部分病人的病情仍反复发作,这时就要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穴位刺激加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该文章提供了四个临床治疗的案例:1、癔症性失明的案例;2、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的案例(抽搐、幻听)的案例;3、癔症性缄默的案例;4、癔症球的案例。
  •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结合帕罗西汀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帕罗西汀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者合一的方法,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组起效较快,同时不良反应较小。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惊恐障碍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