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93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3篇、专利文献21591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琴童、北方音乐、戏剧之家等;
门德尔松的相关文献由678位作者贡献,包括辛丰年、李虻、俞星等。
门德尔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591篇
占比:96.46%
总计:22384篇
门德尔松
-研究学者
- 辛丰年
- 李虻
- 俞星
- 李建华
- 谢晶晶
- 孙皓
- 佚名
- 岳睿
- 张世祥
- 张梦榕
- 徐家祯
- 李耀伦
- 林映钏
- 赵鑫珊
- 钱仁康
- 丁薇
- 乔萌萌
- 侯宝才
- 党心怡
- 凸凹
- 刘明清
- 吕敏
- 周成岭
- 周铭孙
- 夏宏
- 孙传桐
- 孟国峰
- 宋比多
- 小卡
- 岩井宏之
- 巩成国
- 张佳玮
- 张琦
- 张碚
- 张维国
- 徐开胜
- 方正
- 易为
- 春秋
- 曹漪
- 曾伟
- 曾国平
- 李严欢
- 李茂嘉
- 李莉
- 李金菁
- 李颢阳
- 杨燕迪
- 杨维中
- 桑雅玲
-
-
张轩卿
-
-
摘要: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极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音乐家,不同于音乐史上其他的音乐家,其独特的出身和音乐经历,造就了其特别的音乐风格。他在古典标准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优雅的浪漫元素,使得他的作品都充斥着典雅、华贵和恬静之美。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无词歌》部分作品,对其独特的钢琴音乐风格进行简要概括。
-
-
陈新儒
-
-
摘要:
艺术分类问题至今依然是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前沿热点,其中涉及复杂的学科归属问题,尤其是文学与艺术学的交叉与分野,在德国前古典美学时期,相关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门德尔松通过吸收前人观点对“美的艺术和美的科学”做出了界定,为正面处理艺术分类问题以及成熟艺术体系理论的建构作出了突出贡献,二者被温克尔曼和莱辛分别从造型艺术和文学两个方面继承与革新,并最终被赫尔德的历史主义艺术分类思想所批判吸收。门德尔松、莱辛、赫尔德三人的艺术分类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古典美学,而且为之后衍生出的诸种艺术分类理论奠定了基础,今日学界重新思考艺术分类问题同样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
-
胡菁华
-
-
摘要: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既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又有严谨的古典主义印记。作品短小精致,音乐诗意美好,本文以门德尔松f小调练习曲为切入点,以这首兼音乐表现力和技术为一身的练习曲,对该作品的难点进行讲解。
-
-
祝珍妮
-
-
摘要:
当19世纪中叶法国对合唱音乐的兴趣重新风靡时,崇拜亨德尔和门德尔松清唱剧的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ns)准备创作一部以《圣经·旧约》中参孙和达利拉故事为主题的清唱剧。在与脚本作者费迪南德·勒梅尔(Ferdinand Lemaire)商讨时,后者使他信服这一题材更适合歌剧,圣-桑便自1867年开始创作三幕歌剧《参孙与达利拉》(Samson et Dalila)。
-
-
心远
-
-
摘要:
2022卡尔·尼尔森国际比赛获胜者近日公布2022卡尔·尼尔森国际比赛(2022 Carl Nielse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颁奖仪式于4月10日晚举行。经过几轮比赛的激烈角逐,三个组别(小提琴、单簧管和长笛)的获胜者终于公布。小提琴组产生两位冠军,分别是二十三岁的爱沙尼亚选手汉斯·克里斯蒂安·阿维克(Hans Christian Aavik)和十七岁的乌克兰选手博赫丹·鲁特(Bohdan Luts)。阿维克在决赛中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而鲁特则选择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两人都给出了出色且鼓舞人心的演释。决赛的必选曲目还包括卡尔·尼尔森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两位选手对曲目独到的见解和精湛的技艺征服了评委。这也是继2016年小提琴组比赛开出双冠军以来,第二次出现平局。二十四岁的韩国选手金恩慈(Eun Che Kim)最终排名第三。
-
-
黄子菁
-
-
摘要:
门德尔松是 19 世纪初德国的一位浪漫主义杰出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音乐旋律悠扬,极其富有歌唱性,音乐中所抒发的情感充满了纯粹的浪漫主义气息。但是,在这些浪漫主义音乐中又有着鲜明的古典性。本文将在通过对门德尔松生平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浅析其钢琴作品中内敛的浪漫这一风格特点,并以钢琴作品《d 小调庄严变奏曲》Op.54 为例,探索其演奏手法以表达出作品中内敛的的情感。
-
-
柳依童
-
-
摘要:
音乐史上有一位“少年”,他永远意气风发,无忧无虑地畅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他便是门德尔松。1809年,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出生在汉堡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位钢琴家。门德尔松早期的音乐教育由母亲启蒙,他自幼便对音乐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与兴趣,九岁便开始在家庭音乐会上公开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时,门德尔松创作了《G小调钢琴奏鸣曲》等一些钢琴音乐作品。
-
-
陈星
-
-
摘要:
《随想回旋曲》是门德尔松15岁时创作的钢琴作品,它显示了门德尔松日渐成熟的写作技巧,严谨均匀的结构和优雅流畅的旋律。本文以主题分析为线索,试对其乐思发展和结构布局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以期对全曲构思作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为演奏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
-
卢白羽
-
-
摘要:
随着启蒙时代对情感的重新认识,德国启蒙悲剧诗学围绕悲剧情感能否以及如何施行教化展开了讨论。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代表门德尔松认为悲剧只需激发激情而无需也不能增加道德知识,然而他推崇悲剧情感“惊叹”实际上保障了理性主体对道德的绝对把控;莱辛则在“同情”这一悲剧情感之中看到道德教化的可能。对莱辛而言,同情的关键在于意识到理性无法彻底把控主体的人之脆弱性。门德尔松与莱辛在悲剧诗学上的分歧,其背后实际上是对启蒙运动关于道德主体自主性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