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镍渣

镍渣

镍渣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1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6171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非金属矿、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2014年非高炉炼铁学术年会、中国金属学会2013年特钢年会等;镍渣的相关文献由92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其胜、诸华军、张长森等。

镍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6171 占比:99.87%

总计:106304篇

镍渣—发文趋势图

镍渣

-研究学者

  • 吴其胜
  • 诸华军
  • 张长森
  • 莫红兵
  • 刘耀驰
  • 段金城
  • 于岩
  • 倪文
  • 吴道洪
  • 仓东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爱年; 刘明轩; 李欣欣; 曹西安; 邱佳琪; 王宇
    • 摘要: 简述了镍渣的活性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有关镍渣的预处理、制备方式、物理性能指标等。综述了不同因素条件下镍渣作为掺合料制备硅酸盐混凝土时,镍渣活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 杨腾宇; 舒本安; 任彦飞; 郑礼尚; 丁庆军; 解鹏洋
    • 摘要: 利用球磨与气流磨对镍渣进行细化处理,制得镍渣粉QFS和LFS,分别采用QFS等质量取代粉煤灰、LFS等质量取代硅灰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细化镍渣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干燥收缩、孔结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FS取代硅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工作性能,但不利于力学性能;相比LFS体系,QFS取代粉煤灰表现出相反的性能趋势;LFS和QFS复合使用全部取代硅灰和粉煤灰的情况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可达148.8 MPa,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 袁学锋; 王花
    • 摘要: 作为新型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应用前景广阔,而利用镍渣制备地质聚合物对实现固废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通过硅酸钠和氢氧化钠复合碱溶液活化制备了镍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探讨了粉煤灰掺量对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抗海水侵蚀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D、SEM及孔结构分析等手段阐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粉煤灰的引入,提高了地质聚合物的强度;当粉煤灰掺量为10%时,力学性能最优,7、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7.2、42.5 MPa,相比空白组试样分别提高了21.97%和17.40%。②适量粉煤灰的掺入能够进一步降低地质聚合物在冻融循环、干湿循环中的抗压强度损失及质量损失。当掺入10%粉煤灰时,50次冻融循环后试样的抗压强度损失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4.7%、14.9%,50次干湿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为21.5%。③粉煤灰对碱激发的反应有益,增加了反应产物;同时,粉煤灰更小的颗粒粒径,对地质聚合物提供了更好的填充效应。研究结果可为镍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开发及相关耐久性能问题的探索提供参考。
    • 王雪芳; 何慧森; 吴文达; 王宇; 郑铁明
    • 摘要: 利用机械化学方法制备了单组分碱激发镍渣水泥,分析了CO_(2)体积分数对不同碱激发剂制备的单组分碱激发镍渣水泥砂浆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孔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砂浆的碳化产物与碱激发剂种类无关,与CO_(2)体积分数有关.在CO_(2)体积分数为3%条件下进行试验,水泥砂浆的碳化产物为碳酸盐产物,且碳化速率远低于CO_(2)体积分数为10%与20%的试验组;而在CO_(2)体积分数为10%与20%条件下进行试验,水泥砂浆的碳化产物为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碳酸盐对孔隙填充效果优于碳酸氢盐,因此CO_(2)体积分数为3%时砂浆碳化后的孔结构、抗压强度均优于其体积分数为10%与20%时.
    • 刘迪; 王维莉; 刘畅; 聂文海; 赵剑波
    • 摘要: 介绍了TRMS4531镍渣辊磨粉磨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参数及运行情况.该磨机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项目中,且各项运行指标均优于合同要求.磨机运行平稳,镍渣成品颗粒粒径分布较宽,28d活性指数可以达到国标S75级要求,生产镍渣系统电耗约38.5kW·h/t,相较于球磨机,立式辊磨粉磨镍渣电耗可降低30%~40%,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 陈秋静; 吴其胜; 黄子宸; 诸华军
    • 摘要: 为使镍冶金废渣再利用,以磁选后镍渣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小球为造孔剂制备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和造孔剂加入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节约了工业成本.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与烧结温度呈正相关,与造孔剂加入量呈负相关,对其进行调整可使体积密度达到200 kg/m3以内,抗压强度达到0.4 MPa以上,导热系数小于0.06 W/(m·K).当浆料的固含量为60%、颗粒小球加入量与浆料的质量比为1:10,在1160°C烧结2 h后得到体积密度为199.5 kg/m3的轻质多孔陶瓷,此时的抗压强度为0.4 MPa、抗折强度为0.28 MPa、体收缩率为4.21%、导热系数为0.024 W/(m·K).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其微观性能进行研究,发现烧结温度在1160°C开始出现MgAl2 O4相,且有利于晶粒长大并提高样品力学性能.
    • 陈雷; 崔雅茹; 王国华; 李旭腾; 范皓月; 汤宏亮; 李小明; 杨树峰
    • 摘要: 硫化镍造锍熔炼中,炉渣成分和体系氧分压对渣性能、渣中Fe3O4含量、渣?低镍锍分离特性及有价金属损失影响显著.利用Factsage软件绘制不同氧分压下NiO-FeO-CaO-SiO2-MgO系液相区和Fe-Ni-Cu-S-O系优势区,探讨pO2和pS2对低镍锍和炉渣成分的影响;通过渣?锍平衡实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体系氧分压对于镍造锍熔炼过程中渣中有价金属镍、铜、钴损失以及m(Fe2+)/m(Fe3+)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降低体系pO2,有利于降低体系完全熔化温度和增大渣中m(Fe2+)/m(Fe3+)比.当pO2=1.01 mPa,含11%CaO和9%MgO(质量分数)熔渣与低镍锍平衡后渣中m(Fe2+)/m(Fe3+)可达12.93;合成渣和工业渣对比实验显示,降低氧分压至1.01 mPa,含7%~15%CaO(质量分数)的合成渣中Cu、Ni和Co在锍?渣中的分配比较工业渣高,有价金属损失更小.因而,调控后渣组分能满足工业生产渣?锍分离的要求.
    • 王静芳; 张廷山; 黄蝶; 李良仁
    • 摘要: 文中主要研究镍渣作为粗集料替代天然碎石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镍渣替代天然碎石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镍渣加入混凝土具有可行性.
    • 温震江; 高谦; 杨志强; 杨晓炳; 倪文
    • 摘要: 金川矿山利用镍渣开发新型胶凝材料替代水泥以降低充填成本,为了使镍渣胶凝材料更好地应用于矿山充填,需要对其力学性能与水化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对试验材料进行物化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度试验,确定激发剂配比、物料比表面积及料浆质量分数,最后利用XRD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SEM微观结构分析来探究镍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水化机理,为其在矿山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镍渣胶凝材料配比为m(镍渣):m(脱硫石膏):m(电石渣):m(硫酸钠):m(熟料)=85:5:5:3:2;镍渣、脱硫石膏、电石渣和熟料最佳比表面积分别为620、320、320和300 m2/kg;料浆质量分数为81%时不仅满足自流输送,并可按照1:4胶砂比制备充填体,7 d和28 d静态抗压强度分别为3.46 MPa和5.76 MPa,7 d和28 d动载抗压强度分别为5.3 MPa和12.5 MPa,7 d和28 d抗拉强度分别为1.53 MPa和1.79 MPa,7 d和28 d抗剪强度分别为1.19 MPa和4.04 MPa,均满足矿山要求.镍渣在碱和硫酸盐复合激发作用下,结晶态物质和玻璃体不断解聚和溶解,并且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大量钙矾石、类钙矾石相;同时,生成不规则的絮状凝胶填充空隙,随着养护龄期不断增长,结构逐渐密实,强度也随之提高.
    • 张馨艺; 李小明; 臧旭媛; 李怡; 邢相栋
    • 摘要: 煤基直接还原-磁选技术是实现镍渣中铁资源回收的重要方法.通过预氧化改善镍渣还原特性,控制还原过程中铁颗粒的生长是该工艺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氧化率和金属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镍渣氧化行为及氧化条件对还原效果的影响.结合XRD、SEM-EDS及Image-ProPlus图像分析,探究预氧化镍渣还原过程铁颗粒生长特性并建立铁颗粒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预氧化技术能改变镍渣含铁物相类型,有利于提高还原产物金属化率.延长还原时间及升高还原温度能够加快还原产物中金属铁颗粒的聚集和生长速度.还原温度1373 K还原时间从30 min延长至60 min时,铁颗粒的平均尺寸由8.32μm增加到29.44μm.预氧化镍渣还原过程中铁颗粒生长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4.591 kJ/mol和3.341,控制因素为表面扩散及铁颗粒迁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