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风暴
交感风暴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3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等;交感风暴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东明、于永江、于连慧等。
交感风暴
-研究学者
- 于东明
- 于永江
- 于连慧
- 何勇
- 余希霞
- 余灿
- 刘德铭
- 吕明睿
- 周殷
- 呼日乐巴特尔
- 孟繁超
- 张录兴
- 张敏
- 张春生
- 张静
- 彭顺刚
- 徐琛
- 李军
- 李欣
- 杜霞
- 王彬
- 王桂芳
- 王玉库
- 田波
- 罗斐
- 罗颖萍
- 胡秋玲
- 董小燕
- 薛国宏
- 詹艳华
- 谭喜斌
- 郭伟
- 金虎鄯
- 陆明
- 马亚平
- 黄抒伟
- Dong Xiao-yan
- Guo Wei
- Yu Dong-ming
- 丁晓梅
- 严凌
- 乔琳
- 于军
- 于清文
- 付素珍
- 何江
- 何江弘
- 侯春风
- 傅万颖
- 傅向华
-
-
李斌;
沈洁
-
-
摘要: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联合参附注射液抑制交感风暴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于该院住院期间发生交感风暴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以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治疗及艾司洛尔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心率、电复律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34.38%(P<0.05);治疗组电复律次数少于对照组,低血压、心功能恶化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交感风暴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
顾素萍
-
-
摘要:
总结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并发交感风暴的护理。CABG术后并发交感风暴病情凶险,需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并识别。在综合运用心脏术后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急救护理、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心脏康复。护理要点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先兆的早期识别、频发电风暴时的用药护理、脑保护、安全规范的镇静管理策略、气道管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支持。护理难点为术后心脏康复,维持有效的运动训练与减少刺激,保证心率的稳定。术后经过30天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
-
张震东;
张碎虎
-
-
摘要: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CT冠脉成像(CTCA)检查增加,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 Bridge,心肌桥)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相应地冠状动脉肌桥导致患者猝死的发现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对其导致猝死的原因仍未阐明。随着心脏疾病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增加,交感风暴的发生率也在增加,由交感风暴引起的死亡亦增多。但冠状动脉肌桥是否可导致交感风暴而引起患者死亡,仍未见报道。本文对1例冠状动脉肌桥导致患者交感风暴而发生猝死的现象做一分析,以引起临床更加重视。
-
-
贾亮;
程思源;
孟浩宇;
陈磊磊
-
-
摘要:
交感风暴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以短时间内反复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为特点,常见病因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预后不佳.本文报道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交感风暴1例,探讨交感风暴发生的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案,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
-
张蕾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围术期实施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对交感风暴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人民医院择取6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围术期交感风暴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33例)实施胺碘酮治疗,研究组(33例)实施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心率和血压来看,治疗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心功能指标来看,治疗后研究组左侧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围术期实施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可以有效预防交感风暴,临床价值显著.
-
-
杜霞
-
-
摘要:
胺碘酮在控制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但胺碘酮可引起QT间期延长,引发交感风暴;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亦可诱发交感风暴。本文报道1例胺碘酮及低钙血症致交感风暴的诊治体会。在临床工作中,在应用胺碘酮时,应常规定期监测心电图及血钾、镁、钙,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交感风暴的发生,降低患者猝死的发生。
-
-
杜霞
-
-
摘要:
胺碘酮在控制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但胺碘酮可引起QT间期延长,引发交感风暴;电解质紊乱低钙血症亦可诱发交感风暴.本文报道1例胺碘酮及低钙血症致交感风暴的诊治体会.在临床工作中,在应用胺碘酮时,应常规定期监测心电图及血钾、镁、钙,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交感风暴的发生,降低患者猝死的发生.
-
-
姚杰
-
-
摘要:
目的:提高对心脏手术术中突发交感风暴的急救护理与转运风险防范认识.方法:报告l例心脏手术术中突发交感风暴,分享手术室急救护理体会.结果:为患者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给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行冠脉搭桥术,同时放置IABP,ECMO,患者抢救成功.结论:尽早诊断并实施有效电复律、恰当应用B受体阻滞剂、及时置入临时起搏器,以及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交感风暴抢救成功的关键.
-
-
张志敏;
陈晓洁;
李勇
-
-
摘要:
交感风暴患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作用于交感风暴患者,从而探讨其护理措施.对2018年1月19日-2月2日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一例交感风暴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循证护理(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ntrol and outcome,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按照Haynes的循证实践证据“5s’模型,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咨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PubMed(2005年1月-2017年12月),依次检索有关交感风暴患者救治的相关依据,查找临床证据,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早识别、及时抢救、严密监护、健康宣教的策略,实施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以有效预防交感风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通过治疗及护理,成功治愈出院.
-
-
-
Dong Xiao-yan;
董小燕;
Yu Dong-ming;
于东明;
Guo Wei;
郭伟
- 《PUISEM2015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 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交感风暴46例,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17例为胺碘酮组,应用常规心肺复苏及电复律加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为15例为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在胺碘酮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14例为艾司洛尔组,在胺碘酮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 结果:艾司洛尔组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组终止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成功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艾司洛尔组及酒石酸美托洛尔组终止室速、心室颤动所需电复律次数显著少于胺碘酮组,低血压发生率及心动过缓发生率艾司洛尔组与胺碘酮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与胺碘酮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艾司洛尔组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交感风暴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
-
李梦云;
赵家鑫;
丁晓梅
-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室速风暴、ICD风暴、交感风暴和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是同义语,国际上公认的定义为:24小时内反复发作室速/室颤或ICD正常放电≥3次,包括持续性室速,即室速持续时间>30秒伴血流动力学紊乱或需要紧急处理终止[1].其发病率、死亡率非常高,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发作时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常疗效不佳,临床处理非常棘手.结合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入院的4例患者,使用艾司洛尔控制交感风暴的发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 《第七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文章指出交感风暴是由于多种外因和内因所引起机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导致的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进而继发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之一.分析了预警性心电图特点和发作时心电图特点。提出应积极改善心肌缺血:通过PCI或CABG的方式及时开通阻塞的冠脉血管,改善缺血的心肌,促使冠脉形成侧支循环,必要时考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稳定细胞膜结构:补钾和镁,尤其QT问期延长和低血钾时;改善心功能:避免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能有效改善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通过开胸或胸腔镜下行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使室颤易患性下降,具有抗室颤作用,能有效减少室速、室颤的发生,但切除右侧星状神经节则无此效果。切除左心交感神经可长期、显著降低晕厥和心搏骤停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患者。近些年,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报道越来越多,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反复发作的VES、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应用射频消融术,对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灶进行消融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术治疗VES是有效的,短期疗效满意,但后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因此长期疗效需要联合药物和ICD治疗。
-
-
叶子;
詹红;
李欣;
刘江辉;
柳俊;
李怡;
魏红艳;
熊艳;
荆小莉;
廖晓星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合并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探讨心肺脑复苏中初高级支持的作用机制与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例神智丧失、心脏骤停1.5h,反复电除颤17次救治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复苏过程中的治疗手段与检查检验结果,对比心跳骤停时和复苏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合文献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本例为通过复苏成功后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脏骤停初期合并交感风暴,反复室颤发作需多次电除颤。通过静脉应用受体阻滞剂联合室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除颤有效的终止了快速性室性心律。结论:尽早开始复苏、合理及时的调整除颤电击能量、心肺机械支持、诱导亚低温状态等综合治疗手段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重要保证并改善预后。
-